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51年3月在部隊入的黨,在黨組織長期培養(yǎng)、教育下,不論是在部隊還是到地方工作,我都嚴格要求自己,曾多次立功受獎。
1994年1月,我從單位離休后,參加政治學(xué)習(xí)和組織生活的機會少了,我開始錯誤地認為,既然離休了,只要當個好公民就行了。在這種思想支配下,我不再學(xué)習(xí)政治理論,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態(tài)度渾渾噩噩過日子,結(jié)果思想落后于形勢,對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中出現(xiàn)的新事物、新問題不理解、想不通,曾一度思想苦悶,精神不振,身體上也出了不少毛病。
2002年1月,黨組織為我們離休干部訂閱了《黨員文摘》。第一次拿到該刊,我只是隨意翻了翻,可萬萬沒想到,竟被《黨員文摘》精彩的文章、豐富的欄目、整潔的版面所吸引。從此,我與《黨員文摘》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黨員文摘》不僅開拓了我的視野,增長了我的知識,也充實了我的精神生活,成了我晚年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和支柱。因此,每逢月初,我便盼望能早日見到《黨員文摘》,有時還要與老伴爭個先睹為快。這本刊物讓我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離退休干部,沒有離退休黨員。作為一個老黨員,切不可吃老本,停滯不前。
《黨員文摘》已經(jīng)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愿將自己的有生之年,與《黨員文摘》相伴,“活到老、學(xué)到老”。
——辛國明
(摘編自2002年第12期《黨員文摘》)
與《黨員文摘》相伴已經(jīng)好幾年了,家里書櫥整整一層全是它的身影。于我而言,《黨員文摘》不單單是一本雜志,還是一位知己、一位良師……
當年,我剛被借調(diào)到新的單位工作,因為是借調(diào)暫時沒有解決工資,孩子剛滿周歲,丈夫又下了崗,家里生活一時陷入困境。漸漸地,我變得越來越焦躁,動不動就發(fā)火。2007年春節(jié),高中的老同學(xué)從外地回老家過年,特地到我家來玩,我給她講述了我的苦惱。她拿出帶在身邊的《黨員文摘》送給我閱讀,說它會帶給我內(nèi)心的寧靜。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靜下心來讀《黨員文摘》。文章里講述的那些面臨巨大挫折時坦然面對,繼續(xù)編織更加輝煌的人生的故事,讓我認識到自己是多么的脆弱;那些懷揣夢想始終孜孜不倦追求的平凡人物,讓我明白我的夢想是如此蒼白……我不再自怨自艾,把心思放在了工作、孩子身上,家庭開始恢復(fù)生機,生活重新展露了它的美好。這時,我才發(fā)現(xiàn)當初那些令我痛苦的事情是那樣的不值一提。
《黨員文摘》感染了我,給了我一生都享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力量。
——宋顯容
(摘編自2007年第1期《黨員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