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編修教育志鑒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反映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基礎性工作。一直以來,四川省教育廳高度重視教育志鑒工作,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教育志鑒“存史、育人、資政”的重要作用,把教育志鑒編纂、史志文化宣傳作為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緊抓好,力求使教育志鑒編纂能夠全面、深入、系統(tǒng)地總結全省教育改革發(fā)展經驗,研究教育改革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為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門提供決策參考和依據;努力通過史志文化宣傳引導廣大學生深刻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巴蜀文化、地域文化的魅力,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文化觀和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厚植家國情懷。特別是2023年以來,為更好促進《四川省“十四五”地方志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在教育戰(zhàn)線的落地、落實,教育系統(tǒng)與地方志部門密切溝通、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教育志鑒編纂、史志文化宣傳工作再上臺階。
一、精心組織,教育志鑒編纂工作有序推進
早在2010年,四川省教育廳就設立教育志鑒編輯部,組建穩(wěn)定的專業(yè)編輯隊伍,安排專項工作經費和辦公場所,以保障工作的正常運轉,同時構建由廳辦牽頭、各處室協(xié)調配合、并由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和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團隊先后承擔編纂任務的良好工作機制。截至2024年12月,四川省教育廳編纂出版《四川省志·教育志(1986—2005)》《四川教育年鑒》《四川教育系統(tǒng)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志》等17部教育志鑒圖書;配合教育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等部門完成《中國教育年鑒》《四川年鑒》《成渝地區(qū)雙城經濟圈建設年鑒》《四川農村年鑒》《四川省志·人物志(1986—2005)》《四川全面小康志(1978—2021)》《四川扶貧志(1949—2021)》等多部志鑒的資料收集、文稿撰寫和整理報送工作。
在四川省教育廳的推動下,從2015年起,成都、樂山、攀枝花等市(州)積極行動起來,紛紛啟動教育年鑒編纂工作。為確保成果的高質量與高標準,四川省教育廳切實肩負起對教育系統(tǒng)志鑒編纂工作的指導責任,多次召開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專題會議,傳達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相關工作要求,對各市(州)、高校從事志鑒編纂工作的人員開展業(yè)務培訓;組織專家團隊到市(州)和高校調研,針對教育志鑒編纂工作開展“一對一”指導;審讀《成都教育年鑒》《攀枝花教育年鑒》等清樣稿,提出修改意見和編審建議,助力基層教育志鑒編纂人員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二、全面推進,優(yōu)化志鑒編纂工作保障機制
《規(guī)劃》提出的6項“主要任務”中,明確要求“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志鑒編纂”。為推動《規(guī)劃》在教育系統(tǒng)的實施,2023年3月9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陳建春率隊,專程到四川省教育廳就落實《規(guī)劃》、提供編纂業(yè)務指導、深化相關領域合作、建立長效溝通機制等方面與廳領導及相關人員進行深入探討交流,為進一步發(fā)揮雙方職能優(yōu)勢、推動教育志鑒工作高質高效開展夯實了基礎,明確了思路。
2023年8月11日,四川省教育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四川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通知》,就全面、持續(xù)抓好全省教育志鑒編纂工作作出部署。
《通知》對四川全省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作出明確安排。在領導層面,成立由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主要領導任組長,省委教育工委其他領導及廳領導任副組長的四川省教育志鑒編纂工作領導小組,全面領導全省教育志鑒編纂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教育廳辦公室主要負責人任主任,教育廳政策法規(guī)與綜合改革處、發(fā)展規(guī)劃處和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省教育評估院、省教育融媒體中心、省學校國有資產與教育裝備中心主要負責人任副主任,負責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統(tǒng)籌規(guī)劃與推進實施、考核評優(yōu)。其他處室、事業(yè)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對口領域的建設推進。在執(zhí)行層面,將原設在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四川教育志鑒編輯部調整到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借助該單位強大的專業(yè)能力,負責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和全省教育系統(tǒng)志鑒編纂業(yè)務指導。
《通知》要求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門、高等學校成立教育志鑒編纂工作領導小組,確定分管領導,落實專人負責,不斷建立和完善教育志鑒編纂工作保障機制。并將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和《四川教育年鑒》供稿情況納入年度績效考評,對先進單位和個人予以表揚。同時針對全省各地各校實際,就隊伍建設、制度健全、目標確立、經費保障、督促檢查、評價考核等作出具體規(guī)定,并要求進一步加強與各級地方志部門合作,有效強化志鑒圖書的育人職能。
2023年11月1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和四川省教育廳又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通知》,對各地地方志部門提出具體工作要求,為進一步推動全省教育志鑒編纂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工作保障。
全省各地積極響應、聯(lián)合行動,取得明顯成效。據不完全統(tǒng)計,已有成都、攀枝花、瀘州、德陽、廣元、遂寧、內江、樂山、宜賓、巴中、雅安、眉山12個市(州)教育主管部門與地方志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轉發(fā))《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通知》,有17個市(州)教育主管部門與地方志部門聯(lián)合召開工作研討會,積極對接工作,深入交流探討,明確責任任務,形成教育史志編纂部門與地方志業(yè)務主管部門緊密配合的工作態(tài)勢。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及蒲江縣、宜賓市南溪區(qū)、廣元市朝天區(qū)等縣(市、區(qū))以創(chuàng)新思維開展工作,積極策劃并籌建校史校志陳列館、學前教育博物館,并將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之中。
三、摸清情況,制定學校志鑒編纂工作規(guī)劃
根據《規(guī)劃》“鼓勵普通高等學校、開放大學及具有20年以上建校歷史的高級中學、中等職業(yè)學校、初級中學、小學、幼兒園編纂志書”的要求,成都、綿陽、廣元、內江、樂山、宜賓、巴中、眉山、資陽9市教育主管部門對本地建校20年以上的中小學、幼兒園和高校進行摸排,收集這些單位教育志鑒的編纂時間、主編信息、出版安排等情況,建立教育志鑒編纂信息數據庫。并根據摸排結果,結合本地教育發(fā)展現狀與需求,制定教育志鑒編纂規(guī)劃,明確編纂目標、內容框架、時間節(jié)點、責任分工等。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志部門還聯(lián)合召開教育志鑒編纂工作推進會,部署工作任務。成都石室中學續(xù)修的《石室校志》將于2025年出版,成都七中、成都樹德中學、南溪二中、北川縣桂溪中學、西充中學、西充縣晉城中學、平昌三小等學校均已啟動校志編纂工作。
四、保障質量,開展業(yè)務培訓共建編修學校
編纂教育志鑒具有明確的專業(yè)化和技術性要求,為嚴控質量和技術標準,成都、攀枝花、綿陽、廣元、內江、巴中、眉山7市教育主管部門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強教育志鑒編纂隊伍建設,保障教育志鑒編纂質量。一是組織業(yè)務培訓,強化專業(yè)能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圍繞制定篇目框架、收集整理資料、文稿撰寫及審校等環(huán)節(jié),組織編纂人員外出調研學習交流,提高編纂人員的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同時,邀請志鑒編纂領域的專家,對編修實施方案、整體框架及編寫條目等進行系統(tǒng)解讀,幫助編纂人員更好地理解、掌握專業(yè)要求。二是共建編纂學校,實現資源共享。成都市為加強學校與成都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的緊密合作,為編纂工作提供實踐基地,選擇了18所中小學作為全市首批教育志鑒編修共建學校。成都市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建專業(yè)的志鑒編纂專家團隊,為共建學校提供全程指導。針對各級學校在編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專家團隊對其進行一對一答疑解惑,確保任務順利完成并按時提交,為教育志鑒編纂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以文化人,推動方志文化進校園
堅持“修志為用”,充分發(fā)揮史志文化教化育人功能,教育主管部門和地方志部門相互配合、主動作為,推出一系列新做法新舉措。四川在全國首創(chuàng)方志館高校分館模式,截至2024年12月,已在四川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西華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樂山師范學院、阿壩師范學院等高校設立四川省方志館高校分館18個;開展全省大學生地方志知識競賽,與內江師范學院聯(lián)合組建巴蜀方志文化研究中心等活動。
2024年3月29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與四川省教育廳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加強全省教育系統(tǒng)史志文化宣傳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會同當地地方志部門,選取3—5所建校歷史悠久、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的學校建立史志文化宣傳陣地,積極開展史志文化宣傳。
在省級層面,四川省教育廳精心挑選了一批高等學校,旨在將其打造成方志文化宣傳陣地,與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等部門攜手合作,共同推出“四川方志大講堂·方志文化高校行”宣講活動。2024年3月14日,2024年四川省首場“方志文化進高?!毙v活動在西華大學舉行。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鄧瑜,西華大學副校長邵永波出席活動并致辭。之后陸續(xù)走進四川大學、西南科技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內江師范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樂山師范學院、攀枝花學院、綿陽師范學院高校進行宣講,全年共宣講9次。通過“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動,一方面讓豐富的方志資源走入大學校園,讓廣大師生認識方志、學習方志、利用方志,并從中汲取歷史經驗和文明智慧,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另一方面,也搭建起各級地方志部門與高校合作交流的橋梁,推進方志文化資源和高校人才資源高效整合,深化方志理論研究、地情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創(chuàng)新實踐與探索。
在市(州)層面,“方志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亦是豐富多彩。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與地方志部門聯(lián)合舉辦的“方志知識進課堂”“方志作品我推廣”等形式豐富、生動活潑的宣傳活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同時,一些富有創(chuàng)意與深度的活動包括史志成果巡展、史志知識競答、史志主題演講、史志故事征文、特色文藝展演等也在積極策劃與開展之中。成都高新區(qū)芳草南區(qū)小學與成都方志館開展館校合作,形成研學手冊,以“以史育人·方志館研學”為主題,開展“我們?yōu)閷W校寫校史”等實踐活動。
六、恪盡職守,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取得成效
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的鼎力支持與悉心指導下,全省教育志鑒編纂人員恪盡職守、努力工作,教育志鑒編纂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川省教育廳連續(xù)6年榮獲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頒發(fā)的“全省地方志系統(tǒng)先進單位”及“《四川年鑒》供稿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四川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因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中的杰出貢獻,被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聯(lián)合授予“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災志編纂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四川省教育廳編纂的教育志鑒在全國及省級評選中也屢次獲獎,獲得由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組織評選的全國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獎2次,獲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四川省地方志學會組織評選的省級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獎7次。2023年,中國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印發(fā)《關于對第九屆全國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年鑒類)的通報表揚》,《四川教育年鑒(2021)》榮獲二等獎,取得國家級層面獲獎的歷史性突破。
《成都教育年鑒(2021)》《成都教育年鑒(2019)》分別獲得由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四川省地方志學會組織評選的省級地方志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成都教育年鑒(2022)》在由中國出版協(xié)會年鑒工作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年鑒編纂出版質量檢查推優(yōu)活動中獲評“良好年鑒”。
按《規(guī)劃》對教育志鑒編纂工作的明確要求,站在新的起點上,四川省教育廳將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根本目標,積極踐行“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的職責使命,進一步做好四川全省教育志鑒編纂、方志文化宣傳和第三輪修志等工作,譜寫教育志鑒工作新篇章,更好地發(fā)揮方志文化“以志潤心、育才鑄魂”重要作用,為我省教育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貢獻史志文化力量。
〔作者單位:四川省教育融媒體中心(四川教育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