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白山市,“三家”工作室像石榴籽一樣緊緊相擁,默默凝聚著家庭力量。
春寒料峭的季節(jié),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區(qū)灣溝鎮(zhèn)西川小學迎來了一件重大的事情:一群熱情和善的阿姨來到學校,給同學們送來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校服。教學樓下,一個穿著新校服的小男孩看著泥濘的操場,仔細地將褲腿卷起來,一直卷到大腿,才放心地跑進了泥濘里……“益起愛媽媽團”的愛心媽媽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她們知道,這些校服不僅能給孩子們留下一個溫暖的記憶,也給了他們抬起頭向前走的底氣……
以愛之名,和你相遇
吉林省白山市婦聯圍繞家庭實際需求,牽頭組織各級婦聯在基礎條件好的社區(qū)打造紅石榴“三家”工作室。白山市婦聯結合當地多民族的特點,強化黨建帶婦建,按照在職黨員進社區(qū)要求,圍繞家庭實際需求,牽頭組織各級婦聯主席在基礎條件好的社區(qū)打造紅石榴“三家”工作室,使之成為吉林省吉家和美創(chuàng)建工作的“微陣地”“小堡壘”,以小見大。
紅石榴“三家”工作室整合資源,組織最美家庭、各級先進典型,分類別組建“益起愛媽媽團”,在家風家教宣傳、志愿公益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開展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務。
“校服圓夢計劃”是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協會會長孫明艷在一次走訪學校時產生的想法。那天,她去江源區(qū)灣溝鎮(zhèn)西川小學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看到很多孩子穿著各色破舊的衣服。由于校服不屬于上學的必需品,這些孩子家境困難,沒有錢購買。孫明艷忽然想到,應該給孩子們送一套校服。校服的意義不僅僅在于整齊統一的外觀,更重要的是,它能消除人和人之間的差距,讓困境兒童不會因為衣衫破舊而在同學面前產生自卑情結。
孫明艷和市婦聯一起策劃了“校服圓夢計劃”?!耙嫫饜蹕寢寛F”的愛心媽媽們用3年時間籌集到70萬元,為白山市47所偏遠鄉(xiāng)鎮(zhèn)、鄉(xiāng)村學校的1700名小學生送去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校服。
在白山市,像孫明艷一樣的愛心媽媽還有很多,她們默默地發(fā)著自己的光,溫暖著別人。
“巧手媽媽”李金枝發(fā)揮所長編織愛心毛衣,帶領社區(qū)殘疾人、下崗失業(yè)人員以及愛心人士一起編織衣物,定期捐贈給新疆和本地的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今年,她們還給寒風中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編織了溫暖的圍巾。
“普法媽媽”劉蘭華是渾江區(qū)人民法院的法官,在社區(qū)開展法律知識宣講30余場,為孩子們筑牢法律意識的根基。此外,劉蘭華還為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有一次,一個男孩帶著媽媽來尋求幫助,因為爸爸家暴,母子倆生活痛苦。在劉蘭華的幫助下,媽媽為自己爭取到了應得的權益。
“書香媽媽”王淑香退休后被聘請為當地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她擔任小候鳥圖書角管理工作,開展親子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引導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自成立紅石榴“三家”工作室以來,白山市婦聯一直貫穿讓工作室永續(xù)運轉的理念,每一個公益善舉都體現著讓愛永續(xù)的精神,用一個愛去推動另一個愛。在白山市婦聯的支持下,市公益志愿者協會開展愛心水站、愛心農場、義賣饅頭等義賣活動,所得資金被用來資助“益起愛媽媽團”,用義賣所得幫助他人,讓公益幫扶實現由“輸血式”向“造血式”的轉變。
石榴結籽,緊抱同心
在中國文化中,鮮艷的紅色象征著活力、熱情、繁榮。取名紅石榴,代表“三家”工作室的工作目標是凝聚家庭力量,推動家庭和諧發(fā)展。
渾江區(qū)城南街道平臺社區(qū)是最早成立紅石榴“三家”工作室的社區(qū),這是在市婦聯執(zhí)委吳迎紅帶領下成立的,深耕家文化、打造家品牌、涵養(yǎng)家生態(tài)、深化家治理,賦能家庭成長。在春節(jié)、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中華傳統節(jié)日,工作室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
2024年端午節(jié),工作室開展“粽香傳情,家風永繼”活動,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家庭成員齊上陣一起包粽子。家長回憶家庭端午往事,活動結束后帶著孩子們將粽子送給孤寡老人。這次活動讓大家感受到了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和個人小家庭的家風傳承。
中秋節(jié),工作室在社區(qū)舉行了大型的彩燈秀活動,將家風故事掛在彩燈上,以猜燈謎這種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將家風家教的影響傳播給大家。
工作室日常開放小候鳥圖書角,免費給轄區(qū)兒童提供閱讀空間,用書籍與關愛陪伴孩子成長。小林的父母早年離異,他和有著二級精神殘疾的爸爸一起生活。由于缺乏家庭關愛,小林性格內向,不愛和老師同學交流,在高一時選擇了休學。
為了讓小林重返校園,吳迎紅和小候鳥圖書角的愛心媽媽引導小林閱讀,鼓勵他上臺分享閱讀體會。漸漸地,小林變得開朗了。經過吳迎紅和學校的溝通,小林在休學一年后返校學習。小林最終考上了吉林大學。每年寒暑假,他都會回社區(qū)給孩子們補課,還去孫明艷的愛心農場參加義務勞動。小林的經歷讓吳迎紅受到啟發(fā),她對轄區(qū)所有孩子用彩虹臺賬的方式進行管理,用七種顏色設立七彩臺賬,以區(qū)分幫扶家庭、援助家庭等不同家庭,對困境兒童進行特別關注,讓更多孩子能夠時刻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白山市婦聯執(zhí)委石紹莉的“三家”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定期組織女教師開展各類學習活動加強思想引領,開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治宣傳活動,假期組織女教師對困境兒童進行走訪關愛,提高全社會對教育理念的重視程度,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渾江區(qū)婦聯執(zhí)委張黎的“三家”工作室聚焦困境婦女兒童最關心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積極協調爭取社會資源給予有效幫助。深入開展反家暴、反性侵、禁毒、防艾、反拐、反詐等宣傳活動,累計提供法律宣講30余次。
截至目前,白山市共建立大型紅石榴“三家”工作室10個,累計開展活動60余次,受益近3000人。未來,工作室將繼續(xù)發(fā)揮示范引領作用,吸引更多優(yōu)秀婦女加入紅石榴“三家”志愿服務隊伍,讓愛接力,將婦聯的溫暖傳遞到更多家庭中。
(感謝吉林省白山市婦聯對本次采訪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