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生命可能起源于水滴中的“ 微閃電”。也就是說,構成地球生命的第一個分子,或許是“微閃電”不斷釋放電擊引發(fā)的。該研究報告發(fā)表在日前出版的《科學進展》期刊上。
當水滴通過波浪或瀑布噴射到空氣中時,它們之間會形成小電荷并引起復雜的化學反應。斯坦福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電能可能就來自這個過程中的“微閃電”。為驗證這一想法,研究人員從一個裝滿氣體的罐子開始,模仿包括氮氣、甲烷、二氧化碳和氨在內(nèi)的早期地球,把室溫水的細小液體噴灑到上述混合物中。其中,較大的液滴一般帶有正電荷,較小的則帶有負電荷。正如基礎物理學所說的那樣,當帶相反電荷的水滴相互靠近時,微小的電擊會在它們之間跳躍,研究人員使用高速攝像機捕捉到了這種“微閃電”的存在。
在古代大氣樣本中,僅噴水就足以使空氣電離并觸發(fā)具有碳氮鍵的有機分子形成,如氰化氫、甘氨酸和尿嘧啶等,這些分子貢獻了蛋白質(zhì)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組成部分。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研究結果意味著海浪、瀑布和其他噴霧可能已經(jīng)在地球上攪動了大量有機化合物,從而促成了最早的生命形式。
(據(jù)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