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病源候論》作為以導引法為特色的中醫(yī)癥候學專著,詳細記錄了多種疾病的病因、病機及治療方法,其中“虛勞體痛候”對由于臟腑精氣虧損和氣血陰陽不足引起的慢性虛勞和身體疼痛的治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基于此,本文對《諸病源候論》中的虛勞體痛候導引法進行深入整理探析,旨在供希冀改善人體虛勞狀態(tài)和緩解身體僵硬疼痛者參考運用。
本文主要選取了該候中坐式導引法進行梳理分析。
①大踑(jī)坐,以兩手捉足五指,自極,低頭不息九通。治頸、脊、腰、腳痛,勞疾。
②長舒兩足,足趾努向上,兩手長舒,手掌相向,手指直舒;仰頭努脊,一時極勢;滿三通。動足相去一尺,手不移處,手掌向外,七通。須臾,動足二尺,手向下拓席,極勢,三通。去遍身內筋節(jié)勞虛,骨髓疼悶。
③長舒兩足,向身角上,兩手捉兩足指急搦(nuò),心不用力,心氣并在足下,手足一時努縱,極勢,三七。去踹、臂、腰疼。解溪蹙氣,日日漸損。
④端坐,伸腰,舉右手,仰其掌,卻左臂,覆左手。以鼻內氣,自極,七息,息間,稍頓左手。除兩臂、背痛。
導引法原文①中部分名詞解釋,見表1。
原文①釋義:兩腿伸直岔開坐,下肢與臀部形狀如同簸箕,用兩手握著兩腳的五趾,盡力堅持到最大限度,低頭閉氣不息九次??烧{理頸、脊、腰、腳疼痛和勞損的疾病。
導引法原文②和③中名詞解釋,見表2。
原文②釋義:伸展兩腳,腳趾用力向上,兩手伸展,兩掌相對,手指伸直,仰頭挺脊,盡力保持一段時間,如此操作滿三遍。然后移動兩腳,使相距一尺,手不移動位置,手掌外翻七次。隨后再移動兩腳,使相距二尺,手向下按地,盡量用力三遍??伸畛碇薪罟?jié)勞虛,骨髓痛悶。
原文③釋義:伸展兩足,然后用兩手握兩腳趾,貼身向上提,兩手用力捏(手足相互固定),放松身心,使心氣走向腳下,手腳一齊用力再放松,盡力做二十一次。可祛除足跟、臂部及腰部疼痛,腳腕部拘緊不舒,日見瘦損。
導引法原文④中名詞解釋,見表3。
原文④釋義:正坐直腰,舉右臂伸直,手掌朝天,左臂內旋伸直,使左手手掌正對著地面,指尖正對前方,用鼻吸氣,盡力呼吸七次。在呼吸間隔(屏氣的時候),同時使左手漸漸向下牽引(慢慢曲肘垂腕,然后慢慢伸直肘并立掌)??上齼杀奂氨巢刻弁?。
導引法①:膝關節(jié)盡量伸直,手握住足趾即可,不需用力。頭帶腰走,不可屈髖。吸氣,低頭;屏氣,保持最大程度的彎腰姿勢一段時間,行氣;呼氣,伸腰放松。導引的鍛煉,調身是基礎,而調息與調身相輔相成,再加上“調心”關鍵環(huán)節(jié),即達到“三調合一”,操作者長期練習,使營衛(wèi)調和,氣血通暢,病痛可以得到緩解和消散。
導引法②:保持略收腹伸腰的狀態(tài)。彎腰時,主要依靠髖關節(jié)的屈曲完成。上肢盡量向前伸展。雙手握足趾,使足背彎曲,但是不需要用力。日日減損,強調需要常常操作。吸氣,彎腰;呼氣,伸腰。
導引法③:吸氣,側伸下肢握足趾;屏氣,保持該姿勢;呼氣,恢復起始動作?!吨T病源候論》導引法中強調呼吸與肢體操作相互配合,使氣機在身體內流動,從而身體氣血陰陽達到平和,故病邪可消退。
導引法④:右手指尖指向左側,立掌。左手指尖指向內前方,左肘部盡量伸直,上肢盡量內旋。吸氣時,略向下引伸左手?!皩бā睂⒅w運動、呼吸吐納二者結合,行氣舒經活絡,柔筋活血止痛,從而改善和調節(jié)了身體虛弱、肢體困重疼痛的癥狀。
導引法①:采用大踑坐,“踑”,像古代“簸箕”的形狀,略成梯形,操作者時臀部著席,兩腿自然伸直,并向兩側分開,下肢與臀部形狀如同簸箕。大踑坐時,腹部肌群收縮,腰背部肌群和脊柱得到拉伸。兩腿伸直岔開坐,用兩手握著兩腳的五趾,盡力堅持到最大限度時,可拉伸下肢的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該功法需要身體有一定柔韌性,當操作者使下肢伸直,以頭帶腰走,使整個后背以及下肢后面被動拉伸,主要涉及到的經絡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故此功法能改善頸、脊柱、腰背部、大腿后面、小腿后面的氣血運行,使臟腑經絡通暢,通則不痛,故能緩解肌肉勞損之疾及生物力學失衡狀態(tài)。
導引法②:坐于席,下肢伸展,配合上肢伸展,從兩端牽拉后背,使得后背肌肉和脊柱處于被動拉伸狀態(tài)。增寬雙足距離,有增加后背牽拉的效果,因而可以改善軀干部不適。仰頭使得項部處于被動放松狀態(tài),有利于項背部氣血的改善。在這拉伸和放松的過程中,背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及背俞穴得到充分刺激,又使得一身之陽氣運行,陽氣疏暢,則可以溫養(yǎng)經筋而除痹。
導引法③:雙手握足趾,下肢從正側方上提,下肢后側陽經被動牽拉,前側借助雙手握指而被動放松。同時上肢外展,手握足趾,前臂陽經和上臂陰經被動牽拉。由于手足相互固定,不需要額外發(fā)力,因而該動作可以改善腰部、下肢、足跟、足背不適以及上肢的氣血循環(huán)?!饵S帝內經靈樞集注》中: “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jié)者也?!蓖瑯颖竟?jié)功法,也需要操作者身體有一定的柔韌度才可做到動作標準。
導引法④:舉右手,盡力上舉,使得右側腰背部肌肉被動拉伸,配合左側手向下牽引,利于腎陰在全身的輸布,也可激發(fā)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及足太陽膀胱經的經氣,肝膽兩經經氣通暢,加上背部膀胱經、手臂三陰三陽經絡均得到拉伸疏通,以氣導形,則可以緩解虛勞體痛,尤其是兩臂和后背的不適。
在《莊子·刻意》中,李頤解釋“導引”為“導氣令和,引體令柔”。導引法,通過一系列的調身動作,配合呼吸,有助于幫助習練者調整氣血、恢復身體的柔韌性和活力,改善虛勞體痛癥狀。在《諸病源候論》中虛勞體痛候屬于虛勞病諸候,是身體虛勞的人,再感受風寒之邪而產生身體疼痛的癥狀,干預采用導引法這種運動康復方式,以祛邪除痛,養(yǎng)生預防保健,對改善虛勞體痛者的慢性虛勞和身體疼痛等問題,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具有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