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運動解剖生理學是高職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和先導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拓寬知識面,增強實踐能力,并提升綜合素質。該課程采用任務驅動、主題討論、病例分析、翻轉課堂等多元化教學方法,并提出了三階五環(huán)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此推動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將思政教育融入運動解剖生理學教學與改革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課程的育人功能,促進德技并修,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此外,該課程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文化傳承意識,弘揚冠軍精神,激發(fā)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提升其對于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的責任感,以服務于健康中國的建設。
【關鍵詞】 運動解剖生理 "課程思政 "教學改革 "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807.4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5)07-0134-04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Sport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Course
XIAO Bing
Guangzhou Polytechnic of Sports,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650 China
[Abstract] Sport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is a compulsory and introductory course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ports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It aims to help students mast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enhance their practical abilities, and improve their overall quality. The course adopt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task driven, thematic discussion, case analysis, and flipped classroom, and proposes a three-stage five-ring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to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it persistently uses Xi Jinping's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to forge the soul and educate people,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various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and reform of Sport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courses, fully utilizing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curriculum,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morality and technolog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Lide Shuren. In addition, the curriculum also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awareness of inheriting sports culture,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champions, inspiring students' love for sports, and enhancing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r improving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whole nation, in order to serve a healthy China.
[Keywords] Sports Anatomy and Physiology;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exploration
運動解剖生理學是一門適應社會對健康需求及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而產(chǎn)生的新型交叉學科,融合了運動與醫(yī)學領域的知識,旨在傳播運動解剖學和運動生理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和技能[1]。作為體育保健與康復專業(yè)的必修課程,運動解剖生理學在體育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人體形態(tài)結構、功能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理解體育鍛煉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進而科學地指導體育運動和健身實踐,為拓寬知識面、鍛煉動手能力和提升綜合素質奠定基礎。
1 "運動解剖生理學融入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yǎng)三位一體的核心載體,對于提升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運動解剖生理學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教育,需挖掘該課程蘊含的生命教育、科學運動、健康教育等特色元素,堅持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專業(yè)教育與思政教育相融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協(xié)調。同時,需將健康中國戰(zhàn)略下的時代使命和責任擔當融入教學全過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職業(yè)觀。
2 "運動解剖生理課程思政研究現(xiàn)狀
秉承“知行合一,踐行健康中國”的指導思想,該課程依托省級專業(yè)領軍人才為核心的教學團隊,以及國家級校內實訓基地,利用虛擬仿真解剖系統(tǒng)、心率遙測系統(tǒng)等新技術,校企合作開發(fā)了新型活頁教材。通過學銀在線平臺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專業(yè)知識、實踐技能和思政元素有效融合,進行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提高課程思政建設內涵,展現(xiàn)出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3 "運動解剖生理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
3.1 "提升教師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
課程思政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加強教師的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是高質量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2]。課程團隊定期進行教學研究與課程建設專題培訓,通過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競賽、案例分析、評課議課、專題講座等形式,幫助教師拓寬視野,強化課程思政意識,提升專業(yè)課程與思政元素結合的能力。同時,通過專業(yè)研討、集體備課、教學觀摩、經(jīng)驗交流等方式,掌握課程思政建設的規(guī)律和方式方法,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施。
3.2 "優(yōu)化與整合課程內容
教學團隊深入體育和健康行業(yè),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需求,結合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標準和體育行業(yè)技能競賽標準,通過服務對象載體設計,落實“1+X”證書制度,綜合提升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道德素質。在此基礎上,制訂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并開發(fā)新型活頁式教材。課程育人目標包括培養(yǎng)學生傳統(tǒng)文化自信與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國民健康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以及培養(yǎng)具有良好職業(yè)精神、踐行職業(yè)道德的高素質體育人才,以服務于健康中國戰(zhàn)略。在教學內容上,以教學目標為主體,秉承課程思政教學原則,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其模塊化融入運動解剖生理知識和技能中。在教學中注重情感激勵和價值引領作用,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運動生理學教學中的滲透與融合,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潤物無聲效果(見表1)。
表1 運動解剖生理教學內容設計及思政元素體現(xiàn)
建設并完善課程思政資源,持續(xù)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虛擬現(xiàn)實技術,以及圍繞大健康、健康中國、中國速度、中國故事等主題的思政教學資源。將這些思政改革成果融入教材和虛擬實訓教學中,并不斷補充和完善課程思政元素。同時,重視并關注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意見反饋機制,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以不斷優(yōu)化教學設計,確保課程思政內容能夠與時俱進。
3.3 "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內容依托學銀在線平臺,實施三階段、五環(huán)節(jié)、五融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課前探學階段,教師通過線上網(wǎng)絡平臺發(fā)布學習資源并布置預習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借助在線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教師能夠精準掌握學生的崗位技能基礎,為高效開展后續(xù)教學活動奠定堅實基礎。課中踐學階段,通過答疑探究、實戰(zhàn)練習和多元評價等方式,結合創(chuàng)境激趣、明確目標、任務驅動、合作探究、現(xiàn)場實操、師生共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確保課堂教學的高效實施。課后拓學階段,利用網(wǎng)絡平臺布置課后作業(yè)及教學評價任務,教師據(jù)此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及課堂效果反饋。此外,開放校內實訓基地,強化學生技能訓練,并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和社區(qū)服務活動,多角度、全景式地拓展教學內容,切實延伸課堂知識,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與專業(yè)素養(yǎng),增強其專業(yè)認同感和職業(yè)素養(yǎng)。
課程以學生為中心,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3]。將運動解剖生理學界的杰出人物傳記、運動醫(yī)學人文故事、學科發(fā)展現(xiàn)狀與趨勢等內容,以案例、圖片、動畫、微課等形式上傳至省級精品開放課程運動解剖生理的學銀在線教學平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探究和綜合實踐,以此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增強課程的育人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采用“教、學、做、創(chuàng)”一體化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效率和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
運動解剖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功能的學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對照自身或與同學相互觀察,通過直觀感受和觸摸,理解和掌握抽象的解剖結構。通過對人體動作的示范、分析、討論,以及視、聽、運動等多種感官的共同參與,學生能夠獲得更為生動、直觀的體驗,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為激發(fā)學習興趣、弘揚運動人體科學文化,學院范圍內定期舉辦運動解剖生理學繪圖大賽,并推選優(yōu)秀作品參加全國解剖繪圖比賽。學生積極響應,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深化了對運動解剖生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了思維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將運動人文、生命感悟、健身健美、社會風尚等元素融入繪圖設計中,使繪畫作品兼具科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成為傳播正能量的載體,體現(xiàn)了體育與醫(yī)學融合的真諦[4-5]。
3.4 "建設與課程相匹配的實訓基地
運動解剖生理課程在校內建有獲得中央財政專項經(jīng)費支持的解剖生理實訓室,校外則與中興運動損傷醫(yī)院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康復科建立了實訓基地合作關系。
實訓基地整合了技術資源、師資資源及行業(yè)企業(yè)資源,課程組借鑒行業(yè)標準與管理經(jīng)驗,制訂了實訓基地的使用、管理制度及操作程序,明確了崗位職責分工與使用人操作規(guī)范,提升了實訓基地運轉的仿真化與規(guī)范化水平,保障了實訓基地功能的充分發(fā)揮,為體育人才培養(yǎng)提供了優(yōu)質的實訓條件。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專業(yè)技能和應用意識不斷增強,職業(yè)能力、就業(yè)能力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也得到了持續(xù)提升。
3.5 "開展課程思政社會實踐活動
教學團隊帶領學生深入社會開展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結合服務性學習與項目學習,以及社區(qū)服務,為大眾提供科學、便捷的健身指導,普及健身強身方法,提升全民健身意識,積極宣傳和推動全民健身運動,引導學生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青春力量。在此過程中,學生對所從事的職業(yè)有了正確的認知,堅定了專業(yè)自信。近4年間,先后開展了“科學健身進社區(qū)”“基層健康惠民活動”等專項公益服務10次,服務人數(shù)近600人次,為廣州馬拉松、廣州黃埔馬拉松等賽事提供了賽后拉伸康復服務及志愿者服務。同時,與行業(yè)企業(yè)合作開展了17次技能培訓指導,培訓學員超過1 000人次。學生通過參與社區(qū)、機構、健身俱樂部的健身指導實踐活動,將知識和技能內化,行業(yè)技術能手的言傳身教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職業(yè)認同感和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了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遵守技術操作規(guī)范的職業(yè)信仰。
3.6 "構建多維度、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考核評價依托學銀在線平臺,強化了技術評價手段,實行線上考核與線下考核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并探索了增值評價[6]。過程性評價占總評分的40%,包括平時考勤(5%)、課堂提問(5%)、實操考核(10%)、單元測試(5%)、作業(yè)評分(5%)及網(wǎng)絡學習(10%),其中網(wǎng)絡學習涵蓋視頻學習、線上討論、作業(yè)及單元測驗等內容。實訓考核和作業(yè)的評價由學生自評、互評、教師及行業(yè)專家共同完成。
終結性評價占總評分的60%,包括綜合實訓考核(20%)和線上期末考試(40%)。增值性評價則包括與課程相關的技能大賽成績、職業(yè)技能等級證書及參與第二課堂等,總分不超過10分,計入過程性評價成績。課程思政評價基于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綜合評價,體現(xiàn)人文性和多元性,將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采用多種評價方式[7],將思政考核與專業(yè)知識考核有機融合,設置主觀思政題及社會實踐考核。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團隊協(xié)作精神、溝通協(xié)調能力、體育人文素養(yǎng)及職業(yè)道德等進行綜合評定。
4 結語
在運動解剖生理課程教學中實施課程思政,需深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進行教學總結與反思,以保持課程的持續(xù)改進。需通過“三教”改革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情操,增強學生的體育拼搏精神,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健康觀,從而真正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與德育樹人目標的相統(tǒng)一,將學生培養(yǎng)成合格的、高素質的體育專業(yè)人才。
參考文獻
[1] 封飛虎,王松.運動解剖生理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1.
[2] 張麗麗,章政治.新時代我國教師師德考核評價體系研究:評價依據(jù)、借鑒與要件[J].教育科學研究,2024(7):77-82.
[3] 譚永平.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2):5-9.
[4] 冉建華,汪克建,盛華均,等.生命視角下人體解剖學課程思政教學與實踐體系的構建及拓展[J].解剖學雜志,2022,45(2):166-168.
[5] 陳剛.紅色文化資源形塑大學生價值觀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24.
[6] 劉智敏,蘇醒,劉峰,等.專業(yè)課程思政實施效果考核評價指標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11):80-83.
[7] 胡德平.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理論邏輯、實踐障礙與推進路徑[J].上海體育大學學報,2024,48(11):9-2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25.07.035
基金項目:2023年廣東省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示范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運動解剖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編號:KCSZ04190);2023年度廣州市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名稱:運動解剖生理課程思政示范課程項目,項目編號:2023KCSZ057)。
作者簡介:肖冰(1978—),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體育保健與康復、運動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