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28日,海棠被選為四川樂山的市花。當代文豪郭沫若是樂山人,他在《我的童年》里自豪地說,樂山是號稱“海棠香國”的地方。2009年4月24日,西府海棠正式被選為陜西寶雞的市花。寶雞古有西府之稱,西府海棠因此得名。每當春夏之交,西府海棠與玉蘭、牡丹、桂花相伴,形成了“玉棠富貴”的美好寓意。2022年3月22日,河南登封人大常委會第42次會議召開,高票通過了登封市政府提請審議的登封市市樹、市花的議案,確定銀杏樹為市樹,海棠花為市花。20世紀90年代,山東臨沂市原湯河鎮(zhèn)旦彰街黨支部書記劉明允以木瓜樹作為砧木,將名品海棠與之嫁接,培育出了木瓜海棠,并在湯河鎮(zhèn)推廣種植。后被專家命名為“沂州海棠”。2009年,臨沂市被中國花卉協(xié)會授予“中國海棠之都”稱號。2010年沂州海棠被評為臨沂市花,這是迄今國內首個由農民嫁接的雜交花當選城市市花。
翻看與海棠有關的古詩詞,就會發(fā)現基本都是晚唐以后的。我們所熟悉的唐代大詩人,如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等,都沒有寫過海棠詩。這是何故?
一種是失傳之說,傳說杜甫一生寫了近3000首詩,但流傳下來的僅有1400多首,散佚了大部分,其中可能就有海棠詩。其次是避諱說。宋人所編《古今詩話》有載,“杜子美母名海棠,子美諱之,故杜集中絕無海棠詩”。這是所謂的為尊者諱,不在詩作中直呼母親的名字。還有觀點認為,杜詩中無海棠,是因為在盛唐時期,海棠花還未受到重視。一直到晚唐,海棠才逐漸出現在詩作之中,到了宋代,海棠在詩詞中成為現象級的存在。這種說法,頗具說服力。晚唐之前,海棠也被叫做海棠梨。
那么,海棠一詞究竟是什么時候出現的?《中國海棠花文化初探》一文提到,唐德宗貞元年間,賈耽為相,著《百花譜》,書中譽海棠為“花中神仙”,此書為較早使用海棠這一稱謂的著作。此前海棠多用“柰”概括。此后,海棠作為觀賞植物的地位與聲望日益突出,到宋代達到頂峰,甚至出現了研究海棠的專著《海棠記》和《海棠譜》。
(綜合《大河報》、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