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名師,迷上剪紙
在國家文化部編撰的《中國民俗文化叢書——剪紙藝術》一書中,上海兩位海派剪紙藝術大師王子涂(已故)、林曦明榜上有名。
王子涂將北方剪紙的粗獷、大氣和南方剪紙的細膩、流暢,恰當?shù)厝跒橐惑w,表現(xiàn)出了極強烈的藝術個性。他的海派作品形成簡練、夸張、裝飾性強的特點,花鳥魚蟲、飛禽走獸、山水風景、人物建筑無所不能涉及。
林曦明七十余年來創(chuàng)作了數(shù)百成千幅反映中國農(nóng)村和城市變化的剪紙作品,相繼在《浙江農(nóng)民報》等省級和全國報刊發(fā)表,在眾多書籍中作為插圖,聲民間藝術領域。他的剪紙結合我國傳統(tǒng)剪紙細膩質(zhì)樸的特色,又融合了現(xiàn)代的粗獷、聯(lián)想等元素,大膽運用山水畫中寫意手法,將海派書畫和民間剪紙融匯在一起,互相交融,相得益彰。
1955年,一位還在上的念書的學生,在里“偶遇”林曦明先生的《農(nóng)村新窗花》剪紙集,對民間藝術有著特殊愛好的他掏盡口袋里的錢,將它買了下來。他就是孫平。
當晚,孫平翻開新書,細讀起來。書里一幅幅純樸、清新、簡約、強烈并富有濃郁裝飾味的作品頓時把他迷住。他開始細細研究。第二天,他將這本書介紹給了與他有同樣愛好的同學俞君焰。兩人商量著并動手學剪起來。
翌年,他倆合作的第一幅剪紙《拔河》在《中國少年報》上發(fā)表了。激動之下,孫平從此將所有業(yè)余時間全部撲在剪紙上,廢寢忘食地創(chuàng)作反映校園內(nèi)外生活的作品。
1957年,孫平從畢業(yè),跨進了虹口區(qū)育才路第一小學的校門,當起了美術老師。作為上海市工人文化宮和市青年宮剪紙創(chuàng)作小組的成員,他遇到了自己的偶像林曦明和徐飛鴻先生。得到他們的親授后,孫平的剪紙水平大大提高。
1958年,孫平和俞君焰合作的三幅剪紙被選入上海市群眾業(yè)余美術作品展覽?!尔溗肟僧旪垷粑琛愤€被印上展覽會的海報?!段膮R報》選用其中歌頌社會新風尚的《叔叔,請喝一杯茶》時,稱這幅作品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讓他歡欣鼓舞,他更努力了。1961年4月,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撲面而來的乒乓熱潮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我和爺爺爭冠軍》的構思很快浮現(xiàn)在眼前。于是他決定采用雙色紙來制作,并投寄給了《青年報》。這幅作品最后勝出,榮獲一等獎。
當孫平陸續(xù)在全國各地報刊上發(fā)表剪紙新作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學生。為豐富課余生活,他為學生組織起剪紙興趣小組。
不能忘懷的是,不久,海派剪紙藝術大師王子涂先生竟特地從位于徐匯區(qū)的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趕來虹口區(qū)育才路第一小學親臨指導。幾年間,興趣小組有數(shù)十幅作品入選上海市和全國少兒美術作品展覽?!渡倌陥蟆酚谜嫫橇怂麄兊淖髌贰!秲和瘯r代》約請孫平撰寫《怎樣剪紙》。他應邀在市少年宮和教師進修學校舉辦系列剪紙講座,虹口區(qū)中小學剪紙興趣活動由此被推動。
放在我眼前的那本《從海派到新海派——孫平剪紙集》,讓我大開眼界。剪紙是中國的一項傳統(tǒng)藝術,北方剪紙大刀闊斧似的粗獷,嶺南剪紙玲瓏剔透般的細膩。作為中國剪紙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派剪紙,繼承傳統(tǒng)藝術的表現(xiàn)方法,融入創(chuàng)新思維的現(xiàn)代元素,形成了專屬于自己的特點。在孫平的剪紙作品中,運用當代藝術中許多創(chuàng)新手段和呈現(xiàn)方式,其韻味,就如同上海這座城市,摩登、時尚、靈動、精巧,“與時俱進”“海納百川”的城市精神在這些新海派剪紙作品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孫平笑了,說,最讓他高興的是,他的兒子孫紹波也從中汲取了養(yǎng)料,使他日后成了一位有影響的漫畫家。“我在此透露一個秘密,他(孫紹波)也學過剪紙?!?/p>
等看“畫信”,寫生不停
當我問及孫紹波時,他笑了。
第二天他發(fā)來了微信告訴我,小時候家里居住條件比較差,一家七人擠在一間17平方米三層閣里,外公、外婆、阿姨、爸爸、媽媽、他和妹妹。
“我生于1962年。家里有一張五只抽屜的寫字臺,爸爸媽媽輪流用,爸爸是美術老師,媽媽是語文老師。老爸夜里和禮拜天經(jīng)常在寫字臺上搞剪紙創(chuàng)作,我也會擠在邊上,在同一個臺燈下涂鴉。據(jù)爸媽講,我三四歲就喜歡畫畫,那時畫得最多的就是日本鬼子,因為當時翻來覆去放的電影就是《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反派角色特點比較鮮明,小朋友畫起來比較好抓特點,我畫反派角色老生動的,可惜當年的一本本涂鴉的速寫本沒有保存下來?,F(xiàn)在想想這個過程可能與我后來開始畫漫畫也有那么點關系,漫畫也是要抓表現(xiàn)對象的特點呀,”孫紹波回憶,“喜歡上畫畫確與老爸有關。他經(jīng)常出差,十天半月都有,那時沒電話可打,就是寫信。老爸寫信與眾不同,連寫帶畫,乘火車就畫火車頭代替,到杭州就畫三潭印月代表。我很喜歡這樣的信,每孫紹波服務《新民晚報》近36年,完成一萬余幅漫畫創(chuàng)作次老爸出差我就等著他的‘畫信’?!?/p>
受父親影響,孫紹波在報上發(fā)表的第一張作品,就是剪紙,題為《修課桌》。當時他在虹口區(qū)沙虹路小學上一年級。“這是在老爸輔導下創(chuàng)作的第一幅套色剪紙。后來陸續(xù)搞過多年剪紙創(chuàng)作,一直到中學畢業(yè)。其中部分是我和老爸合作的,有的他起稿子,我刻制完成,有的我起稿子,他刻制完成?!?/p>
孫紹波上小學時經(jīng)常外出寫生,除了學校美術小組組織外,孫平常騎了鳳凰牌自行車帶他出去。最遠一次把他帶到了吳淞口長江邊。那是大熱天,一清早沿逸仙路一路騎過去,到了那里畫長江口大堤和蘆葦。當時逸仙路往返車道中間有一條綠化隔離帶,路兩邊是樹,隔離帶也是樹,很漂亮,也很陰涼。“在長江邊畫速寫后,還一起下江灘捉螃蟹,抓了好多。忙得滿頭大汗的我們,在小街上吃了大餛鈍和冰凍鹽汽水,很爽?;丶液螅习志筒贾昧巳蝿?。我據(jù)此創(chuàng)作了《公路上面運輸忙》??次彝瓿傻囊幻孜宓拈L卷,老爸高興地笑了。”
1972年,上海舉辦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為此,孫平騎自行車帶孫紹波去共和新路鐵道口和老旱橋畫速寫,足足畫了半天?!爱敃r共和新路造了一座新旱橋,橋上車流不斷,下面鐵路上火車不時來往,對面是蕃瓜弄新造的工人新村,場面很是壯觀。回來后我畫了一幅中國畫《新旱橋》,以反映上海建設的新成就,”孫紹波說道,“隔幾天一清早老爸又帶我去外灘寫生。太陽還沒升上來,外灘公園早鍛煉的已人滿為患。等天大亮后,人群才一點點散去。這樣的寫生前后帶我去了三次。我據(jù)此創(chuàng)作了一幅國畫《黃浦公園》,是個大場景?!?/p>
令人高興的是《新旱橋》《黃浦公園》都被選入了當年上海市少年兒童美術作品展,并上了展覽畫冊,《黃浦公園》還做了封底。可能是成績不錯,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少兒節(jié)目還請孫紹波去電臺里錄音,談創(chuàng)作體會。
風光剪紙,刀耕不已
孫平還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每年寒暑假,都會抽出時間和同行們一起外出攝影采風。他的攝影水平日益長進,作品多有發(fā)表,且加入了上海市攝影家協(xié)會。
2000年孫平退休后,自由支配的時間多了,于是一有機會就背起攝影器材獨行天涯,親近大自然。四川九寨溝、海螺溝,甘南郎木寺、拉卜楞寺,江西婺源、龍虎山,湖南衡山、張家界,陜西延安、西岳華山,貴州西江、黃果樹和云南元陽、西雙版納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2003年,“非典”疫情暴發(fā),待在家里的孫平百無聊賴,隨手整理起以前創(chuàng)作的剪紙作品,翻著翻著有了新想法:我走遍了神州大地,何不重新拾起摯愛多年的剪紙藝術,把鏡頭中的青山綠水用刻刀存留在紙上?
就此,孫平的退休生活的重心便從“背起相機跋山涉水游天下”變成“手握刻刀精雕細琢天下游”。
這被稱作“風光剪紙”的創(chuàng)作,如同充滿樂趣的逍遙游。隨著手起刀落,旅途中與大自然親密相擁的那刻,不斷從紙間浮現(xiàn),讓人心旌蕩漾??讨讨?,孫平的身心完全沉醉在與山山水水的交融之中,常常戴著老花眼鏡挑燈刀耕至深夜。
黃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冬雪聞名天下,他曾26次登上黃山,所以重新開始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選題就是黃山,一口氣連刻了一組二十幅黃山風景,其中十二幅陸續(xù)在《黃山日報》上發(fā)表。一戰(zhàn)成功,意猶未盡,又接連創(chuàng)作了張家界、桂林、三清山、華山等數(shù)組作品。
孫平意識到一幅好的風光剪紙不是對自然山水簡單的截取,需要在構思、選材、色彩等諸多方面創(chuàng)新,茅塞頓開。在繼續(xù)創(chuàng)作黃山題材的作品《山魂》時,他運用陰陽刻結合的手法,讓黃山標志性的景物迎客松、夢筆生花既突出形態(tài)又與周圍山石渾然一體,以濃郁的剪紙韻味,反映鮮明的主題。
那年春天孫平去安徽歙縣,眼前出現(xiàn)跨石板道而建、透迤于田野中的牌坊群,在金燦燦的油菜花簇擁下,形成一道古樸挺秀且具有徽派韻味的風景線。一回到家,他便提起畫筆,以造型古拙、紋飾優(yōu)雅、疏密得體的石雕藝術為主體,勾勒出《牌坊群春意蠱然》的草圖。經(jīng)過精心刻制,這幅作品很快在《新民晚報》上發(fā)表了。
在水鄉(xiāng)烏鎮(zhèn)漫步,藍天白云下,隨風飄逸的一幅幅藍印花布,映入他的眼簾。回上海途中,腦子里就有了《水鄉(xiāng)飛舞中國藍》的構思,當晚就完成了這幅剪紙的初稿。輕舞飛揚的藍印花布縫隙中,閃露出烏鎮(zhèn)民居的一角,畫面虛實相間,輕松歡快。這幅作品后來榮獲2005年全國剪紙大賽金獎。
從《牌坊群春意蠱然》到《水鄉(xiāng)飛舞中國藍》這些剪紙作品,突破了傳統(tǒng)剪紙的表現(xiàn)模式,融入了當代藝術的構成元素。孫平就此走在新剪紙的創(chuàng)作路上,樂此不疲。
去廣西龍勝和云南元陽采風歸來,他先后創(chuàng)作了《流淌的山水》《云上梯田流彩霞》《水墨梯田》和《春天圓舞曲》等描繪梯田風光的剪紙。云南元陽,孫平前后去過三次,伏案構思《云上梯田流彩霞》時,他仿佛又回到了那魂牽夢繞的地方。為了表現(xiàn)梯田的磅礴氣勢,他打破慣用的邊框式構圖,在一塊碩大的山體上蜿蜓起伏地布滿了層次清晰、節(jié)奏分明的梯田,充分展示勤勞智慧的哈尼人用靈巧的雙手雕琢出無與倫比的壯觀的大地藝術;讓流淌的彩霞和展翅的飛鳥交相輝映,寧靜中顯出動感。這幅作品在2016年由文化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司和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主辦的中國傳統(tǒng)工藝(剪紙)大賽上獲得金剪子獎。
2003年以來,嘗試風光剪紙的20余年間,孫平前后創(chuàng)作了200余幅剪紙,其中百余幅陸續(xù)在媒體上發(fā)表了,30多幅入選全國和上海剪紙大賽與展覽,10余幅獲得金銀銅獎。
由此,孫平大有感觸:“我與剪紙結緣60多年。剪紙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我們這些緊隨前輩大師們足跡前行的后來者,在繼承傳統(tǒng)的同時,一定要努力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在‘新’字上下功夫,做到題材新、構思新、形式新、手法新,才能呈現(xiàn)出跟上時代發(fā)展節(jié)拍的更好的新作品?!?/p>
大咖引路,不忘傳承
中國現(xiàn)代漫畫的發(fā)展,和上海這座城市有深厚的淵源。
中國最早的“漫畫”一詞出現(xiàn)在1904年3月27日的上?!毒娙請蟆飞希搱笫状伍_辟了“時事漫畫”專欄;
中國第一份專業(yè)漫畫期刊《上海潑克》,1918年9月在上海創(chuàng)刊;
中國第一個漫畫家社團“漫畫會”1926年12月在上海宣布成立;
中國漫畫史上首次全國性漫畫展“第一屆全國漫畫展覽會”1936年11月4日在上海開幕……
孫紹波悉心研究中國漫畫史,加以總結、整理,轉化成自己的財富。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可以說是中國現(xiàn)代漫畫發(fā)展的一個黃金時期。豐子愷是中國漫畫黃金時期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話可謂金玉良言,對孫紹波很有影響。
孫紹波總結道,誠如豐老所言,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初步的篩選,概括整理提取想要表現(xiàn)的題材;然后用我們無所不能的大腦,去海闊天空、無邊無際地暢想,從而得到精巧奇妙的構思;再運用幽默、談諧、滑稽、調(diào)侃等漫畫語言,進一步豐富完善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構思,運用油畫、國畫、版畫、水粉畫、水彩畫、鉛筆畫、剪紙、速寫、涂鴉等各種繪畫手段,通過完整的構圖、豐富的造型、充實的細節(jié)、漂亮的線條、美麗的色彩等表現(xiàn)方法,盡可能夸張地把我們經(jīng)過頭腦風暴后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想象力,在畫面上充分地、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他認為,想象力 + 表現(xiàn)力 + 妙標題=好漫畫。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每個藝術工作者的第一選擇,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會助力每個藝術工作者在成長的跑道上脫穎而出,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作風格是每個藝術工作者成為藝術家的必由之路。
孫紹波現(xiàn)在是中國美協(xié)會員、上海市文聯(lián)委員、上海美協(xié)常務理事、上海美協(xié)漫畫動漫藝委會主任。作為《新民晚報》的美術編輯,在近36年中,創(chuàng)作完成了一萬余幅漫畫。其中,《今年過年不回家》與《心愿》分別在2002年和2008年獲中國漫畫金猴獎。漫畫《兄弟齊心》與“新民眼”專欄分別在2016年和2017年獲上海新聞獎一等獎。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上海舉行,他是吉祥物“陽光三毛”的設計者。
取得如此優(yōu)秀的成績,孫紹波感謝大上海對他的培養(yǎng),大時代給予他恩賜。
豐子愷、丁悚、丁聰、張光宇、葉淺予、張樂平……這些大咖們,像指路明燈指引方向。上海就像中國現(xiàn)代漫畫的搖籃,孫紹波們在這里得到哺育。他們?nèi)玺~得水,雨露滋潤,成為新一代佼佼者。
“小想法迎合大思路,小漫畫反映大時代”,他的這一創(chuàng)作理念的形成和發(fā)展,是上海給予的,是時代的產(chǎn)物。
他說,他原來是學包裝裝潢設計的,也就是現(xiàn)在的平面設計,畢業(yè)到社會上以后,看到漫畫風起云涌,再加上自己從小就有涂鴉的習慣,便改行去畫漫畫了,一發(fā)而不可收,一直畫到現(xiàn)在。
“陽光三毛” “五萬獎金”
2007年5月20日,虹橋機場東方航空公司里,正在舉行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招貼畫揭曉儀式。隨著時任上海市市長韓正與運動員劉翔、喬美麗等一起按下啟動按鈕,巨大的液晶屏幕上出現(xiàn)了“陽光三毛”的形象,伴著歡快的樂曲聲,幾十個戴著“陽光三毛”頭套的小朋友載歌載舞,幾百個“陽光三毛”的充氣玩具隨之從天而降。2007年世界夏季特奧會吉祥物“陽光三毛”的設計者就是孫紹波。
孫紹波告訴我,2006年特奧會發(fā)出吉祥物征集,對特奧會的理念和意義有著清晰認識的他開始應征。他先后設計了兩個創(chuàng)意造型,有中國特色又充滿活力動感的功夫小子“陽陽”和寓意智障人士雖弱小但照樣能在生活中激起浪花,突出上海臨江親水的地域性特點的水精靈“靈靈”。然而,評選中,這兩個吉祥物沒能過關。不過“陽陽”的基本造型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認可。為商討吉祥物的修改方案,市領導、執(zhí)委會和專家們開了好幾次專題會議。時任上海美協(xié)秘書長朱國榮提出可否借鑒具有上海本土特色的現(xiàn)有人物形象,例如曾經(jīng)家喻戶曉的“三毛”來進行拓展設計,以使吉祥物能更好更快地得到人們的喜愛和認同,這個提議獲得了包括市領導在內(nèi)的幾乎所有人的贊同。
提到漫畫大師張樂平,孫紹波喜形悅色。因為他太熟悉了。
他從小看著“三毛”漫畫長大。家里的藏書中,《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是他的至愛。“這兩本有些破損的書,伴著我度過特殊年代初期無書可讀的難握時光,慢慢培養(yǎng)了我畫畫的興趣和愛好?!?/p>
1978年6月1日,孫平帶著孫紹波來到五原路288弄3號,第一次見到了三毛的“爸爸”——張樂平大師。“那天,我從張大師手里接過一本重新出版的《三毛流浪記選集》,扉頁上寫著:‘紹波小朋友留念’。八年后,我進入《新民晚報》,在《漫畫世界》擔任編輯。沒想到這份工作竟讓我與張樂平先生成了‘同事,。作為一個剛入行的小編輯,我經(jīng)常要去向主編張先生匯報工作,還時不時地要接張先生來參加編委會。因此,1986年至1992年間,我便成了五原路288弄3號和華東醫(yī)院南樓的???。1987年我結婚時,病中的樂平先生還親筆畫了一張彩色的《三毛放鞭炮》贈予我。”
“三毛”是個極具上海地域性特點的漫畫人物形象,七十余年來,受到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喜愛,曾經(jīng)風靡上海灘。而且小三毛正直、善良,在逆境中不屈不撓、自強不息、永不言敗,努力改善自己的處境,追求幸福和快樂的性格特點,與特奧會所要體現(xiàn)智障運動員“你行我也行”的風貌和自尊、自重、自立精神的宗旨相吻合,可以說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特奧代言“人選”。特奧會吉祥物征集辦的同志隨即與張樂平先生的子女進行了溝通,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孫紹波感到,以三毛為原型來設計吉祥物,不能單純地模仿,新時代的三毛應該有一個新的面貌?!拔乙匀囊恍┨赜性貫榛A,著重刻畫其陽光、快樂、善良、幽默、率真的一面,通過一個全新的三毛形象的塑造來詮釋特奧運動在共建和諧社會的新時代,沐浴陽光,共享歡樂的內(nèi)涵。數(shù)易其稿,‘陽光三毛’得到了領導和專家的一致肯定。新造型也得到張樂平先生家屬的認同,七位兄弟姐妹一致同意將三毛形象的知識產(chǎn)權無償提供給特奧會使用一年?!?/p>
“陽光三毛”設計獎金5萬元。當孫紹波把捐出的想法告訴他夫人時,她完全贊成。那個高三即將畢業(yè)正準備高考的兒子也一本正經(jīng)地說了一句:“你作了正確的選擇。”
當年5月20日下午,在央視二套和東方衛(wèi)視聯(lián)合直播的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吉祥物、招貼畫揭曉儀式上,孫紹波發(fā)表獲獎感言時,宣布把吉祥物“陽光三毛”的設計獎金5萬元全部捐獻給上海特奧會。話音剛落,響起掌聲一片,臺下幾乎所有人都在鼓掌。“我一愣神,把還有一句原先想好的極重要的話給忘說了,那句話是:在‘陽光三毛’的身上,凝聚了許多人的心血,今天我也是代表所有為吉祥物的誕生付出過努力的人們來完成這個心愿的?!?/p>
“眼睛”一張,漫畫一張
上?!缎旅裢韴蟆酚?015年5月25日改版時推出新聞述評欄目——“新民眼”。這個欄目一亮相,即受到讀者的關注和歡迎。
孫紹波告訴我,這個欄目的新聞漫畫由他創(chuàng)作。他知道,新聞漫畫依附于媒體而存在,特別是紙媒,可以說新聞漫畫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媒體一起成長??尚侣劼嬇c傳統(tǒng)漫畫又不同。新聞漫畫創(chuàng)作要依據(jù)新聞事實,就是新聞的5個W:何時(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何因(Why)、何人(Who)。新聞漫畫的創(chuàng)作不能偏離新聞事實。傳統(tǒng)的單幅漫畫只要創(chuàng)作者找到一個點子自己消化、自己發(fā)酵來進行創(chuàng)作,它是可以任意發(fā)揮的。但新聞漫畫的創(chuàng)作就不能由著性子來,你只能依據(jù)新聞發(fā)生的事實找出其中的一個特別之處,既能代表事實本身,又能引起讀者興趣的某一個點,并將其用漫畫特有的語言、符號、形式表現(xiàn)出來。
孫紹波在《新民晚報》的工作節(jié)奏是這樣的:每天早晨上班以后,編輯們會根據(jù)編前會上確定的結果把當天他那個專欄的內(nèi)容需求給到他,他根據(jù)編輯給他的要點、主題進行漫畫創(chuàng)作,通常他在拿到新聞內(nèi)容之后的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內(nèi)完成漫畫的創(chuàng)作。因為晚報的性質(zhì)決定了中午需要壓版印刷,下午就要發(fā)行出去。因此留給他的新聞漫畫創(chuàng)作的時間也就只有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之間。
有同事戲稱,只要“新民眼”張一張,漫畫就要來一張。
的確,為“新民眼”畫漫畫,蠻辛苦,因為一張接著一張,一天都偷不得懶。但它又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碰到的題材每天都不一樣,沒有選擇余地,想得出漫畫點子要畫,想不出漫畫點子硬著頭皮也要畫。
“新民眼”很成功,受到讀者的稱贊。孫紹波欣慰地說,這期間創(chuàng)作的漫畫基本上還算及格,沒有拖版面的后腿。如《代表委員的行囊》是“新民眼”“兩會”漫畫的第一幅,文章通過對代表委員們一個個裝滿議案、提案、發(fā)言、建議的行囊的描寫,來反映他們積極參政議政的熱情與責任。他在畫漫畫時,放棄了“行囊”這個道具,因為在文字中記者已經(jīng)將“行囊”描寫得非常詳盡了,再去刻畫靜態(tài)的“行囊”似乎有些畫蛇添足,所以在創(chuàng)作中更追求一些動態(tài),用夸張的手法來表現(xiàn)代表委員們陽春三月飛赴北京去履職的動感畫面。這樣靜態(tài)與動態(tài)就相得益彰了。
《上海的勇氣、銳氣和朝氣》強調(diào)了中央對上海的肯定與激勵,是一篇高大上的文章。孫紹波想,漫畫也必須得配上“高大上”的元素,畫與文才能相吻合。最能體現(xiàn)上海形象的符號,莫過于陸家嘴建筑群了,而“創(chuàng)新”是文章中的關鍵詞,勇氣、銳氣和朝氣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找到了漫畫符號和關鍵詞,畫面也就水到渠成了。色彩往往是烘托畫面的有效手段,為配合這篇重要文章,他選用了金黃色的調(diào)子來營造熱烈的氣氛。
新聞漫畫創(chuàng)作不易,有時候得幾易其稿才能完成。
如《強國呼喚強工匠》講的是倡導的“工匠精神”,文中從古代到今天由海外至國內(nèi),把“工匠精神”描述得很全面,但要把“工匠精神”形象地用漫畫反映出來,是有難度的。孫紹波畫了四五張草稿都沒能將“工匠精神”畫清楚,扔了。究竟什么元素最能體現(xiàn)“工匠精神”?鐘表匠呀,世界上最精細的匠人,莫過于鐘表匠了,符號找到,豁然開朗,畫面也就出來了。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一篇很有詩意的環(huán)保文章。畫環(huán)境保護,首先想到的畫面就是污染,污水排放、河道發(fā)臭、廢物亂丟等,但總覺得勾出來的畫面過于平庸,與這篇詩意的文字不搭調(diào)。回過頭再讀文章,標題亮了:“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這本身不就是一幅完整的畫面?這樣,一幅樹由綠到黃、江水由清澈到骯臟、地貌由青山綠水到塵土飛揚的“長江全景圖”便在紙上一點一點成形。這幅漫畫他整整畫了兩個小時,在所有趕出來的“新民眼”漫畫中是時間最長的。
孫紹波實話實說,畫“新民眼”的漫畫,累,并快樂著。
薪火相承,以“新”制勝
孫平雖已高齡依然不服老,他說:“我是屬牛的,已是八十八歲的老人了,體力、精力與視力均大不如前,但是我仍不忘初心,會用陪伴了我60多年的刻刀,繼續(xù)刀耕不止,用心、用情創(chuàng)作出更多與日新月異的時代相符的新作品來?!?/p>
孫紹波現(xiàn)在是上海知名的漫畫家,這是他幾十年的努力和奮斗的結果,實至名歸。然而他最欣喜的是,兒子孫晨竹也加入了他們的藝術行列。
孫紹波告訴我道:“這種傳承是潛移默化的,我兒子孫晨竹也是三歲時開始涂鴉。我習慣在大餐桌上畫畫,紙、記號筆、彩色筆堆滿一側。孫晨竹喜歡趴在一旁,自說自話拿起筆就畫。上小學時正式開始畫畫,并報名參加少兒畫展和比賽,得了不少獎。高考進了上海視覺藝術學院,成為丁乙的學生。畢業(yè)后創(chuàng)辦了第四力量藝術集體,從事當代藝術的策劃、展覽。”
2021年,孫晨竹為爺爺策劃了“從海派到新海派—孫平剪紙藝術展”,在徐匯藝術館展出,并編輯由林曦明先生題款的孫平剪紙作品集。展覽集中展示了孫平60歲退休后,剪紙創(chuàng)新的一百多件作品。
2024年1月,孫晨竹與孫平合作,把爺爺?shù)募艏垺毒摭垜蛑椤?,設計成一件大型亞克力立體裝置作品,參加在上海圖書館東館舉辦的“龍·生肖藝術大展”。孫平的老同學、國畫大家戴敦邦先生蒞臨指導。這是一次傳承和發(fā)展的新嘗試,將傳統(tǒng)藝術用新材料新理念進行了新的詮釋和表達。
雖然祖孫三代三人的藝術方向各異,但這個合作方式,孫平、孫紹波、孫晨竹想繼續(xù)嘗試下去,把中國的山川名勝、上海的都市繁花,用新的藝術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一言以蔽之:以“新”制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