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口傳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符號及其當代傳播

        2025-04-12 00:00:00馮智明?張貝兒
        原生態(tài)民族文化學刊 2025年2期

        摘 要:毛南族創(chuàng)世神話、神靈故事、風物傳說等口傳敘事中蘊含著諸如開天辟地、兄妹成婚、大神射日、三十六神靈譜系、一村一社等中華文化符號,以及與周邊各民族同源共祖、守望相助的民族交往敘事,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記憶的集中體現(xiàn),是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通過中華文化符號元符號的重新建構(gòu)、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文化IP等形式,毛南族口傳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符號在當代得以傳承和傳播,以新形態(tài)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媒介與文化資源。

        關(guān)鍵詞:毛南族口傳敘事;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C958.8"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4-621X(2025)02-0020-10

        從文化共享、樹立中華文化符號的角度探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現(xiàn)實,已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重要視角。如李錦認為格薩爾史詩是借歷史神話化的路徑,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區(qū)域性、跨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通過非遺保護及多模態(tài)媒介,成為中華民族共享的當代文化資源。熊威通過分析德昂族龍陽形象再生產(chǎn)過程,認為中華龍文化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結(jié)果,共享文化符號增強了德昂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劉歡分析藏文語境中的文成公主記載,發(fā)現(xiàn)文成公主傳說是在西藏與內(nèi)地之間長期互動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為漢、藏雙方搭建了共享共同文化和信仰的平臺。借助文化符號的創(chuàng)制、傳播與感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亦受到重視。上述研究為從共享文化符號、口頭敘事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典型案例,但目前較少有學者以毛南族為對象進行深入調(diào)查研究。

        毛南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山地民族,主要聚居于廣西河池市環(huán)江毛南族自治縣的上南、中南、下南等大石山區(qū)。毛南族久居山地,交通曾經(jīng)閉塞,卻擁有豐富的民間口傳敘事作品。這些口傳敘事不僅蘊含了毛南族人民的生命認知、原始崇拜與文化根脈,也是毛南族與其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見證。本文以毛南族民間口傳敘事作品為研究對象,梳理其中體現(xiàn)的共有共享中華文化符號類型和民族交往敘事,以及在當代的創(chuàng)新傳承和傳播,探討其在建構(gòu)中華文化認同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價值和路徑。

        一、毛南族口傳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符號

        卡西爾認為,人是符號的動物?!叭松钤谝粋€符號宇宙之中,語言、神話、藝術(shù)和宗教則是這個符號宇宙的各部分,是人類經(jīng)驗的交織之網(wǎng)。”文化符號代表人類的集體記憶與文化基因,是對人類生活實踐的感性認識與文化認同。中華文化符號蘊含著中華民族共有的歷史記憶,烙刻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基因,是文化認同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凝練表達。毛南族雖處大石山區(qū),但與周邊的漢族、壯族、瑤族等民族交往密切,其民間口頭傳說中蘊含了大量的中華文化符號。創(chuàng)世神話敘事、神靈譜系敘事和民族交往敘事是本文討論的重點,這三類口傳敘事集中地樹立和突出了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

        (一)創(chuàng)世神話:開天辟地、兄妹成婚與大神射日

        神話是遠古時代的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以及社會形態(tài)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毛南族在與周邊民族長期交往交流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許多相似的創(chuàng)世神話類型,有著共同的神話敘事母題,主要包括講述開天辟地的萬物起源神話、洪水再生神話為核心的人類起源神話以及大神射日神話等。

        《昆屯開天蓋》講述了創(chuàng)世神昆屯開天辟地造世界的過程:地上本無人類,當時地上有很多根天柱把天蓋撐起,是昆屯第一個把天蓋揭開。昆屯的本事很大,他又把地上的石頭捏成山,把泥巴攏成嶺和坡,把漫鋪地面的水集成海和河。原先人們都住在地殼的石層底下,日日夜夜都睡在巖洞里,沒有水喝,也沒有飯吃。后來昆屯剝開了石層,人才得以透氣。但因沒有五谷,人類只能吃樹葉。沒有婚配,沒有生兒育女,不久這批神祖就滅絕了。昆屯是毛南族的創(chuàng)世神,他擁有搖倒天柱的法力。昆屯創(chuàng)造萬物的介質(zhì)均為石頭、泥巴一類,與毛南族世代繁衍生息的大石山區(qū)對應。昆屯創(chuàng)造的世界是毛南民眾對生活環(huán)境的真實反映,是對其生命紐帶的探索,是毛南族民眾順應自然、改造自然的樸素理想。

        洪水再生神話在毛南族中廣泛流傳,有多個版本。《創(chuàng)世歌》中說到盤、古、格是第三代神,盤是哥,古是妹。格種出大葫蘆,得不到牛,攆狗去耙田,狗流淚吠天,天下大雨成洪水淹沒大地,世上只剩盤和古二人。在金龜做媒下結(jié)為夫妻,生下磨石仔,刀砍三百六十塊,身肌變壯人,腸子變瑤人,頸肉變毛南……異性結(jié)親家,盤、古造天下?!侗P古的傳說》《盤、古兄妹和神祖神孫》《盤和古》等神話敘事內(nèi)容大體相似,均講述雷公與土地爭法,雷公被困某地,盤和古在雷公的誘導下給雷公飲水,雷公法力恢復,給予盤古兄妹兩顆種子種下。人類悉數(shù)被洪水淹死,盤古兄妹躲在大葫蘆里躲過一劫,世上只剩下兄妹二人。他們在某位神靈(萬歲娘娘等)的勸說下,通過燒艾草、滾石磨等考驗終于結(jié)合,生下磨刀石,打碎成數(shù)塊,成為現(xiàn)在的人類?!侗P古歌》中則是女媧讓盤古兄妹種下葫蘆,發(fā)洪水時得以逃生,后太白金星做媒,通過滾石磨、兩磨合,兄妹成婚,生下胞衣胎,破成八個娃,繁衍百家姓。《女媧歌》說到盤古兄妹就是伏羲、女媧,兄妹倆夏天種葫蘆,長出來的葫蘆像徂徠山。突然洪水淹沒山頂,兄妹坐進葫蘆得救,成為世上僅存的人類,他們想育人,女媧害羞跑開,伏羲得金龜指點,成功與女媧結(jié)合,生出的肉胎被剁成肉塊,成為十峒男十峒女,一代傳一代。

        《格射日月》反映了毛南人對日月的認識,與后羿射日為同一母題神話。相傳在大禹皇帝降妖治水的時候,有十八條水妖——九條烏龍、九只白熊逃至天庭。禹皇死后九十九年,九頭烏龍精竄出云層,噴著烈火,曝曬人間,天上就有了十個日頭。九只妖熊晚上混同月亮一起出山,寒氣逼人。有一年,巴音山下來了游山打獵的爹格和格父子二人,他們力大無窮。爹格和格神箭手的威名傳遍四方,方圓百里的百姓扶老攜幼登門請他們射掉日月。格拜師學藝,在老人的啟發(fā)下,和眾弟兄造好了帶羽的神箭。最終射下作惡的烏龍與水妖,毛南社會重歸平靜?!秳?chuàng)世歌》中格是第三代神。天皇造出十二個太陽,曬得地面像火一樣燙,人民祈求誰能殺死太陽求來雷公,就分田給他。格聽到后,用箭把十一個太陽都射了下來,眾人請求他留下一個,格即收弓停箭。

        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形成了獨特的口頭敘事,從而塑造了具有毛南族特色的中華文化符號。盤古兄妹、格、昆屯、伏羲、女媧等文化符號是毛南族人對世界最初認識的反映,也是對“我們從哪里來”這一問題的創(chuàng)造性探索。

        (二)神靈譜系:毛南族三十六神

        毛南族神話中還有一類特別的文化符號,即“三十六神,七十二相”的神靈譜系。神靈譜系相關(guān)的神話多與當?shù)剡€愿儀式“肥套”相關(guān)聯(lián)?!胺侍住眱x式所用到的36個儺面具代表了其信奉的36位神靈,也在民間流傳著36位神靈的神話。毛南族神靈譜系深受漢文化影響,同時融納壯族、仫佬族、瑤族等鄰近聚居民族的文化。如社王、灶王、雷王、三元、魯班等是從漢族傳入的神靈,莫一大王、太師六官是壯族的神靈,瑤王是瑤族的神靈。

        在毛南族神靈譜系中,社王是玉皇大帝派下來的大神,是上界、中界、下界三界之間的使者。相傳社王的母親趕著夜路回家時懷孕,社王生下后遭生母三次丟棄,后被玉皇大帝收留。長大封為社王管理人間,保護村屯。社王來到毛南山鄉(xiāng)后日夜奔波,為民斬妖除魔,在村頭大石下寄宿,后毛南的每個村屯都在大石頭下堆砌社王廟,祈求村屯平安。

        灶王作為主管凡間煙火與人畜健康的神,也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主家善惡行跡的神官。相傳灶王窮得無米下鍋,將自己的妻子轉(zhuǎn)賣給一個有錢人石崇,卻常到他家討飯吃,與妻子藕斷絲連。后被石崇發(fā)現(xiàn),將二人趕出家門。皇帝得知此事后將灶王封為灶君,又指派到毛南為官。灶王因享受慣了榮華富貴,要求家家戶戶請他吃酒,后一村民借機懲戒灶王將其貼在灶旁的墻壁上,只能看不能吃。

        受嶺南地區(qū)潮濕多雨影響,雷王是這一地區(qū)各民族皆敬畏有加的神靈。雷王也稱“雷公”,掌控風雨雷電。相傳它愛吃人,鄉(xiāng)民每年都要給雷王貢送孩子,否則毛南族將遭受災害。后三界公向如來佛祖求來一圈鐵箍,限制了雷王作怪,百姓方才重得安寧?!侗P古歌》唱道,“雷公電婆發(fā)大怒,邀來九龍鬧天庭;天昏地暗四九日,嘩嘩大雨象傾盆。江河海湖連一片,高山坡嶺淹到頂。”

        三元是毛南族師公的祖師,是“肥套”等重大儀式中必請之神?!度膫髡f》中講三元是五斗米教的祖師,指梅山上元師主唐道祖、中元教主葛定志,下元法主周戶正,屬于三位一體神。傳說三人為同母異父的兄弟,在父母去世后,三兄弟被梅山收養(yǎng)學習法術(shù),出師后逢天下久旱,湯王設壇求雨,三兄弟施起法術(shù)拯救了百姓,被湯王封官,專管陰陽之事。后來更是治好了皇太后,被封為“三元真君”,創(chuàng)立了梅山教。

        其他如三界公、萬歲娘娘、靈娘等是毛南族土俗神靈。三界公是毛南族最敬重的守護神,也是保佑菜牛、禾苗的神仙,常作為人間與天庭的中介;萬歲娘娘主管送子,是還愿儀式的主要祭祀對象;地主靈娘主管財源、運勢等。

        毛南族依據(jù)對艱苦環(huán)境的改造、適應和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創(chuàng)造出眾多神靈保佑的口頭敘事,寄托了毛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神靈譜系的多元、融匯特征,是毛南族善于汲取其他民族優(yōu)秀文化、積極融入中華文化認同過程的體現(xiàn)。

        (三)民族交往敘事:相同的故事母題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千百年來,民族之間經(jīng)過接觸、混雜、聯(lián)結(jié)和融合,同時也有分裂與消亡,形成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又各具個性的多元統(tǒng)一體。長期的人口遷徙流動使得南嶺各民族早已形成地理分布互嵌和血緣交融的格局,毛南族許多口傳敘事反映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現(xiàn)實。太師六官、瑤王等形象是兄弟民族與毛南族人民和諧相處的體現(xiàn),三娘與土地、頂卡花等故事是族際通婚、民族融合的證明,而諸如《孟姜女送衣》等不同故事類型的流傳也體現(xiàn)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鑒。

        《太師六官》講述了壯族莫一大王的兄弟莫六的故事。因為家鄉(xiāng)遭遇大旱,莫六從壯鄉(xiāng)流浪至毛南山鄉(xiāng)定居下來。莫六誤撕征聘勇士抵御外敵的榜紙而被應召進京,用撒豆成兵的法術(shù)擊潰敵軍。皇帝忌怕他的才能,卻又念其御敵有功,便封他為“太師六官”,將他賜送回鄉(xiāng),命其造福百姓。太師六官成仙后感念毛南族人的幫助繼續(xù)留在鄉(xiāng)里,為毛南山寨斬豺狼、驅(qū)猛獸,為鄉(xiāng)民們驅(qū)邪,保護鄉(xiāng)間安寧。

        瑤王是36神之一,特指“白褲瑤”人的首領。在《瑤王的故事》中,相傳瑤王與“白褲瑤”人最先聚居于現(xiàn)在的毛南山鄉(xiāng),但他在得知毛南族人生存的苦境之后,便無私地將山林領地全部讓出,自己卻到深山里去安家。曾有一位膝下無子的毛南族人不小心丟失了萬歲娘娘贈予的花枝(象征送子),瑤王拾到花枝后,不辭辛勞跋山涉水送回毛南山鄉(xiāng)物歸原主。從此,毛南族人將瑤王視作至善的恩人。為了歌頌瑤王的美德,將他列入毛南族儺神之中,每逢舉行還愿儀式之時,都要邀請瑤王入筵,以表示感謝之情。

        表現(xiàn)族際通婚的傳說頗多。如《三娘與土地》講述毛南族姑娘三娘與壯族小伙土地沖破蒙官的圍堵,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風物傳說《頂卡花》講述毛南族世代佩戴的“花竹帽”的來源。相傳毛南族姑娘譚靈英在雨天偶遇了一位漢族小伙金哥。金哥因北方大雨成災逃荒而來,是一個編織能手。來到毛南山鄉(xiāng)后看到這里長滿了金竹與墨竹,便砍了竹子編成一頂花竹帽。因譚靈英當時僅用山芋蒙葉子遮頭,金哥便把帽子給了她遮雨。譚靈英看到帽子下邊精巧的花紋對金哥頓生好感,遂喜結(jié)良緣。后來花竹帽又被稱作“頂卡花”,成了毛南族小伙在歌圩結(jié)束后送給心儀姑娘的定情信物。

        毛南族口傳敘事中除了上述表現(xiàn)毛南族與漢族、壯族、瑤族等其他各族人民和諧相處、友好互助、開親通婚的作品外,還有一類體現(xiàn)民族文化傳播、涵化的同一母題類型故事。如《孟姜女送衣》,狼外婆型故事《阿玉》《譚梅》,蛇郎型故事《桑妹和大蟒》,田螺姑娘型故事《螺螄姑娘》以及羽衣仙女型故事《石匠的傳說》等。

        二、中華文化符號共享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既是空間交往交流交融的產(chǎn)物,也是時間歷史逐步發(fā)展形成的產(chǎn)物。毛南族創(chuàng)世神話敘事、神靈譜系敘事與民族交往敘事中涵育了深厚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南嶺走廊各民族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的生動反映。在血緣、地緣關(guān)系的互動中,毛南族與周邊民族共創(chuàng)共享中華文化符號,共同構(gòu)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支撐。

        (一)同源共祖神話:中華民族的共同血脈傳承

        同源共祖神話在我國多民族聚居區(qū)廣泛存在。王憲昭對中華多民族同源神話進行了母題方法的全面研究,認為多民族同源母題的形成具有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往往反映出各民族間互幫互助、互通有無、密切聯(lián)系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關(guān)系。周建新認為同源共祖神話敘事在國家社會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神話敘事—歷史敘事—現(xiàn)實敘事的線性發(fā)展脈絡,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一脈相承的路徑,其韌性和活力源自各民族水乳交融的情感和共同走過的歷史。

        毛南族與壯族、仫佬族在歷史文化上具有同源關(guān)系,與周邊的漢族、瑤族等在長期的交往中互助共生,因此創(chuàng)世神話中出現(xiàn)了各民族同出一胞、親如手足的故事母題,尤其集中體現(xiàn)在洪水再生神話中。毛南族的洪水再生神話與漢族洪水再生神話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不僅都有兄妹成婚的情節(jié),多個版本還在結(jié)尾部分強調(diào)了兄妹生下的胞衣胎、磨刀石等散變?yōu)椴煌褡?、不同姓氏。一方面體現(xiàn)了各民族文化間的同源關(guān)系或相通性,說明各民族在探索人類起源的敘事中相互涵化,達成了文化共性;另一方面是毛南族與周邊民族同源共祖、情同手足的神話敘事?!侗P古歌》中敘述,盤古兄妹在洪水后因女媧搭救幸存,后在太白金星做媒下兩相結(jié)合,生下胞衣胎,破成八個仔,太白金星吩咐東南西北各放下一對,一對成為一個家庭。后來這些家庭子生孫來孫生子,人丁興旺成了村寨。最后提到“如今天下百家姓,同是盤、古后代孫”。這則神話鮮明的體現(xiàn)了毛南族具有天下百姓是一家的跨民族的文化認同,認可各民族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guān)系?!秳?chuàng)世歌》中盤、古是第三代神,洪水淹沒大地后世上只剩盤和古二人。在金龜做媒下兩人結(jié)為夫妻,生下磨石仔,刀砍三百六十塊,頭肉變成官人,嘴肉變成皇帝,身肌變成壯人,腸子變成瑤人,頸肉變成毛南人。漢族、壯族、瑤族與毛南族等在此神話中為同出一胞的一體關(guān)系,蘊含著深厚的兄弟民族文化認同基礎。這幾個民族是環(huán)江當?shù)氐氖谰用褡?,交往互動密切,從太師六官、瑤王、三娘等故事即可知毛南族受到了很多兄弟民族的幫助?!秳?chuàng)世歌》有唱道:“隨即定姓氏……同姓認兄妹,異性結(jié)親家,盤、古造天下。”這與《盤古歌》中的表述如出一轍,表明天下姓氏同出一源,是中華民族的共同血脈傳承。相似的神話母題使得各民族的精神世界互聯(lián)共通,雜居互助的歷史事實促進了民族文化互融互鑒。同源共祖神話為各民族同出一脈提供了敘事根基,體現(xiàn)了各民族渴望“兄弟般”和諧相處的共同文化理想。

        其次,毛南族與壯族、仫佬族等民族有還婆王愿儀式的習俗。他們的生育神婆王神話及其儀式同源,均認為人是由花婆賜花而降生。毛南族認為花婆掌管花山,人是花山上的花,她賜花給誰家,誰家便生孩子。壯族“婆王”又名“花婆”“花王圣母”,掌管花山,專司賜子、保佑兒童健康之職。仫佬族稱婆王為萬歲娘娘,各地設有婆王廟,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婦女前往祭拜求子保平安。不同民族共享創(chuàng)世神話敘事,反映了各族先民生活、思想、愿望的相似性和共通性,也反映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深刻文化認同。在神話形成和沉淀的過程中,毛南族與壯族、瑤族、仫佬族等各族人民在共同社會環(huán)境、文化生境的互相影響下創(chuàng)造出同源共祖神話敘事,是各民族長期交往融合的積極反映。

        多民族同源神話敘事展現(xiàn)的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是推進中國各民族平等、團結(jié)、互助、和諧民族關(guān)系的有力文化支撐。同源共祖神話寓意中華民族同屬一根、同屬一源,毛南族的同源共祖神話對加強中華民族文化認同、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大作用。

        (二)神話歷史人物形象: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記憶

        中華文化符號是在長期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過程中,由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共有共享文化傳統(tǒng),是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毛南族與其他民族共有共享儒釋道文化、神靈信仰體系與神話歷史人物形象等中華傳統(tǒng)文化,涵育了共同的價值觀與文化認同。

        毛南族受儒釋道文化影響深刻,衍生出三元、天師、太白金星、孔子等中華民族共有的人物神話傳說敘事。三元是道教梅山教祖師,天師指五斗米道的張?zhí)鞄?,“肥套”儀式所使用的《三元社王過桌全集》中唱道:“奏到梅山大廟,接召拜請三元殿主,五位天師,上元師祖唐鎮(zhèn)軍,中元教主葛鎮(zhèn)軍,下元法主周鎮(zhèn)軍……(奏到)茅山大廟,(召請)張?zhí)齑蠓ā!碧捉鹦窃诿献迳裨捴惺且晃簧粕瘢诤樗裨捴袆裾f盤古兄妹結(jié)婚,在肥套起因傳說《韓仲定》中提醒仲定還愿重新找回孩子。另外,毛南族普遍崇尚儒學,家中堂屋神龕均設“天地君親師”之位,《孔子下毛南》傳說中尊孔子為“至圣先師”。

        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互動過程中,活在民間口頭敘事作品中的中華文化形象經(jīng)過流傳和記載,在漢文獻典籍歷史化、書面化后再重新反饋到民間,實現(xiàn)了文化共有共享。毛南族民歌《天地歌》中敘唱了一系列共享人物形象:“(昆屯)子時開辟大蒼天,丑時分出大地面”“盤古造人在世間”“后羿射日碎片撒,星星月亮掛滿天”“龍王興風又造雨”“禹王疏通大江河”“伏羲教人成婚配”“燧王鉆木取火種”“有巢蓋房讓人住”“秦皇開始設州縣,管好天下眾黎民”“神農(nóng)制成五谷種”“魯班師傅手藝巧”“杜康釀成糯米酒”“魯班架橋跨溪河”。這里面包含了大量的經(jīng)典中華歷史人物和神話人物形象,是漢族與毛南族文化交融的鮮明體現(xiàn)。另外,社王、灶王、雷王等自古以來受百姓所敬仰與供奉,均來源于農(nóng)耕文明,成為守護村落、造福百姓、風調(diào)雨順的象征,是經(jīng)典的中華文化符號。毛南族傳說對這些神靈形象進行本土化改造,但依舊葆有中華文化典型特征。

        毛南族文化中對儒釋道的吸收化用,神話歷史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以及對宇宙起源的共有認知,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具有共同的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崇神敬祖等文化精神。毛南族文化中的中華文化符號淵源于先民地載萬物的樸素崇拜,在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從文化認同的自發(fā)走向自覺,構(gòu)建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構(gòu)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華文化認同的社會基礎

        環(huán)江地處桂黔交界、南嶺走廊西端,聚居民族眾多,長期以來的交往交流交融為同源共祖神話及共有共享文化符號的產(chǎn)生提供了社會基礎。

        族際通婚是民族交融的重要途徑,已有個案統(tǒng)計研究表明南嶺走廊地區(qū)族際通婚的平均比例為較高的27.96%。毛南族族際通婚傳說反映了毛南族與壯族、漢族、水族、布依族等周邊民族“開親”的普遍性。毛南族姑娘三娘與壯族小伙土地克服萬難永結(jié)同心,譚靈英和編制“頂卡花”的漢族小伙金哥邂逅結(jié)合,毛南譚姓始祖譚三孝迎娶水族姑娘,等等,可見跨民族通婚歷史由來已久。20世紀50年代,我國政府曾組織了大規(guī)模的少數(shù)民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稄V西仫佬族毛難族社會歷史調(diào)查報告》中便有“由于毛難族聚居地區(qū)鄰近壯族地區(qū),和苗族,瑤族相距很遠,附近也很少有漢族,因此在族外婚方面,毛難族與壯族通婚較普遍”的描述。陳明俠《關(guān)于民族間通婚問題的探索》一文中提到:“毛南族很久以來就與漢族及其臨近的少數(shù)民族有通婚關(guān)系,解放后,通婚關(guān)系更加密切,不同民族通婚之事時有發(fā)生?!痹诘谖宕稳珖丝谄詹橹?,毛南族的族際通婚率達33.68%,與異民族通婚的民族數(shù)量高達26個。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顯示,自2000年至2010年,毛南族人口與其他民族人口居住融合的程度上升明顯, 2010年毛南族族際通婚比例已達40.41%,族群交流不斷加深。

        瑤王形象的塑造反映出毛南族與兄弟民族和睦相處、守望相助的深切渴望,也是毛南族與兄弟民族交往交流的歷史見證?,幫跏敲献迳耢`譜系中的善神,他無私地將山林領地全部讓給毛南族人,自己卻帶領“白褲瑤”另辟新居,更是把不小心丟失的萬歲娘娘贈予的花枝送回毛南山鄉(xiāng)并物歸原主。在“肥套”儀式中,瑤王被請入筵,他身穿“白褲瑤”的服飾,拿著簸箕模仿狩獵的場景,多次將獵物贈與主人;《瑤王撿花踏橋》環(huán)節(jié),在熱烈急促的鼓點伴奏下,瑤王做出觀花、玩花等舞蹈動作,然后把花枝送給主人,演繹出傳說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幫踉诂F(xiàn)場舞步獨特、詼諧生趣,引發(fā)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笑聲。毛南族人親切地稱瑤王為“毛南族的朋友”,直至現(xiàn)在,毛南族依然稱廣西南丹縣、貴州荔波縣的“白褲瑤”同胞為“大哥”,而南丹縣的一些“白褲瑤”同胞也會邀請毛南族師公前往當?shù)嘏e行“肥套”儀式,只是減少瑤王的角色。

        毛南族與壯族交往也十分密切,毛南族歌手常用毛南語與壯語唱民歌,分龍節(jié)有毛南族人與壯族人走親訪友的習俗;在“肥套”儀式中的魯仙伐木環(huán)節(jié),師公多用壯語進行互動。在神靈譜系中,太師六官雖為壯族人,卻是毛南族人民的守護神,因滴水之恩而終身保衛(wèi)毛南族人。在“肥套”儀式中掛有其畫像,主要負責押兇。側(cè)面反映出毛南族人民對壯族的信任以及渴望兄弟民族給予幫助、美美與共的美好愿望,也是毛南族人民知恩圖報的品質(zhì)體現(xiàn)。這些精神品質(zhì)都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諧價值觀念的重要構(gòu)成,也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反映了毛南族在民族交往交流的進程中不斷融入中華民族的大熔爐中,人心凝聚、精神相依的過程??傊?,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文化交流互鑒,是各民族中華文化認同的社會基礎,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基石。

        三、毛南族中華文化符號的當代建構(gòu)與傳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gòu)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泵献蹇趥鲾⑹轮械闹腥A文化符號是弘揚和培育中華文明精神的豐富文化素材。面對新時代新媒體發(fā)展導致的傳播方式的改變,毛南族積極進行當代建構(gòu)與傳播的有力探索。

        (一)元符號:中華文化符號價值維度的再建構(gòu)

        人是創(chuàng)造和使用符號的主體,當原先的符號意義不能滿足人的意義解釋需要時,人類的思維意識就會創(chuàng)造出新的意義結(jié)構(gòu)賦予到符號之上,使之呈現(xiàn)為新的符號形態(tài)。將中華文化符號進行“元符號化”,重新構(gòu)建文化符號系統(tǒng)中的價值維度,可以保持其創(chuàng)造力和能動性。

        毛南族口傳敘事中的文化符號在當代文化環(huán)境下?lián)碛行碌年U述?;ㄖ衩笔莻鹘y(tǒng)社會毛南族男女的定情信物?;ㄖ衩狈沁z傳承人譚素娟于2019年成立了譚素娟大師工作室,主要開展花竹帽設計制作、培訓傳承和銷售展示。多年來,她深耕花竹帽文化研究及產(chǎn)品制作生產(chǎn),大膽創(chuàng)新,將花竹帽元素融入燈、手包等日常物品中,拓展了其受眾面。毛南族官方傳媒也以“花竹帽”為名稱,花竹帽在當代語境中被賦予了鮮明的毛南族標志性文化符號的價值內(nèi)涵。2000年,肥套儀式傳承人譚三崗等6人受邀前往日本參加國際民間文化藝術(shù)交流表演活動;2006年,《肥套儀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項目。環(huán)江縣以此為基礎,依托媒體打造了傳統(tǒng)儀式場域以外的文化展演。2010年5月,“肥套”參加上海世博會廣西活動周文藝演出?!斗侍變x式》和《花竹帽技藝》列入國家級非遺項目后,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的新功能得以挖掘,作為非遺的公共性和共享性特征逐漸增強。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會賦予文化符號以新的意義。毛南族分龍節(jié)中的“龍”,主要指辰龍求雨、五龍布雨。近年來,在節(jié)日展演中逐漸具象化,毛南族的“龍”符號逐漸與傳統(tǒng)中華龍形象融會貫通。在分龍布雨時,由身著中華龍服飾的演員進行舞龍表演,把劃龍舟納入分龍節(jié)系列活動等,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盛會。目前,作為毛南族神靈形象載體的儺面具在神圣媒介價值的基礎上,也擁有了作為工藝品和生活用品的文創(chuàng)審美功能與經(jīng)濟功能。傳承人譚建新于下南鄉(xiāng)南昌屯開設了工作室,開展毛南族儺面具的制作和展示。他雕刻了多種不同尺寸和顏色的儺面,供游客和非遺愛好者參觀、購買。廣西ZH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開發(fā)出系列儺面具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包含冰箱貼、鑰匙扣、掛飾、杯墊等諸多款式,并赴第十三屆廣西園博會上進行展銷。

        毛南族傳統(tǒng)技藝與文化符號在新時代疊加了豐富的公共意義,獲得更多活態(tài)傳承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空間,體現(xiàn)了包括儺文化、神靈形象等毛南族文化符號從傳統(tǒng)的文化信仰轉(zhuǎn)變?yōu)槌休d集體記憶的共享符號的再建構(gòu)過程。對龍王、社王、灶王、雷王、三界公等神靈的崇拜中蘊含的祈求平安幸福、崇宗敬祖、敬畏自然、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等精神價值內(nèi)涵,反映了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的價值取向。隨著新時代文化傳播方式的更新,非遺技藝與文創(chuàng)的融合,獲得了更多的傳承傳播載體和價值共享。

        (二)新媒體平臺:以文化符號IP為重點的傳播途徑

        在當代民族文化傳承、傳播的過程中,網(wǎng)絡和各種新媒介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中華文化符號IP,有利于中華文化符號的傳播。

        歌舞秀《艾南》是對毛南族儺面中的36神、花竹帽等民族文化符號進行創(chuàng)新應用的實例?!栋稀肥黔h(huán)江縣首部毛南族風情歌舞音畫,于2021年8月2日在環(huán)江大禮堂進行首演,曾赴深圳、浙江寧波等多地進行現(xiàn)場展演。作品以毛南族儺文化為主要枝干,融入環(huán)江其他世居民族文化元素,以孝道、感恩、敬畏等中華文化精神為內(nèi)核,通過祈愿、許愿、如愿、感恩的層層遞進,藝術(shù)地呈現(xiàn)毛南族“戀愛婚姻——生命誕生——還愿感恩”的人生歷程。該歌舞秀不僅現(xiàn)場演出,更是通過“河池市群眾藝術(shù)館”“環(huán)江融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全方位宣傳,突出毛南族古樸神秘的民族文化基因,展現(xiàn)環(huán)江各族人民團結(jié)進步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結(jié)構(gòu)體系中,經(jīng)典的中華文化符號變成了典型的文化IP。如毛南族分龍節(jié)本為 “廟節(jié)”,主要祭拜龍王、三界公、萬歲娘娘、神農(nóng)、雷王五仙,以求五仙保佑毛南地區(qū)風調(diào)雨順、四季豐收。目前,分龍節(jié)已打造成為環(huán)江的經(jīng)典旅游品牌,在傳統(tǒng)的祭祀儀式中加入了非遺展演,如納牛儀式主要展演儺舞,加上三界公、萬歲娘娘等具有毛南族特色的神靈形象共同構(gòu)成了極具辨識度的文化IP。環(huán)江縣政府依此打造了“廣西環(huán)江·毛南族分龍節(jié)暨第八屆世界自然遺產(chǎn)文化旅游節(jié)”活動,僅8天即吸引了全國各地15萬名游客前往環(huán)江與當?shù)馗髯迦罕姽矐c文化盛宴,足見中華傳統(tǒng)文化IP所具有的凝聚力與吸引力。

        毛南36神儺面具成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IP。諸多互聯(lián)網(wǎng)博主以毛南儺面為創(chuàng)作題材,其中抖音上的一則儺面變裝視頻點贊量達77.5萬,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烈反響。由環(huán)江5位毛南族歌手組成的“毛南樂隊”則結(jié)合民歌與流行音樂元素,將毛南儺文化轉(zhuǎn)變?yōu)楦子趥鞑サ囊暵犎诤袭敶幕朓P,以“成員化身毛南儺面雕刻的神話人物”作為其樂隊的鮮明表演特色,在表演時成員均佩戴儺面具,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毛南音樂文化創(chuàng)新與宣傳。隨著樂隊影響力的擴大,毛南族儺面這一文化符號邁向大眾,在新時代生產(chǎn)出多元價值。

        乘著非遺保護的東風,通過以打造文化符號IP為重點的大眾傳播方式,衍生出數(shù)量眾多的大眾藝術(shù)形式,使毛南族傳統(tǒng)文化進入大眾的日常生活,建立起從區(qū)域共享向全民共享的新型傳播路徑。融入新時代價值內(nèi)容的中華文化符號,不僅展現(xiàn)了民族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還成為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徑。

        四、結(jié) 語

        “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是各族人民在共同的生活和共同的勞動中,所形成的共同經(jīng)歷、共同歷史和共同記憶的載體,是各族人民在共同生活創(chuàng)造過程中體驗與收獲的共同情感、凝結(jié)與發(fā)揚的共同精神,以及樹立與踐行的共同價值理念。”中華文化符號是在持續(xù)構(gòu)建民族間共同的文化記憶,引發(fā)情感共鳴的過程中形成的。民間口頭傳統(tǒng)代代相傳,具有廣泛深厚的群眾基礎。其中的中華文化符號敘事是凝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與民間文化資源,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力量。毛南族創(chuàng)世神話、神靈故事、風物傳說等口傳敘事中蘊含著諸如開天辟地、兄妹成婚、大神射日、神靈譜系、一村一社等中華文化符號,以及與周邊各民族同源共祖、守望相助的民族交往敘事,是中華民族共同文化記憶的集中體現(xiàn),是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其中蘊含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手足相親、友愛互助的美好愿望,和睦團結(jié)、開放包容的淳樸情感等價值內(nèi)涵正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毛南族人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力證。

        新時代,民間口傳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符號通過節(jié)日慶典、藝術(shù)展演、手工藝文創(chuàng)等得以更多的具象化樹立,富有毛南民族特色的文化符號的空間性得到延展,超越民族標識逐漸成為族際共享的文化遺產(chǎn)。通過中華文化符號元符號的重新建構(gòu)、依托新媒體平臺打造文化IP等形式,毛南族口傳敘事中的中華文化符號在當代得以傳承、傳播與重構(gòu),以新形態(tài)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媒介與文化資源。因此,從各民族口頭傳統(tǒng)及敘事體系中探尋中華文化符號的樹立過程與認同機制,是民族文化交流互鑒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新路徑,可深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故事的生動實踐。

        [責任編輯:曾祥慧]

        收稿日期:2024-10-24

        基金項目:國家文化英才專項項目“南嶺走廊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保護與創(chuàng)新交融典型調(diào)查研究”(2021QNYC093)。

        作者簡介:馮智明,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貝兒,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桂林,541004)。

        李錦:《從區(qū)域文化到全民共享:格薩(斯)爾史詩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2022年第3期。

        爽爽午夜影视窝窝看片|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天美传媒| 人妻丝袜中文无码av影音先锋专区 | 免费夜色污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日本a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风韵多水的老熟妇| 精品四虎免费观看国产高清| 国产成人夜色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人人做人人爽97 | 久久精品蜜桃亚洲av高清 | 亚洲精品黑牛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干视频网站| 少妇人妻系列中文在线| 国产一二三四2021精字窝| 欧美孕妇xxxx做受欧美88| 中文字幕无码免费久久9一区9| 白白色免费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风情韵味人妻hd| 久久久久久久女国产乱让韩| 亚洲AV手机专区久久精品|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啪啪啪| 一本大道无码人妻精品专区| 亚洲最新偷拍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资源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免费av资源网| 国产操逼视频|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区免费看| 黄页免费人成网址大全|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麻豆| 国产美女被遭强高潮露开双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二区|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真实国产乱视频国语|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版综合|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中文|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va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