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風(fēng)拂過大地,泥土悄然松動,嫩綠的芽尖破土而出,捧出蟄伏一冬的鮮活。刺嫩芽頂著霜色叩開凍土;榆錢綴滿枝頭,將清甜揉進(jìn)風(fēng)的褶皺;香椿絳紅的芽尖蘸滿晨露;春筍褪去層層舊衣,與山嵐對坐……
看似柔弱的芽苗,承載著冬日積蓄的能量,在春日的暖陽下舒展身姿,成為餐桌上鮮美的饋贈。3月,讓鮮嫩的“芽”帶你走進(jìn)春天的田野,探尋那些藏在記憶深處的春日滋味。從家常餐桌上的樸素烹飪,到新派料理中的創(chuàng)意演繹,品味春天的鮮美,感受鮮蔬帶來的無限滋味。用舌尖感受春天的氣息,用味蕾聆聽大地的初語。
記憶中的春日滋味
驚蟄至,春雷喚醒了土地,也催生了漫山遍野的春芽。當(dāng)新發(fā)的馬蘭頭與豆腐干跳起青白交錯的圓舞曲,嶺南客家人把艾草揉進(jìn)粿團(tuán),云南人用苦刺花炒蛋凝固山野的清氣,江南人用薺菜餛飩留存3 月的煙雨,中原大地飄起榆錢飯的甜香,整個華夏版圖便落滿了春的韻腳。
嫩綠的春芽,帶著不同地域的獨(dú)特印記,承載著記憶深處獨(dú)屬于春日的鮮活滋味。一口新綠咬破料峭,一口鮮嫩咽下凜冬的尾聲。這些芽葉,是山河寫給唇齒的詩行,是一封封被時光窖藏的家書,那些關(guān)于春天的故事,也隨著春芽的萌發(fā),在一日三餐中再次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