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學生,在同一目標驅使下開展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合作學習有利于小組成員學習積極性與學習動力的提升。積分制主要指以一種積分形式為主的方式,以物質與精神獎勵為手段,促進小組合作模式的高效與順利開展。具體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學生日常表現(xiàn)進行評分,并借助相對應的獎勵政策,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快速且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與目標。
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步驟,推動小組學習模式實施
要想小組合作學習積分制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與實施,就要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步驟設置方面入手,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合作學習環(huán)境與文化氛圍,促進良好的班級文化塑造,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小組合作學習積分文化模式全面實施。
一、科學合理分組
英語教師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組。具體來說就是,教師在對學生分組時,應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參照學生個體差異、學習能力、基礎水平等情況,將學生分成3~5人的學習小組??傊處煘榱吮WC分組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形成良好學習文化氛圍,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第一,走進學生內心深處,深入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如學生學習水平、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第二,分組過程中,教師可以秉承多樣性與多元化原則,將不同層次學生劃分為一組,雖然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和性格存在一定差異,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夠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特長與優(yōu)勢,在多種思維碰撞的基礎上,為小組贏取更多分數(shù),調動組內成員團結合作熱情。第三,小組之間的競爭要保證公平公正,也就是說,不同小組成員的整體水平要相當,這樣在小組競爭中才會形成良好的競爭關系,以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糾紛與麻煩。例如,英語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為參考基礎,分析教材各個板塊內容的分布情況,進而圍繞學生性格特點與本質的差異性,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
二、科學編排座位
英語教師為了確保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將學生座位進行調整,如圓盤形、扇形、梅花形等,確保能夠全方位地觀察學生情況,同時學生之間也能面對面交流互動。座位的編排,能夠提升課堂交流互動的頻率,改變以往教師單向溝通模式,促進雙向與多向溝通模式的實踐,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與進度,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計劃與方案提供參考依據(jù),同時也方便教師記錄各小組積分情況,極大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另外,座位的合理安排能夠讓教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關系中,消除學生學習的緊張感,從而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發(fā)現(xiàn)與心得,在促進師生情感交流的同時,促進英語課堂教學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提升。
三、組員合理分工
教師在學習小組與座位合理設置之后,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責任感,需要將小組成員進行角色劃分,如組長、記錄員、檢查員、資料員、發(fā)言者等,并給不同角色分配不同的任務。例如,記錄員不僅要負責小組討論過程中重要內容的記錄,還要詳細準確記錄小組得分情況。組長需要肩負起小組內整體的組織與規(guī)劃工作,明確各小組成員的角色任務。資料員負責收集相關學習資料與素材,為發(fā)言者表達提供參考依據(jù)。教師安排的角色需要定期輪換,確保小組內每名學生都能體驗到不同角色的任務內容,并在小組成員一致認可之后,全面實施小組合作學習計劃。
創(chuàng)新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借助積分手段提高能力
一、采取分層教學模式,提升積分競爭能力
英語教師圍繞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與性格特點,開展小組分層教學模式,讓優(yōu)等生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鍛煉,后進生得到幫助,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英語教師參考基礎主要有學生的學習能力、特長、英語水平、性格等,并以此為依據(jù)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英語教師根據(jù)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構建更具有層次感的教學模式,制定分層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
例如,譯林版五年級下冊“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單元教學時,教師根據(jù)本單元語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圍繞語篇內容設定出三個層次的教學目標,分別是知識、技能與素養(yǎng)三個方面,然后圍繞語篇具體內容,設置不同難度等級的三個問題,通過小組內學生回答情況給予相應分數(shù)。具體來說,第一,學生通過語篇閱讀,能夠直接找出問題答案,準確說出上學的方式,便可以獲得1分。第二,學生能夠將語篇內容翻譯出來,然后找到對應答案,就可以獲得2分。第三,學生能夠自主總結語篇內容,在回答教師提出問題任務的同時,不僅能說出更多的交通方式,還能向小組成員提出問題,此時該小組將獲得3~5分,這一評分標準主要看學生的表達準確度與流利度。除此之外,教師為了確保小組間競爭的公平性,事先會將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將學習能力強和英語基礎好的學生劃分為A層,將學習能力一般和英語基礎一般的學生分劃為B層,將學習能力薄弱與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劃分為C層,然后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回答同樣的問題給予不同的積分方式,A層次積1分,B層次就積2分,C層次積3分,這樣做的目的既是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競爭的公平性,也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
二、借助情境教學模式,提升積分競爭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積分文化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競爭加分的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因此,英語教師在借助積分制理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從學生興趣愛好入手,借助情境教學模式的運用,為學生設置相對應的學習項目,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動機與積極性。教師在情境教學法應用的同時,要遵循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原則,結合實際生活現(xiàn)象與特征,不斷啟發(fā)與創(chuàng)新學生思維模式,全方位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與技巧。
例如,在譯林版五年級上冊“Our animal friends.”教學時,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動物,并且熟練掌握動物單詞的表達。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熱愛游戲的特點,創(chuàng)設游戲教學情境,助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順利實施,提升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與新穎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教師根據(jù)本單元教學內容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游戲教學情境,第一,當學生基本了解動物單詞之后,教師可以引入猜謎游戲情境,首先教師運用英語方式描述動物的特征與外貌,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猜測是哪一種動物,對于猜對的學生小組要適當加分。第二,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營造單詞書寫游戲情境,讓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書寫動物單詞,寫得多的小組將獲得對應的積分。學生在書寫動物單詞之前,教師會利用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觀看屏幕上出現(xiàn)的動物圖片,對動物特征形成初步印象。通過情境營造的方式,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會感到樂趣,從而快樂健康地成長。第三,譯林版小學英語“Story Time”板塊教學時,教師借助教材故事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故事內容閱讀之后進行相應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內容對人物的表情、動作、語言等進行分析,然后以此為基礎進行演繹。表演結束之后,教師采取小組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的方式,確定各小組最終的得分情況。通過這種方式激發(fā)各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三、開展多元課堂活動,提升評價的多樣性
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仍然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學實踐結果顯示,語言能力強的學生更愿意表達,能夠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教學活動。而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會表現(xiàn)出畏難與緊張的情緒,不懂得如何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要格外關注學困生的實際情況,對學困生發(fā)言要給予雙倍或者三倍的積分獎勵,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同時還會樹立學困生學習自信心。通常來說,英語教師課堂教學任務主要包含知識型和能力型兩個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要采取多元化教學模式。例如,在譯林版四年級下冊“What’s the matter?”教學時,通過“怎么了”句式的應用,讓學生都有話可說,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簡單的提問回答方式,能夠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借助多元化話題活動設計,提升小學生表達能力與欲望。另外,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要注重評價方式的運用,借用口頭贊賞和激勵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對英語產生濃厚興趣。教師還可以使用動態(tài)語言評價方式,不斷鼓勵學生,讓評價更加直觀與形象,讓學生獲得感染與熏陶,進而提升學習積極性。比如,學生在精彩發(fā)言之后,教師要給予贊賞的眼光,并配上微笑點頭和豎起大拇指,這是對學生的肯定與贊賞。學生發(fā)言不夠精彩時,教師要面帶微笑點頭示意學生坐下,這一舉動能夠鼓勵學生繼續(xù)發(fā)言,同時促進學生繼續(xù)思考。小學英語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積分制模式,能夠給原本枯燥的課堂帶去生機與活力。
豐富小學合作學習內容,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一、合作準備課堂發(fā)言
教材中編著的“Free talk”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討論交流的重要板塊,之前對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教師引導學生輪流回答,形式性較強。然而為了確保鍛煉內容的豐富多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積分文化模式,提前一天將課堂討論主題介紹給學生,然后由小組成員自由分工,確定第二天發(fā)言的成員。通過這種提前準備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英語運用能力,促進良好合作學習氛圍的營造。
二、合作開展新課預習
課前階段,教師將預習內容轉達給學生,并為各個小組制定預習任務與要求,讓小組成員結合預習建模開展預習,經小組成員自由分配與商討,確定出查閱資料、課文預習、對話閱讀的對應成員,然后讓記錄員完成預習作業(yè)的開展進度與步驟,將不懂的內容詳細記錄下來,之后各小組將預習報告呈現(xiàn)給教師,由教師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指導與點撥。以譯林版五年級上冊“Our animal friends.”教學為例,教師為各小組設置以下預習任務,第一,要求小組準備動物圖片,查閱動物英文名稱,嘗試運用英文描繪某種動物的特征。第二,主要查閱生詞,預習課文時理解文章意思,記錄難點與重點知識。第三,小組討論回話“你喜歡的動物有哪些?老虎有什么特征?”等問題,通過這種方式不斷拓展學生學習知識的視野,提升學生團結合作能力與素養(yǎng)。
三、合作學習歸納知識
教師在對話內容導入之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歸納與總結,分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與用法。例如,在日常交際用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歸納總結出一些提出建議的句子,并嘗試說出具體回答思路與方法,小組成員之間經過獨立思考與討論,能夠發(fā)現(xiàn)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句式形式,幫助學生在歸納總結中加深對知識的印象與記憶。
小組合作學習積分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特點,讓學生以發(fā)現(xiàn)者角色進行探究與思考,在合作學習中不斷培養(yǎng)學習興趣,增強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合理制定積分原則與制度,在確保學生分組科學合理的基礎上,科學進行座位安排與責任分工,對學生開展分層教學,借助積分制度的實施,提升學生競爭能力與競爭意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合作學習的價值與內涵,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揚州市邗江區(qū)黃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