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ing experience of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a qualitative research
JIAO Yanchao1, ZHANG Luxin2, TIAN Li2, HOU Yunying2, LI Huiling2*
1.Taish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 Shandong 271000 China; 2.School of Nuring, Suzhou Medical Colle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Huiling, E?mail: lhl8543@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describe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implementation of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Methods:A descriptive re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o conduc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13 teachers from 3 universities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 through purpose sampling,and the themes were summarized and refined by content analysis method.Results: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 was refined into 4 themes and 12 sub?themes,which were resource sharing(quality education resource sharing,advanced teaching concept sharing,diversified sharing of expectations),teachers' gains(self?reflection,self?improvement,self?realization),students' gains(increased learning motivation,improved learning effect,and enhanced professional identity),and implementation bottlenecks(negative emotions,weak facilities,and lack of security).Conclusions:\"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 could promote teachers' self?reflection,increase teaching momentum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but there were still many bottlenecks.It was expected to be further perfected and improved.
Keywords" \"M\"OOCs going west\"; synchronous classroom; teaching experiences; qualitative research
摘要" 目的:描述教師在“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實施過程中的教學體驗,旨在為“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下一步實施提供參考。方法:采用描述性質性研究方法,通過目的抽樣法,選取3所高校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13名教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并用內容分析法歸納和提煉主題。結果: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教學體驗提煉為4個主題、12個亞主題,分別為資源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先進教學理念共享、期待多元化共享)、教師收獲(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實現(xiàn))、學生收獲(學習動力增加、學習效果提升、專業(yè)認同增進)、實施瓶頸(負性情緒、設施薄弱、保障缺乏)。結論:“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有助于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增加教學動能,提升教學效果,但仍存在諸多瓶頸,期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關鍵詞"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學體驗;質性研究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5.04.017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是指在互聯(lián)網背景下,利用班級多媒體系統(tǒng)和音頻視頻交互系統(tǒng),實現(xiàn)東西部院校課堂教學即時交互的組織形式,同步網絡課堂中近端(主要是東部院校)的主講教師和學生處在一個物理教室,遠端(主要是西部院校)的輔助教師和學生處在另一個物理教室,通過互聯(lián)網軟硬件技術實現(xiàn)文本、課件、圖像、視頻、音頻、問答等的近遠端交互[1]。近年來,圍繞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情況,教育部啟動“慕課西行”計劃,顯著提升了西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能力,在落實高等教育領域東西部合作戰(zhàn)略中發(fā)揮了日趨重要的作用[2]。目前關于“慕課西行”的研究集中在教育模式和應用方式上,而關于“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教學體驗尚未見報道[1,3]。本研究深度訪談13名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教師,了解其真實感受和想法,以期為“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進一步實施提供理論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蘇州大學護理學院聯(lián)合貴州醫(yī)科大學、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借助智慧樹平臺共同實施了“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項目,目前開設護理管理學和老年護理學兩門課程,采用“BOPPPS”教學模式授課,共30余名教師和400余名學生參與。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以上3所高校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教師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已通過蘇州大學倫理委員會審查(編號:SUDA20230908H05)。納入標準:1)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1次及以上;2)語言表達清晰、流利;3)本人自愿參與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未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者;2)本人不愿意參與本研究。樣本量的確定以資料信息飽和為原則,訪談第12名研究對象時已不再出現(xiàn)新主題,再追訪1名對象證實資料飽和。本研究最終納入13名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見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制定研究提綱
本學期“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結束后,選取2名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教師進行預訪談,最終在文獻檢索、專家咨詢、預訪談基礎上形成訪談提綱:您這是第幾次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在實施過程中您承擔了什么角色?做了哪些工作?“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實施過程中,您有什么樣的體驗?有哪些積極的感受呢?“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授課過程中您覺得困難和問題有哪些?學生對“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反饋如何?教學效果如何?您對下一步“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實施有什么建議?“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實施對您個人有什么收獲?對于專業(yè)發(fā)展有什么意義?
1.2.2 資料收集方法及質量控制
本研究采用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7名教師采用騰訊視頻會議形式訪談,6名教師采取面對面形式訪談,2種形式均確保訪談環(huán)境安靜、舒適,不被其他無關人員打擾,并保護受訪者隱私,訪談時間以受訪者時間合適為宜。訪談開始前,研究者進行自我介紹并取得受訪者的信任,告知其本次訪談目的和意義,對參與研究的自愿原則、保密原則等事宜進行溝通,并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同時做現(xiàn)場筆記。在征得知情同意后開始訪談,訪談過程中注意觀察訪談對象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語氣等非語言資料,每次訪談時間控制在20~45 min。
1.2.3 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研究者48 h內將訪談資料轉錄為文字,結合現(xiàn)場記錄內容及時校對補充,資料收集和分析同步進行。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對訪談資料進行分析,具體步驟如下:研究者反復閱讀訪談資料,熟悉整體內容,記錄初步想法;對訪談內容逐行分析,標注有明顯或具有潛在情感意義的陳述,聯(lián)系上下文用簡短的語句對其進行概括或解釋,形成編碼;對相似或相關的編碼加以比較、分類,確定編碼間的邏輯性和共同性,逐步形成主題和亞主題;對主題、亞主題及編碼進行定義,并從訪談資料中摘錄有代表性的范例[4]。
2" 結果
2.1 主題1:資源共享
2.1.1 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
本研究中實施的“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采用“BOPPPS”教學模式,課前將優(yōu)質慕課資源分享給西部高校,課中借助線上平臺實現(xiàn)沉浸式直播互動,東西部共享名師課堂,打造協(xié)同教學的新范式,課后鞏固學習,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引導西部高校利用慕課資源結合本校實際開展課程改革,有效提升課程質量。N6:“我覺得‘慕課西行’,簡單地說就是東部支援西部,是一個共享課堂!這樣的話西部的學生有機會聽名師授課,了解名校課堂是什么樣,可以開闊視野”。N8:“XX老師課前把護理管理學資源分享給學生,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反饋很好,學習積極性很高,渴望能有更多的課程資源分享”。
2.1.2 先進教學理念共享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為西部高校提供課堂示范,傳播先進教學理念,例如護理管理學課堂邀請臨床教師參與理論課堂,現(xiàn)身說法,使理論教學與臨床有機融合,給西部教師授課帶來啟發(fā),提升育人功能。N7:“我覺得這個課的現(xiàn)場互動和傳統(tǒng)的教學不太一樣……我作為臨床老師,結合自己經歷現(xiàn)身說法,同學們可能對本節(jié)課內容印象更加深刻”。N2:“我們后來吸納了5名臨床老師,有老年??谱o士,有臨床護理、老年護理方向的老師,加入我們教學團隊……聚集很多素材,比如說像共病護理,我們可以聯(lián)合臨床的資源,這個也是我聽了XX老師的授課后得到的啟發(fā)”。
2.1.3 期待多元化共享
隨著“慕課西行”的推進,東西部高校交流溝通的深入,西部高校期待更多的課程資源共享、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實驗室建設等資源共享。N8:“這個課(‘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我覺得特別受益,其實我們也還是很希望多合作幾次的……就是包括研究生的課程,我們其實下一步也希望能夠通過‘慕課西行’這種形式,實現(xiàn)更好的資源共享”。N3:“我想問一下,老年護理學這門課程,你們有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嗎?如果有的話,我們也想共享下”。
2.2 主題2:教師收獲
2.2.1 自我反思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實施增加了雙方教師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在這種交流和碰撞中,東西部教師尋找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和差距,進行自我反思,不斷提高。N6:“‘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把我們的思維打開,進一步讓我們反思教學評價中如何做好學生平時的管理,包括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等,這方方面面都有很多的影響”。N7:“你看她(授課教師)就是用一些那個生動的、鮮活的例子,比如XX教授帶領創(chuàng)建方艙,與授課內容進行結合,然后能讓學生和我們臨床的老師引起共鳴,我對比下自己的課堂,感覺還是有差距的”。
2.2.2 自我提升
提高西部高校教學質量,首先要提升高校教師的能力和技能,東西部教師借助“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在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等方面深入溝通交流,成立教學發(fā)展共同體,雙方以研促教,教學相長,互學互鑒,共同提升。N9:“我們的教學方法、理念及師生互動的狀態(tài)跟西部的老師和學生一起分享,對我本人(來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慕課西行’對雙方的幫助都比較大”。N1:“我們就可以從模仿開始,借鑒這個教學組織的方法,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N3:“加入‘慕課西行’,我覺得對老師的提升比出去開會、學習、參觀訪問等收獲更多,實際意義更大”。N9:“在這門課的其他內容上,我也想更多地去做一些改變,進行課程建設,同步課堂增加了我申報老年護理學的3I課程的信心,我還參加了護理學專業(yè)本科教師的競賽,把‘慕課西行’的元素放在里面,對比賽獲獎是一個很大的加分”。N6:“后期希望通過虛擬教研室或者共享會的形式,把這種緊密的協(xié)作進一步推廣,在青年教師培養(yǎng)或者課程建設方面給我們更多指導”。
2.2.3 自我實現(xiàn)
“慕課西行”是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教師要無私奉獻,更是教師大愛情懷的彰顯和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N4:“主講者要有敬畏之心吧,同伴支持非常重要,另外就是對于整個我們護理專業(yè)的教學來講,他倡導了一種海納百川兼容并蓄地分享理念,能夠幫扶他們,更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N5:“我們對‘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授課老師沒有特別的獎勵,老師們都是有情懷的,無償與西部高校分享自己的課堂,感覺這種分享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2.3 主題3:學生收獲
2.3.1 增強學習動力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為兩校學生創(chuàng)造跨校朋輩學習的機會,進而在競爭與合作過程中提升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習動力及共同體意識。N8:“他們(西部學生)也感受到東部高校的同學比較開朗、大方,東部學生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課堂氛圍也很好,我們的同學說希望下一步更多和東部同學交流,向他們學習”。N9:“西部學生提前跟我們學生組隊的,我提前與他們聯(lián)系,比如他們想加入哪個隊,西部的學生是通過QQ群加到學生組里面,一起來課前準備的,共同學習,這種跨地域的小組合作式學習增加了學生好奇心和學習激情”。
2.3.2 學習效果提升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實施使學習效果得到提升,對東西部高校人才培養(yǎng)具有“共贏”作用。N2:“老年護理學同步課堂結束后,我很受啟發(fā),我們也開始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我們老年護理研究生的課題,這個對他們提高學習效果是有意義的,蘇州大學的課堂融入了人文素養(yǎng),讓學生有尊老愛老的意識,我覺得對我們很有借鑒意義”。N6:“授課過程中我觀察了下課堂狀況,學生聽課比較認真,積極性很高,課后我隨機訪談了幾位學生,他們反饋上課效果比較好”。N11:“從課堂搶答環(huán)節(jié)來看,雙方學生積極性較高,課后我還審閱了我們東部院校學生的作業(yè),成績比較好”。N12:“我參與了東西部學生課前作業(yè)的觀看,學生對此很重視,在平臺留言較多,課前作業(yè)總體狀況較好”。
2.3.3 專業(yè)認同感增強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借助于多元化教學設計,有效拓展了課程學習的維度,有助于學生從知識中深刻感悟學科價值,增進專業(yè)認同,熱愛護理專業(yè)。N9:“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組討論,大家通過文獻檢索、聽取其他組的同學匯報,將我們國家的居家護理現(xiàn)狀與國外相比,這種方式有利于大家對養(yǎng)老護理行業(yè)產生一個整體認知”。N2:“我們也有所啟發(fā),然后開展了養(yǎng)老的志愿服務,我們600個學生全部參與,每個同學只能參與1次,我們還開展了一個長者訪談的一個活動,引導學生們多多關注老年人,希望給他們畢業(yè)之后從事老年護理工作鋪墊一下吧”。
2.4 主題4:實施瓶頸
2.4.1 負性情緒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主講教師備課時間較長,耗費較多精力,雙方還需專門協(xié)調課程內容、時間,進行平臺調適,工作量較大,老師容易產生疲憊感等負性情緒。N8:“同步課堂必須還是要依賴某公司的平臺,需要有公司人員來參與,該公司來了好幾位工作人員來調試,挺麻煩的”。N5:“上一堂同步課堂,主講老師的壓力還是蠻大的,需要進行充分的準備,而且雙方教師需要提前線上溝通、備課”。N1:“我跟我們學校這邊也在不停地跟領導匯報,請求領導給予指示,比如說我們參加人員的范圍有哪些?我感覺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我們是第1次做這件事情,(工作程序)經常是交叉、煩瑣”。
2.4.2 設施薄弱
目前西部一些院校存在智慧教室缺乏、網絡運行乏力等問題,導致上課過程中出現(xiàn)運行不流暢,甚至畫面聲音分離的狀況,影響授課效果。N8:“我們這邊條件所限,因為那個智慧教室還沒有完全建好,效果會受到影響”。N6:“因為技術原因,我們沒有體驗到我們想體驗的效果,聲音斷了蠻長時間,屏幕也消失了五六分鐘,所以從技術的層面來講還需要進一步改進”。N11:“上課過程中,看到平臺上有的學生反饋網絡信號不好、很卡的問題”。
2.4.3 保障缺乏
目前“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推進存在因制度不健全、機制不完善而導致協(xié)同主體動力不足的問題,導致兩端學校合作趨于形式化,合作力度與深度均不足,因此需要雙方溝通加強制度建設,促進其良性運轉。N13:“準備(‘慕課西行’)一堂課的時間較長,而且輔助工作也較多,整個過程很辛苦的,還是想希望對主講教師有一些補助或者其他方面的體現(xiàn)吧”。N5:“通過和老師線上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兩邊學校課程教學安排不相同,一方不得不調整教學內容去適應另外一方,希望將來開展實施時,在學期初就把同步課堂的計劃加進去;另外,希望將來能夠完善‘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制度建設,有了這個強有力的保障,這樣才能確保‘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長期進行下去”。
3" 討論
3.1 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加強“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學情分析
訪談過程中發(fā)現(xiàn)東西部高校課程設置不一樣,前導課程有所不同,學生的元認知有差異,因此,針對不同地區(qū)、不同能力的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可能會使基礎較薄弱、能力較差的學生無法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出現(xiàn)“吃不飽”現(xiàn)象,這與邵光華等[5?7]研究結果一致。因此,實施過程中老師兼顧東西部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思維、知識儲備等基本情況,這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基礎,但對于共享課堂來講難度較大,建議借助大數(shù)據(jù)完成。通過大數(shù)據(jù)分析了解東西部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難點,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同步課程的整體設計,還可以給予兩校學生差異化的課外輔導,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
3.2 組建“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師團隊,克服交互性不足的問題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雖然打破了教師授課的時空限制,空間隔離使得師生間的互動反饋變得困難[8]。本研究發(fā)現(xiàn),“慕課西行”同步課堂學生人數(shù)多,如果課堂采用學生討論、互動交流、發(fā)言為主的形式進行,很多同學就沒有機會展示自己,出現(xiàn)交互性不足的情況,這與相關研究結果[9?10]一致。因此,建議按照課程組建“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師團隊,每名主講教師配備多名助教,事先統(tǒng)一備課,采取“大班授課,小班討論”的多元互動教學模式,確保課堂同質化,每位教師各司其職,使團隊真正運轉起來,真正提升教學質量。
3.3 加強“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學管理制度建設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的實施需要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懂教育技術、懂教學方法的老師支撐[2,11]。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目前缺乏教學管理制度為“慕課西行”同步課堂保駕護航,這與高松等[2,12]研究結果一致。為確?!澳秸n西行”同步課堂教學質量,鼓勵更多的名師加入“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隊伍中,建議高校出臺相關政策,對主講教師在教學工作量認定、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同時制定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教學管理的規(guī)范性和紀律性,確?!澳秸n西行”同步課堂高質量、高安全運行。
4" 小結
“慕課西行”同步課堂開創(chuàng)了東西部高校“共享?共建?共贏”的互助新模式,有助于促進教師自我反思,增加教學動能,提升教學的內驅力,促進自我提升,教師也切實感受到教書育人的獲得感和成就感,同時這種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但目前實施中還存在瓶頸,期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吸引更多的教師參與“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陸玉書.同步課堂“教學共同體”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21.
[2]" 高松,李正,項聰.信息化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公平——以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lián)盟實踐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2(3):4-10.
[3]" 姚亞杰.國內同步課堂文獻綜述[J].開放學習研究,2019(4):41-45;53.
[4]" ELO S,KYNGAS H.The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process[J].J Adv Nurs,2008,62(1):107-115.
[5]" 邵光華,魏僑,冷瑩.同步課堂:實踐意義、現(xiàn)存問題及解決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10):70-76.
[6]" 雷勵華,李志昊.同步互動課堂臨場感及其提升路徑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3,29(2):112-122.
[7]" 郝妍潔,金瑞華,淮盼盼,等.動機導向性線上教學在本科急危重癥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23,20(5):517-522.
[8]" 孔翔,林銘亮.空中課堂[J].地理教育,2023(1):71-74.
[9]" 陳悅,劉化俠,萬學英,等.護理教師對情景模擬教學培訓評價的質性研究[J].高校醫(yī)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5(3):36-40.
[10]" 汪學均,靖國平,文付才,等.農村小規(guī)模學校同步課堂觀察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7(4):64-68.
[11]" 莫圓圓,李惠玲,葛賓倩,等.護理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課外人文活動實踐及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11):805-809.
[12]" 楊麗勤,郭炯.基于同步課堂的教師發(fā)展歷程——一項扎根理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23,44(7):121-128.
(收稿日期:2023-09-04;修回日期:2024-08-03)
(本文編輯 蘇琳)
作者簡介 焦延超,副教授,碩士研究生
通訊作者 李惠玲,E?mail:lhl8543@126.com
引用信息 焦延超,張露心,田利,等.“慕課西行”同步課堂教學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研究,2025,39(4):62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