帶一本書去旅行。
——題記
艾米莉·狄金森曾寫:“沒有一艘非凡的戰(zhàn)艦,能像一冊書籍,把我們帶到浩瀚的天地?!碑?dāng)清晨第一縷陽光普照萬物生靈,舒適剛好。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钡Ю锖煤由?,并不是每一處我們都要將足跡遍布。當(dāng)久雨初晴,陽光正好,暖暖的風(fēng)穿過綠葉縫隙,照在桌前之際,手捧一本好書,細細品味,猶如與學(xué)富五車的摯友漫步在水光山色之間。那一刻,你便會知曉,“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
回首漫漫歷史路,你是否會發(fā)現(xiàn),在信息技術(shù)的延伸下,我們早已難覓“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的雅致,再難讀懂卡夫卡“目的雖有,卻無路可循;我們稱之為路的,無非是跨躇”的靈魂。
幼時,老師總教導(dǎo)我們:“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笨墒裁词呛脮??在哪種意義下稱得上“綠色讀物”?其實不難,綠色閱讀的內(nèi)涵是豐富的,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授科學(xué)理性的知識,傳遞大愛,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三俗(庸俗、低俗、媚俗)讀物。這,便是“綠書簽”!
讀書之道,當(dāng)博觀而精取,厚積而薄發(fā)。閱覽廣博,方能有所摘?。环e累深厚,方能有所發(fā)現(xiàn)?!皼]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笔澜鐮N爛盛大,書籍浩如煙海,但亦有良莠之分,當(dāng)擇善而從。古語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因此,越是博覽群書,越須慎取、精取。
讀好書,如品好茶。一碗清湯醞釀出墨味,讓香濃沉淀出時光。書籍的存在,是為了延伸我們的腳步,帶我們探索難以抵達的地方,是為了拓展我們的視野,領(lǐng)略千里之外的風(fēng)景。余秋雨在他的散文中談到,“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就像伍爾夫在書中寫的那樣,“去旅行,去閑著,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頭閑逛,讓思考的釣線深深沉入街流之中”。
陽光燦爛的午后,捧一卷書,手指撫過那泛黃的紙頁,留下的是歲月的印記。
好書,帶我去旅行?!伴e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痹改阄乙跃G色閱讀,點亮人生的燈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