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出臺為初中英語教學指明了新方向。新課標不僅強調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更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轉變的新型教學模式,正逐漸成為初中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亮點。
一、“導學一自悟\"教學模式的特征
(一)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導學一自悟\"教學模式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促進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
雖然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但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依然不可忽視。教師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三)突出教學的實踐性和探究性
在“導學—自悟\"教學模式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究能力。通過設計各種實踐活動和探究任務,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探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導學一自悟\"教學模式的實踐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英語“導學—自悟\"教學模式的實踐需要采取高效且實用的策略,下文結合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TheChangingWorld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詳細闡述如何通過“導學一自悟\"教學模式的實施,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促使其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
(一)導學階段
在導學階段,教師需明確教學目標,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和任務。同時,教師需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新課標提出,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當下互聯(lián)網(wǎng)豐富的教育資源及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探索與獲取新知,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通過情境導人,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學習中來,為后續(xù)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講解北京幾十年的變化時(Section C),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先進的AR和VR技術,引領學生走進歷史博物館,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老北京的吃、穿、用、住、行,直觀地感受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再通過豐富有趣的視頻和圖片環(huán)游形式,對比北京的過去和現(xiàn)在,使學生強烈感受到北京的巨大變化和中國經(jīng)濟的騰飛,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
2.明確目標,導學引領
教師在課前要讓學生明確了解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教師需根據(jù)教學內容和目標,設計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問題,通過導學問題或導學任務單等形式,為學生提供學習方向,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新課標指出文化意識是核心素養(yǎng)的價值取向,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以促進其核心素養(yǎng)的達成。因此,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僅停留在語言和技能層面的培養(yǎng),更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塑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TheChangingWorld單元教學中,具體來說,教學目標包括: ① 情境詞匯學習與情感體驗。在描述世界變化和旅行的情境中,學生借助信息表等工具,學習并運用相關詞匯(如have/hasbeento,have/hasgoneto,takepart in,keep intouchwith,developrapidly,improvealot)來表達個人經(jīng)歷,感受世界變化帶來的影響,培養(yǎng)對事物變化的敏感度和適應性。② 語言結構運用與角色扮演。借助語言圖示等輔助工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活動,運用現(xiàn)在完成時(如“havebeento...\"和\"Shehasgoneto...\")來描述個人的過去經(jīng)歷及對現(xiàn)在的影響,加深其對現(xiàn)在完成時的理解。 ③ 社會意識培養(yǎng)與實踐活動。學生通過討論科技發(fā)展、社會進步、環(huán)境變化等方面,完成相關的小調查或項目?;蛲ㄟ^介紹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逐步形成對社會發(fā)展的關注和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意識,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悟階段
新課標要求踐行學思結合、用創(chuàng)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學生主人翁地位,秉承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學習的理念,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將英語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一步提升其英語運用能力。
1.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在自主探究階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開展學習活動。他們可以通過閱讀教材、查找資料等方式,獲取所需的知識和信息。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嘗試自行解決,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他們還需要通過思考和實踐,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見解。
例如,在康康訪問他的祖母了解北京幾十年變化的文章(SectionC)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學習單(見圖1)內容檢測學生學習成果:
通過完成學習單內容,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對比過去和現(xiàn)在的北京,思考城市發(fā)展的原因和影響,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學習,分享交流
在合作交流階段,學生需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他人分享、交流。可以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展示匯報等方式呈現(xiàn)自己的學習成果和理解。與此同時,他們還需傾聽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新課標重視跨學科主題學習。在跨學科主題探究活動中,能夠促進語言內化,提高語言的遷移和運用的能力。教師可以設置跨學科主題探究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深人的思考和探究。如在TheChangingWorld單元教學中,在講解科技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時(盡管教材中未直接提及,但其可作為拓展內容),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How has technologychanged ourlivesinthepastfewdecades?”“Whatarethe" "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oftechnologyonsociety?”“How can we balancethe benefitsanddrawbacksoftechnology?\"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影響。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資料,制作圖表和課件,最后進行展示匯報。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借助跨學科學習的方式,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實現(xiàn)“自悟\"的過程。
(三)反饋評價階段
新課標提出要實現(xiàn)教一學—評一體化設計。秉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的理念,將評價貫穿于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成為各類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使學生自覺運用評價結果改進學習方式,形成一個主體多元、內容多維、方式多樣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
1.展示成果,反饋評價
學生可以通過口頭匯報、書面作業(yè)、課件展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依據(jù)本單元的教學目標,設計明確且具體的評價量表。評價主體涵蓋學生自評、同伴互評和教師評價,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除了有語言知識層面,還納人文化意識、思維品質等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通過多維評價,學生形成對自我的立體的認識,獲得成長。表1是本單元的評價量表。
2.歸納總結,拓展延伸
教師最后還可以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和易錯點。教師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拓展學習視野。
如在TheChangingWorld單元教學中,教師還可引導學生了解其他國家在科技、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的變化,并與中國進行對比。通過問題引領:“Howhastechnologychangedindifferentcountries?\"“What are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Chinaandothercountriesintermsofsocialprogress?\"通過對比和分析,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導學一自悟\"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也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通過具體教學實踐,可以看到該模式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高階思維等方面均表現(xiàn)出顯著優(yōu)勢。在今后的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繼續(xù)探索和完善“導學—自悟\"教學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適應學生發(fā)展的需求,培養(yǎng)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雨楊.新課標,新思路:新課標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思路初探[].校園英語,2023(1):141-143.
[2]于淑琪“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英語,2020(18):48.
[3]姚芹.學案導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0(16):120
[4]王曉婷“導學自悟、三步四環(huán)\"課堂教學模式解讀及運用實例[J.小學生(上旬刊),2022(7):43-45.
[5]黃峰.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文本解讀提高教學實效的實踐路徑[J].天津教育,2023(2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