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分)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相關(guān)小題。(10分)
讓“黃豆”多起來、“黑豆”少起來
郭光文
①一則歷史資料,讀來耐人尋味。
②明代徐溥年少時便注重修身自律,他在書桌上放了兩個瓶子,分別用來裝黃豆和黑豆。每當自己心生善念或做了一件好事,便往瓶中投入一顆黃豆;每當自己有不好的念頭或言行過失,就往瓶中投入一顆黑豆。一開始,黑豆多、黃豆少,他便持之以恒地反省并激勵自己。慢慢地,瓶中的黃豆越來越多、黑豆則相對越來越少了。直到后來為官,徐溥一直保留這一習慣,堅持不懈檢視自身言行舉止,不斷完善自我。
③斗轉(zhuǎn)星移、時代變遷,今天,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等已大不相同,但“儲豆律己”故事所包含的自省自律精神,仍有重要借鑒意義。
④一顆黃豆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就可以聚少成多,涵養(yǎng)良好德行同樣如此。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jié)開始,“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持之以恒,方能養(yǎng)大德、成大業(yè)?!靶∈滦」?jié)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加強修養(yǎng),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己,常修常煉、常悟常進,才能正心明道、防微杜漸,不給歪風邪氣、消極腐敗以可乘之機。
⑤是添“黃豆”還是補“黑豆”,很多時候沒有外人來監(jiān)督或干涉,要仰賴于誠實不欺、表里如一的慎獨精神。清代有個叫葉存仁的官員,離任河南巡撫時,僚屬為其送行,為避人耳目,特地在夜里用小船送來大批禮品。葉存仁見狀,寫下一首詩:“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書畢,便將饋贈品原封退回。一個人保持清正廉潔,外部監(jiān)督很重要,反躬自省、自我惕厲也極為關(guān)鍵。越是在無人監(jiān)督時,越需要加強慎獨的意識,做到臺上臺下一個樣、人前人后一個樣。由此不難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的,“加強自律關(guān)鍵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能否做到慎獨慎微”。
⑥《禮記》載:“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睙o論是為人處世,還是為官做事,都要有慎始意識,走好人生每一步?!斑@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币虼?,對于年輕干部來說,更要有“檢身若不及”的自覺,不斷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祛除不良習氣、糾正錯誤言行,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圩印?。
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汲取養(yǎng)分和智慧,培養(yǎng)廉潔自律道德操守,廣大黨員、干部定能更好地修身立德、走穩(wěn)人生之路。
(摘自“人民網(wǎng)”2024年8月26日)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題目新穎別致,容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生動形象地揭示了文章的觀點。
B. 涵養(yǎng)良好德行需要從小做起,明代徐溥“儲豆律己”故事所包含的自省自律精神,在今天仍有重要借鑒意義。
C. 第⑤段列舉葉存仁的事例,從正面論證了涵養(yǎng)良好德行仰賴于誠實不欺、表里如一的慎獨精神。
D. 第⑥段中“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運用了比喻論證,把“為人處世或為官做事走好人生每一步”比作“穿衣服扣扣子”,生動形象地論證了一開始就做好的重要性。
2. 文章第②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的材料可以作為第④段的論據(jù)嗎?請簡述理由。(4分)
宋代詩人曾幾任臺州知州時,鐘愛當?shù)孛朗瞅啦?。有一次其家人到集市購買蚶菜,被漁民認出,漁民就把蚶菜免費送給了他。曾幾得知后,花費許多精力找到送蚶菜的漁民,送還了買蚶菜錢。而后在臺州任上,曾幾再也沒有吃過蚶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相關(guān)小題。(14分)
熟——生——巧
陳思炳
①俗話說:“熟能生巧?!比欢?,未必都能生巧。
②常有一些人,對某一門學問或技藝,已經(jīng)了如指掌,爛熟于心,卻一輩子生不出巧來。明朝有個張溥,每讀書,必親自抄寫,抄畢誦讀就燒掉,然后再抄再讀,一直抄到六七遍,讀得滾瓜爛熟。熟則熟矣,但只見其熟,不見其巧,張溥最終沒有給后人留下什么有價值的著述。
③在倫琴發(fā)現(xiàn)克魯克斯真空放電管會放射X射線以前,克魯克斯和其他一些人老早就見過一種現(xiàn)象:真空放電管會使旁邊的照片底片曝光。他們看熟了,也就習以為常。底片曝光嘛,以后把它放遠點就是了。在弗萊明發(fā)現(xiàn)青霉素以前,日本科學家古在由直也在實驗室中觀察到了葡萄球菌被污染的霉菌所消滅的現(xiàn)象,但他認為這是霉菌迅速繁衍,消耗了培養(yǎng)皿中的養(yǎng)分,兩菌爭食,強存弱亡,豈足怪哉?
④張溥、克魯克斯、古在由直的“熟”,為什么不能走向“巧”?這是因為,他們的熟,只是在舊的認識圈中徘徊反復,在原來認知水平上的原地踏步。他們認為熟就是一切皆熟,熟中再沒有生,不再去分析新矛盾,不再去探尋新途徑,所以也就無新可創(chuàng),無巧可生。他們的創(chuàng)造才能窒息在自己的熟套套之中了。
⑤科學的發(fā)展應當感謝另一種人,他們勇于沖出熟套套,闖出新路子。倫琴在發(fā)現(xiàn)克魯克斯真空放電管會使底片曝光以后,不是熟視無睹,而是不停地做實驗,頑強而巧妙地盤問自然,從而發(fā)現(xiàn)了新的射線;弗萊明把培養(yǎng)液被污染、葡萄球菌被消滅這個熟悉的現(xiàn)象,當作新的事物細致地觀察,終于發(fā)現(xiàn)青霉素能吞噬葡萄球菌。他們都能從熟悉的事物中抓出生疏的因素,分析新的矛盾,揭開新的秘密,做出新的建樹。
⑥可見,“熟能生巧”這句話,講的只是由熟而巧的可能性,要把由熟而巧的可能性變?yōu)楝F(xiàn)實性,還得有一個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個再認識再創(chuàng)造的起點,就是從熟中找出生來。清代畫家鄭板橋深諳于此,特別強調(diào)“熟中求生”“熟后求生”“畫到生時是熟時”。所以他畫的竹總是不斷出新。
⑦還有袁隆平雜交水稻的試驗、屠呦呦青蒿素的發(fā)現(xiàn),都是在自己熟悉的領(lǐng)域辟出新路而成功的。熟中求生,熟后求生,變生為熟,乃至于巧,這正是人們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一條必由之路。
⑧熟——生——巧,對于當今“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人們不無啟迪。
(摘自《人生哲理》)
1.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熟中求生,熟后求生,變生為熟,乃至于巧,這正是人們創(chuàng)造新事物的一條必由之路。
B. 第②段列舉明朝張溥的事例,從反面論述了對學問只見其熟,不見其巧,最終不會得到什么成就的觀點。
C. 要想“熟能生巧”,有所創(chuàng)造,我們要在熟中找出生,去分析新矛盾,探尋新途徑,從而有新可創(chuàng),有巧可生。
D. 由第⑤⑥⑦段可知,倫琴、克魯克斯、弗萊明、鄭板橋、袁隆平、屠呦呦都屬于勇于沖出熟套套,闖出新路子的人。
2. 文章第③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的材料可以作為本文的論據(jù)嗎?請簡述理由。(4分)
曾11次參加全國兩會的人大代表、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工程技術(shù)部固機高級經(jīng)理許振超,先后在碼頭做橋吊司機三十多年,創(chuàng)造出“無聲響操作”“一鉤準”“一鉤凈”“二次停鉤”等多項技能,大大提高了橋吊工作效率,僅“無聲響操作”就提高生產(chǎn)效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創(chuàng)情境" 討論] 讀了本文后,小語提出了一個問題:文中說的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那么,學習時“熟”是否就能“生巧”,能提高效率,達到目的呢?請你根據(jù)本文內(nèi)容,說出自己的觀點并闡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相關(guān)小題。(14分)
常為自己“修枝打杈”
向賢彪
①南北朝時期的傅昭在《處世懸鏡·止之》中說:“改過宜勇,遷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遠?!币馑际钦f,改正自己的過錯要勇敢,糾偏向善應盡快;在錯誤之路上能夠及早醒悟回到正途,那么離通曉真理也就不遠了。時下重溫這一古訓,對于我們正確認識自我、及時知錯改過、回到正確的道路上來,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鑒和警示作用。
②養(yǎng)成自省的習慣。“黨內(nèi)批評總是要在一定的場合內(nèi)進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評則與我們個人如影隨形,是最及時、最管用的思想武器。”老一輩革命家在這一方面為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彭德懷每月“反省自查一遍”,陳毅“中夜嘗自省”,謝覺哉經(jīng)?!案约捍蚬偎尽薄麄冎阅軌蚴冀K保持共產(chǎn)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和政治本色,與養(yǎng)成自省習慣、經(jīng)常進行自我檢視、自我糾錯是分不開的。今天,面對肩負的繁重任務,黨員干部更應該養(yǎng)成自省的習慣,經(jīng)常對表對標,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讓自我批評“如影隨形”,在反躬自省中找差距、查不足,自覺做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
③痛下勇改的決心。清代袁枚寫過《續(xù)詩品·勇改》一文,認為詩歌有弊病,就當勇于改正,“知一重非,進一重境”。其實,做人如同作詩,對自己的過錯,也要有“勇改”的決心。當年,賀龍在延安開會時旱煙葉用光了,警衛(wèi)員叫后勤人員買了些煙葉送去。當他得知因自己的生活費已用光,這煙葉是用公款購買時沉痛地檢討說:“我賀龍犯了挪用公款之罪嘍!”事后兩個月間,他每餐減油、減鹽、減菜甚至不吃菜,硬是從微薄生活費中省出錢來把一斤半煙葉款如數(shù)還清。賀龍不為過錯找理由,改過“下得了手”,令人敬佩。哲人有言:“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闭虼耍坝赂摹本惋@得難能可貴。承認錯誤并勇于改正,常為自己“修枝打杈”,人生“主干”就不會雜亂變形,人生之樹就能長青。
④涵養(yǎng)轉(zhuǎn)化的功夫。古人有言:“人有過,多于過上用功,就是補甑,其流必歸于文過。”一個人犯錯誤時,如果把過多的精力放在錯誤上,就此灰心喪氣、一蹶不振,或是只停留在反思層面而沒有具體的改過行動,就好比是補瓦甑一樣,最后就會演變成文過飾非,錯失改過即進的良機。
⑤正確的態(tài)度是,“把錯誤變成肥料”。錯誤,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而言,就像肥料之于植物,能夠為我們提供不可或缺的養(yǎng)料。作家劉白羽參加延安整風運動后說:“我像越過了一道陰陽分界線,懂得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過去自以為是在砸爛一個舊世界,實際上這個舊世界首先得從自己身上開始清除?!彼枷氲纳A,境界的提升,體現(xiàn)了對錯誤的轉(zhuǎn)化能力。一個人能否成長成熟,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看他有沒有“把錯誤變成肥料”的能力。我們講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的就是這種轉(zhuǎn)化能力——“吃一塹長一智”,進而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摘自《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24年11月20日)
1. 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 文章開篇引用傅昭的話,強調(diào)了知錯改過對認識自我、重回正途的重要性。
B. 文章第②段列舉彭德懷、陳毅、謝覺哉等人的事例,證明自省習慣對于保持共產(chǎn)黨人高風亮節(jié)的必要性。
C. 文章第③段運用賀龍的事例,表明只要犯了錯誤并勇于改正,就能立刻得到人們的諒解并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
D. 文章認為一個人犯錯后不應只停留在反思或沮喪中,應將錯誤轉(zhuǎn)化為成長的養(yǎng)料,實現(xiàn)自我提升。
2. 請你根據(jù)文章簡要分析題目“常為自己‘修枝打杈’”蘊含的意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①段中寫道:“改過宜勇,遷善宜速;迷途知返,得道未遠。”請你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拓展延伸" 自主表達] 文章提到“勇改”難能可貴,你認為在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應該如何培養(yǎng)“勇改”的品質(zhì)?請寫一段議論性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文字,完成相關(guān)小題。(10分)
成長之路,有得有失。小語從國乒的發(fā)展之路得到了啟示,并整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2019~2024年四屆亞錦賽國乒戰(zhàn)績
材料二:近日,巴黎奧運會后的第一個國際賽事——第27屆乒乓球亞錦賽落下帷幕?!芭畣稳繜o緣四強”“國乒一天之內(nèi)輸了十場”等詞條紛紛登上了熱搜。網(wǎng)上不少發(fā)聲一針見血——
“近幾年來,國乒后備力量不足。本次亞錦賽,失去了老將壓陣,小將們的表現(xiàn)不盡完美,暴露出女隊后繼無人的窘迫?!?/p>
“頻繁的商業(yè)賽事占用了大量訓練和休息時間,導致一些主力隊員東奔西走連軸轉(zhuǎn),影響比賽狀態(tài)和技戰(zhàn)術(shù)水平?!?/p>
“一些狂熱粉絲在網(wǎng)絡上激烈對戰(zhàn),互相辱罵、詆毀、誹謗,乃至殃及他們的教練、隊友,最終影響的一定是運動員本人和整個團隊的狀態(tài)?!?/p>
材料三: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國乒的受關(guān)注度在持續(xù)飆升,這與近年來的一些變化密不可分。
以前是“穩(wěn)穩(wěn)地贏”,現(xiàn)在成了“心跳游戲”。大約從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中國乒乓之崛起就引人矚目,并且在此后的幾十年中不斷書寫傳奇。然而,近些年來,國乒的絕對統(tǒng)治力似乎在逐漸喪失。曾經(jīng)常見的大比分領(lǐng)先的“碾壓式”勝利,已經(jīng)較少再看到,不少觀眾直呼“看比賽必須常備氧氣瓶”。
以前是“圈地自萌”,現(xiàn)在成了“熱搜??汀?。大部分體育項目具有一定的專業(yè)性,往往只是在一部分愛好者中間引發(fā)關(guān)注和討論。但戰(zhàn)績輝煌的國乒自帶流量,特別是每逢大賽來臨,“全民乒乓”的氛圍都會被推向一個高潮。一方面,更高的知名度能夠助推一項運動的普及和推廣;另一方面運動員的一舉一動都可能被過度解讀、沖上熱搜。這反過來也會成為教練組決策時的掣肘,甚而影響到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
以前是“一枝獨秀”,現(xiàn)在成了“群雄逐鹿”??萍嫉陌l(fā)展讓人類對運動項目本身、對明星運動員技戰(zhàn)術(shù)的研究越來越透徹,各國之間的經(jīng)驗交流和人才流動,也有助于縮小水平間的差距。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國乒還是外協(xié),老將還是小將,大家都挺拼的,世界范圍內(nèi)再出現(xiàn)“史上最佳運動員”也越來越難。當然,這并不是乒乓球項目獨有的境遇。就像我們在其他運動項目上取得的每一次突破,也必然伴隨著其他國家傳統(tǒng)優(yōu)勢項目的“危機”,而這,正是競技體育走向“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jié)”的必經(jīng)之路。
(摘自《人民日報》客戶端2024年10月14日)
1. 下列對材料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由材料一可知,在第27屆亞錦賽中,國乒戰(zhàn)績陡崖式下跌。
B. 從2019~2024年的三屆亞錦賽看來,國乒在第26屆亞錦賽所取得的成績最好,而且三次比賽所獲的銀牌數(shù)一直很穩(wěn)定。
C. 中國乒乓書寫了幾十年的傳奇,但近些年來,國乒的絕對統(tǒng)治力已經(jīng)喪失,大比分領(lǐng)先的“碾壓式”勝利,已經(jīng)較少再看到。
D. 材料三的三個畫線句形成排比,既寫出了國乒曾經(jīng)的輝煌,又寫出了如今的失利,揭示了國乒面臨的全方位挑戰(zhàn)。
2. 請你綜合材料二、材料三,歸納國乒戰(zhàn)績變化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編輯時,小語想再補充一個主題構(gòu)成材料四,使得文章邏輯更嚴謹、論證更嚴密。請在以下主題中選擇你認為合適的一項,并說明理由。(3分)
A. 亞洲乒壇群雄并起
B. 國乒為何遭遇滑鐵盧
C. 國乒如何在百花齊放中再領(lǐng)風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