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州妙智院與豐氏家族

        2025-02-13 00:00:00沈芳漪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5年1期

        摘 要:《明州妙智院記碑》詳細(xì)記載了妙智院自五代始建至北宋元祐間的歷史,有多位豐氏家族成員參與記事樹碑,且均與北宋著名官員豐稷關(guān)系密切。文獻(xiàn)記載豐稷曾請妙智院為功德院,并歸葬附近?;谝延械乃未Φ滤卵芯?,結(jié)合豐稷生平經(jīng)歷,推測他可能在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國元年間(1100—1101)請妙智院為功德院,以守護(hù)祖先墳域。后因被列入“元祐黨籍”,豐稷被除名奪職,豐氏家族后繼無人,使得妙智院從家族私有之功德寺最終轉(zhuǎn)變?yōu)橐话闼略骸?/p>

        關(guān)鍵詞:豐稷;妙智院;明州;功德寺;元祐黨籍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01.024

        0 引言

        《明州妙智院記碑》書于宋元祐六年(1091),此碑圭首高160厘米,闊83厘米。據(jù)民國《鄞通志館碑碣搨本目》①及《鄞縣通志》載,碑原存寧波鄞縣妙智寺②,現(xiàn)疑不存。目前僅見當(dāng)時鄞縣通志館所拓、后移增于天一閣③之拓片(圖1)。

        1 《明州妙智院記碑》概況

        此碑碑文正書,見存十九行,滿行三十五字。雖然“拓片磨泐過甚,石花斑駁錯雜,碑字多有泐失,撰者及書者銜名殘缺”④,恰有明末清初《敬止錄》及清康熙、乾隆及同治《鄞縣志》等,均載《明州妙智院記》一文,或詳或略,可據(jù)此補(bǔ)充拓本所缺。

        依據(jù)天一閣所藏拓片,并參考前人著錄,經(jīng)文獻(xiàn)考證與字跡比對,移錄碑文如下⑤:

        明州妙智院記

        蘇州吳縣主簿郭受撰

        太平州繁昌縣尉豐大常書并題額

        錢氏之有吳越日,凡二浙之間山水奇秀者,皆許建剎摩以安僧焉。茲地始得僧師賢,不知何許人,一日束缽朅然戾止,目其峰巒峭拔,澗壑清激,翛然可愛,乃誅茅建庵而居之,未幾倏然而化去。復(fù)有天臺僧行昭來似續(xù)之,昭即天臺國師之門人也,以其久參得旨,大為時輩之所欽。一日,有邑民梁階等請獻(xiàn)地以廣其基,即太平興國七年也。棟宇日漸隆備,乃以古觀音像而名之。

        仁宗享位,以天圣改元,至十年有詔許以存留。治平元年十有一月,國家將有事于明堂,復(fù)詔天下有未系錫名者,皆例賜其額,茲院始革為“妙智”。然上棟下宇皆鼎新其制,此主院子和勠力之績。和師以無私為潔己,以無黨為董眾,故緇俗無遠(yuǎn)近班白,皆悉心而歸之。雖一院粗完,而中所闕者,惟大殿耳。夫釋氏之宮,茍寶殿不立,亦猶國家七廟不設(shè),則祖宗之茂績、昭穆之景鑠,無得而講焉,詎可而不立乎?乃竭志于蚤夜而力圖之,裒眾獲財計一千緡,起熙寧四年春,市材召工,建成大殿,使來者瞻其寶構(gòu),則圓覺伽藍(lán)之說炳然目前,不煩概舉。豈比夫高甍大楹,崇基廣廈,然后謂之壯觀哉?則知和師自利兼人之功德,不可聊爾而論。嗚呼!和師之往有年矣,今少師寶生欲其師之名不墜,故命予以紀(jì)其跡,庶乎來者之觀,可以見其心之所存焉。元祐六年五月望日記。

        陳承祿,徐世良、世昌、世安,京兆豐知常同立石。

        徒弟僧義山、前住沙門寶生、住持沙門(下缺)

        2 妙智院的歷史沿革

        目前關(guān)于妙智院的最早文獻(xiàn)記載見于南宋寶慶《四明志》中。然而其中有兩座“妙智院”:一屬三十六座甲乙律院之一,位于“縣西南七十里,舊號觀音庵。后漢乾祐二年建?;食纹皆曩n今額。常住田一百畝,山無”⑥。另一屬二十二座禪院之一,位于大慈山,為史丞相府功德院。結(jié)合碑文內(nèi)容看,前者與之相符,盡管方志記載較為簡略,但寫明了寺院位置、始建時間及當(dāng)時的寺產(chǎn)情況。

        方志載妙智院位于“縣西南七十里”⑦處,清黃宗羲《四明山志》提及此寺在黃觀嶺⑧。民國《鄞縣通志》記載此寺位于“七區(qū)鸛嶺鄉(xiāng)童君廟側(cè)”,當(dāng)時鸛嶺鄉(xiāng)有三座童君廟,其中有一童君廟位于“鸛嶺鄉(xiāng)大路沿妙智寺側(cè)”⑨。按《鄞縣通志》所附地圖《鄞城分圖辛》,妙智院約在今海曙區(qū)龍觀鄉(xiāng)大路村龍溪線以北。

        妙智院建于后漢乾祐二年(949),正值吳越國王錢俶在位、大興佛教時,僧人師賢最先于此建庵修行。后有僧人行昭來此,他是吳越國后期著名僧人、被錢俶奉為國師的天臺德韶之百余門人之一,因“久參得旨”,亦為時輩所欽。北宋太平興國七年(982),邑民梁階等請獻(xiàn)其地,規(guī)模日漸擴(kuò)大,乃以古觀音像命名為“觀音庵”。由于是無官方賜額的私建庵堂,隨時有被取締或拆毀的可能⑩,天圣十年(1032)得詔幸以存留,直至治平元年(1064)賜額“妙智”,正式獲得了被官方認(rèn)可的合法身份。這一時期,住持子和為營建寺院頗費(fèi)心力,并于熙寧四年(1071)重建佛殿。繼任住持寶生請人作記以紀(jì)子和之功,即此《明州妙智院記》,詳細(xì)記載了妙智院自始建至元祐六年(1091)間一百四十余年的歷史。

        北宋后期還有一個重要事件,即豐稷請此院為功德院。豐稷(1033—1107)為明州鄞縣人,是活躍于北宋神宗、哲宗、徽宗三朝的著名官員,《宋史》有傳k。他以剛正不阿、直言不諱而聞名,官至尚書,后因得罪蔡京被列入“元祐黨籍”,死后追謚“清敏”。四明豐氏亦興起于豐稷,成為兩宋時期甬上四大望族之一。全祖望曾贊譽(yù)“豐氏為清敏公之裔,吾鄉(xiāng)南宋四姓之一,而名德以豐為最”l。

        而豐稷請功德院的相關(guān)記載最早見于明成化《寧波郡志》:“妙智講寺……宋治平元年,尚書豐稷請為功德院,賜今額?!眒但乾隆、同治《鄞縣志》均對豐稷請功德院的時間提出疑義,理由有三:一是南宋寶慶《四明志》、元延祐《四明志》均未載此事;二是《明州妙智院記》明確記載治平元年賜額“妙智”的原因是“國家將有事于明堂,復(fù)詔天下有未系錫名者,皆例賜其額”,而與豐稷無關(guān)n;三是治平元年時,豐稷尚處低職,未為尚書,并進(jìn)一步指出豐稷請院應(yīng)在熙寧以后o。由此可見,豐稷請功德院是妙智院歷史上的一個未解謎團(tuán)。

        此后妙智寺歷經(jīng)多次興建,文獻(xiàn)記載相對簡略:南宋建炎間,僧人無量重建觀音閣。元至正年間(1341—1368)寺毀p。明永樂時,妙智寺僧被并入城內(nèi)的寶云講寺q。正統(tǒng)十年(1445)r,住持弘亮重建。清康熙間,岳祖重建s,至民國時仍存t。20世紀(jì)70年代因建造鄞縣化工二廠而拆除u,現(xiàn)已不存。

        3 妙智院與豐氏家族的關(guān)系

        功德院又稱功德寺,起源于唐,盛行于宋,是由朝廷賜額專供少數(shù)貴族和官僚群體祭祀祖先、供奉香火、乞求冥福的寺院v。如黃敏枝、汪圣鐸等學(xué)者,對宋代功德寺的設(shè)立制度、功能、特權(quán)及其與主家的關(guān)系等問題已有深入的研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筆者將從兩個層面來探討豐稷請功德寺的問題:一是豐稷請功德寺是否確有其事?二是此事若真,豐稷請功德寺的大致年代是何時?

        3.1 豐稷請功德寺的可能性

        功德寺在唐代原為皇家專有,包括皇帝、皇子、公主、妃嬪及外戚等皇室成員w。發(fā)展至宋,這一特權(quán)群體擴(kuò)展至品級較高的少數(shù)官僚,并隨著仁宗及神宗時相關(guān)詔令的頒布,逐步確定了范圍,成為一種規(guī)范化、合法化的制度。加之功德寺享有一系列宗教及經(jīng)濟(jì)特權(quán),因此符合資格的官僚紛紛請立功德寺,以此作為他們地位和權(quán)勢的象征x,如據(jù)黃敏枝統(tǒng)計,南宋四明史氏一族即擁有十所功德寺y。這也由上至下地帶動了民間建立墳庵的熱潮。在這種普遍盛行的社會風(fēng)氣影響下,豐稷請立功德寺具有較大的可能性。

        且豐稷喜好老釋之說,多與釋僧交游。他雖然以儒學(xué)著稱,亦精通佛理。神宗曾問豐稷“聞卿知佛教理,如何?”豐稷答曰:“佛者,覺也。覺則無所不了。”豐稷被謫官后居于建州時,就攜孫侄一二人居于佛寺中,不問世間政事,尋得一方清凈?!把嘧啞度A嚴(yán)合論》,抄其要為百卷”,“怡然自得,與衲子輩游?!薄皩W(xué)佛者宗師如善本輩,皆機(jī)語相契。”z善本亦為當(dāng)時的名僧,曾住婺州雙林寺、杭州凈慈等名寺,為浙東僧俗所崇,神宗賜號曰大通禪師。

        就妙智寺本身而言,從《明州妙智院記碑》即可窺見它與豐氏家族的密切關(guān)系。

        《明州妙智院記碑》碑文由郭受撰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五月。據(jù)《敬止錄》記載,郭受時為“吳縣主簿”,吳縣屬蘇州。為何作為吳縣地方官的郭受會為萬里之外的一座明州佛寺撰記呢?因為郭受還有另一重特殊身份,他是豐稷次女之夫婿。據(jù)建炎三年(1129)陳瓘所撰《宋禮部尚書敘復(fù)朝請郎提舉亳州太清宮豐公墓志》(下文簡稱為《豐稷墓志》)記載,豐稷次女“適奉議郎郭受”。元大德《昌國州圖志》中關(guān)于郭受的記載最為詳細(xì),載:“郭受,貫河南府,官至奉議郎,終于長沙判官。宋建炎間,其子維徙居于此,以北學(xué)教授諸生,從者如云,葬于西湖之原,榜曰‘郭先生墓’。其先以易學(xué)四世登科,兩尚主,有官歷尚書及國子博士?!?/p>

        書丹題額者似為豐稷次子豐大常,時任太平州繁昌縣尉,為明清《太平府志》及《繁昌縣志》所不載,《豐稷墓志》僅提及其為“壽州壽春縣主簿”。此外立石者中豐知常應(yīng)為豐稷之侄,即與豐稷子豐安常、大常同輩。據(jù)清《黃堂豐氏宗譜》載,豐知常為豐稷兄豐稠之子。京兆應(yīng)為豐氏家族郡望,如豐稷族兄豐稱墓志銘中稱其為“京兆豐君”。

        此三位參與妙智院樹碑記事者均為豐氏家族成員,且與豐稷都有比較親近的關(guān)系,其背后指向的就是豐稷與妙智院的直接聯(lián)系。據(jù)《豐稷墓志》,大觀三年(1109)豐稷歸葬于“鄞縣通遠(yuǎn)鄉(xiāng)銀山妙智之原”,明確指出豐稷墓位于妙智院附近,這樣的擇址應(yīng)當(dāng)不是巧合。

        盡管豐稷請立功德寺一事并未為兩宋文獻(xiàn)直接記載,但筆者認(rèn)為妙智院應(yīng)屬于功德寺中數(shù)量較多的墳寺,位于主家墳?zāi)垢浇?,承?dān)著守護(hù)墳域的職責(zé)。明嘉靖《寧波府志》載“清敏公豐稷墓,在縣西南六十里環(huán)村”,清同治《鄞縣志》亦引《鸛嶺寺志》,載豐稷墓“在澍河桓村之南,俗名豐家河”?!碍h(huán)村”即“桓村”,因避宋欽宗趙桓名諱而改,宋時即屬通遠(yuǎn)鄉(xiāng),至今地名仍存。豐家河即今穿桓村而過的中溪。此地于1983年還出土過豐稷族兄豐稱的墓志銘,可知豐稱于熙寧八年(1075)“葬于鄞縣通遠(yuǎn)鄉(xiāng)銀山管金谷里”。筆者由此猜測豐氏家族的墓地即位于桓村附近,有待更多考古發(fā)現(xiàn)證實。

        此外,就官僚請立功德寺的方式來看,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自己出資新建寺院,然后向朝廷請求賜額;二是指射已有寺院,再向朝廷請求敕額,最終由朝廷經(jīng)程序認(rèn)可后發(fā)放敕牒,作為寺院合法身份的證明。寺院也往往將敕牒以及賜額鐫刻在石碑上,示之于世。如天一閣館藏拓片《趙大資府狀起置寶慶顯忠禪寺尚書省敕牒碑》記載了趙與懽為其父趙希言請建功德寺、朝廷賜額“寶慶顯忠禪寺”之事,《宋敕賜壽國寧親禪寺額碑》是史巖之為其父史彌忠所建功德寺獲朝廷敕額后所立之碑。

        而追溯妙智院的歷史,它始建于五代吳越時,非豐氏家族出資新建;院額“妙智”為治平元年(1064)朝廷統(tǒng)一敕賜,與豐稷請院無關(guān);宋時并無高僧大德住山,聲名不顯。因此,筆者認(rèn)為豐稷選擇妙智寺作為功德寺的主要原因是其所處位置靠近家族墓地。像豐稷這樣長期流轉(zhuǎn)各地做官的官員,無法經(jīng)?;剜l(xiāng)照看祖墳,請立功德寺后即可以將保護(hù)祖先墳域的職責(zé)委托于寺院僧人。

        3.2 豐稷請院的大致年代

        針對官僚奏請設(shè)立功德寺的熱潮,仁宗、神宗時分別發(fā)布詔令,正式規(guī)定了請立功德寺群體的范圍。一是仁宗嘉祐四年(1059)六月,仁宗下詔“詔應(yīng)乞墳寺名額,非親王、長公主及見任中書、樞密院并入內(nèi)內(nèi)侍省都知、押班,毋得施行”。二是熙寧五年(1072),神宗下詔“定應(yīng)見任兩府、親王、長公主、入內(nèi)都知押班,許陳乞守墳寺等額,許十年內(nèi)依見在例,仍兩經(jīng)圣節(jié)與度行者一名”。汪圣鐸等分析認(rèn)為,這一群體涵蓋親王、長公主、兩府大臣、宰執(zhí)大臣及皇帝內(nèi)侍等,在宋代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因此,從豐稷個人的任職經(jīng)歷,可推測其請立功德寺的大致年代。

        豐稷于嘉祐四年(1059)進(jìn)士及第。初為地方官,歷任亳州蒙城縣主簿、真州六合縣主簿、襄州谷城縣令,為當(dāng)?shù)毓倜袼Q。因母去世服丁憂后,任寧海軍節(jié)度推官、知越州山陰縣丞,未赴。后作為安燾的屬官,受其器重,于元豐元年(1078),由校書郎充書狀官,隨安燾出使高麗,表現(xiàn)出色?;貒蟆把瓋少Y”,遷著作佐郎、知開封府封丘縣。元豐三年(1080),因“清修儉直”被薦為御史,任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里行。元豐改制后,易為通直郎、監(jiān)察御史。盡管被神宗贊為“論事最誠實”,但因“彈劾不避權(quán)要”,如批評王安石之弟王安禮、不理會章惇請托事等,遂于元豐五年(1082)任秘書省著作佐郎,擢為吏部員外郎,后因王安禮升任右丞,豐稷便乞避出任利州路提點刑獄。

        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后,豐稷遷承議郎,任成都路提點邢獄。元祐二年(1087)再入京中為官,召為工部員外郎,除殿中侍御史,不久遷右司諫,轉(zhuǎn)朝奉郎。元祐三年(1088),因諫言荊、楊二親王生活奢靡,而徙國子司業(yè),元祐五年(1090)為起居舍人,后為中書舍人。元祐六年(1091)正月為太常少卿,后任國子祭酒,轉(zhuǎn)朝散郎,十月哲宗幸太學(xué),命豐稷講《尚書·無逸》,因其博學(xué)多聞,遂賜金紫并兼侍講,成為天下儒生的榜樣。元祐七年(1092)遷權(quán)刑部侍郎。

        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后,豐稷乞外郡,遂以集賢院學(xué)士知潁州、知江寧府。后入朝拜龍圖閣待制,知廣州,充廣東經(jīng)略安撫使,因豐稷為官“中立不倚”,哲宗試圖以吏部侍郎之位辭留,但豐稷仍懇求外官,遂以龍圖閣待制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而這正落入了章惇的圈套,他希望將豐稷“困以道路”,因此“連歲亟徙六州”:先移知鄆州京東西路安撫使,復(fù)知西京。紹圣二年(1095),移知成德軍兼真定路安撫使,轉(zhuǎn)朝請郎,改知潁昌府、京西北路安撫使,徙知應(yīng)天府兼南京留守,復(fù)知西京,又知南京。元符元年(1098),豐稷以眩疾乞知湖州,元符二年(1099)三月,徙知杭州浙西兵馬鈐轄,轉(zhuǎn)朝奉大夫。

        徽宗即位,豐稷轉(zhuǎn)朝散大夫,元符三年(1100)四月召拜左諫議大夫,未至闕即改御史中丞。因豐稷“自下召還以來,無不譽(yù)元祐而毀熙豐”,多次替司馬光、呂公著等舊黨美言,引發(fā)了徽宗的不滿。其間他還彈劾章惇、蔡京、蔡卞等人擅權(quán)作威,使“京貶、惇黜”,雖然取得了暫時的勝利,但豐稷也成了這些官員的“眼中釘”。十月曾布拜相,“首罷豐稷御史中丞”,遂改工部尚書兼侍讀。建中靖國元年(1101)正月權(quán)禮部尚書,七月為禮部尚書。十一月被罷,以樞密直學(xué)士知蘇州。崇寧元年(1102),曾布進(jìn)言“豐稷助元祐之人,可見朋比”,再加上舊敵蔡京得勢為相,豐稷開始遭遇輪番的政治報復(fù):一是被列入“元祐黨籍”,后經(jīng)徽宗御書刻石立碑樹于端禮門及各路、州、軍等處,以示萬世。二是不斷被貶謫外地,先改越州浙東兵馬鈐轄,降授寶文閣待制,知明州,又落待制,知常州,貶海州安置、道州別駕、臺州安置,最終被除去官籍,移建州居住、婺州居住。至崇寧四至五年(1105—1106)因徽宗詔追復(fù)元祐黨人、毀元祐黨籍石刻,才得以敘復(fù)朝請郎、提舉亳州太清宮,后歸鄉(xiāng)居住。

        豐稷歷經(jīng)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期間“三進(jìn)三出”,因卷入黨爭之中,其政治生涯跌宕起伏。雖然未官至宰執(zhí),但擔(dān)任過尚書省工部尚書、禮部尚書等,主管一部之事,亦屬高品級的兩府大臣之列,由此推測應(yīng)是元符三年至建中靖國元年(1100—1101)間請立功德寺。

        3.3 豐氏家族的變遷對妙智院的影響

        功德寺不同于普通的寺院,因它屬于某人或某家所有,所以主家與功德寺的發(fā)展有很大的關(guān)系。例如,主家擁有延請名僧擔(dān)任住持的權(quán)利,也可以為寺院出資建造供奉、提供田產(chǎn)、購買佛教典籍等,有助于寺院興盛,但也會出現(xiàn)主家干預(yù)寺院田產(chǎn)、隨意差遣僧人等問題,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

        就豐氏家族與妙智院而言,盡管因豐稷位極人臣,妙智院被請為功德寺,但隨著他被列入“元祐黨籍”,其政治地位一落千丈,甚至被奪職除籍,這份榮光沒有持續(xù)很久。

        崇寧四年(1105)七月,徽宗下詔“罷元祐奸黨所建墳寺”,“呂大防、韓維、司馬光、韓忠彥、傅堯俞、孫固、鄭雍、曾布、胡宗愈、黃履、蔣之奇、陸佃、文彥博、呂公著、李清臣、王叢叟、蘇轍、張商英、劉摯十九人所管墳寺,詔本身所乞寺額持免毀拆,不得充本家功德院,并改賜敕額為壽寧禪院,別召僧住持”。盡管豐稷不在曾任宰執(zhí)的十九人名單中,但作為“元祐奸黨”,他所請立的功德寺也應(yīng)在被波及的范圍內(nèi)。而且豐稷性格謹(jǐn)慎縝密,“平生章奏,隨手焚稿,晚陷鉤黨,有旨搜取,只字不留”,這可能也是豐稷請功德寺一事為史志所不載的另一原因。

        列入“元祐黨籍”,無疑對豐稷家族后代也有巨大影響,“凡名在兩籍者,皆錮其子孫,不得官京師及至近甸”。再加上豐稷長子豐安常、次子豐大常皆早逝,幼子希仁僅為承奉郎,其他孫輩亦未能像樓氏或史氏那樣接連出現(xiàn)在朝中為政的官員。此外,兩宋交替之際,不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也導(dǎo)致了豐氏家族的分崩離析。紹興三年(1133)的《尋訪子孫札子》提及孫豐濟(jì)“不知存亡”、豐治“建炎三年死于金賊,其妻子見在明州居住,孤弱失所”。希望明、廣兩州官員能協(xié)助尋訪到豐稷直系的親孫或曾孫,此等境遇不禁令人唏噓。

        4 結(jié)語

        兩宋時期,四明地區(qū)佛教發(fā)展極為蓬勃,佛寺數(shù)量眾多,且高僧大德輩出,與日本、高麗等國交流亦盛。而佛教的勃興與文人士大夫的崇佛風(fēng)尚、世家大族興建寺院的行為均有一定關(guān)系。從兩宋時期四明地區(qū)功德寺的興建情況來看,自仁宗、神宗正式確立功德寺設(shè)立制度后,豐稷是目前所見此地最早且是唯一一位請立功德寺的高級官員,不僅通過科舉任官實現(xiàn)了個人階層的躍升,也為家族前后三代帶來了封官的榮蔭及逝后的安寧。

        可惜的是,受“元祐黨籍”事件影響,豐氏家族在北宋末南宋初的衰落與遷離,未能給予妙智院長期穩(wěn)定的支持,此院可能就此又轉(zhuǎn)變成一般寺院。因此豐稷請立功德寺一事成為妙智寺史上的一段插曲,但這也是豐氏家族最輝煌時刻的歷史見證。

        注釋

        ①鄞縣文獻(xiàn)展覽會.鄞縣文獻(xiàn)展覽會出品目錄[M].[出版者不詳],1936:142.

        ②⑨t(yī)陳訓(xùn)正,馬瀛.鄞縣通志[M].張傳保,汪煥章,修.寧波:寧波出版社,2006.

        ③駱兆平,謝典勛.天一閣碑帖目錄匯編[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83.

        ④章國慶.寧波歷代碑碣墓志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⑤為便于閱讀,釋文統(tǒng)一改為規(guī)范簡體字。原碑泐失字樣,如有按相關(guān)文獻(xiàn)或經(jīng)考證補(bǔ)缺者,外加方框。

        ⑥羅浚.(寶慶)四明志[M].胡榘,修.刻本.1854(清咸豐四年).

        ⑦歷代方志多數(shù)記載為“縣西南七十里”,僅有乾隆《鄞縣志》引延祐《四明志》誤作“縣西南六十里”。

        ⑧黃宗羲.四明山志:卷2[M].刻本.1701(清康熙四十年):葉22a.

        ⑩劉毅力.宋代的佛教寺院管理政策[J].中國宗教,2022(3):70-71.

        k脫脫.宋史:卷321[M].武英殿??瘫?1739(清乾隆四年):葉7-10.

        l全祖望.鮚埼亭集:外編卷17[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四部叢刊景清姚江借樹山房刻本.1919(民國八年):葉1a.

        mr楊寔.寧波郡志:卷9[M].張瓚,修.刻本.1468(明成化四年):葉23a.

        n錢大昕.鄞縣志:卷30[M].錢維喬,修.刻本.1788(清乾隆五十三年):葉12.

        o董沛,等.鄞縣志[M].戴枚,修.刻本.1877(清光緒三年).

        ps聞性道.鄞縣志:卷21[M].汪源澤,修.刻本.1686(清康熙二十五年):葉53b.

        q高宇泰.敬止錄:冊8[M].清徐時棟校本:葉9a-10a.

        u陳建國.龍觀鄉(xiāng)志[M].北京:當(dāng)代中國出版社,2006.

        vx鐘強(qiáng).宋代功德寺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xué),2018.

        w陳瑞霞.唐代皇家功德寺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

        y黃敏枝.南宋四明史氏家族與佛教的關(guān)系[C]//漆俠.宋史研究論文集:國際宋史研討會暨中國宋史研究會第九屆年會編刊.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0:547.

        z李樸.豐清敏公遺事[M].金山錢氏重刻小萬卷樓從書本.1878(清光緒四年).

        佚名.續(xù)補(bǔ)高僧傳[M].卍字續(xù)藏本:卷14.[出版信息不詳].

        其子維即郭維,為豐稷外孫。據(jù)李樸《豐清敏公遺事》所載豐稷之孫豐漸語,“公之遺事久而湮沒,……,賴外兄潁昌郭維,以儒學(xué)修謹(jǐn),侍清敏公左右最久,能摭其本末,歷歷如數(shù)一二”。豐稷生平詳盡的歷史記載得益于郭維的講述。

        馮福京.昌國州圖志:卷6[M].宋元四明六志本.1854(清咸豐四年):葉3.明嘉靖《寧波府志》、清雍正《浙江通志》誤作郭貫。

        佚名.黃堂豐氏宗譜:卷1[M].仁讓堂木活字本.1822(清道光二年):葉13a.關(guān)于豐氏家族的家譜及其文獻(xiàn)價值,王鎮(zhèn)宇在《家族與地域之間:宋明之際四明豐氏家族研究》中已有所研究及評判,盡管清代族譜依舊譜而修訂,但只能反映唐宋時期家族繁衍大體狀況,具體而言有不少錯漏。詳見:王鎮(zhèn)宇.家族與地域之間:宋明之際四明豐氏家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18-19.

        張時徹.寧波府志:卷17[M].周希哲,修.刻本.1560(明嘉靖三十九年):葉2a.

        桓村位于鄞江上游,與豐氏家族故居處相距不遠(yuǎn)。明嘉靖《寧波府志》載豐氏家族原居于“小溪鎮(zhèn)之蕙江”,豐稷致仕歸鄉(xiāng)后才徙居于“縣西南五里董母墓北”。清全祖望亦有“宋豐清敏公則蕙江其故居也”“宋尚書豐清敏公之故居在桓溪,既貴后,在月湖”“豐氏本自馬湖來,清敏公始居于西湖”等語。小溪鎮(zhèn)位于“城南門折行四十五里”處,自宋以來屬句章鄉(xiāng),即今鄞江鎮(zhèn)。“蕙江”為鄞江上流的別名,指的是它山堰后過百梁橋至奉化江相接的這一段。“馬湖”位于縣南五十里,今屬洞橋鎮(zhèn),仍存馬湖橋、馬湖山等地名??梢娫谪S稷致仕、遷居城內(nèi)月湖前,主要聚居于城西南句章鄉(xiāng)馬湖一帶。

        汪圣鐸.佛、道為孝道服務(wù)的體現(xiàn):功德寺觀[C]//姜錫東,李華瑞.宋史研究論叢:第10輯.保定:河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9:292.

        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浙江書局刻本.1881(清光緒七年).

        張津.四明圖經(jīng):卷2[M].宋元四明六志本.1854(清咸豐四年):葉14b.

        程俱.麟臺故事:卷2[M].清乾隆武英殿木活字武英殿聚珍版書本:葉10a.

        [佚名].宋史全文續(xù)通鑒:卷13[M].明刻本:葉22a.

        楊仲良.宋通鑒長編紀(jì)事本末[M].清嘉慶宛委別藏本.

        彭百川.太平治跡統(tǒng)類:卷18[M].民國二至六年烏程張氏刻適園從書本:葉35a.

        陳均.皇朝編年備要:卷26[M].清抄本:葉20b.

        陳次升.讜論集:卷3[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葉19b.

        秦緗業(yè),黃以周輯.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拾補(bǔ):卷19[M].浙江書局刻本.1883(清光緒九年):葉16a.

        李埴.皇宋十朝綱要:卷16[M].民國東方學(xué)會排印六經(jīng)堪叢書本:葉12b.

        王稱.東都事略:卷110[M].席氏掃葉山房刻本.1798(清嘉慶三年):葉3a.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五月天| 黑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国产思思久99久精品| 久久综合老鸭窝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美女高潮久久久| gv天堂gv无码男同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视频国产| 国产一级做a爱视频在线| 99精品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乱码卡二卡三卡老狼| 蜜桃久久精品成人无码av|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热| 麻豆av一区二区天堂|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观看| 丰满岳乱妇一区二区三区|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欧美xxxx新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视频一区懂色|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 | 久久久亚洲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色婷婷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熟女熟妇另类中文|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日韩一欧美内射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三级av一区二区| 美女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本高清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高潮夜夜爽高清视频| 成人免费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中文| 在线免费观看亚洲毛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卡|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把女邻居弄到潮喷的性经历| 日日摸日日碰人妻无码老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