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以下簡稱“苦盡柑來”),再次令觀眾的目光聚焦到韓國南端的濟州島。
如果你還記得,“苦盡柑來”整部劇的第一幕,就是由老年吳愛純在畫板上重現(xiàn)自己一生的回憶,而她最先下筆描摹的就是一抹蔚藍,緊接著畫面便轉場到濟州島的海邊,回憶伴隨海浪涌來,故事由此鋪開。
這部劇播出之后,許多觀眾討論劇情,就會提到濟州島。作為故事的發(fā)生地、取景地,這座小島已和劇集緊密相擁,互相成就。無論是藍色大海,或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鏡頭前的濟州島,擊中了萬千觀眾的心。熟悉韓劇的觀眾對此不會陌生,濟州島一直以來都是韓劇取材和取景的寶藏之地。
除了韓劇,濟州島如今在世界上還有許多標簽:“東方夏威夷”、柑橘島、免簽島。多次在韓劇中出現(xiàn)的海女群像,也令外界對生活在此的居民有了更多了解。這座東亞海島面積不大,但是受益于影視作品與一個個標簽,留給世界足夠大的想象空間。
如果從中國東部沿海乘飛機去往濟州島,當飛機在對馬海峽降低高度,天氣晴好時,不難看見海面上星星點點的航船,許許多多當地漁民在此忙碌,這是很多人對濟州島的第一印象。
濟州島位于朝鮮半島南部海岸線之外90公里,面積約1847平方公里,是如今韓國第一大島,相當于中國崇明島的1.5倍。這里距離日本九州島只有不到300公里,離中國上海近500公里,因此在今天被視為中日韓三國海疆的交界點。
濟州島是一個火山島。在侏羅紀、白堊紀的花崗巖和硅質火山巖基底之上,濟州島的火山活動從距今180萬年前一直持續(xù)到人類歷史時期。
韓劇還是國語配音的年代,《我叫金三順》的女主三順在30歲生日當天,決定放棄和振軒的契約戀愛,一路淋著雨,自言自語地爬上了漢拿山。觀眾記住了三順在雨中的眼淚,也記得雨霧朦朧的濟州島最高峰。漢拿山不僅是濟州島最高峰,也是韓國最高峰。今天行走在濟州島的任何角落,抬頭向上望,都能看見這座山峰。
和濟州島漫長的地質活動演變相比,這里的人類歷史要短很多。姜孟山主編的《朝鮮通史》提到,古朝鮮演進千年有余。公元前108年,漢王朝在古朝鮮境內設置了“漢四郡”,主要分布在當時朝鮮半島的北部和中部地區(qū)。而南部地區(qū)則分布著馬韓、辰韓、弁韓等三個小國家聯(lián)合體,被稱為“辰國”。《三國志·魏志》記載,“韓,在帶方之南,東西以海為限,南與倭接,方可四千里?!碑敃r并無統(tǒng)一朝鮮半島的國家存在。
至于濟州島,舊稱“耽羅”。憑借著孤立的島嶼環(huán)境,耽羅國維持著長時間的獨立狀態(tài)。在耽羅國獨立于海上的日子里,朝鮮半島則長時間處于韓版“魏蜀吳”狀態(tài),即百濟、新羅、高句麗并存的三國時期。最終在公元676年,由金氏新羅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
公元9世紀,朝鮮半島再度分裂,進入了新羅、后百濟和后高句麗的“后三國時代”。后高句麗的武將王建奪取了王位,于936年再度統(tǒng)一朝鮮半島,并將國號改為“高麗”。王氏高麗,就此成為繼金氏新羅后朝鮮半島的又一個統(tǒng)一王朝。
王氏高麗統(tǒng)一朝鮮半島初期,耽羅國依然獨立,直至1105年被高麗劃入地方行政區(qū)域,稱“耽羅郡”,從此喪失獨立地位。
除了與朝鮮半島的關聯(lián),歷史上濟州島這片土地與古代中國不同朝代的政權有過各種聯(lián)系。隨著蒙古族入主中原并四處擴張,曾經統(tǒng)一朝鮮半島的高麗王朝也成為元朝的藩屬國。1280年,忽必烈為東征日本,發(fā)現(xiàn)濟州島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遂在此設立征東行省,為軍隊提供馬匹和糧草補給。
當年,元朝統(tǒng)治者在境內建設了14個官方的養(yǎng)馬場,其中一個就位于濟州島。時至今日,濟州島仍有不少馬場。而隨著東征失敗,元朝式微,高麗王國也趁機收復了濟州島的管轄權,并恢復原有的官制和軍制。
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將王座收歸名下,并于次年將國號改名朝鮮。朝鮮王國被劃分為八個行政區(qū)域(八道),而昔日的耽羅成為全羅道下轄的濟州牧,“濟州”開始替代原本的地名。朝鮮王朝時期,由于海島遠離首都漢陽,濟州島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流放重地。
此后數百年間,濟州島除了被日本殖民統(tǒng)治過幾十年之外,一直都是朝鮮領土。二戰(zhàn)結束后,濟州島歸屬于南朝鮮和后來的大韓民國。“苦盡柑來”劇情剛開始時,觀眾不難發(fā)現(xiàn)年幼的愛純家庭困苦,父親早逝,母親終日依靠“海女”工作來養(yǎng)家糊口。當時的濟州島確實物質匱乏,經濟發(fā)展滯后。劇中愛純生下長女金明已是20世紀70年代,但濟州島除了有一些農業(yè)和漁業(yè)以外,幾乎沒有其他產業(yè)。
后來韓國政府意識到“環(huán)境是濟州島重要的發(fā)展資源”,保護好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開始引入現(xiàn)代經濟的元素,最典型的就是“免稅”與“旅游”。在“苦盡柑來”當中,愛純的丈夫寬植于2002年在濟州島開出自己的飯店,背景便是當年韓國政府把濟州島定義為免簽免關稅的“國際自由城市”。這一舉措迅速為濟州島送來了韓國國內和國際游客。
寬植在2002年開飯店,而飯店因為一些當年的頂流明星光顧而客流大漲。這實際上映射了濟州島另一段新鮮歷史:從2000年至今,越來越多的韓劇選擇這里作為拍攝地。比《我叫金三順》更早的1999年,張東健、高素榮在濟州島展開了一段《戀風戀歌》,不少中國觀眾由此對濟州島的大海和沙灘有了初印象。后來《大長今》帶火了島上的民俗村博物館,《浪漫滿屋》的龍頭巖,以及《孝利家民宿》里女神的田園生活,這些影視劇和綜藝都在不斷拓寬外界對濟州島的了解。
就在“苦盡柑來”播出之前,同樣有一部高分韓劇——《我們的藍調》,幾乎全程在濟州島取材拍攝。在劇中,男主李秉憲飾演一位在濟州島開車擺攤賣雜貨的中年失意男,在島上嘗遍生活的苦楚。似乎濟州島濃厚而真實的煙火氣,總是能夠讓韓國編劇找到“小人物”出彩的土壤。
無論是“苦盡柑來”還是《我們的藍調》,劇中都出現(xiàn)了大量有關濟州島海女的戲份。
所謂“海女”,是指在近海采集海鮮謀生的女性。歷史上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都出現(xiàn)過徒手捕撈為生的女性群體。
紀錄片《最后的海洋之女》詳細記錄了濟州島海女的故事。片中一位阿姨講述,早在朝鮮王朝時期,濟州島就有海女工作。18世紀時,如果海女無法給官府上繳足夠的干鮑魚充當賦稅,她們的父母或丈夫就會受到鞭打,一些海女即使懷孕也要潛入海底。
在沒有任何輔助呼吸設備的情況下,海女只能完全依靠憋氣在水下作業(yè),靠小工具手動剝離海螺、鮑魚等海產,對人體損耗大,但收獲少。正因為充滿艱險,海女們格外看重抱團協(xié)作?!昂E采馈?,她們往往一同下潛,而后幾乎同一時間上浮。如果有人因為貪婪而多在海里逗留,會遭來譴責。
在濟州島,成為海女是許多女性無法跳脫的歸宿?!翱啾M柑來”劇情提到,因為“不吉利”,一直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女人仍被拒絕上船。無法出海,就業(yè)方式有限,她們只能在近海選擇成為海女。
由于水底作業(yè)艱苦,必須在幼年時期開始練習,于是海女的身份由母親傳給女兒,女兒再傳給她們的女兒,在濟州島顯得很正常。
愛純的母親光禮是一個以生命和大海相搏的海女。大海賜予光禮生計,也帶走了她年輕的生命。然而在世時,光禮告訴女兒,“當牛做馬,也比在濟州島當女人強”,所以要“走出去,別做海女”。
為了讓女兒不用做海女,光禮比其他海女對待大海更加決絕。幾乎每一次,她都是帶著巨大的恨意下海。在她眼里,大海不是美麗的藍色,而被無情充斥。
等到愛純自己成為母親,看到婆家想讓長女金明按部就班當海女,她倏然想起當年母親的叮囑。想要抗爭命運的憤怒,讓愛純掀翻了桌,換來日后金明學有所成。
海女們的互相照應,以及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默默守護,讓這些劇集能夠不限于純愛故事,而是真正與濟州島的社會現(xiàn)實形成互動。
火山巖與海女之外,如今“柑橘”也許是濟州島最具代表性的標志。
歷史上,濟州島早已將柑橘作為島上的重要經濟支柱,至今已有數百年。因氣候條件的制約,濟州島是韓國唯一能種植柑橘的區(qū)域。有文獻記載,16世紀朝鮮王朝已建立了柑橘進貢制度,濟州島官府在島嶼各地設置柑橘園,專門為中央朝廷供應柑橘。
近年來,為了配合旅游業(yè),濟州島大量出現(xiàn)以柑橘園為主題的“觀光體驗農場”。這些新型柑橘園位于主要公路邊,以柑橘為主題的體驗設施吸引游客。這些柑橘園的主要收入來源并非柑橘銷售,而是游客門票以及柑橘相關的附帶產品。在濟州島同樣分布廣泛的咖啡店,柑橘也是隨處可見的元素。柑橘美式、撒入柑橘花的掛耳咖啡,讓游客隨時能夠感受到濟州島柑橘的獨特。
“苦盡柑來”劇集末尾,那片濟州島上的柑橘園,金黃的果實掛滿枝頭,似乎在訴說著“苦盡甘來”的生命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