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地處江南水鄉(xiāng),水網(wǎng)密布,河道交錯,雨水充沛。我家住常熟鄉(xiāng)下一個名喚“淼泉”的小鎮(zhèn),地名恰巧有四個“水”字,倒是極其契合這江河環(huán)繞、圩塘棋布的小鎮(zhèn)氣質(zhì)。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水鄉(xiāng)人的生活多半與水相關(guān)。水鄉(xiāng)人是有口福的,除了一眾美味河鮮外,更有各色新鮮的水生蔬果可供品嘗。每當(dāng)秋風(fēng)輕拂,池水漸漲之時,便有一味“菱角”上桌。果肉飽滿香脆,滋味甘潤,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醞釀的秋日私語,輕輕觸碰味蕾,足以讓人口水潺潺,沉醉在這份獨(dú)特的秋日韻味之中。
我家門前有一口半畝見方的小池塘。池塘的東側(cè),兩棵桂花樹亭亭玉立,一株是丹桂,另一株則是金桂。西側(cè)也有兩棵樹,卻是果樹,一棵橘子樹,一棵柿子樹。每到金秋時節(jié),池塘邊桂香果熟,全家上下便特別開心,就連家里頭的貓狗也會時不時地?fù)u動尾巴,繞著池塘轉(zhuǎn)圈兒。常聽家父說道:“富貴(桂)吉(橘)祥,事事(柿柿)如意?!?/p>
此時的開心不止在池岸,更在池中。到了深秋,池面已幾乎看不見水,映入眼簾的只有滿池鋪開的菱葉。在綠葉之下,在碧水之中,一個個菱角也已果實豐厚。這可把我們這幫小娃子給樂壞了,女娃們膽小,只敢蹲在塘岸邊小心翼翼探著身子,伸直小手就近撈起一些菱盤。男孩們倒也大方,不與女娃們爭搶,只管隨處找來一些長木棍、晾衣桿或者魚叉,直取離塘岸遠(yuǎn)一些的菱盤。只一會兒工夫,娃娃們的口袋里便鼓鼓囊囊的,這還不夠,手心里還緊緊攥著三五個,有的小手被菱角戳破流血了竟也全然不顧。
剛從菱盤上摘下的帶著水潤的菱角,輕輕將果殼剝掉,新鮮的果肉既香甜又脆滑。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把剝掉果殼的菱角往嘴里塞,一個個小臉頰洋溢著收獲后滿足的笑容。屋內(nèi)的父親透著窗戶縫兒歡喜地望著娃娃們,聽著孩子們的歡笑聲,額頭和眼角的皺紋隨之舒展開來。
等孩子們采摘完近處的菱角,那些位于池中央的菱角就等父親出馬收拾了。父親戴上草帽,從家里搬出一只圓木桶放入池中,再拿一條小板凳安放于桶內(nèi)。只見他穩(wěn)穩(wěn)地站入桶中,撐起一根長篙,木桶便向著池心平穩(wěn)劃去。菱角叢被木桶分出一條水道,水面隨之漾起了一道道波紋。待到池塘深處,父親輕巧地收起長長的竹篙,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刈谛“宓噬?,宛如一位?jīng)驗老到的舵手,巧妙地控制著木桶的平衡。他探出身子,低下頭,靈巧地?fù)荛_那一叢叢密集的菱窠。接著,他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如同變魔術(shù)一般,熟練地將那蓮座狀的菱盤輕輕倒翻,一顆顆鮮嫩的菱角便暴露無遺。他飛快地采摘著,接著又小心翼翼地將菱盤放回水中。不一會兒,木桶中的菱角便堆成了小山。此刻,父親的衣衫上也顯出小山樣的水印,不知是池水還是汗水。
每年中秋之夜,父親總會在庭院里擺上一張小方桌,放上一盤精挑細(xì)選的菱角,再端上兩個月餅,點燃一根蠟燭,焚上三支清香。幼年的我不知其故,后才得知此乃家鄉(xiāng)“祭月”之習(xí)俗。習(xí)俗禮畢,父親總要我們吃下一兩個小方桌上的菱角,說是可以讓我們聰明伶(菱)俐。說來也奇怪,這敬過月光的菱角好像每次都別有一番風(fēng)味。
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如今,每年的中秋夜,我家庭院里還是會擺上菱角來祭月。和往年不同的是,菱角是花錢買來的,擺放菱角的人早已換成我。掐指算來,我拿菱角祭月也已然有二十七年了……
作者簡介:
費(fèi)學(xué)鋒,本科,高級教師,常熟市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