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要做就能做好”,與其說這種毫無意義的假設(shè)性的話,不如說“多嘗試就會成功”效果更好?!岸鄧L試就會成功”更具有真實感,就實現(xiàn)的可能性而言,后一句更加切合實際。不管多么認真努力,這世上都有很多失敗的人。如果你希望孩子能持續(xù)努力和行動,就必須停止說這些假設(shè)性的話,比如“你會做得好”“你有學習天賦”“你是聰明的孩子”。人的頭腦與能力可以開發(fā),也可以退化,是具有可變性的。比起摧毀自尊心的話,更糟糕的是帶給孩子渺茫的希望,千萬不能忘記這個事實。
除了停止說假設(shè)性的話外,父母還應(yīng)該給孩子進步的時間。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太過迫切,忽視了孩子的點滴進步。孩子的每一次進步都付出了很多,他們也想要快速進步,只是需要積累取得成功的“行動量”。父母不能因為孩子進步慢,就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習慣的行為不受個人意向的影響。要是希望孩子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成為卓越人才,父母千萬不要反復(fù)嘮叨他,而要讓他為了達成目標而付諸行動,要幫助他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這樣孩子才能收起玩樂之心,多讀書,他的成績才會有所進步,才會很快實現(xiàn)目標。
(摘自《孩子的不凡,來自父母的不厭其煩》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崔燦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