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是屬于春天的,在春天里飛舞、覓食,說著密語。燕子是人的家客,進入人的家里,一點都不客氣,大大方方地在人的房子里建房子。
大雁是屬于秋天的,每到秋冬時節(jié),就飛往南方,到了春天再飛回北方。湖南有座回雁峰,傳說大雁飛到此處就不再往南飛了。
燕和雁都是候鳥,隨季節(jié)而遷徙,不肯過期居留。它們都是人類的信使,善于傳情達(dá)意,人們因此喜歡將一些幽深而細(xì)微的情思寄托在它們身上。
人們偏愛燕子,給它們?nèi)『寐牭拿?:玄鳥、乙鳥、鸞鳥、天女、烏衣……燕子一般不輕易改換筑巢的地點,今年住誰家,明年還要來。這樣的場景,入了詩詞,別有一番情趣,如南宋詞人史達(dá)祖寫的《雙雙燕·詠燕》: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yīng)自棲香正穩(wěn),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雙雙燕是詞牌名,始見史達(dá)祖的《梅溪詞》。
詞人起筆就點明燕子出現(xiàn)的季節(jié),是在“過春社了”的日子。春社是古代的一種習(xí)俗,是人們在立春后、清明前祭神祈福的活動。春社過后,雙雙燕飛入重重簾幕,到以前筑過巢的地方看看。有簾幕,說明這是一戶富貴人家?!叭ツ辍北砻餮嘧硬皇堑谝淮蝸?,“塵冷”則寫出了冷清之意。
燕子喜歡雙棲雙飛,詞中的兩只也不例外?!安畛赜?,試入舊巢相并”,一個“試”字寫出了兩只燕子想住舊巢又沒有拿定主意時的樣子。它們這看看那看看,就像人類看房子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嫌棄去年的房子太舊了,它們在人家的天花板上反復(fù)看,還細(xì)語商量一番,最后依然沒有決定下來。這里要注意,“雕梁藻井”中的“藻井”,并不是水井,而是指繪有水草圖案的天花板。
詞中將燕子叫聲寫作“軟語商量”,運用了擬人手法——燕子像人類情侶一樣,遇事有商有量,而且態(tài)度溫柔,情意綿綿?!帮h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寫的是燕子的輕靈。它們掠過開滿花的樹梢,深翠色的尾翼像剪刀一樣把花影給裁開了。幸福的生活,在一個嶄新的春天里又開始了。
雖說它們終是選擇了在舊巢里雙棲并宿,但重新裝飾一番總是必要的。什么樣的泥才是燕子筑巢的上選呢?“芳徑,芹泥雨潤”,花瓣飄落的小徑上,春雨將水邊長芹草的泥土浸潤。這樣的泥土,才是最適合筑巢的。杜甫在《徐步》中也有寫及,即所謂“芹泥隨燕嘴”。燕子在房子筑好后,為了不辜負(fù)這大好時節(jié),一起忙著欣賞春光去了。它們在花間飛舞,相親相愛,若人間精靈。整個春天,似乎都是它們的。“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直到天色變暗,它們才回到巢中。
它們玩得太開心,“便忘了、天涯芳信”。在雙燕風(fēng)塵仆仆回到這個舊居之前,一位天涯游子曾托它們給家人捎一封書信,它們居然把這事兒全給忘了。這兩句化用了南朝梁江淹的“而我在萬里,結(jié)發(fā)不相見;袖中有短書,愿寄雙飛燕”。古有雙燕傳書之說,在這里從雙燕的角度而非從人的角度來寫,將雙燕擬人化,有了一種別樣的情韻。
“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結(jié)尾兩句看似突兀,好像離開了通篇所詠的燕子,轉(zhuǎn)而去寫一個女人。是不是跑題了呢?我們先看看這個女子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她皺著眉頭,倚欄眺望?!按澉臁笔桥油棵嫉念伭?,也代指眉毛?!半p蛾”,就是雙眉。眉細(xì)如飛蛾的觸須,所以叫“蛾眉”,常用來代指美貌或美人?!峨x騷》中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蛾眉”就代指美貌?!按澉祀p蛾”指的是一位美貌的女子,她就是收信人,每天倚著欄桿,思念著遠(yuǎn)方的人。如此,雙燕送信的故事就有了連續(xù)性。結(jié)尾兩句,真是神來之筆!
紅樓冷清,不見游子歸。他是去科舉考試了,是在外地做官經(jīng)商,還是去打仗了?我們不得而知。燕子動,思婦靜,燕子快樂,思婦憂愁,兩兩相對照。在這首詞中,燕子是主角,這種寫法打破了宋詞以寫人為主體的常規(guī)。
在燕子的世界里,人是孤獨的陪襯者。
大雁是群居性很強的鳥類,排成雁陣時,看上去非常有氣勢,偶爾也有落單的,凄凄哀鳴。大雁離人群較遠(yuǎn),離游子的心卻很近。對于孤單的雁,人們稱之為一雁、斷雁、斷鴻、孤鴻等。杜甫寫過一首《孤雁》 :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
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
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此詩另一題,作《后飛雁》。離群的孤雁既不飲水也不啄食,邊飛邊叫,聲音里飽含著對同群伙伴的思念。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間,誰來憐惜這天際孤雁?它望斷天涯,依稀看見伙伴們就在眼前;它哀鳴不絕,仿佛這樣就更能聽到同伴們的呼喚。野鴉們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顧自己鳴噪不停。
看起來,杜甫寫的是一只孤單的大雁,可真的僅僅寫了一只大雁嗎?聯(lián)系創(chuàng)作背景來看,并非如此。這首詩寫于杜甫的晚年,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由于四川政局混亂,他帶著家人離開成都,乘船沿長江出川,途中滯留于夔州。當(dāng)時的杜甫年老多病,故交零落,看到山河瘡痍,心中充滿失意和哀傷。
這只孤雁與杜甫何其相似!杜甫看到這只大雁,不禁聯(lián)想到自己的遭遇。孤雁就是詩人的象征,詩人借孤雁抒情。安史之亂讓詩人處于長期的顛沛流離當(dāng)中。他將自己的哀傷寄托在了這一只失群的大雁身上。
杜甫寫雁的次數(shù)不少,寫各種鳥更是多達(dá)八十余次。他是一只孤雁,“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他是一只沙鷗,“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他是一只小小鳥,怎么飛也飛不高,天高地闊,卻沒有他的容身之所。
我們把時間線拉得更長一些,會看到杜甫在官場和文壇上都是寂寞的,好像哪里都沒有他的一席之地。他是一個內(nèi)心充滿熱情的人,渴望走進人群;他以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人,想與每一個人交好。他曾熱烈地?fù)肀н@個世界,收獲的卻常常是寂寞。他去世幾十年后,他的后輩請元稹為他寫墓志銘。元稹發(fā)現(xiàn)杜甫的詩寫得非常好,于是大力推賞,杜詩這才流行起來??梢哉f,元稹是杜甫的隔世知音。
杜甫活著的時候極其孤獨,是被官場和文壇雙雙拋棄的人?!袄疃旁姼韫庋骈L”之類的評價,是后人在發(fā)掘了杜甫的詩歌價值之后,給予他的遲到的贊譽。
雙燕和孤雁身上,都有深沉的感情投射,指向人間的孤獨。
《雙雙燕·詠燕》,以人作為陪襯來寫燕子。燕子成雙成對,人卻形單影只。燕與人兩相映照,燕子的甜蜜幸福讓思婦的孤獨寂寞更為凸顯。等待在原地的人,憑欄遠(yuǎn)眺,翠黛深鎖;而在燕子的世界里,它們不知憂愁為何物?!奥浠ㄈ霜毩?,微雨燕雙飛”,思婦的孤獨、人間的離別又怎是雙飛的燕子能夠懂的呢?你看,人還不如燕子!這首詠物詞在曲折中強化了情感的深度。
在《孤雁》中,大雁是正襯,是自比,是借物抒情。詩人把自己比作一只失群的大雁,無比孤獨。“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這是蘇軾的孤獨;“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這是辛棄疾的孤獨;“斷雁西江遠(yuǎn),無家寄萬金”,這是文天祥的孤獨……孤獨大雁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孤獨的失意文人群像。
在富貴人家憑欄遠(yuǎn)眺等待歸人的女子,與漂泊在外風(fēng)餐露宿的旅人,本質(zhì)上都是孤獨的存在。一雙燕或者一只雁替她(他)寫下了“孤獨”二字。他們歷經(jīng)風(fēng)雨,一年一年,各自看盡四時風(fēng)光卻無人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