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歸來,正式步入初三下學期,中考的腳步也日漸臨近,各類測試、摸底考接踵而至,成績的不理想、未來的不確定性令考生的心靈世界漫起一陣焦慮的迷霧。如何在焦慮的迷霧中尋找到光明的出口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瑞(化名)的故事吧!
作為本市某重點初中的佼佼者,15歲的小瑞本應滿懷信心地迎接中考的挑戰(zhàn),但現(xiàn)實卻并非如此。
在心理輔導室柔和的燈光下,小瑞的故事緩緩鋪陳開來。
“中考越來越近了,我非常擔心自己的數(shù)學成績。我的數(shù)學一直是最弱項,但上學期數(shù)學成績還比較平穩(wěn),我挺有信心的,沒想到這學期的數(shù)學成績卻不盡人意,小測試和月考我這科都考得很差?!?/p>
他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目標是考上重點高中A校,將來要上重點大學。
他唯恐現(xiàn)實無法達到預期,腦海中開始浮現(xiàn)出很多負面想法:“完蛋了,我的數(shù)學成績要完蛋了?!?/p>
“萬一我后面的模擬考試也考差了,怎么辦?”
“萬一我中考的時候也考差了,上不了理想的高中怎么辦?”
“我理想的高中是A校,聽說A校今年的分數(shù)線會漲,我的數(shù)學成績?nèi)绻^續(xù)往下掉,恐怕就懸了?!?/p>
“考不上A校,將來就可能考不上心儀的大學,我的一生就毀了?!?/p>
他滿面愁容,一系列災難化的想法侵蝕著他的自信與希望。
很多學生都因考試成績而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幾乎在每次考試結束之后和成績公布之前,焦慮都會如期而至,學生既想知道成績,又不敢看成績。成績終于出來之后,如果自己考好了,就興高采烈,喜氣洋洋;如果自己考差了,就垂頭喪氣,滿臉沮喪。
大多數(shù)人,包括學生自己都認為焦慮的原因是成績考差了,一切的焦慮和其他負面情緒都是成績導致的。但是,事實可能并非如此。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人的情緒來自人對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評價、解釋,而非來自事情本身。所以,“成績考差了”往往并非焦慮的重點,“成績考差所帶來的影響”才是真正使人焦慮的地方。
小瑞就是一個典型例子。心理老師首先引導小瑞重新審視自己的焦慮源,讓他意識到“數(shù)學成績考差了”這件事并不會直接導致自己焦慮,讓他焦慮的是他對“數(shù)學成績考差了”這件事的不合理認知,包括消極解釋以及一些災難化想法。
心理老師告訴小瑞:“從學習本身的規(guī)律來講,成績有起伏和波動是很正常的。一個學生成績非常優(yōu)秀,把他的成績做成曲線圖,也一定是有高有低的?!?/p>
小瑞說:“我回憶了一下,好像是這樣的。我初一時有過一陣起伏,初二比較穩(wěn)定,現(xiàn)在又有波動了?!?/p>
心理老師繼續(xù)說:“是的,成績有一點忽上忽下其實是常態(tài),因為你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節(jié)奏不總是穩(wěn)定的。只要不是大幅度的下降,你不必過于緊張?!?/p>
接著,心理老師又進一步矯正他對未來的消極看法:“這兩次沒考好,后面還是有機會的。你只要繼續(xù)努力,不放棄,完全有可能考上理想的學校。”
“另外,事情遠沒有達到糟糕的地步。中考、高考固然重要,但它們并不能完全決定你以后的走向??疾簧?、考不好,你的人生都不會完蛋,考上了、考得好,也不代表你的未來高枕無憂。你的思想負擔不要太重,也不必擔憂那些還未發(fā)生的事情?!?/p>
“分數(shù)線的漲落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比如政策調(diào)整、考生人數(shù)、考生整體水平、考試難度等等。但無論分數(shù)線如何變化,最終還是要看自己的實力和水平,所以,抓緊時間積極備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應試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被問到“數(shù)學連續(xù)兩次考差了,自己有反思嗎?”這一問題時,小瑞愣住了,他的表情已經(jīng)暴露了答案。
面對接連不理想的數(shù)學成績,他沒有反思“我為什么考差了?”“我哪些題做錯了?”“我怎么才能讓成績提高?”而是“我下一次再考差了,怎么辦?”“我考不上A校,怎么辦?”“我上不了心儀的大學,未來怎么辦?”
心理老師提醒他:“你所擔心的這些事情都不是你要關注的重點,你現(xiàn)在的重點是搞明白成績?yōu)槭裁聪陆?,以及怎么去提高成績?!?/p>
經(jīng)過點撥,小瑞恍然大悟,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腦勺,說:“原來我重點一直‘跑偏’了??!”他告訴心理老師,自己回到班級后會拿著試卷主動向任課老師請教的,日后會加強知識中薄弱的地方,希望早日把數(shù)學成績提升上來。
青少年普遍容易出現(xiàn)情緒波動,針對這一心理特點,心理老師又提出了四點建議,希望小瑞能夠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
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認識到自己無法做到完美,但每一次努力與進步都值得肯定,每一次退步都是查漏補缺的機會,要學會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和成長的契機,以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心理老師引導他進行了深呼吸訓練。每當感到焦慮或緊張時,嘗試進行幾次深呼吸。慢慢地吸氣,讓空氣充滿肺部,然后緩慢地呼出。
保留休息時間
備考期間會消耗很多腦力、精力,人在筋疲力盡時容易產(chǎn)生負面情緒,因此要保證自己每天都有一定的休息時間,讓大腦和身體得到恢復,也讓緊繃的自己喘口氣。
尋求他人支持
壓力大、情緒不好時,可以向家人、老師、同學傾訴,讓他們給予一些支持和建議。據(jù)了解,小瑞的父母工作較忙,平時并沒有太多時間跟孩子溝通,對此心理老師和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希望他們多傾聽他的焦慮和擔憂,多對孩子表達鼓勵和認可,在孩子人生的重要階段做好堅固的后盾。如有需要,心理老師也歡迎小瑞再來找自己聊聊。
兩周后,小瑞再次來到心理輔導室。他說,他向老師請教了疑難問題,找到了數(shù)學成績下降的原因,最近正在做針對性的練習。他開始有意識地反駁、糾正那些偶爾會冒出來的消極想法,爸爸媽媽也給予了他力量。現(xiàn)在他找回了自信和對未來的憧憬,他會努力保持好的狀態(tài)迎接中考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