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葡萄果梗褐變現(xiàn)象頻繁發(fā)生,表現(xiàn)為穗軸表皮刮破后露出綠色健康組織,且多次使用殺菌劑治療無效,給果農帶來了嚴重困擾。為應對這一問題,作者詳細闡述了劉氏短須螨的發(fā)生規(guī)律,總結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綜合防治技術,旨在從源頭上阻斷劉氏短須螨的侵害途徑,減少其對葡萄果梗的損害,能夠為廣大農民朋友提供實用的技術指導和幫助。
1 危害癥狀
劉氏短須螨以成蟲、幼蟲刺吸葡萄的葉片、嫩梢、果梗和果粒的汁液。枝蔓受害后,初期出現(xiàn)小黑點,后期樹皮表面布滿黑色污漬,導致枝蔓生長衰弱,果農形象地稱之為“鐵絲蔓”。葉片受害后反卷,出現(xiàn)褐色斑點,葉片多皺褶,嚴重時焦枯脫落。果梗受害初期也產生小黑點,且數(shù)量多,易被誤診為葡萄病害。后期,細果梗變褐色干枯,且向陽面危害較重,背陰面較輕;粗果梗刮開表皮后露出綠色組織,嚴重時整個果梗變褐色,俗稱“黑?!薄9J芎蟊砥ご植?,嚴重時龜裂,含糖量降低。
2 形態(tài)特征
劉氏短須螨卵橢圓形,橙黃色,半透明,有光澤,長90~110μm。幼螨最初體鮮紅色,足3對,白色,體長110~160μm,寬60~110μm微米。雌成螨體長橢圓形,體長271~296μm,體寬167~171μm,整體為橙黃色,背面中央紅色,有一對紅色眼點,體背有13對毛,足4對,多皺,剛毛少,體背中央縱向隆起,體壁有網狀花紋。雄成螨與雌螨相似,但個體略小,前足體與后半體分隔明顯,末體較雌螨狹窄。
3 生活習性
劉氏短須螨在北方露地葡萄上一年發(fā)生6代,溫室中則可發(fā)生10代。主要以雌成螨在3~4年生枝蔓的粗皮縫隙及結果母枝基部8節(jié)內的芽鱗片絨毛內越冬。翌年葡萄萌芽時出蟄活動,轉移至新蔓基部和葉脈附近吸收養(yǎng)分,臨近開花時移動到果梗上危害并產卵。卵散產,單雌產卵量21~30粒。卵期6月份為6~12天,從卵孵化到成蟲產卵需25天左右;7~8月卵期為3~8天,從卵孵化到成蟲產卵僅需12~16天。產卵后20天左右雌成螨開始死亡。
4 發(fā)生規(guī)律
劉氏短須螨的發(fā)生與溫濕度密切相關。當氣溫29℃、相對濕度80%~85%時最適宜發(fā)生該蟲害。冷棚葡萄7月進入危害高峰,露地葡萄8月危害最為嚴重,劉氏短須螨在10月底開始越冬。
不同品種葡萄受害程度差異明顯,葉片表面絨毛短的品種如玫瑰香、巨峰等受害嚴重;絨毛密而長或絨毛少而光滑的品種如龍眼等受害較輕。葡萄釀酒品種中,葉表絨毛短的品種如品麗珠和梅鹿輒受害重,絨毛密而長的品種如泰姆比羅 、泰納特和紫大夫以及絨毛少而光滑的品種如馬瑟藍和霞多麗受害輕。
5 防治技術
5.1 清潔果園
入冬前或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后,剪除枯枝、刮除老翹皮,并連同地上落葉一同燒毀或深埋,以消滅越冬雌成螨,減少害蟲基數(shù)。
5.2 藥劑防治
春季葡萄萌芽前噴3-5°Bé石硫合劑或99%礦物油乳油100~200倍液殺死越冬雌成螨;在葡萄開花前和開花后噴施25%阿維·螺螨酯懸浮劑2000~2500倍液1~2次,殺滅轉移至果梗的成螨和幼若螨;7~8月高溫季節(jié)每隔7~10天噴施40%聯(lián)肼·乙螨唑懸浮劑2500~3000倍液,連續(xù)噴施1~2次,以控制害蟲數(shù)量。
5.3 生物防治
用0.5%印楝素懸浮劑400倍液對劉氏短須螨的田間防效顯著,24小時防效達到97.84%,72小時防效達到99.64%?;蛴?.3%苦參堿水劑400倍液對劉氏短須螨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4小時防效為89.22%,72小時防效為98.93%。田間釋放天敵胡瓜鈍綏螨對劉氏短須螨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釋放3個月后,防效可達75.28%。
以上防治技術結合了物理清除、化學藥劑和生物防治等多種手段,有效控制葡萄園中的害蟲,保障葡萄的健康生長和豐收。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葡萄園的具體情況和害蟲的發(fā)生規(guī)律,靈活選擇和應用這些防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