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與家人在世博大道一家淮揚風味餐廳吃飯。點菜時意外與一道傳說中的淮揚名饌邂逅:淮揚煮乾隆九絲。
這道傳統(tǒng)老菜在清代《調(diào)鼎集》中有記載:“九絲湯,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口蘑、千張、腐干、紫菜、蛋皮、青筍或加海參、魚翅、蟶干、燕窩俱可?!比绻龅娇蛻粢k大喜之宴,你愿多出錢,店家就給你多加料,五顏六色、喜氣洋洋的一鍋燴,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不管葷的素的,喜歡秀刀工的淮揚廚師都給你切得細細的,勻勻的,不亂不繞,不折不斷,飄飄然,施施然,投入高湯后那么一打旋,薄芡那么一勾,就噴噴香地上桌了,皆大歡喜。我們老小五人,點了小份,師傅進包房堂灼時,讓我看清了幾排小碟子:干絲是不可少的,還有火腿絲、雞絲、海參絲、瑤柱絲、冬筍絲、杏鮑菇絲等,在玻璃鍋里煮好后再分別裝入瓷盅,然后再加去殼大蝦一只,小菜心一株,顏色好看,高湯一沖,味道很好,關(guān)鍵是價格相當親民。
當年乾隆下江南的時候,揚州地方官員進奉了這道湯品。興師動眾一路南下,他已經(jīng)塞足了一肚皮膏粱厚味,突然吃到一道清鮮雅致的九絲湯,又是這般纖細如發(fā)、絲縷不絕的刀工,頓時龍顏大悅,贊不絕口,九絲湯就此名傳天下。后來為適應市場,九絲湯經(jīng)過迭代簡化,就成了今天淮揚館子里的招牌菜大煮干絲。
法國人終究是“不吃素的”,豆腐公司后來黯然關(guān)張。
在電視劇《如懿傳》里有一節(jié)戲,皇上邀眾嬪妃聚餐,自己卻姍姍來遲,原因是一夜睡得不好,也導致胃納不佳。如懿進言:“有剛煨好的九絲湯,是皇上喜歡的揚州風味?!被噬弦粐L,認為不遜當年南下的口福,于是讓眾嬪妃一起嘗嘗。
如今,大煮干絲成了淮揚名饌,燙干絲又是早茶標配,大白干經(jīng)過淮揚廚師妙手再塑,越發(fā)精妙,越發(fā)繁復。不過這還不算登峰造極,春節(jié)前我在浦東某飯店參加一場中法兩國廚師“四手聯(lián)彈”活動,淮揚菜與法菜交替飆技,精彩紛呈,最后淮揚廚師出場,當堂做了一道繡球豆腐。
法國沒有豆腐,法國人也不懂吃豆腐。一百年前,李鴻藻的公子李石曾作為駐法公使孫寶琦的隨員遠赴法國,成為中國的第一批留法學生。李石曾在巴斯德農(nóng)學院讀書時,也許是思鄉(xiāng)情深,就做了豆腐解饞。后來根據(jù)人無我有的思路開了一家豆腐公司,為推銷中國的豆腐,還用法文寫了一本書《大豆的研究》。但法國人終究是“不吃素的”,豆腐公司后來黯然關(guān)張。
淮揚廚師整裝出場,將一塊方方正正的嫩豆腐,飛刀走雪一番操作,切出細如發(fā)絲的6000余根,但刀刃不到底,下面不能斷,沉入雞湯盅內(nèi)頓時綻放成一朵花瓣細密的繡球花。法國帥哥廚師驚嘆之余,俯首稱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