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3月25日,我被調(diào)到中共重慶市委支部生活雜志社(現(xiàn)中共重慶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工作。當時,《黨員文摘》創(chuàng)刊號已經(jīng)出刊,我便從第2期開始參與刊物的編輯工作至2000年。
我第一次與編輯部同仁見面時,就明確表態(tài)說:“我很看重《黨員文摘》這個刊物,盡管它是文摘刊物,但仍屬黨刊,與市委機關(guān)刊物同樣是為黨的建設服務的。我愿與同志們一起,共同努力,把它辦好,贏得讀者的喜愛?!?/p>
為了把《當代黨員》《黨員文摘》辦成全國一流刊物,社里在1992年開展了一次大討論。我在討論會上,特別強調(diào)《黨員文摘》是黨員讀物,它的性質(zhì)是黨刊,不是什么社會刊物,更不是供黨員消遣的讀物。根據(jù)《黨員文摘》的辦刊宗旨和特色,我認為它是一個時事、政治、文化綜合性的刊物,而且是以時事、政治為主,文化方面的內(nèi)容約占三分之一。這樣,才能使它的讀者“觸及到時代的脈搏,改革的氣息,知識的百花”,達到增強思想修養(yǎng),提高道德情操,豐富業(yè)余生活的辦刊目的。
1993年10月,刊物辦到100期,全國文摘同行紛紛發(fā)來賀詞。其中有幾則我比較留意:《海外文摘》主編介挺的“心系讀者,貼近生活”;《農(nóng)民文摘》主編周鴻飛的“認準特色路,更上一層樓”;《世界軍事》主編陳安湘的“應時代之召喚,做改革的先鋒”;《青年文摘》主編陳安鈺的“文化園地春意濃,《黨員文摘》一枝花”;《法制文摘》主編顏世平的“能將‘硬’刊‘軟’辦,是一種超人的能力,亦是新時代的合格期刊?!边@些賀詞,既是鼓勵,更是鞭策,為我們指明了繼續(xù)前進的方向。
刊物是給讀者看的,一定要贏得他們喜愛。在我主持編輯部工作和擔任專職副編審期間,與編輯部同志在重慶與外省市召開不同類型的讀者座談會,直接聽取讀者的意見。這對貼近讀者、改進工作,大有好處。
從刊物的發(fā)展來看,《黨員文摘》首先是得到讀者的認可,刊物在最初的8年間,出現(xiàn)了兩次飛躍。1985年創(chuàng)刊發(fā)行量為8萬多冊,到1988年增加到54萬多冊,4年間幾乎翻了7倍,這是第一次飛躍。第二次飛躍是1992年,發(fā)行量達到86.3萬冊,這是刊物創(chuàng)刊以來達到的最高發(fā)行量。這個成績的取得是編輯部和全社同志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
那些年,我與編輯部同仁一道創(chuàng)業(yè),同甘共苦,非常慶幸踐行了參與編輯《黨員文摘》的初衷。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歲月。
(作者系《黨員文摘》創(chuàng)刊人之一,本文寫于2010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