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家看來,春雨濕身又傷身,人體五臟六腑一旦“受潮”,容易被各種疾病“覬覦”。
人一受潮,易被疾病“覬覦”
醫(yī)生表示,春雨連綿,物品受潮,影響的是居住、使用舒適度;人一受潮,容易誘發(fā)各種疾病。
呼吸道疾病多發(fā) 每年三四月,雨水多濕氣重。氣溫忽冷忽熱,流行性疾病如感冒、流腦、水痘、扁桃體炎等高發(fā)。
皮膚病增多 天氣一潮,衣物、床品全方位吸潮,真菌、細(xì)菌、塵螨、霉菌滋生,引發(fā)濕疹、蕁麻疹、癬病、過敏性皮炎等皮膚病。
風(fēng)濕病多發(fā) 尤其在雨季,氣壓降低、濕度上升,長期患有關(guān)節(jié)炎的老人對這種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常常感到關(guān)節(jié)疼痛加劇。日常久坐、伏案的人群,也容易覺得疲倦乏力、腰酸腿軟。
對號入座選祛濕湯
為防濕氣傷身,很多人會選擇喝點祛濕湯或祛濕茶。對此,醫(yī)生提醒,盲目喝祛濕湯或祛濕茶,不但祛不了濕,還可能引起其他不適。祛濕前,最好先分清所受的是“寒濕”還是“濕熱”。
一般來說,“寒濕”者身體多有陽虛癥狀,平時較怕冷,喝熱水感到更舒服,口淡甚至有口甜感覺;“濕熱”者常有口干口苦、大便黃爛、排便不爽、尿黃等不適。針對不同人群,醫(yī)生推薦了不同的祛濕湯方。
寒濕者 可選用草豆蔻、扁豆、玉米、茯苓高良姜等,煲豬骨湯,以起到溫陽化濕的功效。
濕熱者 可選用溪黃草3至5克,煮水代茶飲用,有祛濕、清熱功效。
老人煲 祛濕湯時不宜選太寒涼或燥熱藥材,可加適量補氣養(yǎng)血湯料。
可選用黨參、淮山、薏苡仁、大棗、枸杞,煲粥或煲湯,以起到益氣健脾、淡滲利濕之效。
(摘自《云南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