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重組人生長激素在兒童特發(fā)性矮小癥(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治療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2021年1月—2024年1月樂平市人民醫(yī)院診治的66例ISS患兒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3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綜合療法,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觀察并對比2組患兒治療前后的發(fā)育情況、生化指標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骨齡(bone age,BA)、預測成年身高(predicted adult height,PAH)、生長速率(growth rate,GV)水平依次為(10.26±1.49)歲、(171.31±10.62)cm、(11.48±2.37)cm/年,高于對照組的(9.34±1.93)歲、(165.21±11.49)cm、(10.15±1.68)cm/年(P<0.05);治療后,研究組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為(2.65±0.42)U/L,低于對照組的(2.89±0.51)U/L;研究組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胰島素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IGFBP-3)依次為(309.75±26.74)μg/mL、(4.71±0.62)μg/mL,高于對照組的(264.33±28.45)μg/mL、(4.34±
0.53)μg/mL(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3/33),與對照組的3.03%(1/33)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組人生長激素可改善ISS患兒的骨代謝,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生長因子水平,且有著良好的安全性。
【關鍵詞】 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童發(fā)育障礙;特發(fā)性矮小癥
文章編號:1672-1721(2025)06-0051-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25.8
ISS是指生理狀態(tài)和生長激素水平正常時表現出的身材矮小情況,目前臨床尚未明確其發(fā)生原因,但有關研究指出,ISS的發(fā)生可能是生長激素受體突變或生長激素敏感性下降等導致的結果[1-2]。ISS不僅影響著兒童的生長發(fā)育,還會降低他們的心理健康程度。由于身材矮小,患兒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愿與同齡人交往,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性格和社會行為,這會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鑒于此,ISS患兒需采取積極的治療[3]。除了常規(guī)補充機體所需的維生素、鈣與鐵等措施外,合理使用藥物也非常重要。重組人生長激素是治療ISS的重要藥物,其與機體分泌的天然生長激素有著相似的結構,能有效調節(jié)內分泌系統,并且對ISS患兒生長速度產生積極影響[4]。但臨床也擔憂其可能導致多種不良反應,比如誘發(fā)甲狀腺功能減低等,這同樣會對患兒健康狀況造成不利影響[5]。故本研究將66例ISS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分析了重組人生長激素的臨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依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將2021年1月—2024年1月樂平市人民醫(yī)院診治的66例ISS患兒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綜合療法)和研究組(重組人生長激素),各33例。2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見表1。患兒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ISS診斷標準;各年齡段GV均較為緩慢;智力正常發(fā)育,符合當前年齡段。
排除標準:無法滿足隨訪1年要求的患兒;存在其他影響身高的疾??;入組前使用了其他可以促進身高增長的藥物;藥物不耐受或存在過敏情況。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做好飲食方面的管理,培養(yǎng)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并注意營養(yǎng)均衡。培養(yǎng)患兒良好的睡眠習慣,指導患兒定期開展合適強度的運動等。補充鈣、維生素,鈣劑選擇復方鋅鐵鈣,10 mL/次,2次/d;維生素D2膠囊400 U/次,1次/d,遵醫(yī)囑分次服用。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每天睡前30 min于患兒皮下注射0.125~0.200 U/kg,注射部位可選擇大腿、上臂外側、臍周等,勤換注射部位,以免紅腫。醫(yī)護人員對家屬進行培訓,確保其能熟練掌握正確注射方法。
2組患兒均持續(xù)治療1年。
1.3 觀察指標
(1)發(fā)育情況。治療前后利用X射線檢測2組患兒的BA發(fā)育程度;為患兒繪制生長曲線,預測PAH;計算患兒的GV,結果為治療前與治療后的身高差值與時間間隔比。(2)生化指標。于治療前后抽取2組患兒5 mL空腹靜脈血,離心處理10 min(速率3 000 r/min,半徑8 cm),檢測TSH、IGF-1、IGFBP-3水平,儀器選用全自動免疫發(fā)光化學儀。(3)不良反應。統計2組患兒治療期間出現的血糖升高、皮膚紅腫、甲狀腺激素降低等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fā)育情況
治療前,2組患兒的BA、PAH、GV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的各指標均升高,且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2。
2.2 生化指標
治療前,2組患兒的生化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兒的TSH水平下降且研究組更低,IGF-1、IGFBP-3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組更高(P<0.05),見表3。
2.3 不良反應
2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ISS是常見的兒童矮小癥之一,占到所有矮小患兒的40%[6]。近年來,ISS發(fā)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趨勢,這與經濟文化水平提高后家長對兒童身高的期望水平升高,進而多次前往兒科門診問診有關。臨床暫未明確ISS的具體病因,在疾病診斷時常采取排除性方法。在常規(guī)體格、實驗室檢查后,排除生理性、染色體疾病等因素后,可診斷為ISS。臨床研究指出,ISS患兒越早接受規(guī)范干預越能最大程度改善成年后身高[7]。如果家長缺乏對該病的重視,患兒成年后的身高很難達到平均水平,這會對其今后生活、工作等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盡早診斷并做好疾病治療非常重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BA、PAH、GV依次為(10.26±1.49)歲、(171.31±10.62)cm、(11.48±2.37)cm/年,高于對照組的(9.34±1.93)歲、(165.21±11.49)cm、(10.15±1.68)cm/年(P<0.05)。由此提示,重組人生長激素能夠促進ISS患兒生長發(fā)育。人體垂體前葉的嗜堿性粒細胞會分泌生長激素。生長激素由191個氨基酸組成,有著促進蛋白質合成和調節(jié)人體骨骼與全身生長的作用[8]。1979年有學者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獲得了生長激素的DNA序列,在此基礎上利用大腸桿菌分泌型表達技術得到了重組人生長激素。該物質有著與人垂體生長激素完全一致的氨基酸含量、序列與蛋白質結構,因此也能發(fā)揮出促兒童身高增長的作用[9]。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替代療法能促進成骨與破骨細胞的增殖分化,有利于ISS患兒的生長發(fā)育。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研究組的TSH為(2.65±0.42)U/L,低于對照組的(2.89±0.51)U/L;研究組IGF-1、IGFBP-3依次為(309.75±26.74)μg/mL、(4.71±0.62)μg/mL,高于對照組的(264.33±28.45)μg/mL、(4.34±0.53)μg/mL(P<0.05)。生長激素會通過IGF-1軸發(fā)揮促骨骼線性生長作用,這種因子到達相應靶器官后會發(fā)揮其內分泌功能,進而介導生長激素發(fā)揮促生長作用[10]。IGFBP-3屬于IGF-1的結合蛋白,其指標水平能很好地反映出生長激素的促生長作用。另外,IGF-1還會與IGFBP-3結合成大分子復合物,延長IGF-1半衰期,也能使生長激素的作用得到延長[11]。重組人生長激素也會在使用后影響到甲狀腺功能,當機體生長激素水平升高后會刺激下丘腦,進而影響垂體對下丘腦釋放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的反應速度,促使TSH分泌水平下降[12]。幾種因子水平的變化能體現出重組人生長激素的治療機制,也能用于評價其臨床療效。
本研究中,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9.09%(3/33),與對照組的3.03%(1/33)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研究結論顯示治療安全性良好,但此結論可能與患兒樣本量較少有關。由此提示,生長激素水平過低或過高都可能影響到患兒的生長發(fā)育。例如在骨折方面,正常生長發(fā)育要保障骨代謝處于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過高的激素含量容易導致骨代謝失調,患兒生長過快,最終出現脊柱側彎的情況[13-14]。生長激素還可能對機體糖代謝產生影響,其首先會激活內臟脂肪組織對激素的敏感性,導致游離脂肪酸增多,而循環(huán)中的游離脂肪酸水平升高會增加胰島素抵抗風險,同時,肝細胞也會更多的攝取這一物質,促進葡萄糖-6磷酸生成,導致血糖水平升高[15]。截至目前,重組人生長激素對人體血糖代謝的影響還不明確,有待進一步探究。為了減少藥物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在使用過程中要做好使用指導,在保障療效的同時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重組人生長激素可改善ISS患兒的胰島素生長因子水平,促進患兒的生長發(fā)育,具有不良反應少的優(yōu)勢。但本次研究還存在樣本量少且來源單一的問題,有待在后續(xù)研究中解決,以期為治療ISS患兒提供更為可靠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董涵涵,李蒙蒙,孫萌,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對特發(fā)性矮小癥兒童血清Klotho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3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23,25(11):1143-1149.
[2] 童彩霞,朱慧芬.調脾益腎生長方聯合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學齡期特發(fā)性矮小癥的臨床效果[J].中國婦幼保健,2023,38(21):4169-4172.
[3] 張靜靜,賈媛媛,胡苗苗,等.重組人生長激素對特發(fā)性矮小癥兒童血清IGF-1/IGFBP-3摩爾比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3,42(5):681-687.
[4] 梁歡,盛海,衛(wèi)海燕,等.注射用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Ⅲ期臨床試驗研究[J].臨床兒科雜志,2023,41(10):685-691.
[5] 陳欽江,周錦緞,李彩景,等.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結合蛋白-3在國內特發(fā)性矮小癥兒童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前后的變化: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分析[J].福建醫(yī)藥雜志,2023,45(5):79-82.
[6] 劉舒慧,占文君,胡小娟,等.賴氨基醇B12、維生素D3聯合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矮小癥的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23,33(6):77-81.
[7] 牛文忠,吳瓊,陳樸,等.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血清BAP、IGF-1及IGFBP-3變化及與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效果的相關性[J].分子診斷與治療雜志,2023,15(1):18-21,25.
[8] 彭軍,雷玲玲,楊柳,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兒童特發(fā)性矮小癥的效果及對糖脂代謝、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水平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2,7(32):82-85.
[9] 楊耀華.重組人生長激素在小兒特發(fā)性矮小癥治療中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22,26(11):133-135.
[10] 梁祎,劉晶,冷麗娜,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替代治療對矮身材兒童非對稱性二甲基精氨酸水平的影響[J].臨床兒科雜志,2021,39(12):923-928.
[11] 肖青鳳,吳琰,史曉寧,等.不同劑量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對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骨代謝、甲狀腺功能和血清Ghrelin、IGF-1水平的影響[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21,21(23):4569-4572,4582.
[12] 步佳霖,溫丙友,姚玲.重組人生長激素聯合心理干預治療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的療效及機制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21,31(20):91-96.
[13] 趙莉莉,朱一琳,袁珂,等.重組人生長激素改善ACAN基因變異致家族性矮小的療效觀察及文獻復習[J].臨床兒科雜志,2021,39(1):59-64.
[14] 馮斌,張超.金匱腎氣丸配合rhGH對特發(fā)性矮小癥患兒生長速度及其相關生化指標血清水平的影響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20,31(8):1852-1854.
[15] 孔元梅,陳虹,梁黎,等.芳香化酶抑制劑聯合生長激素治療青春期身材矮小癥男性患兒的臨床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20,49(3):283-290.
(編輯:肖宇琦)
作者簡介:徐夢妃(1994—),女,江西樂平人,本科,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兒科臨床醫(yī)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