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速到來,老年大學作為老年人學習、社交的重要場所,越來越受到老年群體的青睞。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xiàn),一些不良商家盯上了老年教育這塊“香餑餑”,以“辦老年大學”為幌子,打著“免費體驗”“名師授課”的旗號,將推銷課程包裝成學習機會,誘導老年人掏錢購買高價課程,賺取高額利潤,導致一些老年人掉入消費陷阱。“坑老之術”,可謂無孔不入,防不勝防,被老年人寄予厚望的老年大學正被一些不良商家異化為“圍獵場”。
請就遏制老年教育“坑老”套路談談你的認識。
觀點 ①當“老有所學”淪為“老有所坑”,這不僅是對老年人尊嚴的踐踏,侵害了老年人的權益,還打擊了老年人學習的積極性,背離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初衷。治理亂象,既需鐵腕監(jiān)管,亦需社會共治。②筑牢制度防線是當務之急。相關部門應盡快完善法律法規(guī),明確“老年大學”的辦學標準,將課程內容、師資資質、收費明細納入強制備案范圍;建立跨部門聯(lián)合執(zhí)法機制,對虛假宣傳、誘導消費等行為實施“零容忍”懲戒;推動老年教育立法,從源頭堵住監(jiān)管漏洞。③筑牢制度防線的同時,推動老年大學回歸公益本質才是根治之策。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對公辦老年大學的投入,鼓勵高校、企業(yè)和社會組織提供公益課程,緩解供需矛盾;開發(fā)符合老年人實際需求的課程,如教授防詐騙知識、智能技術應用等,讓老年教育真正服務于生活。④此外,遏制老年教育“坑老”套路還需凝聚社會合力,構建防護網絡。比如,在社區(qū)開展常態(tài)化反詐宣傳,用真實案例揭露套路;借助媒體和家庭力量,幫助老年人提升信息甄別能力;設立維權綠色通道,降低老年人舉證和訴訟成本。老年人自身也應增強法治意識和防騙意識,提升保護自己的能力,及時保留證據,發(fā)現(xiàn)被騙后要積極維權來追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