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能從多角度積累“綠”的詞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能把握詩歌內容及內容間的邏輯性。
4.通過對比閱讀發(fā)現(xiàn)詩歌的語言特色
和抒情方式。
5.通過想象嘗試用詩歌的語言寫景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板塊一" " 看圖說綠
1.看圖。出示綠色圖片,說說看到了哪些顏色。
要點:都是綠色,但是綠得不同。
2.說綠。同樣是綠,我們不能太籠統(tǒng),要用最精準的詞語形容。
提示:用不同的詞語、短語或者詩詞來
形容。
要點:在“綠”前面加上一個字,給這些顏色作區(qū)分,比如翠綠、淺綠、粉綠等;根據(jù)綠的范圍來形容,比如滿眼都是綠,層層疊疊的綠;根據(jù)自己的感受來形容,比如綠得讓人舒暢、清新;還可以用詩句“綠楊陰里白沙堤”“春來江水綠如藍”“綠竹入幽徑”等表達。
(設計意圖:以“綠”導入,借助圖片喚醒學生腦海中的詞庫,引導學生把思維發(fā)散開去,既可以指導學生精準用詞,還可以用學過的知識來表達感受,又可以將學生帶入到綠的世界中。)
板塊二" " 梳理內容
1.列一列。本首詩一共5個小節(jié),請同學們讀一讀。每小節(jié),艾青在贊嘆什么?
提示:抓住每小節(jié)中的關鍵詞和短句,圍繞“綠”進行概括。
要點:第1小節(jié)寫了很多很多的綠。第2小節(jié)寫了綠的顏色很多、很豐富。第3小節(jié)寫了在作者眼里,風、雨、水、陽光這些事物都是綠的。第4小節(jié)寫了很多綠交融在一起了。第5小節(jié)寫了這些綠都開始動了。
2.議一議。想一想這5小節(jié)的順序能否調換。
提示:關注節(jié)與節(jié)之間的關聯(lián)。
要點:不能。符合邏輯順序,先整體寫綠的多,再寫綠的顏色多,接著寫綠的事物多,最后由綠的事物產(chǎn)生動態(tài)的想象。內容上前3小節(jié)是寫綠的色彩,后2小節(jié)是寫綠的形態(tài)。詩歌的抒情也要有表達的邏輯性。
3.讀一讀。選擇最喜歡的一節(jié),相互讀一讀,讀出不同的感受。
要點:不同顏色的綠,要讀出快慢節(jié)奏;“飄動”的時候語速可以放緩;“到處”讀重音;第3小節(jié)在語速和語調上讀出層次感。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一節(jié)一節(jié)概括梳理,可以對詩歌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也可以指導學生學會初步讀懂詩歌的方法,從而養(yǎng)成閱讀詩歌的習慣。同時,在節(jié)與節(jié)之間找到關聯(lián),明白詩歌雖抒情方式自由,但是也要符合一定的邏輯性。)
板塊三" " 對比閱讀
1.讀一讀。作家宗璞來到西湖看到了滿眼的綠,內心不禁一陣贊嘆,于是寫下了散文《西湖漫筆》。(出示《西湖漫筆》節(jié)選文字)讀一讀,宗璞贊嘆綠,贊嘆了什么?
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fā)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fā)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
要點:贊嘆了綠的范圍廣,綠的事物多,綠的程
度深。
2.比一比。同樣寫綠,宗璞在散文中寫“似乎飄著的雨絲也是綠的”,艾青在詩中也寫道“下的雨是綠的”。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要點:從內容來看,詩歌告訴我們雨是綠的,散文告訴我們這個雨似乎是綠的;從表達來看,詩歌說是綠,就是綠;散文知道不是綠,只是他感覺是綠的。
3.議一議。在艾青眼中,為什么連風、雨等這些事物都是綠色的?
提示:交流中可追問:“你覺得艾青心里,還有什么也是綠的?”
要點:
(1)滿眼的綠給了作者希望與力量,他的內心是快樂的、欣喜的、舒暢的,所以在他眼中,一切事物都是蓬勃的綠色。這些綠的事物背后,藏著作者的心情。
(2)詩歌無關現(xiàn)實,只需要把自己的感受直接寫出來。所以,詩歌中獨特的語言背后一定藏著詩人獨特的感受。
4.比一比。比較艾青《綠》中的第4小節(jié)與宗璞《西湖漫筆》的節(jié)選,誰寫的綠比較多?
提示:在交流過程中追問:“你覺得艾青筆下所有的綠可能是什么?”
要點:宗璞眼里的綠是古樹、苔蘚、雨絲,艾青寫到的綠的事物是“所有”,艾青寫的綠比較多?!八械木G”可能是竹林、森林、綠樹、野草、麥苗等,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想到的都有可能;詩歌不說透,用概括的詞來寫感受,給人想象,散文卻更固定、更具體。
(設計意圖:對于詩歌的語言特色需要強調和重點指導。散文和詩歌同樣都是抒情,但是卻有極大的不同。在兩次對比中,發(fā)現(xiàn)詩歌“直接寫”和“概括寫”的特點。)
板塊四" " 試寫景物
1.提出任務。三月春暖花開之際,我來到公園,聞到了撲鼻而來的香味,我不禁感嘆道:真香。你能否以“香”為話題,寫一首小詩來表達你的感受。四人合作,一人一節(jié)。
(1)來到三月的公園,你會看到些什么?
要點:綠柳紅花,例如杏花、桃花、杜鵑花;一陣風吹過,花瓣隨風飄揚。
(2)這撲鼻而來的香味會是什么呢?
提示:要展開想象來說。
要點:可能是花香,可能是青草香,可能是春雨后的泥土香……
2.學生寫作。
3.全班交流。
要點:
(1)除了看到的、聞到的,還可以寫自己感受到的。例如“撲鼻而來”的香,可以是花香、青草香等,還可以是行人的笑臉等。
(2)除了寫自己感受到的,還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用概括的、朦朧的詞來形容。例如:用“萬物的清香”來概括所有的香味,用“涂抹”“跳躍”等詞語來形容花香的彌漫,用“淺笑的香氣”“彩色的香氣”給香味賦予生命的活力……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通過想象,把平時的寫景語言轉化為詩歌的語言,在練筆中感受詩意美。)
板書設計:
綠
到處都是綠
綠得豐富
事物都是綠的
綠集中起來
綠飄動起來
(作者單位:江蘇蘇州市吳江區(qū)盛澤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