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中,語文如同一座橋梁,連接著古人的智慧與今人的心靈。自古以來,閱讀是傳承文明、啟迪思想的重要途徑。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成為教育者面臨的一大課題。趣味閱讀法如一縷春風,為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它以文化底蘊為基石,以創(chuàng)新思維為引領,旨在喚醒學生對語言和文字的熱愛,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探索,一種心靈的升華。
趣味閱讀法的理論基礎
1.心理學視角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興趣是個體行為的重要驅動力。趣味閱讀法基于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強調個體的自主性、能力感和關聯(lián)性需求,通過滿足這些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該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以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出發(fā)點,運用認知心理學中的信息加工理論,優(yōu)化閱讀材料的呈現(xiàn)方式,提升學生的認知參與度。在此基礎上,結合情感心理學,將情感因素融入閱讀過程,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此外,趣味閱讀法還借鑒了心流理論(Flow Theory),通過調整閱讀任務的難度與學生能力的匹配度,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達到心流狀態(tài),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教育學視角
趣味閱讀法契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種方法充分認同每位學生的獨特性,認為每個孩子的求學之道各有千秋。所以,趣味閱讀法強調因材施教,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習更加貼近學生自身的喜好和需求,不僅迎合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路徑,還促進了他們全方位的發(fā)展。這種方法還特別推崇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認為知識的形成過程至關重要,激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探索,與他人共同討論協(xié)作,以加強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3.語文學習視角
趣味閱讀法緊貼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征,以閱讀活動為軸心,旨在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該方法強調文本的多元解讀,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文本內涵,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維。在實施過程中,趣味閱讀法注重詞匯、語法、修辭等語言要素的整合教學,強化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同時,依托閱讀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對不同文化背景作品的閱讀,拓寬學生視野,增強文化理解力。此外,趣味閱讀法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情感豐富的閱讀材料,激發(fā)學生共鳴,塑造健全人格。在閱讀策略上,該方法倡導多樣化閱讀方式,如互動式、探究式、比較式閱讀,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有效遷移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趣味閱讀法的實施路徑
1.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
故事導入。故事的情節(jié)和主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這樣才能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可以精心挑選或改編與課文主題緊密相連的故事,巧妙融入課堂之中,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故事應具備以下特點:情節(jié)與課文內容高度相關,通過設置懸念或沖突,自然引導學生進入課文學習,激發(fā)他們對文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包含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情感元素,使學生在聆聽過程中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進而對課文中的情感表達產(chǎn)生濃厚興趣;融入豐富的文化元素,如歷史典故、民間傳說等,以此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他們對語文知識的興趣。
角色扮演。采用角色扮演的目的是點燃學生積極性,讓他們在沉浸式的情感體驗里,鍛煉思考能力、增強團隊協(xié)作和溝通技巧。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深刻感受角色的內心世界,通過豐富的面部表情、形象的語言描繪和精確的身體動作來增強對文本情感的理解和展現(xiàn)能力。此外,還能激勵學生從不同視角探討問題,培養(yǎng)其批判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在評判角色行為時,鼓勵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讓思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深入透徹。通過小組角色扮演活動,學生能夠鍛煉傾聽能力、表達技巧和交流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語文素養(yǎng)也得到了提升。開展此類活動時,課堂的評價方式可以多樣化,全方位評估學生在情感、表達和思維方面的表現(xiàn),并及時給予反饋,以此激發(fā)他們對閱讀的熱情。
2.運用多媒體技術
音頻輔助。選擇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音頻材料,如詩歌朗誦、故事講述、音樂作品等,不僅能增強學生的聽覺體驗,而且可以通過聲音的韻律、節(jié)奏和情感色彩,加深學生對文本情感和語言美感的感知。此外,可以結合音頻材料設計聽力理解活動,如讓學生復述故事情節(jié)、分析人物情感或討論音樂與文本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視頻展示。可以利用影視資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比如通過播放相關的課外閱讀故事片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在視頻展示的基礎上,可以開展以下實踐活動:一是視頻分析與討論,鼓勵學生觀察視頻細節(jié),聯(lián)系課文內容進行思考;二是視頻創(chuàng)作,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自制短視頻,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記憶;三是跨媒介比較,將視頻內容與文本進行對比,引導學生探討不同媒介在信息傳遞上的特點和效果,從而提升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和批判性思維
能力。
互動式課件應用。在運用多媒體技術方面,除了用音頻輔助和視頻展示,還可以加入互動式課件的使用,讓整個學習過程更加生動有趣?;邮秸n件巧妙地將文字、圖片、聲音和動畫融合在一起,能夠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在使用課件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點擊、拖拽、填寫等操作,直接跟文本內容進行互動,讓閱讀變得更有趣、更投入。通過動態(tài)圖解,復雜的文本結構變得一目了然;而互動游戲設計,比如填空、連線、排序等,讓語文學習變得既有趣又高效,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記憶和理解能力。借助虛擬現(xiàn)實技術,學生仿佛真的“走進”了文本中的場景,這種沉浸式體驗不僅讓語文知識變得生動有趣,還能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邮秸n件還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使課堂更加活躍、有趣。
3.開展互動活動
小組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語言交流,拓寬思路,增強思維能力,并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以《西游記》的章節(jié)學習為例,可以設計如下討論主題:“分析孫悟空形象中的反叛與忠誠”,引導學生圍繞這一核心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在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如孫悟空的反叛行為是對權威的挑戰(zhàn)還是對正義的追求,同時鼓勵他們認真傾聽組內其他成員的發(fā)言,進行建設性的對話和思維碰撞。討論結束后,每組選派代表進行匯報,例如,有的小組可能會從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中的表現(xiàn)來分析其形象,而其他小組成員則可以對匯報內容進行補充,如從“大鬧天宮”事件中進一步闡釋孫悟空的性格特點。這樣的實踐討論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加深了文本解讀,而且通過合作與交流,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維。
趣味競賽。設計競賽環(huán)節(jié)時,應確保內容既具挑戰(zhàn)性又充滿趣味,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競技精神和學習熱情。可以融入多種形式的比賽,如緊張刺激的知識問答、考驗速讀能力的快速閱讀理解、考驗詞匯量的詞語接龍,以及考驗語言功底的成語解釋等。在實踐操作中,競賽題目應緊跟課文內容,主要目的是通過這種競賽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提升他們的反應速度和語言運用技巧。同時,競賽環(huán)節(jié)應有恰當?shù)脑u價標準,這樣才能保證評價既具公正性又有激勵性。
趣味閱讀法的創(chuàng)新之處
1.內容創(chuàng)新
趣味閱讀法基于對當下校園潮流和學生喜好的了解,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本,而是選擇各式各樣、難度級別不同的閱讀素材,把最能吸引學生的文化元素帶進課堂。這一方法推薦的閱讀素材中,不僅有歷久彌新的文學佳作,還有涵蓋時下流行元素、社會熱議話題、科技領域動態(tài)的學習材料。這樣一來,閱讀內容就更為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和興趣愛好。具體來說,可以選擇一些與時俱進的內容,比如討論網(wǎng)絡沉迷現(xiàn)象、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還有像人工智能、碳排放這樣的熱門話題。這類題材的內容不僅能抓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閱讀時享受其中,還能不知不覺地讓他們學會關注和思考社會問題,逐漸培養(yǎng)出社會責任感和與時代共同進步的使命感。創(chuàng)新之處還表現(xiàn)在對經(jīng)典文本的現(xiàn)代詮釋上,就像給古老的文學穿上新裝,讓它們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中重獲新生,這樣一來,學生的文化視角和思考深度都能得到更進一步的拓展。
2.方法創(chuàng)新
結合游戲化學習、情境教學、角色扮演、互動討論等策略,豐富課堂互動形式,增強學生參與度。例如,在古詩文教學中,通過設計“詩詞大會”等游戲化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競賽中提升記憶與理解能力;在小說單元,運用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模擬法庭辯論等場景,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文本角色,如在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時,通過角色扮演加深學生對人物情感的理解,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互動討論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如在學習《哈利·波特》系列時,可以組織學生就魔法世界的倫理道德問題進行辯論。這些創(chuàng)新的學習方法將課堂轉化為一個充滿活力、兼具互動性和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動力和語文素養(yǎng)。
3.評價創(chuàng)新
在評價創(chuàng)新方面,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突出差異性評價,引導學生在全面發(fā)展中彰顯個性。差異化評價體系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筆試和標準化測試,更側重于過程性評價,如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小組討論表現(xiàn)、角色扮演中的情感表達以及互動競賽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等。例如,在《紅樓夢》的閱讀學習中,評價學生不再單純依賴筆試成績,而是綜合考量學生在討論諸如“賈寶玉與林黛玉愛情悲劇原因”等話題時的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在角色扮演中展現(xiàn)的情感理解力。同時,應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風格和興趣特長,設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評價體系中得到公正的反饋。如在《西游記》的互動比賽里,對于擅長言辭的學生,可以考查他們能否把觀點講得既精確又生動;對于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學生,則考查他們分析問題夠不夠深入,語言邏輯夠不夠嚴密。這樣的評價方法,既能點燃學生的閱讀和學習興趣,也能推動他們按照自己的特點成長,在實際操作中不斷提高個人文化素養(yǎng)。
總結而言,趣味閱讀法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有較大差異,它深入挖掘心理學、教育學和語文教育方面的知識,主張采用富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法,不斷豐富和調整趣味閱讀的課堂實施路徑,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在未來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廣大教育者應繼續(xù)挖掘趣味閱讀法的內涵,不斷創(chuàng)新素材內容、學習方法和教學評價,讓語文課堂煥發(fā)生機與活力,引領學生在趣味盎然的閱讀之旅中,領略語言文字之美,培育健全人格,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單位: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qū)孟海鎮(zhèn)孟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