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暮色漫過桔梗花田時,請小心那些泛著藍光的窗戶——日本幻想文學大師安房直子(1943-1993)正提著月白燈籠,在現(xiàn)實與幻境的交界處等待迷途的旅人。她以清麗的筆觸,織就了一場鏡花水月般的邂逅:獵人追著狐貍踏入藍色世界,染藍的指尖化作鏡框,逝去的容顏在花汁凝結(jié)的窗格里流轉(zhuǎn)。當清水沖淡魔法藍痕,永恒的悵惘卻永遠停駐指間。
如果文字有顏色,那么安房直子的顏色應當是藍。她擅用草木染過般的文字,將生與死、記憶與消逝淬煉成帶著藥草清香的寓言,在靜默中叩擊人心。當電子屏幕占據(jù)所有視線時,《狐貍的窗戶》以溫柔卻不容拒絕的姿態(tài),邀你推開這扇藍色的窗戶,重拾凝視一片花瓣時顫動的心跳。
是什么時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時發(fā)生的事。我要回自己的山小屋①去,一個人扛著長槍,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慣了的山道上。
是的,那一刻,我是徹底地精神恍惚了。我不知怎么會胡思亂想起過去一個特別喜歡的女孩子來了。
當我在山道上轉(zhuǎn)過一個彎時,突然間,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簡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藍玻璃一樣……于是,地面上不知為什么,也呈現(xiàn)出一片淺淺的藍色。
“哎?”
一剎那間,我驚呆了。眨了兩下眼,啊呀,那邊不是往??磻T的杉樹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頭的原野。而且,還是一片藍色的桔梗②花田。
我連大氣也不敢喘。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走錯了,竟冷不防闖到這么一個地方來了?再說,這山里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花田嗎?
(立刻返回去?。?/p>
我命令自己道。那景色美得有些過分了,不知為什么,讓人望而生畏了。
可是,那里吹著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桔?;ㄌ镆恢毖由斓教爝?。就這么返回去,未免有點讓人覺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會兒吧!”
我在那里坐了下來,擦去汗水。
就在這時,一團白色的東西唰地一下從我的眼前跑了過去。我猛地站了起來,只見桔?;ā班оА钡負u出了一條長線,那白色的生靈像個滾動的球似的,向前飛跑。
沒錯,是一只白狐貍,還是個幼崽!我抱著長槍,在后面緊追不舍。
不過,它速度之快,就是我拼死追也追不上。砰,給它一槍打死倒是簡單,但我想找到狐貍的老窩。那樣,我就能逮住里面的一對老狐貍了。但小狐貍跑到了一個稍高一點的地方,我還以為它突然鉆進了花里,它卻就此消失了。
我一下子愣住了,簡直就仿佛看丟了白天的月亮一樣。真行,硬是巧妙地把我給甩掉了。
這時,從后面響起了一個怪里怪氣的聲音:“歡迎您來!”
嚇了一跳,我回頭一看,身后是一家小店,門口有塊用藍字寫的招牌:
印染·桔梗屋
在那塊招牌下面,孤單單地站著一個系著藏青色圍裙,還是個孩子的店員。我頓時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哈哈哈,是方才那只小狐貍變的!)
我心里覺得好笑極了,好吧,我想,我就假裝沒有識破,逮住這只狐貍吧。于是,我強擠出一臉笑容說:“能讓我歇一會兒嗎?”
變成了店員的小狐貍甜甜地一笑,給我?guī)罚骸罢垼?。?/p>
店里面沒鋪地板,泥土地上擺著五把白樺做的椅子,還有一張挺好看的桌子。
“挺不錯的店嘛!”
我坐到了椅子上面,摘下帽子。
“是嗎,托您的福了?!?/p>
狐貍恭恭敬敬地端來了茶水。
“叫染屋,那么,染什么東西呢?”
我?guī)е胧浅靶Φ目跉鈫柕馈O氩坏?,狐貍出其不意地把桌子上我那頂帽子抓了起來,說:“什么都染。這頂帽子就能染成漂亮的藍色?!?/p>
“真——不像話!”
我慌忙把帽子奪了回來。
“我可不想戴什么藍色的帽子!”
“是這樣啊,那么……”
狐貍從我的上身看到下身,這樣說道:“這條圍脖怎么樣?還是襪子?褲子、上衣、毛衣都能染成好看的藍色??!”
我臉上顯出討厭的神色。這家伙,在說什么呀,人家的東西怎么什么都想染一染呀,我發(fā)火了。
不過,大概人和狐貍一樣吧,狐貍一定是想得到報酬吧?也就是說,是拿我當成顧客來對待了吧?
我一個人點點頭。我想,茶都給倒了,不染點什么,也對不住人家啊。要不就染染手絹吧,我把手往兜里伸去,這時,狐貍發(fā)出了一聲刺耳的尖叫:“對了對了,就染染你的手指吧!”
“手指?”
我不由得怒上心頭:“染手指怎么受得了?”
可狐貍卻微微一笑:“我說呀,客人,染手指可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說完,狐貍把兩手在我眼前攤開了。
白白的兩只小手,唯獨大拇指和食指染成了藍色。狐貍把兩只手靠到一起,用染成藍色的四根手指,搭成了一扇菱形的窗戶。然后,把這個窗戶架到了我的眼睛上。
“喂,請朝里看一眼?!?/p>
狐貍快樂地說。
“唔唔?”
我發(fā)出了不感興趣的聲音。
“就看一下?!?/p>
于是,我勉勉強強地朝窗戶里看去。這一看,讓我大吃一驚。
手指搭成的小窗戶里,映出了一只白色狐貍的身姿,那是一只美麗的雌狐貍。豎著尾巴,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瓷先ィ鹑缭诖皯羯腺N了一張狐貍的畫。
“這、這究竟是……”
我由于過度吃驚,竟發(fā)不出聲音了。狐貍只說了一句:“這是我媽媽?!?/p>
“……”
“很久很久以前,被‘砰——’地打死了?!?/p>
“砰——?是槍嗎?”
“是,是槍?!?/p>
狐貍的雙手輕輕地垂了下來,低下了頭。沒發(fā)覺自己的真面目已經(jīng)暴露了,不停地說了下去:“盡管這樣,我還是想再見到媽媽。哪怕就是一次,也想再見到死去的媽媽的樣子。這就是你們所說的人情吧?”
我連連點頭稱是,心想,這話怎么越說越悲傷了?
“后來,仍然是這樣一個秋日,風呼呼地吹,桔?;ó惪谕暤卣f: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們搭成一扇窗戶。我采了一大捧桔梗花,用它們的漿汁,染了我的手指。然后,喂,你看呀——”
狐貍伸出兩只手,又搭起了窗戶。
“我已經(jīng)不再寂寞了。不論什么時候,我都能從這扇窗戶里看到媽媽的身影了。”
我是徹底被感動了,不住地點頭。其實,我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我也想要這樣一扇窗戶啊!”
我發(fā)出了孩子一般的聲音。于是,狐貍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那樣的話,我馬上就給您染吧!請把手在那里攤開?!?/p>
我把雙手擱到了桌子上。狐貍把盛著花的漿汁的盤子和毛筆拿了過來。然后,用蘸滿了藍水的毛筆,慢慢地、細心地染起我的手指來。很快,我的大拇指和食指就被染成了桔梗的顏色。
“啊,染好了。您快點搭成一扇窗戶看看吧!”
我的心怦怦直跳,搭起了一扇菱形的窗戶。然后,忐忑不安地把它架到了眼睛上。
于是,我的那扇小窗戶里,映出了一個少女的身姿。穿著花樣的連衫裙,戴著一頂扎有緞帶的帽子。這是一張我似曾見過的臉。她眼睛下面,有一粒黑痣。
“唷,這不是那孩子嗎?”
我跳了起來。是我過去最最喜歡,而現(xiàn)在再也不可能見到了的那個少女呀。
“喂,染手指,是一件美好的事吧?”
狐貍天真無邪地笑開了顏。
“啊啊,太美好啦?!?/p>
我想表示謝意,就去摸褲子的口袋,可是口袋里一分錢也沒有。我就對狐貍這樣說:“真不巧,一分錢也沒有。這樣吧,我的東西,你要什么我給你什么。帽子也行,上衣也行,毛衣也行,圍脖也行……”
于是狐貍說:“那么,請把槍給我?!?/p>
“槍?這……”
我有點為難了。但一想到剛剛得到的那扇美麗的窗戶,一桿槍,也就不值得惋惜了。
“好吧,給你吧!”
我大方地把槍給了狐貍。
“多謝您了?!?/p>
狐貍匆忙鞠了一躬。收下了我的槍,還送給我一些蕈樸③什么的作為禮物。
“請今晚燒點湯喝吧?!?/p>
蕈樸已經(jīng)用塑料袋裝好了。
我問狐貍回家的路。什么呀,狐貍說,店后面就是杉樹林,在林子里走上二百來米,就是你那小屋了。我謝過它,就按它說的,繞到了店的后面。在那里,我看到了那片早已熟悉的杉樹林。秋天的陽光直瀉下來,林子里充滿了暖意,靜極了。
“啊!”
我禁不住發(fā)出了贊嘆的聲音。本以為對這座山已經(jīng)了如指掌了,想不到還有這樣一條秘道。此外,還有那么美麗的花田、親切的狐貍小店……我的心情變得好極了,竟哼起鼻歌來了。一邊走著,還一邊用雙手搭起了窗戶。
這一回,窗戶里下起了雨。茫茫一片,是無聲的霧雨。
隨后,在霧雨深處,一個我一直深情眷戀著的庭院模模糊糊地出現(xiàn)了。面對庭院的,是一條舊舊的走廊。下面扔著孩子的長筒靴,任雨淋著。
(那是我的哦。)
我猛地記了起來。于是,我的心怦怦地跳開了,我想,我媽媽這會兒會不會出來拾起長筒靴呢?穿著那件做飯時穿的罩衫,頭上扎著白色的布手巾……
“哎呀,這可不行噢,亂扔一氣?!?/p>
我好像聽到了這樣的聲音。庭院里,是媽媽的一塊小小的菜園子,那一片綠紫蘇④,顯然也被雨淋濕了。啊啊,媽媽會到院子里來摘那葉子吧……
屋子里透出了一線亮光。開著燈。夾雜著收音機的音樂,不時地聽到兩個孩子的笑聲。那一個是我的聲音,還有一個,是我那死去的妹妹的聲音……
唉——一聲長嘆,我把雙手垂了下來。怎么搞的,我竟悲痛欲絕起來。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一場大火燒毀了我們的家。這個庭院,現(xiàn)在早就沒有了。
盡管如此,可我卻擁有了了不得的手指?。∥乙肋h珍愛這手指,我一邊想,一邊走在林間的道上。
可是,一回到小屋,我首先做的是一件什么事呢?
啊啊,我竟完全無意識地洗了手!這是我多年來的一個習慣。
不好,當我意識到的時候,已經(jīng)太晚了。藍藍的顏色馬上就被洗掉了。不管我怎樣用洗過的手指搭成一扇菱形的窗戶,從里面只能看到小屋的天花板。
那天晚上,我也忘記吃狐貍送給我的蕈樸了,垂頭喪氣地耷拉著腦袋。
第二天,我決定再到狐貍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作為報酬,我做了好些三明治,往杉樹里走去。
然而,在杉樹林里怎么走,都還是杉樹林,哪里也沒有什么桔?;ㄌ?。
后來,我在山里找了許多天。稍稍聽到了一聲像是狐貍的叫聲,林子里哪怕是有一團白色的影子閃過,我都會豎耳聆聽,凝神朝那個方向?qū)とァ5?,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遇見過狐貍。
雖說如此,我還是常常會用手指搭成一扇窗戶。我想,說不定會看到點什么呢。常有別人嘲笑我,你怎么有這個怪癖?
(本文選自《風與樹的歌》,安房直子著,彭懿譯,少年兒童出版社200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