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分析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的臨床特征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109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jù)高敏PCR檢測HBV-DNA載量的結果分為低病毒血癥60例(陽性組)和陰性組49例。比較兩組臨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相關影響因素。結果:109例慢性乙肝患者高敏PCR檢測出低病毒血癥60例,陽性率為55.05%,其中HBV-DNA 20~200 IU/mL 3例(5.00%),gt;200~500 IU/mL 9例(15.00%),gt;500~2 000 IU/mL 48例(80.00%)。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陽性組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濃度為(42.84±4.60)g/L,低于陰性組的(47.02±4.59)g/L,谷丙轉氨酶(alanin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轉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AST)水平分別為66.12(42.93,95.95)U/L、54.69(34.48,83.77)U/L,高于陰性組的22.79(20.29,25.85)U/L、25.98(21.65,28.81)U/L,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陽性組HBsAg陽性患者占比80.00%,高于陰性組的12.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ALB、AST、ALT水平,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Plt;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高AST、ALT水平,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結論:慢性乙肝患者經(jīng)1年以上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后,仍有超過半數(shù)以上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癥,其血清AST、ALT水平較高,HBsAg陽性較多,對此類患者仍需積極抗病毒治療,密切監(jiān)測肝功能、HBsAg及HBV-DNA水平。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癥;臨床特征;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12.6+2 [文獻標志碼]" "B [DOI]" nbsp;10.19767/j.cnki.32-1412.2025.01.012
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持續(xù)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通常是指血清HBV-DNA水平低于2 000 IU/mL,患者可能無明顯癥狀,但仍存在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的風險,遠期可能導致肝硬化、肝癌等嚴重并發(fā)癥[1]。傳統(tǒng)PCR檢測下限較高,難以準確檢測低水平HBV-DNA。高敏PCR技術靈敏度提高,能檢測更低濃度HBV-DNA,對評估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的病毒載量、治療效果以及病情監(jiān)控具有重要意義[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2021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109例臨床資料,比較低病毒血癥陽性組和陰性組患者臨床特征,分析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相關影響因素,為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防治提供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慢性乙肝患者109例,依據(jù)高敏PCR檢測結果,將HBV-DNAlt;20 IU/mL的49例設為陰性組,HBV-DNA≥20 IU/mL的60例設為陽性組[3]。陽性組中男性44例,女性16例,年齡48.50(43.00,52.00)歲,體質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2.66 ± 1.62)kg/m2。陰性組中男性31例,女性18例,年齡47.00(43.00,52.00)歲,BMI(22.66 ± 1.62)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關診斷標準[4];(2)常規(guī)PCR檢測HBV-DNAlt;2 000 IU/mL;(3)核苷(酸)類似物治療1年以上;(4)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其它類型肝炎;(2)肝臟腫瘤和其它系統(tǒng)腫瘤;(3)感染HIV;(4)患有其它系統(tǒng)嚴重疾病。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設備試劑" "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及配套試劑(貝克曼庫爾特實驗系統(tǒng)蘇州有限公司)用以生化檢測;DXI 800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及配套試劑[貝克曼庫爾特(美國)股份有限公司]用以檢測甲胎蛋白;Li CA500自動光激化學發(fā)光檢測儀(嘉興凱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試劑[科美博陽診斷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用以檢查乙肝兩對半;ABI 7500實時熒光PCR儀(賽默飛)及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測定試劑盒(北京華大吉比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用以檢測HBV-DNA。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R 4.3.0語言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經(jīng)Kolmogorov-Smirnov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應用單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 " 果
2.1" "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HBV-DNA水平分布" "高敏PCR檢測HBV-DNA的下限為20 IU/mL。慢性乙肝患者109例中HBV-DNAlt;20 IU/mL有49例(陰性組),檢出低病毒血癥60例(陽性組),陽性率為55.05%,其中HBV-DNA 20~200 IU/mL 3例(5.00%),gt;200~500 IU/mL 9例(15.00%),gt;500~2 000 IU/mL 48例(80.00%)。說明經(jīng)1年以上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后,仍有半數(shù)以上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癥。
2.2" "兩組患者臨床特征比較" "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陽性組患者ALB水平顯著低于陰性組,AST、ALT水平及HBsAg陽性比例高于陰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3" "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相關影響因素分析" "將陰性組賦值0,陽性組賦值1,將ALB、AST、ALT水平以及HBsAg陽性比例分別代入單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ALB、AST、ALT水平及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Plt;0.05)。將ALB、AST、ALT水平以及HBsAg陽性比例代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方程,結果顯示,高AST、ALT水平,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見表2、3。
3" "討" " " 論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有部分患者的病毒復制水平較低,可能與病毒本身特性、宿主免疫狀態(tài)或已接受過抗病毒治療等因素相關,其肝臟炎癥和纖維化的風險仍然存在,但相對于病毒載量高的患者,疾病進展速度可能較慢[1]。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癥的發(fā)病率因地區(qū)、人群和檢測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高敏PCR也稱為數(shù)字PCR,是一種核酸絕對定量技術[5],能在極低濃度下檢測到特定的DNA或RNA序列,越來越多的低水平HBV-DNA復制患者被發(fā)現(xiàn),為慢性乙型肝炎的精準診療提供重要支持[2,6-7]。
本研究109例慢性乙肝患者中高敏PCR檢測出低病毒血癥60例,陽性率為55.05%,而且80.00%患者HBV-DNA載量≥500 IU/mL。高敏PCR檢測HBV DNA具有更低的下限(可達10~20 IU/mL)和更廣的線性范圍,能更準確檢測低濃度病毒,幫助醫(yī)生判斷治療終點,避免假陰性結果,在評估抗病毒治療效果、監(jiān)測病毒學應答、調(diào)整治療方案以及預測耐藥突變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陽性組患者白蛋白水平低于陰性組,AST和ALT水平、HBsAg陽性患者比例高于陰性組(均Plt;0.05)。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白蛋白、AST、ALT水平,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高AST、ALT水平,HBsAg陽性是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白蛋白水平多數(shù)處于正常水平,只是相對低于陰性組。白蛋白由肝臟合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臟可能因為長期炎癥和纖維化導致白蛋白合成減少,由于免疫系統(tǒng)持續(xù)處于激活狀態(tài),慢性炎癥反應可能導致白蛋白的消耗增加。白蛋白水平降低是慢性乙型肝炎病情進展的標志,可能影響患者的預后[8]。當肝細胞受損時,AST和ALT從肝細胞釋放,導致血清中AST和ALT水平升高,其升高程度通常與肝細胞損傷程度一致,是診斷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重要依據(jù)。監(jiān)測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AST和ALT水平有助于評估疾病的活動性和治療效果[9]。盡管慢性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HBV-DNA水平較低,但仍可能存在肝臟炎癥,肝細胞受炎癥影響導致細胞膜通透性增加,ALT和AST釋放,導致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10]。HBsAg持續(xù)陽性是診斷慢性HBV感染的重要指標,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癥患者盡管HBV-DNA水平較低,但HBsAg持續(xù)陽性表明患者處于慢性HBV感染狀態(tài),病毒有一定的復制活動。HBsAg水平變化可以作為監(jiān)測疾病活動性和治療效果的指標[11],HBsAg轉陰可能意味病毒復制減少和病情改善,HBsAg并非與HBV DNA水平完全一致,可能與病毒變異、宿主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2]。
綜上所述,經(jīng)1年以上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后,仍有超過半數(shù)以上慢性乙肝患者存在低病毒血癥,此類患者血清AST、ALT水平較高,HBsAg陽性較多,仍需繼續(xù)積極抗病毒治療,密切監(jiān)測肝功能、HBsAg及HBV-DNA水平。
[參考文獻]
[1] HUANG D Q,TAMAKI N,LEE H W,et al. Outcome of untreated low-level viremia versus antiviral therapy-induced or spontaneous undetectable HBV-DNA in compensated cirrhosis[J]. Hepatology,2023,77(5):1746-1756.
[2] 李永富. 高敏PCR檢測HBV-DNA在慢乙肝低病毒血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23,34(22): 3448-3449,3473.
[3] 樊正勤,曹靈芝,李文穎. 揚州地區(qū)67例慢性乙型肝炎低病毒血癥患者臨床特征分析[J]. 臨床醫(yī)藥實踐,2022,31(4):265-267.
[4] 尤紅,王福生,李太生,等.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J]. 實用肝臟病雜志,2023,26(3): 457-478.
[5] 邱功欽,謝丹,陳姿任,等. 高敏PCR在HBV極低病毒載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檢測的臨床意義[J]. 臨床肝膽病雜志,2024,40(3):483-488.
[6] 符鑫,劉悅,彭鑫,等. 采用高敏檢測技術檢測血清HBV DNA載量篩選低病毒血癥的無償獻血人群隱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研究[J]. 實用肝臟病雜志,2023,26(2):169-172.
[7] 龍黎,張卿,熊晏,等. 高敏HBV-DNA檢測在低病毒血癥患者抗病毒治療監(jiān)測中的應用研究[J]. 貴州醫(yī)藥,2022,46(8): 1182-1183,1186.
[8] 熊霞. 血清HBV RNA在乙肝低病毒血癥中的診斷價值研究[D]. 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24.
[9] 趙冬鳳. 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ALT、AST及HBeAg與血清HBV DNA含量的關系[J/OL].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2017,6(1):11-13.
[10] 程齊齊,楊麗霞,蔡天盼,等. 核苷(酸)類似物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發(fā)生低病毒血癥的影響因素及其動態(tài)變化分析[J]. 臨床肝膽病雜志,2022,38(12):2716-2722.
[11] 余文君,余婷婷,李麗華,等. 血清HBsAg、HBV RNA、GGT及GPR聯(lián)合檢測對慢性HBV感染自然史的診斷價值[J]. 昆明醫(yī)科大學學報,2024,45(7): 99-104.
[收稿日期] 2024-12-16
(本文編輯" "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