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有三次重要的“立規(guī)矩”事件:一是1929 年“九月來信”,為解決黨內爭論樹立了典范;二是1938年,針對黨內王明鬧獨立等問題,制定了《關于中央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與紀律的決定》;三是1941年汲取皖南事變教訓,起草了《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這三個文件的制定與實施,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確立黨內團結規(guī)矩
1929 年,黨中央為了加強紅四軍的力量,派留蘇學生劉安恭等人到紅四軍工作。但是,劉安恭將蘇聯(lián)共產黨黨內斗爭那套做法搬到紅四軍這里,逐漸將爭論公開化。之后,被免除軍委書記和政治部主任職務的劉安恭,不僅繼續(xù)堅持設立軍委的主張,還說紅四軍的黨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中央指示的”,一派是“自創(chuàng)原則,不服從中央指示”。他堅持提出,通過建立“完全選舉制”及黨內負責同志輪流更換等,來解決所謂糾紛。
黨中央提議前敵委員會派人到中央報告情況。于是,陳毅前往上海。8 月13 日,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專門討論相關問題。陳毅作了多次口頭報告,以及近5 萬字的書面報告。之后,根據(jù)周恩來的多次談話,陳毅起草《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來信”?!熬旁聛硇拧笨隙嗣珴蓶|“工農武裝割據(jù)”的思想,確認中國革命是先有農村紅軍、后有城市政權;明確規(guī)定紅軍由前委指揮,并將黨代表改為政治委員,其職責是監(jiān)督軍隊行政事務、鞏固政治領導、部署命令等;要求紅四軍維護朱、毛領導,明確毛澤東仍為前委書記。“九月來信”對統(tǒng)一紅四軍前委領導和全軍思想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確立了黨內團結的規(guī)矩。
團結統(tǒng)一,認真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個人服從組織,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下級服從上級,使黨及其各級領導機關達到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統(tǒng)一到如同一個人的程度。
確立增強黨性規(guī)矩
1941 年1 月皖南事變爆發(fā)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斗爭及國際國內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國民黨頑固派發(fā)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終于在這年3月走向緩和。
1941年3月19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鄭重提出,要寫一篇關于增強黨性的文章。3 月2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專題會議,討論增強黨性、反對獨立主義問題。1941 年7 月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這是黨史上第一個以增強黨性為主題的中央決定,廣大黨員干部紛紛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糾正自身或他人身上存在的各種非黨性傾向。
(據(jù)中國共產黨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