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孩家庭中,沖突時常發(fā)生,父母該怎么辦呢?
多孩家庭,如果孩子們發(fā)生沖突,作為家長你會不會很想干預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兩個孩子年齡、體力差距都比較大的時候,更是忍不住。然而,孩子之間的沖突最怕的就是父母干預。父母充當“法官”,孩子之間的沖突只會越來越多。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多孩家庭的父母要掌握兩個原則:關注而不評判、傾聽而不建議。
關注而不評判
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父母很容易評判對錯。他們明明已經(jīng)很公平公正了,可孩子就是不滿意。就像我小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和弟弟打幾架。因為我體弱多病,弟弟體格健壯,每次打架我都被他欺負。母親擔心弟弟下手沒輕沒重,所以,只要我們一吵架她就會干預。無論母親如何苦口婆心,我們一直打架打到我離家去上大學。弟弟總說母親重女輕男,拉偏架;我則常常夢見被弟弟欺負,被母親指責,淚濕枕巾。現(xiàn)在回過頭看,母親并沒有偏心誰,大部分時候都是各打五十大板,可我們都認為她偏心。
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父母可以關注而不評判。關注傳達的是一種態(tài)度:你們之間的事情我看見了,也很關心。如果需要,我愿意協(xié)助你們一起來處理這個問題。不評判傳達的是一種中正:家里的事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每個人立場不一樣對錯就不一樣,這是你們倆自己的事情,我無法看到全貌,所以不評判誰對誰錯。
傾聽而不建議
孩子之間發(fā)生沖突時,父母易給建議,可孩子往往不聽,即便聽了,也可能造成依賴或負面認知,還剝奪了他們鍛煉的機會。比較好的做法是,孩子之間有沖突,父母傾聽但不給建議。我兒子豆豆曾和他表哥發(fā)生沖突。表哥把零食拿給所有人吃,就是不允許豆豆吃。兒子非常委屈,但他也不好意思說別人不給他東西吃。無奈之下,他開始找碴兒,哭了好久。我傾聽安撫,等他情緒下去后,問我零食的事情該怎么辦。我裝作很苦惱地說:“是啊,怎么辦呢?咱們一起想想辦法吧。”最后豆豆開動腦筋,自己想出了辦法:買更多的零食分給大家吃,表哥也有份兒。
之后發(fā)生的事情讓我永生難忘。豆豆用自己的壓歲錢買了零食分給大家,表哥也分到一份。下次見面的時候,表哥老遠就端著一個飯盒沖過來:“豆豆,去年是我不懂事,今年我給你做了餅干來賠禮道歉了!”這件事讓我看到,孩子的大度包容是我不管用什么建議都無法做到的。
孩子之間的沖突,父母如果能用“關注而不評判,傾聽而不建議”的處理方式,孩子往往會從沖突中生發(fā)出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