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549(2025)0001-0041-03
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步驟,為了更好地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教育部等十七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工作方案》,倡導學校因地制宜建立“教聯(lián)體”,通過聯(lián)責任、聯(lián)資源、聯(lián)空間,與家長及社會各方共同研究、推動破解學生成長問題。蒲鞋市小學在育人過程中,積極實踐,扎實推進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教聯(lián)體”落地生根,努力延伸學校教育的有效性,創(chuàng)造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和諧統(tǒng)一,實現家校社協(xié)同共育,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推動教育品質提升。
一、“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契合新時代大德育要求
2024年1月1日正式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要求:各級各類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和體驗相結合,把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融人校園文化建設和各類主題活動中。
在這樣的政策背景下,蒲鞋市小學作為溫州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學校,聚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中的愛國、敬業(yè)主題,以學校為圓心,以溫州區(qū)域為主體,充分利用本地資源,組織家長志愿者組建“蒲公英家長學院”,共同為學生德育研學開辟新場域,開發(fā)新課程,積極推進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在“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實踐系列課程中,聚焦愛國、敬業(yè)價值觀,積極開展德育研學。讓學生通過參觀、采訪、體驗、實踐等豐富多彩的研學活動,尋訪溫州精神,樹立擔當意識;體驗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自豪之感;了解革命歷史,激發(fā)蓬勃的愛國之情。引導學生進一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
在“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德育實踐活動中,學校積極牽頭,與家長、社會各方合作攜手,校家社結成“教聯(lián)體”,努力實現協(xié)同育人、融合育人。教師、家長、研學場館志愿者帶領孩子認識身邊愛崗敬業(yè)的溫州人,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國家的歷史,通過沉浸式學習和實踐體驗,感受祖國文化魅力,弘揚溫州人的敬業(yè)精神,激發(fā)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自信。學生在研學中,加深了對愛國、敬業(yè)的理解,激發(f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烈意愿,積極參與到弘揚祖國文化、為人民服務的志愿行動中。
二、多維探析“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課程實施路徑
(一)搭建校家社協(xié)同實施課程框架
校家社協(xié)同實施課程框架,詳見表1。
(二)推進德育研學手冊創(chuàng)新設計
研學活動手冊是助力研學過程的學習支架,是展示研學成果的記錄載體,更是提升研學質量的評價工具。借助研學手冊,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研學興趣,讓研學活動更有序、更深入地推進。同時,在研學手冊中設計多元評價,多角度關注學生的表現,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在學習中收獲成長、體驗成功,從而厚植愛國、敬業(yè)的價值觀。
1.學習支架:助力研學過程
研學手冊的設計,在學生研學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支架功能,既是信息平臺,又給予了行動指南,讓德育活動有的放矢。手冊中的學習單清晰表達了任務要求,創(chuàng)新設計評價形式、題型和內容,對學生德育活動過程和結果中的表現進行有效監(jiān)測。例如,參觀“省一大召開舊址的德育研學”手冊,作為學習支架,能真實有效厚植愛國價值觀的德育活動。通過選擇題和填空題落實德育活動中“認知與理解”的自標,引導學生掌握最重要的知識點,通過主觀題“遇到哪些問題,如何解決”和“通過體驗活動有什么感悟和啟發(fā)”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進一步落實“情感與體驗、意愿與行動”的目標,考查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揮德育活動的育人導向作用。
2.記錄載體:展示研學成果
研學手冊還是典型的記錄載體,如參觀“洞頭女子民兵連紀念館”的研學手冊,活動單巧妙勾連起活動前、中、后三個不同的時段和地點,分板塊設計問題清單,記錄活動步驟、研學經歷、收獲體悟,對三者有機整合,還可以作為研學成果的展示,提升了德育活動的質量,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全面落實。
3.評價工具:提升研學質量
研學手冊還承擔起了評價工具的實質性作用。如參加“永嘉學派研學活動”和“甌江紅黨建基地”研學手冊,通過研學評價單,融通了不同場域,融合了實施過程,融情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我們還完善了研學評價體系,形成校家社協(xié)同育人,強化多種場域的融合。研學手冊評價單用表現性評價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德育活動“目中有人”;用評價內容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讓學生“心中有愛”。依據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來描述,讓價值觀具體化、鮮明化。這種“新范式”評價單實現了評價結果從模糊向精準,定性向定量的轉變,同時讓價值觀的評價有了公平的“一把尺”,讓德育活動的開展有了高質量的保障,激發(fā)和鼓勵學生參與研學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能分享研學收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三)打造全方位以評促學育人場
在“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德育研學課程中,學校還積極開發(fā)校家社協(xié)同全方位評價體系。分別在研學前、研學中、研學成果展示階段進行“四心相連”評價,通過同伴、家長、教師、研學場館工作人員進行評價,以評促學,旨在通過多元評價,充分調動學生研學積極性。表現性評價單有效貫穿在德育活動的準備、過程、總結三個不同階段,讓評價的視點與育人的落點相統(tǒng)一,做到目標、任務、方法相結合,提升研學成效。
1.“尋訪紅色記憶·體驗指尖非遺”研學評價
在“尋訪紅色記憶,體驗指尖非遺”的德育研學實踐中,學生走進甌江紅黨建基地。研學活動共分兩站:第一站了解黨史,第二站體驗非遺樂清細紋刻紙。在孩子走進黨建基地前,分發(fā)研學評價單,進行前置性評價。由家長根據真實情況評價孩子在愛國研學基礎、情感、態(tài)度方面的情況,符合德育“知-情-意-行”的育人規(guī)律,讓教師、家長、帶隊館員了解育人起點,以便研學活動的設計、實施和開展,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后續(xù)研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在“第一站·了解黨史活動”前將評價單下發(fā),讓學生和帶隊館員了解評價的方式、內容、目標,更有效落實德育活動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標。當學生聽完黨史后,分三個維度進行過程性評價,學生自評和小組評價相結合,真實聚焦德育活動中的態(tài)度、表現、能力等方面情況,再由館員對學生做出有針對性的評價。
在“第二站·走進非遺”部分,先非遺傳承人鄭老師先講解評價單,明確評價標準,再介紹非遺歷史、技藝等知識,認識盧發(fā)良、林邦棟等非遺傳承人,作為溫州人的代表,從他們的故事中感受溫州人的敬業(yè)精神。
學生在體驗“指尖非遺”細紋刻紙完成自制“春”字刻紙燈籠后完成評價單。評價單分自評、互評、教師評、家長評四個方面,從知識、技藝、學習、制作四個不同維度對學生進行成果性評價。同時,班主任根據前置評價單、過程評價單和成果評價單,結合自制的非遺作品及研學單的完成情況,評選出本次研學活動的優(yōu)秀學員和優(yōu)秀作品,達到厚植愛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2.“訪勞模工匠館·尋愛國敬業(yè)之道”研學評價
在“訪勞模工匠館,尋愛國敬業(yè)之道”的德育實踐活動中,學生走進溫州勞模工匠館,探訪敬業(yè)榜樣,感受溫州精神。
研學準備階段,學生以研學單為導引,在家長的協(xié)助指導下,團隊合作自主查找關于勞模的相關知識、事跡,在情感上產生共鳴,能更有效地推進研學活動的開展。這環(huán)節(jié)在家中進行,由學生團隊自評與家長評價兩部分構成。
研學過程中,學生的三項研學活動分別對應不同的評價內容。第一項,學生通過自主觀看圖文展板、音像資料等展示方式,了解勞模工匠信息。通過評價提升學生研學的專注度,讓學生沉浸感受“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真諦,拉近了孩子們與創(chuàng)造“千年商港,幸福溫州”的勞模、工匠們之間的距離。第二項,在講解員帶領下,孩子們參觀了四個展區(qū),認真聆聽古往今來溫州工匠和勞模的精彩人生故事,通過評價引導學生去感受是什么樣的溫州精神的力量,把溫州小城創(chuàng)造成舉世矚目的“溫州模式”。最后,教師組織孩子們靜心思考,并在小組里交流分享自己的所想所得。通過評價檢驗學生的熱愛家國之情是否得到了充分的激發(fā)。學生在研學場館開展活動,因此,設計了學生自評、同伴互評、研學導師評價三個維度,保證了評價的全程性與全面性。
在研學成果階段,學生通過記錄研學感受加強了勤勞拼搏,勇于擔當的敬業(yè)意識;通過加入蒲公英宣講團或公益志愿隊,踐行為家鄉(xiāng)為祖國貢獻力量的強烈意愿。此環(huán)節(jié)的評價重在關注學生的思想意識,是研學活動效果的最終體現,由學生、同伴、家長、教師共同參與評價。
三、“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實踐成效與思考
基于校家社共育的“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德育實踐活動,通過學校頂層設計,形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度融人研學活動的“設計一實踐一評價”體系。該系列每項研學活動都有明確的德育活動目標,制定了愛國敬業(yè)價值觀深度融合的研學實施方案,設計了科學可操作性的研學手冊,通過多元主體表現性評價方式,有效促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的達成。該活動不但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力,還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激勵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學校積極構建了家庭主動參與、社會有效支持的協(xié)同育人新生態(tài)。在良好的溝通和共同的教育愿景的支撐下,學生家長主動參與研學活動中,與學校、教師共同尋找和開發(fā)研學活動資源。家長們充分發(fā)揮職業(yè)優(yōu)勢和資源優(yōu)勢,開拓學生德育研學實踐的新場域,參與開發(fā)研學內容與研學評價。校家社多方聯(lián)動,打造了協(xié)同育人同心圓。
“蒲公英愛家國·樂研學”德育活動充分利用本地教育資源,開辟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路徑,引導學生認識溫州、感受溫州人的敬業(yè)精神,培育家國情懷。該活動開發(fā)了多維度評價鏈接研學的新模式,用評價打開研學空間,使學生浸潤在系統(tǒng)完整的德育生態(tài)中,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和手段,激發(fā)學生活動的興趣,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實現入腦入心。
參考文獻:
[1]儲朝暉.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實施策略[].人民教育,2021(8): 3336.
[2]金明東,打造紅色教育特色品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紅色網上游”德育的迭代升級實踐[]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23(6):20-24.
[3]趙小波.小學班主任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路徑探析].中國德育,2024(9):75-77.
[4]邢巧榮.優(yōu)化活動設計,實現研學旅行的育人功能[]小學教學研究,2022(36):24-25.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