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s to Improve Volleyball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nchi
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Province,31ooo9 China [Abstract] TheNational PhysicalEducation Curiculum Teaching Guidance Outlineis theoutline forordinary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o formulate physical educationcuriculum teaching in the new period,and it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guidance for the current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 te process ofvolleyballteaching incollegesand universities,weshould fuly implement the decision of deepening education reformand promoting quality education, and make great efforts in seting teaching objectives,perfecting teaching methods,expand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valuation methods.These measures aim to urge students to form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master the basic methodsoffitnessexercise,improvetheir physicalqualityand health,feel the funand successbrought by sports,and shape good sports ethics and cooperation spirit.
(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Volleyball; Teaching mode; Sports spirit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提到,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以人為本,遵循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規(guī)律,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求。然而,從當前高校排球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和多樣性,難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nèi)容過于側重技術訓練,忽視了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塑造和培養(yǎng)。教學評價則過于強調(diào)成績和結果,忽略了個體差異以及過程性評價。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排球教學的發(fā)展,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體驗。因此,改進高校排球教學模式,探索更為科學、可接受的教學方法迫在眉睫。
1高校排球教學現(xiàn)狀
目前,高校排球教學主要分為理論部分和實踐拓展兩部分。學生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踐中,不僅能夠提升運動技能,還能在實踐活動中達到育人的目的。然而,從當前高校排球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教學模式的單一化導致實踐訓練難以與理論知識有效關聯(lián),排球教學無法實現(xiàn)整體性教學。教學缺乏趣味性,現(xiàn)場訓練氛圍難以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即便大學生均在操場上進行排球訓練,但大多數(shù)學生僅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被迫參加。這一問題的出現(xiàn)主要與教師專業(yè)能力薄弱、教學缺乏趣味性有關。教學評價主要以成績?yōu)橹?,缺乏對學生全過程、全方位的評價,導致評價形同虛設。教學效果明顯不足,部分高校排球教學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任務的比例相對較低,部分學生在學習排球時未能達到身體素質培養(yǎng)、技能培養(yǎng)、情感培養(yǎng)的目的[1]。此外,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支持體系的構建也十分重要。從目前高校排球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排球資源不足以及教師隊伍專業(yè)能力不足等已成為影響高校排球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
2高校排球教學模式優(yōu)化對策和實施方案
2.1緊扣課程主要目標,實現(xiàn)健身性與文化性的有效結合
基于高校學生排球學習的基本要求以及素質教育標準要求,高校排球教學中應建立完善的課程教學目標,并以其為教學活動組織和評價的依據(jù),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教育水平。在制訂高校排球教學目標時,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傳球技能、發(fā)球技能、墊球技能、攔網(wǎng)能力,以及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等目標的制訂,而缺乏對學生身體健康目標、心理健康目標、社會適應目標以及運動參與目標的制訂[2]。因此,高校排球教學中首先要對教學自標進行改進和完善,緊扣課程指標中的“五大項目標”,保障高校排球教學能夠成為實施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重要途徑。表1詳細展示了高校排球教學目標的設定概況。
2.2結合時代要求和資源優(yōu)勢,保障課程的豐富性和育人性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進程中,應結合時代育人要求及資源優(yōu)勢,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并不斷充實、更新課程內(nèi)容。通過這些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資源開展訓練和學習,無形中達到人才培養(yǎng)的目的。
首先,在高校排球課堂中組織觀看排球相關信息,如排球資訊、排球賽事、戰(zhàn)術講解等,構建專門的排球信息資源庫,以滿足學生觀看需求。其次,因地制宜地組織學生進行校內(nèi)和校外訓練,如借助校內(nèi)體育場設施組織校內(nèi)比賽活動,利用課外時間或節(jié)假日開展體育節(jié)活動、社區(qū)體育活動或家庭體育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在戶外環(huán)境中進行針對性訓練,在創(chuàng)設輕松的教學氛圍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例如,帶領學生在戶外環(huán)境中開展排球戰(zhàn)術模擬訓練,讓學生在真實場景中感受排球的魅力,同時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使他們在合作中加強應變能力和運動技能。最后,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構建專門的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在該平臺隨時隨地學習、回顧知識點、進行模擬訓練、分享學習心得和訓練經(jīng)驗、實施在線交流和討論等。教師還可利用這一平臺布置學習任務、解答疑問以及發(fā)布特色作業(yè)等,這不僅能將線上教學內(nèi)容與線下教學無縫連接,還有效提升了排球訓練的效果。
2.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實現(xiàn)個性化和多樣化教學
高校排球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學習需求,組織開展有趣、常見、易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模式追求“新、異、變、趣”,對提高課堂教學育人效果具有重要作用[3]
2.3.1 快樂教學法
快樂教學法中常見的方法是游戲教學法,該方法充滿趣味性,能夠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增強學生的運動技能,掌握訓練方法。例如,在扣球訓練和定點訓練時,教師設置多個得分區(qū)域,學生可從多個方向進行發(fā)球和扣球,這一過程不僅增加了發(fā)球和扣球的趣味性,還能使學生在游戲中提高扣球和發(fā)球的精準性。又如,教師在傳球比賽中增加具有挑戰(zhàn)性和趣味性的小游戲,如打破規(guī)則,引導學生閉眼傳球、倒立傳球等,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游戲中感知排球技術的多變性。再如,在攔網(wǎng)過程中,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模擬訓練,小組成員共同制訂攔網(wǎng)方案。這一過程中學生們相互合作、相互評價,共同為同一個目標而努力,這不僅強化了他們的合作能力,還在交流互動中提升了攔網(wǎng)技能。
2.3.2數(shù)字化教學方法
傳統(tǒng)的排球教學更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講授,教學手段相對單一,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較低。伴隨著新技術在高校排球教學中的運用,教師可利用新技術使抽象的內(nèi)容形象化,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例如,在學習扣球動作時,針對如何通過變向扣球躲開對方的攔網(wǎng),學生可提前將扣球動作進行視頻錄制,并以小組的形式合作完成、視頻上傳等。教師根據(jù)學生上傳的視瀕找出易錯動作,將易錯動作以及改進后的動作視頻在線上教學平臺中分享,幫助學生近距離、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動作的不足,在觀看正確動作視頻后強化高校排球訓練的效果。又如,在學習正面扣球時,如何發(fā)力、如何轉動手腕、擊球后身體的連貫性和動作的連貫性、擊球的高度等成為教學的難點。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扣球技能,線上教學平臺中可增加“闖關功能”,讓學生在“虛擬體驗區(qū)\"練習正手扣球的動作,平臺針對學生的闖關情況,如用力情況、手腕轉動幅度、擊球后的重心、擊球后的動作完整度等進行評分,并使用智能AI語音功能對學生的錯誤動作提出指導性建議。另外,排球教學中教師還可使用數(shù)字化設備對學生體能訓練的情況進行監(jiān)督,例如微信跑步排行、運動手環(huán)監(jiān)測心率、在線教學平臺的評測功能、社交媒體互動等。
2.3.3 任務驅動法
在高校排球教學時,教師可借助任務驅動的方法,圍繞目標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教學目標[4]
學習任務一:專項身體素質測試。第一,立定跳遠測試:該測試布置在排球場館,借助排球場地邊線,運用米尺進行測量。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兩組測試,記錄最佳測試成績。第二,排球擲遠測試:學生使用最大力量向前方扔出,記錄成績,每個人有兩次測試機會。第三,半米字移動測試:學生處于中間位置,從中線位置出發(fā),向5個不同方向的標志物移動,通過逐步擊倒這五個物體之后,計算所用時間。
學習任務二:掌握排球正面下手發(fā)球的基本技術和方法。教師布置準備任務,即訓練前在體育委員的帶領下實施徒手操活動,包括頭部運動、擴胸運動、體轉運動、弓步側壓腿、手腕踝關節(jié)運動等。教師示范練習方法,學生做好預備姿勢和拋球動作。教師提出練習任務,學生一人一球原地進行練習,教師進行巡回指導。學生兩人一組開展一發(fā)一接,嘗試進行訓練,并在訓練中開展相互觀察、相互探討的活動。在結束部分,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放松練習,適當示范并進行課堂小結,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
學習任務三:學習女排精神,從其經(jīng)歷中汲取學習動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觀看她們?nèi)粘?炭嘤柧毜囊曨l或人物傳記,直觀感受運動員所付出的艱辛與努力。對比個人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及當前面臨的心理問題,學生可從中學會如何在逆境中保持樂觀與冷靜,展現(xiàn)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學習任務四: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如校際比賽、國際性比賽、省級比賽及社區(qū)友誼賽等,通過競賽不斷錘煉技能,增強競爭與抗壓能力。
這些任務的布置,不僅能幫助學生鍛煉體能,還能使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品格與素養(yǎng)。
2.3.4分層合作教學法
分層合作教學法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興趣學生的需求,是一種面向全體學生實施針對性教學的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在進行分層教學時,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A組(熟練掌握各項排球技能、體能較好)、B組(對排球感興趣、體能優(yōu)勢但技術待提升)C組(對排球學習不感興趣、基本動作掌握不佳)。隨后,教師結合學情實施因材施教。例如,B組作為體能訓練“監(jiān)督員”,指導C組學生進行力量訓練、速度訓練、耐力訓練及靈活度訓練,并輔助其使用鍛煉工具及訓練小程序,上傳鍛煉視頻至小組群以供檢查。同時,A組學生為B組制訂技能訓練任務,如準確掌握傳球姿勢與技能、墊球姿勢(屈膝、收腹、壓肩)拋球高度與落點判斷、扣球中揮臂擊球與起跳注意事項、攔網(wǎng)手形及規(guī)則、起跳時機與對方進攻觀察等。A組結合B組完成情況進行一對一輔導,直至B組全面掌握技術要領。B組再根據(jù)A組指導,將訓練視頻上傳至小組群,供C組重復觀看,并對傳球、攔網(wǎng)等重點技術要領進行專門解釋與動作展示。因此,這種分組合作教學方法相較于單一講授更具特色,能為學生提供個別指導與幫助,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需求[5]。
2.4巧設多元綜合評價方式,發(fā)揮評價的導向與激勵作用
傳統(tǒng)排球教學考核方式單一,主要依據(jù)的是期末考試成績,缺乏對學生全程的監(jiān)督,無法為教學模式調(diào)整及學情了解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同時,考核僅重視技能掌握情況,而忽視了身體素養(yǎng)、運動習慣、運動態(tài)度、心理狀態(tài)轉變、體育精神形成及職場能力等,導致考核內(nèi)容單一[6]。因此,建立多元綜合評價方式在高校排球教學中尤為重要。其多元性體現(xiàn)在:評價內(nèi)容多元,涉及運動技能、運動表現(xiàn)與認知、運動行為、體能鍛煉意識、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情意表現(xiàn)等;評價主體多元,采用自評、互評和師評方式,結合各自進步情況或鍛煉視頻進行自評或師評,以及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進行互評;評價方式多元,采用表現(xiàn)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利用課程時間表、學生成長樹、線上評估模塊等評估日常表現(xiàn)、參賽名次、周考成績、體能訓練習慣、學習態(tài)度與堅持等,及時找出不足,推進教學改進。同時,保障評價激勵方式多元,如給予比賽結果優(yōu)異者物質獎勵,積極上傳訓練視頻者口頭表揚,合作中幫助他人完成技能訓練者獎勵等,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排球鍛煉的積極性。
2.5完善支持體系,發(fā)揮人力與物力的推動作用
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改進,不僅需優(yōu)化方法、內(nèi)容,還應完善排球訓練設施、競賽平臺、鍛煉設施、實踐工具、數(shù)字化設備等,加大資金投入,為活動開展提供物力支持。必要時,高??膳c體育館、其他高校建立關聯(lián)體系,實現(xiàn)資源共享,降低成本,達到雙贏。此外,應提升教師隊伍能力,通過“走校\"學習先進教學模式,改進不足。組織公開課、研討會等,鼓勵教師分享教學經(jīng)驗與創(chuàng)新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助力高校排球教學轉型與發(fā)展。
高校還可定期舉辦培訓活動,邀請排球運動員、心理學講師、健康博主、健身愛好者等分享經(jīng)驗[7]。培訓中,教師隊伍可與心理學講師交流心理調(diào)適方法,與健康博主分享健康飲食與運動方法,與健身愛好者交流正確鍛煉方式等。通過這種方式,教師隊伍能不斷掌握新教學方法,為高校排球教學的持續(xù)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注入新活力。
3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掌握排球技能、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等具有重要意義。然而,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易受教學資源匱乏、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足、學生興趣不高等因素的影響而致使排球教學效果不夠顯著。為了推進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革新和應用,高校應不斷完善教學設施,提升教師隊伍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結合高校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等全方位引進先進的教學模式,以提高排球教學質量,促進排球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為社會輸送更多有能力、有素養(yǎng)的排球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海珍.高校排球教學現(xiàn)狀及教學模式的改進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0,33(10):18-19.
[2]主紅.創(chuàng)新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路徑探究[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8):36-37,43.
[3]劉宏博.創(chuàng)新高校排球教學模式打造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途徑探索[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21,37(10):110-111.
[4]張海濤.創(chuàng)新高校排球教學模式打造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路徑研究[J].體育畫報,2023(6):213-214,217.
[5]張旖旎,張秀麗,楊建靈.創(chuàng)新高校排球教學模式打造高效體育教學課堂的途徑探索[J].體育畫報,2022(12):162-163.
[6]郭俊男.高校排球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路和對策[J].體育畫報,2021(5):172,174.
[7]宣紅波.高校排球“學、練、賽”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24):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