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南宋后期中央行政機構職權弱化考論

        2025-03-23 00:00:00黃光輝

        摘要:南宋寧宗以后的戰(zhàn)時或準戰(zhàn)時的“國是”,使得宰相多兼“兵政、財用”,且行六部有司之事;地方常設的制置使、宣撫使亦因擁有便宜之權,行使了六部之職。隨著六部有司所掌事務的減少以及在行政流程中職能的弱化,宋寧宗以后的中央行政職官出現(xiàn)了階官化的趨勢。但南宋初期所形成的中央行政體制的整體架構并未遭到破壞,而是在適應時代變遷的過程中調(diào)整了其運行機制,展現(xiàn)出了該體制的靈活性與堅韌性,并一直沿用至南宋終結。

        關鍵詞:南宋后期;省部寺監(jiān);行政職權弱化;階官化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5.0703

        收稿日期:2023-04-19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元豐改制后宋代中央文官遷轉(zhuǎn)研究”(24CZS04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黃光輝,男,歷史學博士,湖北省楚天學者,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唐宋政治制度史,E-mail: 18811730589@163.com。

        南宋寧宗開禧北伐之后,盡管后來雙方訂立和議,但是宋金之間進入了長期戰(zhàn)爭對峙狀態(tài),雙方和平時間較少。隨著金的滅亡,宋金之間的較量又演變?yōu)樗蚊桑ㄔ┲g的戰(zhàn)局,直至元滅南宋。開禧(1205-1207)以后,宋朝長期處于一種戰(zhàn)時或準戰(zhàn)時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局面,在中央,宰相兼樞密使成為常態(tài),都省在中央行政體制中的作用更為突出,下行了不少六部有司之事;在地方,制置使、宣撫使擁有便宜權后,行使了部分六部職責。以往學者所注意的要么是韓侂胄、史彌遠等專權情況寺地遵《韓侂胄專權的成立》,吳雅婷譯,《中外論壇》2020年第4期,第157-186頁;小林晃「南宋寧宗朝における史彌遠政権の成立とその意義」、『東洋學報』2009年第91卷第1期、35-64頁;韓冠群《從政歸中書到權屬一人:南宋史彌遠專權之路》,《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3期,第149-156頁;尹航《宰屬與史彌遠專權》,《文史》2019年第2期,第183-204頁。,要么是地方跨路級機構的設置問題比較有代表性的論著有:余蔚《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復旦大學2003年博士學位論文;余蔚《論南宋宣撫使和制置使制度》,《中華文史論叢》2007年第1期,第129-179頁;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版;苗書梅、葛金芳等《南宋全史:典章制度卷》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57-377頁。,而權相政治以及制置使的常設對當時中央行政機構產(chǎn)生的影響則無人關注。本文嘗試整合前賢研究成果,擬從政治環(huán)境與制度關系入手,首先考察南宋寧宗以后權相政治、制置使常設對六部有司職權變化的具體影響,進而分析這些變化如何深刻影響了中央行政體制的運行,南宋中央政府又是如何適應、調(diào)整,以期豐富現(xiàn)有宋代官制的研究。

        一 六部有司職權弱化的原因

        中央行政體制在南宋初期形成之后,終南宋之世未曾改變,但寧宗以后的戰(zhàn)時或準戰(zhàn)時的“國是”,使得權臣迭出,宰相多兼“兵政、財用”,且常行六部有司之事,加之地方制置使擁有便宜之權,導致以六部為核心的中央行政機構職權發(fā)生了相應的變化。

        (一)宰相行有司之事

        宋寧宗以來,宋廷高層政治幾經(jīng)變幻,先后出現(xiàn)了韓侂胄、史彌遠、賈似道專權。韓、史、賈當政期間,下行了諸多有司細務本文所使用的“下行”是指上級機構行使或侵奪了下級機構的職權。,導致南宋中央行政機構所掌職權越來越少。理宗年間,魏了翁將寧宗以來宰相專權對中央行政機構職權演變的影響論述如下:

        韓侂胄盜權之始,猶分其責于宰丞,侂胄不過于日中以宣押入內(nèi),密贊萬機,三省六曹之統(tǒng)體未盡廢也。自侂胄平章軍國,然后二府屬官益重,而六曹長貳益輕……侂胄久而厭之,則令六曹凡遇勘當,即據(jù)事指定,不得輒稱取聽朝廷指揮。中書之務,由是稍清。至嘉定以來,慮其權之分于六曹也,每事必付檢正、都司,而宰掾之權又重。凡文書至省,必分入檢正、都司,擬一呈字。魏了翁《鶴山集》卷18《應詔封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2冊,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227頁。

        可知,寧宗之后,尚書六部等中央行政機構在行政流程中的功能,與宰相和被稱為都司的左、右司權力的變化緊密相關而且成反比,即宰相、都司職權益重,六部所掌職權益輕。

        淳祐六年(1246),牟子才多次上書論及六曹職權益輕的根源在于宰相下侵六曹之職權:

        自宰相下侵六曹之職,而三省始多事。自檢正、都司之置,而三省愈多事。合二者而六曹輕矣?!圃裕鞘加陂_禧、嘉定間耶?然近歲中書之務愈致紛雜而不清者,則惟宰相之故也。前日之相,機智足以濟其奸雄,而處心積慮,專以收攬事權,張大聲勢為能事,往往下行六曹之細務,或遺天下之大機。而檢正、都司,頗多覘伺相意,模棱兩端,以聽所擇。牟子才《太陽交食應詔陳十二事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310《災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018頁。

        牟子才認為,六曹職權益輕有兩個層面的原因:第一,宰相下侵六曹有司之權,造成三省事多、六曹權弱;第二,檢正、都司在行政流程中分奪了六曹有司之權。魏了翁所論主要是從中央行政流程入手,并未涉及六部具體職掌;而牟子才的觀點更為全面,不僅涉及行政流程中六曹職能的弱化,還提及六曹所掌事務。由此可見,六部職能的弱化跟宰相、宰屬擅行其權緊密相關。

        晚至德祐年間,文天祥仍上書闡述相關問題:

        為今之計,惟有重六部之權,可以清中書之務。今六部所司,絕是簡省,其間長貳,??扇眴T,莫若移尚書省六房,隸之六部。如吏部得受丞相除授之旨而行省札,兵部得稟樞密調(diào)遣之命而發(fā)符移,其他事權一仿諸此。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校補》續(xù)編卷22,王瑞來校補,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1743頁。

        文天祥所言大體有以下幾層含義:第一,中書之務太多,宰相被文書纏身,導致無法專論大事;第二,六部之權太輕,導致官員常常缺員;第三,將尚書都省六房都劃歸六部;第四,多置兩府屬官。

        文天祥提出的解決方法,與前人相比有所不同。無論是魏了翁,還是牟子才,他們的解決辦法都是希望將中書細務劃歸六部有司,從行政流程角度重視六部專達之制,如此中書之務可清、六部之權可重振。但文天祥卻認為,六部無權的根源雖然是宰相行有司之權,更確切地說,是尚書都省權力過大,才導致六部等行政機構權力不振,因此應該直接將尚書都省諸房劃歸六部。易言之,文天祥也認為六部無權跟宰相行有司事有關,只不過其提出的解決方法跟前人有所不同而已。

        宰相行有司之事,使得六部有司等中央行政機構職權廢。牟子才言:

        大臣下行有司之事已十之八九矣。繩愆糾繆,以輔君德,此格非之大者,而捍格不行;扶植紀綱,以守法度,此體國之大者,而齟齬莫遂。簿書之出入,錢谷之盈虧,期會之應報,此何等瑣屑,而以污丞相之聽耶?旌忠邪以昭公道,此知人之大者,而意向未白;振拔抑屈,以回君心,此達賢之大者,而嗜好未真。部闕之注援,衢道之通塞,士民之斗毆,此何等煩碎,而以污丞相之聽耶?牟子才《論專責宰相進退賢否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62《治道》,第864頁。

        從史料中可見,宰相行使了吏部、戶部、刑部等機構職權。如原先由戶部主管的財政事務,現(xiàn)由宰相處理,這就是所謂“簿書之出入,錢谷之盈虧,期會之應報,此何等瑣屑,而以污丞相之聽耶”;原先由吏部主管的部注以及刑部主管的刑獄之事,現(xiàn)在也被宰相所行。

        宋寧宗以后,宰相行有司事很多時候是通過臨時機構來實現(xiàn)的。如寧宗嘉泰四年(1204)十二月,置國用司,“參考內(nèi)外財賦所入、經(jīng)費所出,會計而總核之”《宋史全文》卷29下《宋寧宗二》,汪圣鐸點校,中華書局2016年版,第2502頁。;開禧元年(1205),“詔國用司立考核財賦之法”,并將此法“下于諸路轉(zhuǎn)運司”《宋史全文》卷29下《宋寧宗二》,第2503頁。。國用司的設置,顯然行使了戶部的權力。

        綜上,從時人議論來看,南宋后期,六部等中央行政機構職權弱化跟宰相行有司之事權有關。宰相跟六部有司機構職掌漸為趨同,類似于一大有司,南宋人稱之為“大臣亦皆親細務而行有司之事”脫脫等《宋史》卷434《呂祖謙傳》,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第12873頁。。

        (二)制使權重

        宋寧宗開禧北伐后,南宋長期處于戰(zhàn)爭或準戰(zhàn)爭狀態(tài),使得地方制置使、宣撫使的設置固定化、常規(guī)化。制置使地位得以提高宋代制置使的研究,可參看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一書。,便宜之權下放更是頻繁宋代便宜權的研究,可參看西北大學王軼英2012年博士學位論文《宋代便宜行事規(guī)則研究——以軍事活動考察為中心》。,從而行使了不少六部之權。

        宋寧宗開禧北伐時,詔吳曦為“四川宣撫副使,仍知興州,聽便宜行事”脫脫等《宋史》卷475《吳曦傳》,第13812頁。,但吳曦握有便宜權后,并未積極抗金,反而投降于金。楊輔、安丙平息吳曦叛亂后,安丙升任四川宣撫副使,亦擁有便宜之權,“有文垓者方持母喪,以便宜起復,干辦魚關糧料院,俾之措置,且以宣撫副使印假之”脫脫等《宋史》卷402《安丙傳》,第12193頁。。在宋朝,丁憂之人一般不允許出仕,安丙不僅以便宜起復,而且假之以宣撫副使印,給予其相當大的權力。嘉定十年(1217)四月,金人進犯光州、棗陽等地,宋廷詔:“江淮制置使李玨、京湖制置使趙方措置調(diào)遣,仍聽便宜行事。丁巳,命四川制置使董居誼酌量緩急,便宜行事。”脫脫等《宋史》卷40《寧宗本紀》,第767頁。

        南宋后期,制置使、宣撫使等地方長官一直握有便宜行事權。理宗紹定三年(1230),宋廷以趙善湘為煥文閣學士、江淮制置使,“許便宜從事”脫脫等《宋史》卷413《趙善湘?zhèn)鳌?,?2401頁。,專討進犯淮東的李全。紹定五年(1232),史嵩之以大理卿兼權刑部侍郎為京西湖北制置使兼知襄陽府,賜“便宜指揮”脫脫等《宋史》卷414《史嵩之傳》,第12423頁。。淳祐元年(1241)五月,詔:“沿江制置使兼淮西制置使別之杰任責措置邊面戰(zhàn)御,如遇緩急調(diào)度,權聽便宜施行?!薄端问啡摹肪?3《宋理宗三》,第2745頁。淳祐二年(1242)十月,詔:“淮東西制置使李曾伯,應軍行賞罰,許便宜施行?!薄端问啡摹肪?3《宋理宗三》,第2752頁。寶祐四年(1256)正月,宋廷詔:“京湖制置大使兼夔路策應使吳淵,遇軍戎急切,許用便宜,如可俟報,仍舊申審?!薄端问啡摹肪?5《宋理宗五》,第2847頁。再如度宗時期,詔沿江制置使汪立信,“賞罰調(diào)用悉聽便宜行事”脫脫等《宋史》卷46《度宗本紀》,第913頁。。

        由上可知,自寧宗開禧北伐至南宋滅亡,宋廷授予地方大臣便宜之權,以便應對瞬息萬變的戰(zhàn)時局勢,但也存在部分地方大員利用手中便宜權肆意侵奪監(jiān)司、中央行政機構之權,“自開禧、嘉定以來,軍政日壞,各路有制閫,各州有節(jié)制,往往侵奪諸戎司權柄”李曾伯《可齋雜稿》卷20《申(樞)密院照戎司兵額狀》,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宋集珍本叢刊》第84冊,線裝書局2004年版,第375頁。,“至于本司職事,如刑獄,如茶鹽,則仍前日之職而掌之,宣閫大臣則加總其權于上……陰合中興鎮(zhèn)撫之使”《姚勉集》卷2《庚申封事》,曹詣珍、陳偉文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頁。??梢姡跁r人眼中,寧宗以后制置使的權力與南宋初期鎮(zhèn)撫使無異,而在南宋初期鎮(zhèn)撫使就侵奪了不少中央行政權。

        二 六部所掌事務的減少

        宋寧宗開禧之后,宰相、制置使等地方大員行六部有司事,直接導致六部有司職權減少?,F(xiàn)將宰相及地方機構所行六部有司職權情況,按照吏部、戶部、刑部等事繁次序詳述如下。

        (一)吏部職權的弱化

        宋寧宗、理宗朝,有諸多關于宰相下行吏部銓選之事的記載。嘉定十年(1217),王邁登對時言:

        朝廷應有除擢,不問部闕與夫堂除,悉關白于廟堂而后敢與。光范之門,今日所見賓客者差除也,明日所入格狀者亦差除也。衣冠如市,相府尤甚于銓曹矣。王邁《臞軒集》卷1《丁丑廷對策》,《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8冊,第451頁。

        由此可知,無論是原先屬于宰相的堂除,還是屬于吏部的部注,此時都必須先稟告宰相才敢除授,即吏部所掌闕也被宰相差除,吏部在部注闕的除授中話語權減少。

        端平二年(1235),杜范任軍器丞所上輪對札子也有相似言論:

        且論道經(jīng)邦,宰相事也;四方有敗,必先知之,宰相事也。今乃下行有司之事,而尤侵銓曹之官。州縣之美職,京局之猥任,悉歸于堂除。又有堂余撥下者,亦占為堂差,此奸臣招權之術,市恩之門,聚利之途。因仍不改,以致今日。杜范《杜清獻公集》卷5《軍器監(jiān)丞輪對第一札》,胡正武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第110-111頁。

        宰相職掌為論道經(jīng)邦,但現(xiàn)在下行有司之事,其中最嚴重的是侵奪了吏部選官權。宰相所掌堂除,不僅占用州縣美職、京局職位,還下侵堂余撥下的部闕。

        嘉熙年間(1237-1240),杜范任吏部侍郎時言:“天府之職官,諸路之干官,諸州之教官,其地闕稍佳者,皆屬之堂除。今又有元系部闕而礙于資格者,輒取為堂除,以應親故。除授既出于廟堂,誰敢不聽?然廟堂本以道揆而統(tǒng)法守,今乃壞法守以亂官常。臣昨見一闕,嘗已從部射,而竟奪于堂除?!倍欧丁抖徘瀚I公集》卷10《吏部侍郎己見第二札》,第168-169頁??梢娫紫嘞滦欣舨渴麓嬖谌N情況:第一,宰相侵奪重要的部注闕,如諸州教官及要地干辦官;第二,吏部礙于資格難除的部闕被宰相所行;第三,吏部已除闕被宰相所奪。

        杜范任吏部侍郎時,還有多篇奏議涉及堂闕與部注的問題?!蹲嗵贸e弊札子》云:

        銓選之法付之吏部,擢用之權歸之廟堂,以廟堂而下行吏部之事,祖宗之時無此也。自三四十年來,權臣執(zhí)國柄,以公朝之爵祿而市私恩,取吏部之美闕而歸堂除。玩習為常,所取益眾。煽奔競之風,抑孤寒之士,以至人心盡壞,人才衰削。……國朝任官,循常調(diào)則有部授,別異等則有堂除,是未嘗深考也。所謂別異等者,如秘省之召試,學官貳令,京選通差,皆不次擢用,以儲人才,非若今之所謂堂除也。限以資格,殆與吏部循常調(diào)無異,此豈祖宗之法哉?若曰儲才,則如架閣、書庫、京教及所留干官等,已自過祖宗時堂除之數(shù),正不必多留美闕,以侵吏部之職也。杜范《杜清獻公集》卷14《奏堂除積弊札子》,第210-211頁。

        吏部之闕為常調(diào)闕,以資格為主;而堂除闕為不次擢用闕,不以資格為主,而以官員才能為準,被認為是儲才闕?,F(xiàn)在堂除下侵吏部之職,不僅表現(xiàn)在侵占部闕,還在于用吏部的方法辦事。因為六部有司處事方式與宰相不同,“中書差除、銓曹注授各有條格,不相參錯”黃以周等輯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卷9,顧吉辰點校,紹圣四年四月丁卯條,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406頁。,“官人之道,在朝廷則當量人才,在銓部則宜守成法”脫脫等《宋史》卷158《選舉志四》,第3715頁。,六部有司所處理的事務均為常程事務,處理的依據(jù)也多為條例?,F(xiàn)在宰相除官不以才能而以資格,這在南宋人眼中被稱為“宰相專限資格,助吏部行有司之事”《葉適集·水心別集》卷9《廷對》,劉公純等點校,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50頁。,宰輔以廟堂之尊下侵有司之權,就使得吏部“不得以盡徇公守法之職”杜范《杜清獻公集》卷10《吏部侍郎己見第二札》,第168頁。。

        淳祐六年(1246),牟子才亦言:

        吏部掌天下之選事也,而部闕盡歸于堂,堂闕不下于部,參選者不之吏部而之省府,日力困于應酬,工夫困于位置。國家大事,姑置不問,而周旋親故,酬酢人情之念,憧憧往來,未免少分經(jīng)體贊元之功。銓曹要地,反成虛設。此吏部之權輕,尚書之職廢,而中書之務所以不清也。牟子才《太陽交食應詔陳十二事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310《災祥》,第4018頁。

        “部闕盡歸于宰相”難免有夸張成分,但宰相下行吏部事則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宰相所掌堂闕不可能歸于吏部,導致參選者日聚于中書,如此吏部權力益少,中書權力雖然益多,但都被細事所困,無力處理國家大事。牟子才在其他奏議中亦提及宰相下侵吏部之權,“堂除部闕,區(qū)而別之,吏部為陛下守此法者也。大臣不能公取士之鑒,固已欿然。今乃片紙批諭,下侵有司之權,是選舉之法不廢于吏部而廢于大臣也”牟子才《論內(nèi)外四誤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62《治道》,第854-855頁。。

        除了宰相下行吏部選官權外,地方高層政區(qū)長官通過辟除也侵奪了吏部權力?!端问贰みx舉志》載:“舊制,軍功補授之人,自合從軍,非老疾當汰,無參部及就辟之法。比年諸路奏功不實,寅緣竄名,許令到部,及諸司紛然奏辟,實礙銓法……閫帥假便宜承制之權以擅除擢。有進士徑補京官者,有素身冒名即為郎、大夫者。”脫脫等《宋史》卷158《選舉志四》,第3717頁。宋寧宗、理宗時期,宣撫使、制置使辟除的職位,不僅包括其僚屬參謀、參議、主管機宜、書寫文字、干辦公事、準備將領、差遣、差使等職脫脫等《宋史》卷167《職官志七》,第3956頁。,還包括地方的通判、知州等職。而且,四川地區(qū)的制置使不僅可以辟除官員,還能考核郡守、管理官員遷轉(zhuǎn)事宜,其權等同于南宋初期的宣撫使。史載,“開禧間,江、淮、四川并置大使。休兵后,獨成都守臣帶四川安撫、制置使,掌節(jié)制御前軍馬、官員升改放散、類省試舉人、銓量郡守、舉辟邊州守貳,其權略視宣撫司”脫脫等《宋史》卷167《職官志七》,第3956頁。。

        寶祐二年(1254),王埜言:“國朝之制,凡州縣吏一命以上,非堂授則銓注,不可以自選也??勺赃x而辟召者,惟二三閫寄,此大幕府所以號小朝廷也。”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25,《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16號,臺灣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版,第1097頁。州縣之官原本屬于宰相堂除和吏部銓授,但寧宗、理宗時,地方制置使大量辟除職官,這就使得很多職位無須到京注授。朱端朝言:“蜀士當?shù)每ふ?,紹興以前,悉親詣闕下,廟堂因得以審其人物而進退之。自慶元以來,非制可辟差,則馳牘干請。”《宋史全文》卷31《宋理宗一》,第2619頁。而且,注闕者也“汲汲奏辟”《劉克莊集箋?!肪?41《丁給事神道碑》,辛更儒箋校,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5612頁。,使得制置使遂開“大幕府,選吏如小朝廷”王邁《臞軒集》卷9《代謝陳憲招捕啟》,《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8冊,第580頁。。劉克莊為方蒙仲所撰墓志銘亦有類似記載,“今丞相魏公開大幕府于維揚,以干官辟。時淮閫號小朝廷,英彥輻湊”《劉克莊集箋?!肪?62《方秘書蒙仲墓志銘》,第6315頁。。制置使幕府之所以能被稱為“小朝廷”,不僅在于制置使可以辟除職官,還在于其幕府聚集了當時的官僚精英。

        宋理宗時期,徐鹿卿對地方辟除制度有所批判:

        夫惟辟作福,惟辟作威,人主之所以鼓舞天下者,恃有此爾……姑舉辟差一事言之。上自臺閫,下至偏州,不拘可辟之地,不問合辟之缺,例多選辟。有諸郡守倅前政未上,而已辟后政者矣;有本無員額,而請置添差,以充辟缺者矣。銓曹之差注多遠次,而受辟者率先期而赴;朝廷之除擢多終滿,而得辟者止歲月之間從仕。徐鹿卿《清正存稿》卷1《五月視朝轉(zhuǎn)對札子》,《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8冊,第818-819頁。

        寧宗以后,隨著戰(zhàn)事的興起,地方辟除制度盛行。地方官所擁有的辟除權,嚴重影響了吏部的選官權。故徐鹿卿認為,除了三邊地區(qū)之外,其他州郡所任命官員,必須由吏部和中書定奪。唯有如此,中央權威才能樹立。事實上,徐鹿卿的奏議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制司閫臣仍擁有選辟轄區(qū)內(nèi)官員的權力,此舉顯然是侵奪了吏部的除授權。這跟閫臣權力坐大有直接關系,“辟闕至攙于部闕,制差無異于堂差。遂使國體浸輕,政柄旁落,外閫之權反重于朝廷,朝廷之令不行于郡國”潛說友纂修《咸淳臨安志》卷4,汪遠孫校補,《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49號,第57頁。。

        理宗淳祐、寶祐年間,下詔嚴禁地方官侵奪堂除、銓選闕。淳祐十一年(1251)三月,理宗詔,“諸道制總監(jiān)司州郡,不得以堂除部注之闕,攙越申辟,縱元系辟闕,若見任有人,亦不許預辟下次,仰常切遵守。違,將求辟人降罷”《宋史全文》卷34《宋理宗四》,第2805頁。。寶祐二年(1254)四月,理宗“令二廣諸司,今后守倅以下闕官,須申省部,未有注授者,方許奏辟。倅令未滿求辟者,禁之”《宋史全文》卷31《宋理宗一》,第2630頁。。理宗下詔禁止地方官擅自辟除官員,恰恰表明地方官掌握了堂除、部注之闕。由此可見,理宗時期地方機構所奪部闕,是地方政府權力增大的體現(xiàn)關于南宋地方機構權力增大、中央權力減少的情況,詳參:余蔚《隱性的機構精簡與南宋中央集權之弱化——論南宋地方行政機構的“兼職”現(xiàn)象》,《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4期,第69-79頁。。

        此外,原先由吏部主管的賞罰及選人審察、考核事宜,也被地方機構所行。紹定六年(1233)閏四月,金兵分四道入蜀,蜀中將士捍御有功者,余玠以“便宜推賞”脫脫等《宋史》卷43《理宗本紀》,第835頁。。又如開慶元年(1259),宋廷下詔:“四川選人應關升、磨勘、改官,銓審守臣,申辟倅令,可從舊隸宣司審量。”《宋史全文》卷36《宋理宗六》,第2883頁。所謂的從舊,指的就是南宋初年的情況。

        (二)戶部職權的弱化

        淳祐六年(1246),牟子才記載了中書下行戶部之權的情況:

        戶部司天下之財賦者也。然國用房鹽之財,斡于宰相而不斡于戶部;朝廷之上所商者鹽策,所括者田契,所問者錢谷,甚非古人置相之義。嗚呼!版曹所掌,朝廷之財也;國用所掌,亦朝廷之財也。均為朝廷之財,何至自相區(qū)別,困于多事耶?此戶部之權輕,尚書之職廢,而中書之務所以不清也。牟子才《太陽交食應詔陳十二事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310《災祥》,第4018頁。

        戶部本為中央財政的決策和執(zhí)行機構,但是宰相下屬的國用房卻掌握了國家的鹽稅,且直屬于宰相,戶部無權過問。由此可見,戶部所掌財賦愈少,權力愈弱。

        從財源角度來看,戶部所掌握的財源范圍在不斷縮小。袁孚言:“今之內(nèi)藏,即當之封樁,外又有樁管御前激賞庫,亦封樁之類。臣竊聞異時天下貢賦多歸戶部,近來分入內(nèi)藏庫與樁管御前激賞庫,致戶部有不足之患。乞會二庫一歲所入,酌取中制為歲額。歲額之外,悉歸戶部……使戶部不致闕乏,則州縣不至煎熬?!薄端螘嫺濉?,劉琳等校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7156-7157頁??梢姡纤魏笃趹舨控斣磭乐販p少。理宗時期,劉克莊認為,戶部幾乎職廢,“奪天下利源歸國用房,而版曹幾廢”《劉克莊集箋?!肪?30《與范杜二相書》,第5267頁。。劉克莊還從財源角度論述了戶部的職掌情況,認為所有的財源都歸新設的尚書省國用房,戶部所掌財源所剩無幾。另外,由都司提領的茶鹽所、會子所、公田所、封樁、安邊所、市榷所等機構,從某種程度而言,也擅奪了戶部的財源。端平二年(1235),杜范所上奏札也可證明此點:“今大農(nóng)雖曰總天下之財賦,然分于四總者,大農(nóng)不得而察;貯于南庫者,大農(nóng)不得而知;藏于內(nèi)庫者,大農(nóng)不得而與。事權無所統(tǒng)攝,而蠹弊必倚仗其間”杜范《杜清獻公集》卷5《軍器監(jiān)丞輪對第二札》,第113頁。。

        而且,寧宗以后,戶部官員很少參與財政事務的決策。由于戰(zhàn)爭和財政需求,宋寧宗以后,楮幣的發(fā)行量不斷增加,導致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而楮幣這項政策完全出于都司薛極之手,“楮幣一事,極素號諳曉,而施為顛躓,政令煩擾,既失人心,又傷國計。辛未之冬,楮嘗折閱矣,然其所出之數(shù)僅一億已上,何至縛手無策,而乃以舊券之二易新券之一。新令一行,物情疑駭,怨嗟之聲盈于道路”吳泳《鶴林集》卷21《繳薛極贈官詞頭》,《宋集珍本叢刊》第74冊,第477頁。。按照慣例,政府作出重要決策時,都需要下到各相關部門看詳討論,如財政政策下到戶部討論,學校、科舉政策下到禮部討論。但是,寧宗、理宗時期的財政政策大都是宰相與都司討論,戶部無法參與其中。薛極所作出的楮幣之政,就是一例。這一政策的制定過程,沒有充分征求戶部的意見,導致政策實施后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

        劉克莊所作《陳觀文神道碑》更能說明此問題:

        強兵之事,葵治之;裕財之計,韡治之,各擇乃屬……(陳韡)公奏:“詔條上事,宜詔以京尹趙與籌兼提領國用所?!绷暾滦撩罚帐?,公乞解機政,不許。詔同與籌赴緝熙殿奏事。公奏:“戶部列在六卿,下執(zhí)政一等,都司庶官,尚可總國計,奔走堂吏,而尚書反不可耶?臣為執(zhí)政,被命主財,以尚書為副貳,亦猶執(zhí)政為督視,用尚書侍郎參贊爾?!薄秳⒖饲f集箋?!肪?46《忠肅陳觀文神道碑》,第5773頁。

        理宗淳祐年間,為了更有效率處理政務,令執(zhí)政官分領庶務,陳韡以執(zhí)政身份負責財政事務,知臨安府趙與籌提領國用所。在此期間,只見都司總國計,而不見戶部的身影。陳韡對此非常不滿,認為戶部尚書下執(zhí)政一等,又是主管財政的行政主官,理應參與財政事務,故他舉薦戶部長貳參詳。后來,理宗廢除宰執(zhí)分領政策時,也只令都司討論財賦政策而不見戶部長貳身影,“昨以理財分任,正欲責成,歲三易官,未見成效。檢正都司專務經(jīng)理,詎宜付之悠悠??芍I朕意,使協(xié)力自公共濟國事”《宋史全文》卷34《宋理宗四》,第2787頁。。

        宰相下行戶部事還體現(xiàn)在辟除自己熟悉之人討論相關政策,從而繞開戶部。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程元鳳《提舉郎中帖》所載內(nèi)容就很好地說明了此點。為便于討論,現(xiàn)錄原文如下:

        元鳳皇恐拜稟,提舉郎中。元鳳劃(畫)承翰況,把玩欣懌。董督易楮,遴選明敏之才。僉議惟允,申諭引避。何耶?為國宣勞,勿辭甚幸!匆遽不暇詳雅??値祖诒?。

        右謹具拜呈。

        寅月 日

        金紫光祿大夫、右丞相兼樞密使程元鳳札子《徐邦達集(四)》,故宮博物院編《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叁)》,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版,第1042頁。

        最早討論此帖的徐邦達,認為該帖是程元鳳的晚年之筆,作于咸淳三年(1267)。實則不然?!端卧纵o編年錄》所載程元鳳官階變化,表明程元鳳任金紫光祿大夫的時間為寶祐四年(1256)七月至寶祐六年(1258)四月之間。又據(jù)《提舉郎中帖》所系時間為“寅月”,寅月為正月,可知《提舉郎中帖》所作時間當為理宗寶祐五年(1257)正月或?qū)毜v六年正月。此帖所載內(nèi)容為程元鳳回辭楮局札。寶祐年間,理宗令程元鳳主持易楮之事,程元鳳辟收信人“提舉郎中”入局處事,但“提舉郎中”回拒了,此帖就是在此背景下寫作的。易楮之事,本為戶部之責?,F(xiàn)在程元鳳繞開戶部,設楮局處理易楮之事,楮局相關人員也由程元鳳自行辟除??梢姂舨繀⒆h財政的機會減少。

        宋寧宗以后,地方常設的制置使可隨意調(diào)遣地方兵錢,“官民兵財,盡從調(diào)遣”徐自明《宋宰輔編年錄校補》附錄,第1744頁。,加之開禧、嘉定以來常年用兵,導致“州郡所蓄,掃地殆盡”《吳潛全集》卷10《應詔上封事條陳國家大體治道要務凡九事》,湯華泉編校,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安徽大學出版社2021年版,第280頁。。在此背景下,制置使行使了不少戶部所掌財稅。牟子才明言:“比年以來,本末或至于逆施,上下或至于凌替。戶部大農(nóng)之權,歸于他司?!蹦沧硬拧墩摮⒓o綱六事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62《治道》,第858頁。歸于他司的戶部大農(nóng)之權,主要指生券、鹽茶酒稅。李曾伯言“生券撥隸制司”李曾伯《可齋雜稿》卷20《申(樞)密院照戎司兵額狀》,《宋集珍本叢刊》第84冊,第375頁。,吳泳亦言“酒稅利源既歸制司”吳泳《鶴林集》卷20《邊備札子》,《宋集珍本叢刊》第74冊,第470頁。,劉克莊則記載了“時諸閫久擅鹽策之利”《劉克莊集箋?!肪?44《待制徐侍郎神道碑》,第5714頁。的情況,杜范亦有“淮東鹽課最重,而擅于諸閫”杜范《杜清獻公集》卷11《論和糴榷鹽札子》,第178-179頁。之言說,牟子才亦言“十許年來,田畝之利盡歸軍屯……鹽酒之利并歸制司”牟子才《論救蜀急著六事疏》,傅增湘原輯、吳洪澤補輯《宋代蜀文輯存校補》卷87,重慶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826頁。。

        針對地方機構久擅茶鹽酒稅的情況,理宗時期,杜范上奏請求宋廷下詔厘定:

        臣竊謂茶鹽為今日之大利,乃擅于諸閫。當此財用匱竭,所宜收之朝廷,專置一使以領之,誠亟務也。第未知諸閫專制已久,肯一旦輕棄,以歸朝廷乎?借使知君臣之義,不敢固吝阻遏。又未知諸軍假制閫之勢,圖私販之利者,肯一旦斂手以遜商賈乎?……朝廷之體愈失而令愈輕矣。杜范《杜清獻公集》卷10《八月已見札子·貼黃》,第174頁。

        杜范認為,在財政匱乏之時,應該將諸閫臣所專擅的茶鹽酒稅收歸中央,以免造成外重內(nèi)輕的局面。從杜范的奏議來看,地方機構擅行茶鹽酒稅,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偠灾瑢幾谝院?,“財賦名歸戶部,而事權散紊不復相通,有司出納莫可稽考”《宋史全文》卷29下《宋寧宗二》,第2502頁。。

        (三)刑部職權的弱化

        袁燮《秘閣修撰黃公行狀》記載了刑部職掌弱化的情況:

        屬時更化,朝論知公(黃犖)植立之正,仍為宰椽。嘗白當路:“四方奏報稽留,何以責稟令者?今輦下死囚俟報,或幾年不下,況遠方乎!”于是以公兼左司。公念省司繁重,日力不逮,率以清夜端居靜室,秉燭炷香,躬閱獄案,默禱之曰:“若有冤,當使我心目豁然,盡得其情?!敝敛贁M筆,則又曰:“汝當死矣,其信然否?”取案再閱之,猶幸其可生也。至事干名教,亦不茍貸。一婦人欲殺其夫,毒所饋羹,夫未及食,他人索之,婦不敢言,竟以此斃。獄上,以無意于殺,得不死。公曰:“此人之死,雖非婦意,獨不欲死其夫乎?茲不可赦之大者。”卒論殺之。袁燮《秘閣修撰黃公行狀》,《絜齋集》卷1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第194-195頁。

        黃犖曾任兩府僚屬,其履職情況最能說明都司行使有司之權。上引材料表明,黃犖任右司期間所勤之政乃獄案,而獄案原本屬于大理寺、刑部所管。黃犖的例子表明,兩府僚屬也侵奪了刑部、大理之權。

        端平年間,理宗又令奏獄案不僅刑部、大理寺立限稽考,而且規(guī)定都司也應如此,“諸道申奏獄案未斷、已斷未下者,于都司、刑部、大理寺各委官立限催督稽考,其經(jīng)由去處嚴立程限,月申御史臺”《宋史全文》卷32《宋理宗二》,第2695頁。。奏獄案的稽考之權,原本屬于刑部、大理寺,現(xiàn)在都司也來稽考,表明都司行使了大理寺、刑部部分職權。而且,理宗時期,地方上的提點刑獄官,對一些有疑議、本應上奏刑部的案件,也可便宜處理《宋史全文》卷31《宋理宗一》,第2652頁。。

        (四)其他中央行政機構職權的弱化

        其他如兵部、工部之職權本身雖不繁雜,但也存在弱化的情況。兵部“其選清,故平居無事,多處文學之臣”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5,第73頁。。工部本長營繕百工之事,然而“上而宮禁,次而省部臺寺,營繕應辦,漕與尹率分任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55,第528頁。。盧鉞認為,工部營繕之事基本歸轉(zhuǎn)運使和臨安府,工部無所掌。而且,南宋末的景定三年,原隸屬于工部的制造御前軍器所,也改隸殿前司,“凡奏請、文移,部若監(jiān)悉不預……每季上所制器于內(nèi)庫”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9,第106頁。。各種授官制詞皆表明工部淪為清閑的行政機構。時人認為,“起部(工部)司營繕之事,比諸曹為清簡”許應龍《東澗集》卷4《王會龍除工部郎官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6冊,第445頁。。崔與之辭免工部侍郎時亦言:“貳起部之卿,絲綸復下,叨榮逾分,履薄驚心。竊惟冬官事簡而職清,天子眷隆而選重……要在獻納論思而有益?!贝夼c之《宋丞相崔清獻公全錄》卷4《辭免除工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兼實錄院同修撰》,張其凡等整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5-46頁。在崔與之眼中,工部事簡而職清,工部長貳的職責更多偏重于侍從獻納論思之職而非工部本職。

        綜上,寧宗以后,宰相行有司事以及制使權重,直接導致六部所掌事務減少,六部官員長期互兼,或者成為地方官的外帶官銜。

        三" 六部在行政流程中作用的弱化

        六部除了職權被宰相以及地方高層政區(qū)長官所行之外,其在行政流程中的作用也在不斷減弱尹航《宰屬與史彌遠專權》,《文史》2019年第2期,第183-204頁。。李鳴復言:“六曹不任職久矣,應有勘當,每含糊其辭,應有指定,多兩可其說,故必都司書擬而后其理明,必廟堂予奪而后其事決?!崩铠Q復《論百僚盡道守法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61《治道》,第844頁??芍?,六部不任職在行政流程中主要表現(xiàn)在“勘當”含糊其辭、“指定”兩可其說。所謂勘當,即尚書都省文字下到六部等行政機構皆言勘當或勘會,意為覆核、審查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增補本)》,中華書局2017年第2版,第685頁。??碑敗⒅付ň橇坑兴驹谛姓鞒讨凶饔玫捏w現(xiàn),但六部在面對應行覆核確定之職時,往往未能切實履行其職責,導致行政流程中的諸多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模糊與混亂。這種失職不僅影響了行政效率,更削弱了六部在行政流程中的作用。

        魏了翁亦從六部長貳是否履行“勘當”、“指定”職能角度論述了六曹益輕問題:

        所謂勘當、指定,乃六卿職分,豈必盡述熙、豐大臣之意,皆付宰掾,以專其事,為宰相竊權固位計也……宰相命之擬,則檢正、都司猶云合與不合,送部勘當,或且候。若合字得筆,然后別擬送部。部中據(jù)事勘當上省,則檢正、都司之擬如前,而易勘當曰指定。部中據(jù)例指定,則檢正、都司又云再送部,有無似此的然例,或雖令指定,不敢明白。蓋開兩端以聽所擇,則事或可行;訂一說以必其從,則反以壞事。是以近者累月,遠者一二年,大抵多為迂回,故作沮難,實以為上下市恩、官吏受賄之地。而況檢正乃中書門下省之屬,都司則尚書省之屬,而今混為一區(qū),寧復有可否者乎?……惟慮檢正、都司之筆,迂回繚繞之弊,相承已久,目前若未甚害。不知都司重而六曹輕,乃歷朝權臣竊柄之大端。魏了翁《鶴山集》卷18《應詔封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2冊,第227-228頁。

        勘當、指定本是六部職責,以確保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zhuǎn)。然而,自宋寧宗以后,這一傳統(tǒng)格局發(fā)生了顯著變化,宰相更多地介入并直接處理原本應由六部承擔的事務。這一變化導致每有重要事項,都需要經(jīng)過檢正官、都司等宰相屬官的書擬。而都司的書擬均送部勘當以確保其合法性與合理性,但六部或懼于宰相權勢,或因循反復,導致勘當、指定不敢明說。而宰屬本就掌有“點檢六部勘當”的權力,這就直接加重了宰屬書擬的重要性,使得行政流程中六部的勘當變得不那么重要。宰相和都司的權力因此得到加強,而六部的作用則被削弱。

        六部在勘當中的不作為,也引起了宰屬都司的不滿。這在樓鑰為陳居仁所作行狀中有所體現(xiàn)。陳居仁為都司時,“文書之下六曹,指定勘當者三日之限,或逾月不報。公擿其尤者繩之。長貳徑白宰府,請從闊略。公曰:‘六卿雖尊,事在有司,安可慢令?吾位固卑,所以糾六曹者。安得以尊撓法?’卒治之,朝綱為肅”《樓鑰集》卷92《華文閣直學士正奉政大夫致仕贈金紫光祿大夫陳公行狀》,顧大朋點校,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1630頁。。由此可知,都司檢正官,地位雖低于六部長貳,但因掌糾六曹,故在六部長貳拖延時可對其彈劾。加之南宋后期都司書擬在中央行政流程中的地位提高,直接導致六部長貳勘當拖延或含糊其辭。

        吳泳記載了嘉定年間陳宗仁任都司時對六部勘當?shù)膽B(tài)度,“進擬之間,動輒以壞人事為得計。法所當原,則曲文以內(nèi)之;事所當行,則推毛以疵之。彼嘗曰:‘不如此,則不足以為都司也?!眳怯尽耳Q林集》卷21《繳陳宗仁林介落閣降官詞頭》,《宋集珍本叢刊》第74冊,第478頁。吳泳筆下的陳宗仁,毫無實際能力,故只能對六部所指定的事情吹毛求疵,以凸顯其存在價值。都司余鑄與陳宗仁的做法如出一轍。在吳昌裔看來,余鑄“不務大體,求詳細苛,所擬文書,動多積壓。近者交爭相府,人頗駭之,豈容以冒居叢委之任哉”吳昌裔《論四都司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185《去邪》,第2438頁。。余鑄因為精于算計而被宰相看重,任都司時詳求苛責,六部所上文書多所積壓。吳昌裔在彈劾安癸仲時亦提及都司的作用,“每蒙陛下付外從行,而政事堂中持筆不下,及下檢正都司,又復累日不呈……上下覆護至于此哉”吳昌裔《論安癸仲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241《任將》,第3174頁。,可見都司在行政流程中的作用遠超六部長貳尹航《宰屬與史彌遠專權》,《文史》2019年第2期,第183-204頁。。

        鑒于六部在中央行政流程中作用的弱化,牟子才主張對六部勘當進行改革,進而確保宰相專心于國之大事。他提出清中書之務,并非讓中書無事可做,而是在行政流程中讓六部真正發(fā)揮勘當、指定的職責,而非事事都得依靠中書指揮,“六卿各率其六十之屬,以倡九州之牧。所謂送部勘當者,則令據(jù)事指定,不必繚繞,更聽朝廷指揮”牟子才《太陽交食應詔陳十二事疏》,黃淮、楊士奇編《歷代名臣奏議》卷310《災祥》,第4018頁。,如此中書之務可清,六部之權可行。

        而且,南宋出現(xiàn)的“尚先行”情況,也削弱了六部勘當?shù)穆氊?。魏了翁言:“其有事關機速,則上不伺奏稟,下不俟勘當,而有云尚先行者矣?!蔽毫宋獭耳Q山集》卷18《應詔封事》,《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2冊,第228頁。可知,“尚先行”指在行政流程中宰相所處理的政務不下六部勘當,而是繞開這些流程直接由尚書都省下發(fā)至行政機構執(zhí)行。到寧宗、理宗時期,“尚先行”在朝中上下已習以為常,“天下事,皆上尚書裁決而后奏御畫旨,謂之尚先行,習以為?!薄秳⒖饲f集箋?!肪?70《丞相忠定鄭公行狀》,第6586頁。。尚書都省繞開正常行政流程處理事務,確實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但同時也導致六部在行政流程中的作用進一步弱化。

        綜上所述,六部不僅所掌事務減少,就連在行政流程中的作用也未認真履行,導致職權弱化。

        四 六部寺監(jiān)職事官的階官化

        隨著六部等中央行政機構職權的弱化,部分職官成了官員養(yǎng)資望的頭銜。如《宋史·崔與之傳》載,崔與之為金部員外郎,“時郎官多養(yǎng)資望,不省事,與之巨細必親省決,吏為欺者必杖之,莫不震栗”脫脫等《宋史》406《崔與之傳》,第12258頁。。其他卿監(jiān)的除授制詞,也表明儲才功能大于所掌職能。董槐任宗正主簿制詞:“勾稽宗寺,雖事簡職閑,然華涂要津由茲而升者,前后相望也”許應龍《董槐除宗正簿制》,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303冊,上海辭書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頁。;劉震孫除太常主簿制詞:“奉常禮樂之司,素號清選,而勾稽之職,其事尤簡,然繇是而登要路者,前后相望也”許應龍《劉震孫除太常寺主簿制》,《全宋文》第303冊,第243頁。;錢相除國子監(jiān)主簿制詞:“勾稽胄監(jiān),職閑事簡,雖號冷曹,然華涂要津由茲而升者,前后相望也”許應龍《錢相除國子監(jiān)簿制》,《全宋文》第303冊,第244頁。;余崇龜寫給友人任大理寺主簿的賀詞:“伏審疏寵楓宸,勾文棘寺。時清事簡,何屑屑簿書之勞;地禁職親,即袞袞云霄之上”余崇龜《賀大理張寺簿啟》,《全宋文》第284冊,第24頁。。這樣的除授制書還有很多,茲不一一列舉。如此種種,皆表明,不管是繁劇的太府、大理,還是將作監(jiān)、軍器監(jiān),又或者國子監(jiān)、宗正、太常,這些卿監(jiān)機構職掌越來越簡,變成了儲才機構。南宋中央行政機構除了長貳闕員、官員互兼外,還出現(xiàn)了六部等中央行政職官的階官化趨勢。

        職事官的階官化,通俗點來講,就是職事官無職掌,只用來標示官員個人身份、地位而已。張國剛對此有詳細論述:“內(nèi)外使職所帶的職事官稱,謂之帶職。唐代中后期,過去以職為實,以散為號的制度逐漸遭到了破壞,出現(xiàn)了以‘使’為實,以‘職’為號的新制度。也就是說,只有使職才有實際職掌,而所帶職事官反與實際事務無涉,僅僅是表示其身份地位與遷轉(zhuǎn)階序的名號,與階官意義同,故謂之階官化。”張國剛《唐代階官與職事官的階官化論述》,《中華文史論叢》1989年第2期,第79頁。易言之,職事官無職掌,其作用類似于階官,這就是職事官的階官化。

        寧宗以后,因宋金、宋蒙(元)長期處于戰(zhàn)時狀態(tài),地方官多帶中央職事官以標示新設使職的地位。開禧二年(1206)四月,以給事中兼侍講、兩淮宣諭使鄧友龍除御史中丞,充江淮宣撫使;同時,以吏部侍郎、湖北京西宣諭使薛叔似除兵部尚書,充湖北京西宣撫使;六月四日,令知建康府丘崈除刑部尚書,充江淮宣撫使;三年(1207)三月,令吳獵除刑部侍郎,依舊充湖北京西宣撫使《宋會要輯稿》職官41之40、41,第4019-4020頁。。無論是錢端禮、王佐、鄧友龍、薛叔似、丘崈,還是吳獵,均不在朝廷任職,所帶中央官銜均只是一種地位的標識而已。

        當然,中央職事官的外帶,不僅是為了標示新設使職的地位,更多地還是為了增重使職的權力和威望。以商飛卿為例,據(jù)衛(wèi)涇《商飛卿辭免戶部侍郎依舊淮西總領不允詔》載:“轅門總餉,委任匪輕。若軍旅繁興,則難易百倍……擢貳民部,增重使權?!毙l(wèi)涇《后樂集》卷4,《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9冊,第519頁。此段材料直接點明了商飛卿以戶部侍郎身份任淮西總領就是為了加重使權。張宗元任工部員外郎制詞云:“朕比遣樞臣,往將使指。命爾由奉常之屬,掌其幕府文書之事。乃能糾合士馬,張其軍聲。用酬宣力之勤,俾陟郎曹之秩?!崩钫瘛洞箅[集》卷2《張宗元工部員外郎制》,《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33冊,第14頁。表明帶中央官職出任地方,一方面可以加重使權,另一方面也可以酬勞。又如嘉定年間,許國以太府卿任制置使,“嘉定間,山東忠義李全,跋扈日甚。朝廷擇人帥山陽,見大夫無可使,遂用許國……除大府卿以重其行”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卷4《制置用武臣》,王瑞來點校,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6頁。。劉克莊為郭德安所撰兵部郎官制詞,也表達了相同之意,“朕既命制臣貳夏卿,又命爾為郎……增重觀風之寄,徑班應宿之躔”《劉克莊集箋?!肪?9《郭德安除兵部郎官》,第3242頁。。除此之外,地方官帶中央官銜還有其他作用。如郝若貝就認為,通過對派遣到各地服務的官員授以名義上的中央政府職位,使他們被整合到帝國體系之中郝若貝《750-1550年間中國的人口、政治和社會轉(zhuǎn)型》,伊沛霞、姚平、單國鉞主編《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中古史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03頁。。明清以后的總督、巡撫所帶中央官銜,就延續(xù)了此層含義。

        隨著諸使職的常設,中央職事官外帶成為常態(tài)。南宋新設的總領所官,就常帶金谷之官,以標示其身份、地位。李心傳言:

        總領財賦,古無其名。靖康末,高宗以大元帥駐軍濟州,命隨軍轉(zhuǎn)運使梁揚祖總領措置財用,然未以名官也。建炎末,張魏公用趙應祥總領四川財賦,始置所系銜,總領之官自此始。其后大軍在江上,間遣版曹或太府、司農(nóng)卿、少,調(diào)其錢糧,皆暫以總領為名……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11《官制二·總領諸路財賦》,徐規(guī)點校,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225頁。

        可見,南宋初期多以“版曹或太府、司農(nóng)卿、少”等中央財經(jīng)官出外總領各軍錢糧。后來,總領成為固定使職后,多帶中央財經(jīng)官,用以標示其身份和地位。今以戶部郎官兼任總領為例述之。如嘉定時期,李駿以戶部郎官兼淮西總領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26,第1114頁。。戶部郎官兼任地方總領,表明其已不在中央任職,戶部郎官只是標識其身份。需要說明的是,南宋初期就出現(xiàn)了職事官的外帶現(xiàn)象,但盛行起來實在寧宗以后。

        諸總領所帶官銜往往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即任總領官之職幾年未變,但所帶職事官銜發(fā)生了升遷。吳潛就是如此?!毒岸ń抵尽份d:“吳潛,朝散大夫、太府少卿,紹定五年九月十九日到任(淮西總領)……六年十二月……十八日……除太府卿,依舊總領。端平元年四月二十七日,準省札,除秘閣修撰、樞密都承旨,五月六日離任”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卷26,第1114頁。。由此可知,紹定五年(1232),吳潛以太府少卿任淮西總領,六年(1233)升任太府卿,但依舊任淮西總領?!端问贰菨搨鳌穼菨撌寺牡淖儎佑懈敿毜挠涊d:

        ……遷太府少卿、淮西總領……太府卿(兼淮西總領)兼權沿江制置、知建康府、江東安撫留守……進右文殿修撰、集英殿修撰、樞密都承旨、督府參謀官兼知太平州……試工部侍郎、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改知平江府……試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知鎮(zhèn)江府。言邊儲防御等十有五事。改寶謨閣直學士,兼浙西都大提點坑冶,權兵部尚書、浙西制置使。申論防拓江海,團結措置等事。進工部尚書,改吏部尚書兼知臨安府……脫脫等《宋史》卷418《吳潛傳》,第12516-12518頁。

        從吳潛履歷來看,吳潛任職地方期間,一直帶有中央職事官銜。吳潛任總領時,所帶中央職事官銜就經(jīng)歷了從太府少卿到太府卿的變化。之后,吳潛調(diào)任都督府參謀官,其中央官銜也升為樞密都承旨,不久又改任工部侍郎,其地方職務也變?yōu)檠睾V浦檬辜嬷浇?,其后他的中央官銜分別升為試戶部侍郎、權兵部尚書、工部尚書,其地方職務也變?yōu)榛礀|總領兼知鎮(zhèn)江、淮西制置使等。很顯然,吳潛一直在地方任職,其所帶中央官銜不可能履行其職,只是用來加重其地位。

        再看史嵩之的履歷?!端问贰な丰灾畟鳌份d:

        (紹定)二年,遷軍器監(jiān)丞兼權知棗陽軍,尋兼制置司參議官。三年,棗陽屯田成,轉(zhuǎn)兩官。以明堂恩,封鄞縣男,賜食邑。以直秘閣、京西轉(zhuǎn)運判官兼提舉常平兼安撫制置司參議官。四年,遷大理少卿兼京西、湖北制置副使。五年,加大理卿兼權刑部侍郎,升制置使兼知襄陽府,賜便宜指揮。六年,遷刑部侍郎,仍舊職。脫脫等《宋史》卷414《史嵩之傳》,第12423頁。

        紹定年間,史嵩之一直在地方任職,但一直帶有中央職事官銜。紹定二年(1229),他以軍器監(jiān)知棗陽軍;紹定四年(1231),其職事官升為大理少卿,使職升為京西、湖北制置副使;紹定五年(1232),其中央官升為大理卿兼權刑部侍郎,其地方職務也升為制置使;紹定六年(1233),其中央官職升為刑部侍郎,其地方職務仍為制置使。《史嵩之壙志》還記載了他紹定六年以后的仕履情況:“端平元年正月破蔡滅金,上降詔獎諭,除戶部侍郎、仍舊職任……六月得旨,日下前來供職,是月除禮、兵部尚書”魏峰、鄭嘉勵《新出〈史嵩之壙志〉、〈趙氏壙志〉考釋》,《浙江社會科學》2012年第10期,第146頁。。可見,從紹定二年至端平元年,史嵩之一直在地方任職。

        再來看余玠的仕履?!端问贰び喃d傳》載:

        ……擢將作監(jiān)主簿、權發(fā)遣招進(信)軍,充制置司參議官,進工部郎官。嘉熙三年,與大元兵戰(zhàn)于汴城、河陰有功,授直華文閣、淮東提點刑獄兼知淮安州兼淮東制置司參謀官。淳祐元年,玠提兵應援安豐,拜大理少卿,升制置副使?!耸跈啾渴汤?、四川宣諭使……尋授兵部侍郎、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重慶府兼四川總領兼夔路轉(zhuǎn)運使……權兵部尚書,進徽猷閣學士,升大使……脫脫等《宋史》卷416《余玠傳》,第12469-12472頁。

        如果說史嵩之所帶職事官為中層和高層的話,那么余玠所帶職事官職則橫跨了基層、中層、高層三個等級。從余玠履歷來看,最初,余玠以將作監(jiān)主簿身份,任權發(fā)遣招進(信)軍,不久余玠充制置司參議官,其職事官升為工部郎官。淳祐元年,余玠因應援安豐有功,升任大理少卿,其地方使職也升為制置副使。隨后,余玠調(diào)任四川宣諭使,其職事官銜升為權兵部侍郎。不久,余玠改任四川安撫制置使,其職事官升任兵部侍郎。后因戰(zhàn)功,其職事官升任權兵部尚書,其使職也升為四川安撫制置大使。余玠從嘉熙初年開始,就一直在地方任職,所任地方職務從最初的權發(fā)遣招信軍,到四川安撫制置大使,其所帶中央官職也隨著其所任地方職務的變動而調(diào)整,由最初的將作監(jiān)主簿,到最后的權兵部尚書,而他并不在中央任職。

        史嵩之、余玠的例子,均表明隨著地方任職的變化,其所帶中央官職也會隨之改變。但是,也存在“官有升遷,供職如故”的情況。如向士璧仕履的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端问贰は蚴胯祩鳌份d:

        ……特授將作監(jiān)、京湖制置參議官,進直煥章閣、湖北安撫副使兼知峽州,兼歸峽施黔、南平軍、紹慶府鎮(zhèn)撫使,遷太府少卿、大理卿,進直龍圖閣……進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仍舊職……授權兵部侍郎、湖南安撫使兼知潭州……進兵部侍郎兼轉(zhuǎn)運使,余依舊職。脫脫等《宋史》卷416《向士璧傳》,第12477-12478頁。

        從《宋史》記載來看,向士璧先以將作監(jiān)任荊湖制置司參議官,不久改任他職,所帶中央官也升為太府少卿、大理卿,后因戰(zhàn)功,其中央官職又改任樞密副都承旨,但向士璧一直擔任湖北安撫副使等職。之后,向士璧改任湖南安撫使,所帶中央官職也升任權兵部侍郎,不久又進兵部侍郎,但所任地方官并未變化。

        針對職事官的大量外帶,理宗寶祐四年(1256)八月下詔禁止此風。《宋史全文》載:“上諭輔臣:‘屬官帶行朝職,外閫容或有之,內(nèi)地帥閫雖有請,亦不可從。如武臣帶環(huán)衛(wèi)、閣職,須統(tǒng)兵帥守則可?!薄端问啡摹肪?5《宋理宗五》,第2852頁。但理宗此詔并未起到多大作用,諸閫臣屬官甚至各地方官也紛紛帶朝職。

        綜上,隨著六部有司職權的弱化,六部寺監(jiān)職官多被外帶;雖然宋廷出臺了諸多政策遏制此風,但這種趨勢并未減弱,且深刻影響了六部有司的運行機制。為了維持機構的基本運作,避免其陷入空洞化,宋廷采取他官兼任或權攝的方式,填補因職官外帶而產(chǎn)生的“無官理事”的缺陷,確保六部及寺監(jiān)等機構能夠繼續(xù)發(fā)揮應有理事職能。

        五 結語

        宋寧宗以后,宋朝長期處于一種戰(zhàn)時或準戰(zhàn)時狀態(tài),為了更好地應對這種局面,在中央宰相兼樞密使成為常態(tài),權相迭出,宰相行六部寺監(jiān)之事,六部所掌事務減少。在中央行政流程中,左、右司等宰屬因握有書擬權,使得六部勘當職能弱化。而且,寧宗以后,制置使、宣撫使的設置不僅走向常規(guī)化,還因擁有了便宜權,侵奪了不少六部之事,加劇了六部有司職權的弱化。

        宰相、制置使等行使六部有司事權后,直接導致六部有司職權減少,六部有司職官出現(xiàn)階官化的傾向。外帶的六部寺監(jiān)等中央職官逐漸與地方諸職形成大致對應關系,而且不同的機構品位化程度也有所不同。盡管南宋晚期職事官的階官化與唐朝后期有一定相似之處,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職官都經(jīng)歷了階官化的轉(zhuǎn)變。即便是同一職官,在不同情境和場合下,其性質(zhì)與職責也可能大相徑庭。這種復雜性與多樣性,使得南宋晚期的中央行政體制在應對各種挑戰(zhàn)時展現(xiàn)出了一定的靈活性。

        總之,南宋后期中央行政機構職權雖有弱化趨勢,但六部寺監(jiān)等中央行政機構通過兼官、權攝官等靈活運行機制,使得中央行政體制仍能正常運作;再加上中央權威依然存在,南宋初期所形成的中央行政體制并未遭到破壞,只是其運行機制有所改變,且沿用至南宋滅亡。

        [責任編輯:凌興珍]

        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字幕亚洲|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视频| 国产黄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北条麻妃国产九九九精品视频|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一级毛片免费无遮挡| 国产精品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a级片| 日韩av无卡无码午夜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 风韵犹存丰满熟妇大屁股啪啪|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乱码一二区在线亚洲| 精品久久久久久电影院|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婷婷成人丁香五月综合激情| 色综合色狠狠天天综合色| 亚洲欲色欲香天天综合网| 日韩av一区在线播放| 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绿色| 包皮上有一点一点白色的 | 国产97在线 | 亚洲| 亚洲av成本人无码网站| 激情文学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色哟av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真人后进式猛烈视频网站 | 尤物精品国产亚洲亚洲av麻豆|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六月丁香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无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国内一区二区|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天天摸夜夜摸摸到高潮| 在线va免费看成| 亚洲第一免费播放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免费| 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少妇装睡让我滑了进去| 亚洲九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