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朗的冬日,我們跨越兩千多公里,從南京來到盈江——從喧囂的城市來到了被鳥鳴與暖風包圍的熱帶原野。跟隨著經(jīng)驗十足的“老鳥”們的腳步,我們踏上了觀鳥之路?!袄哮B”的觀鳥設備讓我們這些“菜鳥”眼花繚亂,各種型號的單反相機、不同倍數(shù)的望遠鏡應有盡有。
沿著盤山公路驅(qū)車兩個多小時,從下午3點等到7點,只為一睹“國一”犀鳥的英姿。“長槍短炮”在山谷邊嚴陣以待,鳥向?qū)ч_啟音響重復播放犀鳥的鳴叫聲,以此引誘犀鳥同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薄袄哮B”們激動得大氣都不敢喘,我們這些“菜鳥”則不知所措地舉著望遠鏡向遠處“掃蕩”。傍晚6點,大家饑腸轆轆,但仍寄希望于太陽落山,犀鳥歸巢。天色漸漸暗了下來,犀鳥仍杳無蹤跡,希望落空了,只能悻悻而歸。
第二天,我們再度路過此地,大家仍不死心,下車蹲守。突然,一個小隊友大聲叫道:“犀鳥!”她手臂筆直地指向天空中兩個小黑點。大家頭也不回地跟隨著犀鳥的身影奔跑,我顧不上身后背包的重量,也顧不上腳上松脫的鞋帶,一路跟到山谷的樹叢中。只見兩只犀鳥并肩站立,時不時用橘紅色的喙伸到雙翅下整理羽毛,黑白相間的身體在翠綠的樹叢中若隱若現(xiàn),頭上的黃冠分外顯眼??上У氖?,兩只犀鳥只停留了五六分鐘就飛走了,但我們十分滿足,哪怕只是驚鴻一瞥。
比起徒步在山谷尋覓,鳥塘好比觀鳥快餐店。只要在樹枝上放置鳥類喜歡的面包、蟲和谷粒,十分鐘內(nèi)就能吸引到各種各樣的小鳥,少則五六種,多則十幾種。有一種鳥性情極兇,學名藍綠鵲,通體綠色,頭上嵌著一個鮮紅的喙和一雙透露著兇光的眼睛,眼周的黑色好像戴著一副墨鏡,體型比普通山雀要大好幾圈。它像強盜一般,常常三三兩兩來奪食,只要它一出現(xiàn),其他的鳥都倉皇而逃。在鳥塘觀鳥就像看演出,時而會因鳥兒的滑稽長相和姿態(tài)捧腹大笑,時而會因看到稀有的白鷴黑鷴驚奇不已。
在觀鳥大軍中,我還是太“菜”了。山雀靈活的身體幾乎每秒都會動一下,我剛舉起望遠鏡,它就飛到了另一根樹枝上。我身邊不斷傳來相機快門的咔咔聲,而我連望遠鏡的焦距還沒調(diào)好。好不容易找到那根樹枝,鳥已飛走,只能眼巴巴望著別人的圖片自愧不如。
在大自然中追尋鳥兒的身影,勞累辛苦是家常便飯。然而,我從之前看到什么鳥都稱“小鳥”,到現(xiàn)在能叫出各類鳥兒的學名。我收獲的不僅是快樂,還打開了一扇探索自然的大門。
(責編/孫恩惠 責校/李希萌)
投稿郵箱:757801589@qq.com
指導老師 邵良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