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溫暖的大課間,高一女生小月(化名)主動來到心理咨詢室,想和我聊聊最近的心事。小月最近心情非常低落,只要想到媽媽就止不住地想哭。在斷斷續(xù)續(xù)的抽泣聲中,我聽到了小月的故事。
小月9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媽媽當時肚子里懷著弟弟,帶著小月從東北老家來到太原投奔親戚。離婚對媽媽打擊很大,媽媽天天哭,小月就安慰媽媽,和媽媽站在一邊。但小月心里還是非常矛盾,在她的記憶中爸爸對她非常好,從小對她百依百順,她不理解,“為什么爸爸把什么都給了我,然后又拋棄了我?!”她無法原諒爸爸,從此再沒有叫過爸爸。
小月初一的時候媽媽再婚了,爸爸也再婚了。小月試圖阻止媽媽和繼父在一起,但媽媽還是再婚了。之后小月和媽媽的關系就越來越僵。
“媽媽開始打我,罵我,管得我特別嚴。只要和我說話就是用吼的,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能罵我半天。我覺得媽媽是把對爸爸的怨氣撒在我身上。弟弟長得很像爸爸,媽媽看了就生氣,這時候也會拿我撒氣。我在家里隨時都可能挨打挨罵,簡直就是我媽的出氣筒。
“我都這么大了,媽媽還查我的手機,看我的聊天記錄,即使我改了密碼她也一定要知道我的新密碼。她會依次問我通信錄里每一個人是誰,會問我新加的朋友是誰,不讓我加男生。奶奶給我買了手機,我本想這下終于可以有自己的秘密了,媽媽卻沒收了那個手機。
“我在家不能關臥室門,媽媽會不停敲門讓我開門,她需要時刻知道我在做什么,有一次我鎖了門,我太想要屬于自己的安靜空間了,但是媽媽敲不開門,就把鎖撬了,我的房間到現在都沒鎖。
“家里太壓抑了,我就出門躲著。
我周末會和朋友出去走一走、玩一玩。但是只要我出門在外,我媽媽就會‘奪命連環(huán)call’,會不斷給我打視頻,確認我在哪、和誰在一起、在干什么,嚇得同學都不敢跟我一起出去了,說我是被媽媽控制的小孩。
“從那時起,我就非常想爸爸,想回到爸爸身邊。媽媽不讓我跟爸爸聯系,但是我去年回了趟東北,爸爸也再婚了,剛生了小孩。爸爸、奶奶、姑姑都對我很好,我臨走他們還哭了,讓我經?;厝タ纯?。我甚至想回到東北去上學,離我媽遠遠的。”
媽媽的控制給小月帶來很大的困擾,也讓小月非常反感。當被問及“如果有奇跡發(fā)生,一切都變好了,你覺得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小月想了想,輕松許多地說:“如果有奇跡發(fā)生,我就希望我媽不要管我了,什么都不管我最好了。我已經長大了,自己做事有分寸,她不管我,我也不會出格的,也能生活得很好?!?/p>
一番傾訴過后,小月情緒穩(wěn)定了許多,她說從來沒有這樣梳理過自己和媽媽的經歷,其實也能理解媽媽在婚姻中受傷之后,害怕女兒在和異性交往的過程中受到傷害。小月平常住校,和媽媽相處的時間其實并不多,再加上周末和朋友外出,她計算了一下,自己滿打滿算一周就當媽媽八個小時的女兒,勉強能夠忍受。小月希望我和她媽媽聊聊,“我長大了,讓媽媽也成長一下吧。”
捋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就更能理解事情的結果。即使依然覺得壓抑,小月還是能夠理解媽媽,我想也是時候讓媽媽理解小月了。
跟班主任溝通過以后,我邀請小月的媽媽來到了咨詢室。媽媽很愿意來跟我聊聊,面對總是想逃的女兒,媽媽有許多的困惑。
媽媽口中的小月,是一個突然之間性情大變的孩子。之前的小月聽話懂事,初中補課也是自己去,自己回,都能按時回家。但是中考之后那個按時回家的孩子不見了,媽媽打電話、發(fā)信息、發(fā)視頻都叫不回來,還常常把媽媽拉黑,聯系都聯系不上。
“跨年那天,臨出門說好12點回來,到點兒還沒回來,我就著急得不行,她不回來我就睡不著。12點我給她打電話,她說正準備打車呢。后來我再打就聯系不上了,可把我急得,一個女孩子家家,我可害怕她在外邊吃虧上當呢,我尋思咋這么晚不回來還不接電話呢?我就胡思亂想。自從我來太原就一個人帶著他姐弟倆,生活上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我也可難了,我是脾氣不好有時候說她兩句,她是一點兒也不理解我呀?!?/p>
我告訴媽媽,孩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媽媽不再管她,她自己能管好自己。媽媽依然無法放心,跟我說起小月樁樁件件被她逮著的錯事?!罢娴木拖窬熳バ⊥狄粯樱乙膊恢滥膬簛淼撵`感,總能恰到好處發(fā)現她犯的錯。我很少進她房間,有一天一進去就搜著她屋里有個煙頭。這種事太多了……”講著講著,媽媽笑了,媽媽看到了自己和小月之間你追我逃的模式,也看到了母女倆在這個過程中雖然劍拔弩張、硝煙四起甚至勢不兩立,但是充滿著彼此之間的依賴、擔心和關心。這種母女之間的愛既然無法拆散,那就不如先明確界限、減少控制,媽媽的再婚是媽媽的事,女兒的交友是女兒的事,向后退,至少讓關系緩和一下,媽媽愿意滿足孩子的心愿,努力閉上嘴,不說話。
當我問媽媽希望小月長大以后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媽媽的愿望很樸實,就希望孩子能成人,走正道。以我在談話過程中對媽媽的了解,我告訴媽媽,放心吧,在這么正派的媽媽的多年影響下,孩子一定不會走偏。小月早已耳濡目染了媽媽正向的價值觀,也像媽媽一樣積極樂觀,要相信孩子自己能把自己的路走好。如果媽媽希望將來在孩子遇到重大抉擇時自己能給她出主意,有一定的話語權,那眼下就要把“搞好母女關系”放在第一位。
孩子不愿意回家,媽媽需要把家變成一個孩子覺得好的地方。家對孩子的力量應該是拉力而不是推力??刂?、指責、爭吵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就是一種推力,媽媽把孩子往外推,孩子在外面如果受到了不良誘惑作為拉力,那孩子將很難按照媽媽心中的期待成人。
媽媽的訴說,我的共情,讓媽媽也放松了許多。她意識到孩子長大了,還有一年多就 18 歲成年了,不得不接納孩子的叛逆,兒大不由娘,自己也是時候放手了。媽媽臨走時對我說:“回家我先把我姑娘屋里的鎖給她裝上!”
再次見到小月是一周以后,這次她是帶著笑容來的。
“我媽最近都沒怎么管我,真是太舒服了,家里也不壓抑了。但也不知道啥時候又會卷土重來,罵我一頓。老師,您能不能常常找我媽過來教育教育她,讓她繼續(xù)成長,我想我倆的關系可能會再好點?!?/p>
小月媽媽的配合,是這次心理輔導起效的關鍵一環(huán)。當我作為心理老師邀請父母進行訪談,有的父母會和我說:“你解決孩子的問題就可以了,我們做父母的又沒有什么問題?!?/p>
小月和媽媽之間的關系親密而又疏離,糾纏而又扯不斷。母女之間的互動造就了小月現在的狀態(tài),這不是僅靠與孩子工作就能解決的問題,所以需要媽媽一起加入。通過咨詢,我支持小月,也支持媽媽,當兩個人的自我都獲得內在力量,回到家庭里她們就能夠帶著邊界感去相處,順利度過小月的叛逆期。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有時候并不清楚孩子到底出了什么問題,只能看到孩子變得不聽話,無奈地看著孩子關上心門,有的家庭里爆發(fā)親子沖突,還會將孩子推得更遠。心理老師通過家長訪談,能讓家長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心理原因,幫助家長理解孩子的需要,從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有的孩子抑郁情緒持續(xù)時間過長,家長卻往往覺得孩子是偷懶、矯情,這時也需要通過家長訪談來讓家長意識到孩子情緒問題的重要性,能夠及時就診,幫助孩子緩解情緒困擾。
此外,在親子關系中,有時候家長也是需要被支持的角色,他們常常也處在焦慮的狀態(tài)中,無法給孩子提供健康的家庭氛圍。通過家長訪談,家長在傾訴的過程中能夠厘清自己的狀態(tài),減輕自身的焦慮情緒。當他們能夠從糟糕的情緒中跳脫出來,就更容易真正理解和接納孩子,在生活中有平和的心態(tài),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有利于孩子心理狀態(tài)的恢復。
在學校心理老師的心理輔導工作中,家長訪談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在家校共育的過程中,家長訪談就是一座橋梁,連接著學校和家長,受益者就是孩子。有的孩子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得到安撫、得到力量,回到家卻像是又回到了和父母對立的戰(zhàn)場,分分鐘被打回原形,這樣心理輔導的效果就像蝸牛登高白天往上爬兩步,晚上又往后退一步,很難有效或者進展緩慢。通過家長訪談,學校心理老師與家長攜手共進,家長負責家庭支持系統,心理老師負責學校的心理支持系統,一起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理解和支持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