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附近有一擔賣油面的小攤子,我平常并不太注意,有一回帶孩子散步路過,看到生意極好,所有的椅子都坐滿了人。
我和孩子駐足圍觀,這時見到賣面的小販,把油面放進燙面用的竹撈子里,一把塞一個,剎那之間就塞了十幾把,然后他把疊成長串的竹撈子放進鍋里燙。
接著,他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十幾個碗一字排開,放佐料、鹽、味素等等,很快地撈面、加湯,十多碗面煮好的過程還不到五分鐘,我和孩子都看呆了。更令人贊嘆的是,那個煮面的老板還邊煮邊與顧客聊著閑天。
在我們從面攤離開的時候,孩子突然抬起頭來說:“爸爸,我猜如果你和賣面的老板比賽賣面,你一定輸!”
對于孩子突如其來的談話,我感到莞爾,并且立即坦然承認,我一定輸給賣面的人。我說:“不只會輸,而且會輸?shù)煤軕K,這個世界上能贏過賣面老板的人大概也沒有幾個?!?/p>
接下來的幾天,就玩著游戲一樣,我?guī)е⒆拥教幦タ垂ぷ髦械娜?,我們在對角的豆?jié){店看伙計揉面粉做油條,看油條在鍋中脹大而充滿神奇的美感,我對孩子說:“爸爸比不上炸油條的人。”
我們到街角的餃子店,看一位山東老鄉(xiāng)包餃子,他包餃子就如同變魔術(shù)一樣,動作輕快,雙手一捏,個個餃子大小如一,煮出來晶瑩剔透,我對孩子說:“爸爸比不上包餃子的人。”
我們在市場邊看見一個削梨子與芭樂的小販,他削水果時,刀子如同自手中長出,動作又利落、又優(yōu)美,我對孩子說:“爸爸比不上削水果的人?!?/p>
就在我們生活四周,到處都是我比不上的人,這些市井小人物,他們過著單純的生活,對生命有著信心與希望,他們的手藝固然簡單,卻非數(shù)十年的鍛煉不能得致。
當我們放眼這個世界的時候,如果以自我為中心,很可能會以為自己是頂尖人物,一旦我們把狂心歇息下來,用赤子之心來觀照,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渺小,在人群之中,若沒有整個市井的護持,我們連吃一套燒餅油條都成問題呀!
看到人們貌似簡單,事實上不易的生活動作時,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值得給予最大的敬意,努力生活的人們都是可敬佩的。他們不用言語,而以動作表達了對生命的承擔。
在古印度人傳統(tǒng)的觀念里,認為只要是兩條河交匯的地方一定是圣地,這是千年智慧累積所得到的結(jié)論。假如我們把這個觀念提煉出來,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在人與人相會面的那一刻,如果都有很好的心來相印,互相對流,當下自己的心就是圣地了。
油面攤子是圣地,豆?jié){店是圣地,餃子館是圣地,水果攤是圣地……到處都是圣地,只看我們有沒有足夠神圣的心來對應這些人、這些地方。在我們以神圣的心面對世界時,自己就有了承擔,也就成為值得敬佩的人之一。
(選自《林清玄散文精選》,有刪改)
技法提煉
主題提煉的好,會使作文更具深度?!队兔鏀傋印愤@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家附近的一個油面攤子及其他市井營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傳達出對生命的感悟和對平凡生活的敬意,主題鮮明。
要想作文能主題鮮明、突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提煉主題法。立足核心人物與事件,從中挖掘本質(zhì),提煉主題,如《油面攤子》中小販動作嫻熟,背后是多年來的鍛煉與對生活的承擔,由此提煉出對市井小人物努力生活、承擔生命的敬意這一主題。同時還要關(guān)注細節(jié)描寫,品味深意,深化理解。
2.升華主題法。從真實感受入手,在字里行間表達出來,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增強表達效果。還可以增加細節(jié)描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情景、人物、事物,增強感染力。如《油面攤子》中對小販們的刻畫,由個體拓展到群體,由技藝深化到對生命的承擔,從廣度和深度上升華了主題。
3.結(jié)尾點題法。優(yōu)化文章結(jié)尾,照應標題或照應開頭,使其畫龍點睛,深化中心,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使文章情感得到提升,從而使主題更加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