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我參與創(chuàng)辦《黨員文摘》,幾個月后,與老主任羅新主持編輯工作至2000年9月。回顧以往,不勝感懷。
如果不是當時的黨刊普遍存在“穩(wěn)而不活”現(xiàn)象,時任副總編陳朝元就不會建議重慶另創(chuàng)一個刊物?!饵h員文摘》在期刊如林的夾縫中出生,且無先例可循。
《黨員文摘》雖有“摘”的功能,但不是“揀進籃子都是菜”?!皰焙汀霸鯓訏保加兄v究,須用上“摘錄、輯納、薈萃、縮寫、綜述、匯編”等十八般武藝。
以“時政文”三大板塊幾十個欄目把握時代,與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建通訊隊伍,聘特約編輯,聽群眾意見;業(yè)經幾年的探索,終于在黨刊與文摘間創(chuàng)出特色:“黨性鮮明,可讀性強”。這個特色,既是編刊要領,又是沖出夾縫的靈丹妙藥,讓《黨員文摘》期發(fā)行量增至80余萬冊(1992年發(fā)行數據)。
1989年,《黨員文摘》被確定為首屆“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20世紀90年代,“全國民間文摘研討會”“全國文摘報刊通訊員大會”曾4次贈送錦旗,稱《黨員文摘》是僅次于《讀者》的“全國十佳”文摘刊物?!饵h員文摘》受到各級認可、讀者歡迎,來信紛紛。
有說“《黨員文摘》激勵我爭第一”的;有稱“讀《黨員文摘》如沐春風”的;有用《黨員文摘》做“媒”取悅女方聯(lián)姻成婚的;有讀了《黨員文摘》積極靠攏黨組織的……
當“下海潮”“砸三鐵”一哄而起時,《黨員文摘》及時糾偏,防止“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在弘揚主旋律、褒揚英模中,選文注重細節(jié)、有血有肉、以情感人;在法紀欄目里,著重剖析典型案例、分析思想根源、深究犯罪心理,防微杜漸,以儆效尤;關注時政動向,對社會現(xiàn)象、發(fā)展趨勢、國際形勢,究其為什么、怎么辦;在宣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展示精美藝術作品,以真善美引導讀者……
而今,《黨員文摘》經幾代人接力,事業(yè)發(fā)展,人才輩出,褒獎頻頻,讓人欣慰。
《黨員文摘》的“豆蔻年華”早去,年屆“不惑”。“不惑”意味著《黨員文摘》走向成熟,不為外界所惑。愿《黨員文摘》堅守內容品質,永葆青春韶華。
(作者系《黨員文摘》創(chuàng)刊人之一,本文寫于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