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和小紅書上“小海膽阿水和小魚”博主發(fā)布的“沉浸式體驗已婚男人的一天”系列視頻火了!阿水和小魚是一對“90后”夫婦,他們的寶寶因剛出生時發(fā)量多到爆炸被網友親切稱為“小海膽”。打開視頻一看,內容很單一:日復一日寶爸帶孩子的生活日常,每個視頻都只有一兩分鐘,卻瘋狂吸粉64萬,獲贊幾百萬。
為什么看男人帶娃這么上頭?從網友的評論,可窺見最主要的兩個原因:一是羨慕別人家的老婆,找到了有責任心的好老公。二是爸爸幽默,兒子可愛,金句頻出,梗點密集。
如何將爸爸培養(yǎng)成令人羨慕的“別人家的老公”和“別人家的爸爸”呢。其實,作為教師,特別是中學班主任,我們也很期待更多的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
目前,絕大多數中學生家庭教育的模式是爸爸負責賺錢,媽媽負責育娃,最直接的體現(xiàn)是:參加家長會的80%以上都是媽媽。
那如何引導爸爸積極參與教育呢?
“寶媽俱樂部”——給媽媽“洗腦”
有研究表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爸爸陪伴越多,孩子的智商和獨立性就越高,也會更勇敢。
大多數媽媽知道爸爸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可是她們苦惱的是:爸爸不愿意配合一起教育孩子,或者教育孩子時,爸爸總是和自己唱反調,簡直就是個“豬隊友”,到最后還是媽媽一個人承擔了育兒的全部。為什么會這樣?怎么改變現(xiàn)狀呢?
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寶媽俱樂部”,給媽媽“洗腦”,給她們支招。首先,媽媽要明確:怎樣才能讓爸爸心甘情愿地帶娃?
阿水爸爸每天給娃穿衣、沖奶、洗臉、做早餐、陪玩、陪讀書、洗澡、哄睡……有好事的網友替他不平:媽媽在家什么事都不做??墒牵⑺膽B(tài)平和,和妻子的關系也很親密,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個:被需要!
這個幸福的家庭非常需要爸爸!媽媽因為生“小海膽”,身體不太好,需要休養(yǎng),不能照顧孩子,還需要被丈夫照顧;“小海膽”特別黏爸爸:爸爸上廁所,要去陪著;爸爸洗澡,必須偷偷且飛快。爸爸在這個家里特別重要,妻子、孩子都需要他,爸爸的存在很有價值!
所以,“寶媽俱樂部”給媽媽支的第一招:調動爸爸參與育兒的積極性,最根本的是讓爸爸覺得自己被需要,在育兒的事情上不可缺少!
媽媽要學會示弱,教育孩子必須爸爸出馬才更有效果。同時,媽媽還要學會讓孩子有困難找爸爸,遇事找爸爸,各種情況先找爸爸。久而久之,爸爸就會感覺到自己被需要,被妻子需要,被孩子需要,就會樂意參與到育兒過程中。
“爸爸育兒學堂”——讓爸爸知道自己很重要
爸爸應該把自己當作教育孩子的合伙人,主動承擔起照顧孩子的任務。同時,爸爸教育孩子,有許多地方是媽媽無法比擬的。
“沉浸式體驗已婚男人的一天”里,阿水帶“小海膽”很有趣!據說,男人天生就喜歡玩游戲,阿水帶娃如同玩游戲:給孩子穿衣服是“換個皮膚”;給孩子洗臉就是一張洗臉巾“啪”地丟到臉上,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阿水帶“小海膽”很幽默!每次視頻,父子間頻出金句:“多囤幾個爸爸。”“我都還沒懷,你哪來的弟弟?!薄鞍职质俏矣H生的嗎?”“爸爸老是叫媽媽抱?!本W友紛紛表示:用語新鮮,梗點密集。
阿水帶“小海膽”很平和!“小海膽”把媽媽的化妝品弄壞了,爸爸立馬下單買新的;兒子把芝麻倒了一地,爸爸一邊平靜地說著“最狠的話”,一邊掃地;兒子的手受傷了在哭,爸爸說,媽媽還在睡覺呢,兒子立馬暫停,跑到廚房關著門接著哭。
從視頻不難發(fā)現(xiàn),阿水育兒的優(yōu)勢是心態(tài)平和,說話也特別風趣,所以“小海膽”的性格好,說話和爸爸一樣有趣。同時,爸爸愛媽媽,兒子也和爸爸一樣愛媽媽。可見,爸爸一旦真正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就會有讓人驚喜的效果。
教師可以開設“爸爸育兒學堂”,第一節(jié)課就是讓爸爸認識到自己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課堂上,教師可以請專家來進行專業(yè)指導,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比如播放“沉浸式體驗已婚男人的一天”視頻,可以提供一些有關爸爸參與育兒的書籍,還可以請一些積極參與孩子教育的爸爸交流心得……用專業(yè)和事實來強調爸爸教育孩子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和家庭關系的積極影響,主動承擔起育兒責任。
特別是家有初中生的爸爸,參與教育孩子還有很多優(yōu)勢:首先,男性一般更具有威嚴。對于孩子來說,爸爸更能讓孩子產生敬畏之心。同時,爸爸的管理一般是抓大放小,孩子也不至于嫌棄爸爸啰唆。第二,初中生學業(yè)加重變難,許多孩子容易焦慮、緊張等,而爸爸的參與,能更好地塑造孩子堅強、勇敢、獨立等性格,可以更好地面對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xiàn)的困難。第三,有爸爸的交流與指導,孩子的智商一般更高,在學習上也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收獲自信與快樂!第四,爸爸參與教育,對孩子的性別角色行為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對男孩來說,爸爸是男性的典范。對女孩來說,爸爸可以教給她們男性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對她們以后與異性交往會有很大影響。第五,爸爸參與教育,能讓夫妻關系得到升華,夫妻之間更和諧、更親密!
“沉浸式體驗”——爸媽各司其職
教師可以固定安排爸爸沉浸式體驗:如某一周接送孩子,周六照顧孩子的生活、陪孩子寫作業(yè)、運動、閱讀、娛樂……根據不同的活動,給爸爸媽媽分配不同的親子任務。總原則是:爸爸負責沉浸式育兒,媽媽負責記錄;爸爸主要負責實踐,媽媽主要負責夸獎。
教師通過開展沉浸式體驗活動,讓爸爸參與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只有沉浸式體驗,爸爸才能真正感受到育兒的不易與樂趣,才能逐漸主動承擔起育兒的責任,學會不斷反思、調整自己的育兒方式方法,進而調動參與的積極性。
沉浸式體驗的活動,教師還要具體指導媽媽如何正確引導爸爸,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爸爸通常在體力、運動能力、邏輯思維等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可以讓爸爸發(fā)揮這些優(yōu)勢。教師可以在周末讓爸爸帶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玩一些益智游戲、解答孩子一些科學知識方面的疑問等。媽媽干什么呢?一是全程抓拍或視頻記錄,記錄爸爸的每個精彩瞬間,給足爸爸儀式感!二是及時夸獎與贊美,不斷增強他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三是發(fā)圈、發(fā)群、發(fā)平臺,利用外界的力量,“綁架”爸爸持續(xù)地去參與孩子教育!四是制造小驚喜,比如爸爸付出勞動后,買一個爸爸心儀好久的小禮物送給他,并感謝他體貼自己,照顧孩子。
當然,爸爸媽媽的教育理念肯定不盡相同,為了避免媽媽“一手抓”,教師要多和媽媽溝通,讓媽媽尊重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理念不同的地方多溝通,不能達成一致的地方尊重、接納差異,一定不要動輒生氣、指責、說教,打擊爸爸參與的積極性。
沉浸式體驗系列活動,教師還可以為提高爸爸的參與積極性推波助瀾。如在家長群里推送“優(yōu)秀爸爸”親子活動,夸夸爸爸做得好的地方,既是方法的指導,又是樹立榜樣。又如周末親子活動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我想對爸爸說”,讓孩子表達對爸爸的愛與感恩,讓爸爸感受到付出的回報,感受到自己被需要與價值所在!
父愛無可替代!每一位教師需要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去協(xié)助每一個家庭,最終喚醒爸爸積極教育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站在父親的肩膀上,站得高、看得遠,成長得更好!
(作者單位:湖北省孝感市云夢縣實驗中學子文校區(qū))
責任編輯"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