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學生作業(yè)中AI使用泛濫的現(xiàn)象引發(fā)了廣泛關注和討論。AI應用越來越普及,大學生們的作業(yè)似乎也跟著“進化”了。用AI輔助,一周搞定7000字結課報告,效率爆表,這種現(xiàn)象在理工科和文科學生中均普遍存在,不少學生甚至私下購買ChatGPT會員,視其為“科技付費”的新趨勢。讓人不禁想問:這是學習,還是“作弊”的新高度?當AI成為學生們的“智慧拐杖”,我們是否該擔憂,它正悄悄變成“思考毒藥”?
(摘編自“澎湃新聞 ”“紅網(wǎng)”)
【觀點一】從“AI正悄悄變成‘思考毒藥’的角度提出”。(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參考】
在AI光鮮亮麗的背后,卻隱藏著令人擔憂的真相——學生們的原創(chuàng)寫作能力正在被悄然侵蝕。許多高校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的作業(yè)中充滿了AI的痕跡,原創(chuàng)性和獨立思考能力顯著下降。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王翎子認為,由AI完成的作業(yè)最致命的問題在于,讓學生逐漸失去了獨立思考、批判質疑的精神。當AI正悄悄變成“思考毒藥”之時,不禁讓人思考,當學生們習慣了依賴AI,他們還能否找回那份屬于人類的獨特思考和創(chuàng)造力?
【觀點二】從“對AI 不必‘草木皆兵’”的角度提出。(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請你參考】
人們在批判AI時,常常指出AI用多了,會妨礙學生獨立思考。但反過來一想,這又何嘗不是因為AI用得少了,以及關于AI的教育引導缺失,導致學生未養(yǎng)成良好的技術使用習慣。因此時常被AI工具所反向控制,未能將AI變作得心應手的工具??傊褪遣簧萍儆谖镆?。與之相反,真正擅于使用AI的學生,AI既可用于搜集和整理資料,同樣也有助于激發(fā)思考,發(fā)散思維。未來,AI還會繼續(xù)迭代升級,對這類數(shù)字技術“草木皆兵”,試圖以暫時逃離的方式規(guī)避技術的負面影響,最終只會導致人與技術的嚴重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