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謙,西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學科負責人、教研室主任。入選“重慶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法學會研究會青年人才”等。出版專著4部,主編教材3部,公開發(fā)表論文160余篇(其中CSSCI論文6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課題15項、廳局級課題1項、研究基地課題3項、校級課題10項、橫向委托課題2項,獲得38項獎勵。
青少年法治教育:請您談一談對這屆全國學生“學憲法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的總體感受。本次活動中有沒有令您印象深刻的演講內容?
趙謙:這屆全國學生“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全國總決賽組織有序,參賽選手水平普遍較高。特別是將日常生活與憲法條文、法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一點,選手們做得特別好。選手們對現行憲法的認知與熟悉程度較之前有著不小改觀,使我們能清晰地看到這些年“學憲法 講憲法”活動對強化國民憲法教育所取得的顯著效果。
在本次活動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視障同學的演講。他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自己在求學道路上的渴望與努力,自然地呈現了憲法與法治提供的保障對他成長的幫助。他的演講從內容選材到節(jié)奏把控都非常完整、自洽,打動了我與其他評委。這個選手的表現說明,唯有真真切切地表達,才能彰顯每一個普通人平凡生活中的憲法力量,真正觸動人心!
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引領下對青少年進行憲法法治教育具有重大意義。您認為青少年學習憲法的意義在哪里?
趙謙:我認為,青少年學習憲法的意義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提高對知識的認知。憲法知識不僅僅是一種學科或學理層面的專業(yè)知識,還是一種公民素養(yǎng)層面的普及性知識。如何更便捷、更體系化地認知我們的國家、認知國家權力與公民基本權利?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良善公民?這些都能在憲法文本中找到答案。
其二,加強對觀念的塑造。憲法對國家的未來與人民的期許進行了全面描摹與規(guī)劃。廣大青少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應奉行什么主義、恪守什么立場、秉持什么理念,憲法文本都給予了清晰、明確的藍圖指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權威是需要預設的,唯有廣大青少年乃至全體人民充分尊重、信仰共同的預設權威,才能成就協同一致的行為共同體,并為了共同的理想而踏實奮斗,用汗水書寫熱血青春。
其三,提升對行為的踐行。青少年學習憲法需要像“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同樣的“接地氣”。學習憲法不僅僅是背條文、喊口號,更多的是依循憲法對日常生活的原則性、框架性引領與規(guī)范,積極改造自身的行為理念和行為方式。這要求我們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切實踐行憲法規(guī)范、原則與精神。尊憲、崇憲、守憲、護憲,有賴于廣大青少年腳踏實地的行動。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認為我國的憲法教育可以有哪些內涵?另外,圍繞青少年的身心特點和成長需求,結合青少年與家庭、學校、社會、國家的關系,應如何對不同階段的青少年進行憲法教育?
趙謙:我國的憲法教育應該從面向法學專業(yè)學生的憲法專業(yè)教育和面向普通民眾的國民憲法教育這兩個方面來設計框架結構。所涉教育事項應圍繞國家權力、公民基本權利這兩類基礎范疇,依循憲法規(guī)范、憲法基本原則、憲法基本精神的表現形式,凸顯憲法文本與典型案例事例的引領作用,從而具體明晰其內涵。
針對不同階段的青少年進行的憲法教育,有必要本著實效導向下的因材施教理念,設計個性化、階段性的教育方案。例如,小學階段的憲法教育方式應更多地以憲法條文的誦讀、識記為主,初中階段的憲法教育方式應更多地以憲法條文的宣講、認知為主,而高中階段的憲法教育則應更多地以憲法條文與典型案例事例相結合進行分析、感悟為主。
青少年法治教育:青少年能否認同法治、信仰法治、踐行法治,長遠來看決定著一個國家法治化水平的高低,也是一個國家能否在國際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重點培養(yǎng),使青少年成為具備法治知識、法治意識和用法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趙謙:重點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具備法治知識、法治意識和用法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其一,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識記型認知。依據2011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白皮書,并結合最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成就,促進廣大青少年初步形成對我國法治體系的認知。
其二,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感受型認知。依據2014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并結合最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發(fā)展動態(tài),特別是中國法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成果,促進廣大青少年形成對我國法治理論的進階認知。
其三,培養(yǎng)青少年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的體驗型認知。選取“年度中國十大憲法事例”“備案審查工作典型案例”等法治實踐案例事例進行匯編,并結合最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命題或特點,促進廣大青少年形成對我國法治實踐的高階認知。
青少年法治教育: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青少年看待世界的方式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在此背景下,法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作為才能保證我國憲法和法治教育高效發(fā)展,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
趙謙:法治教育工作者應該如何作為?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堅持黨的領導,依據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公報等大政方針,明晰為什么推進法治教育、為了誰推進法治教育。嚴格恪守法治教育的政治立場與思想底線,有意識地引領廣大青少年切實深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等原則、道路與主義的認知,直至達成最大限度的廣泛共識。
其二,立足于對憲法、法律法規(guī)文本的實定法表達,明晰什么是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教什么。法治教育的內容有必要以實定法表達為基礎,凸顯其闡釋性與識記性要義。敦促廣大青少年養(yǎng)成翻文本、讀文本、學文本的習慣,幫助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結合憲法、法律法規(guī)文本的實定法表達,認識法律現象,分析法律問題,從而確立法治教育的文本主義理念。
其三,充分結合青少年實際情況、法治教育活動現狀,明晰法治教育的個性化、多元化樣態(tài),因地而制宜、因教育對象而制宜、因教育活動而制宜。2016年《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提出,圍繞廣大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生活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教學內容、確定教學重點;與具體法治案例事例、現實法律問題緊密結合,通過體驗式、參與式教育活動,強化法治教育內容的現實性與針對性,切實提升法治教育活動的實效。
青少年法治教育:您對未來我國的青少年憲法教育發(fā)展有哪些期許?對青少年學習憲法有哪些建議?
趙謙:我對未來我國的青少年憲法教育發(fā)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期許。其一,教育理念期許。應為黨育人、為國修身,秉持黨的法治教育方針,以貫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錨定青少年憲法教育的基本理念。
其二,教育目標期許。應以全面增強廣大青少年的憲法意識和法治觀念為目標,培育青少年對憲法的忠實崇尚觀、自覺遵守觀與堅定捍衛(wèi)觀,實現全覆蓋,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其三,教育方式期許。應將青少年憲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的不同階段與各個環(huán)節(jié),強調教育方式從“單向宣講—灌輸型”向“雙向互動—體悟型”轉變,促進青少年將尊憲、學憲、守憲成為其自愿的行動與自覺的追求。
我對青少年學習憲法的建議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有必要推行知識進階式學習。應立足于憲法規(guī)范、憲法原則與憲法制度,結合青少年的不同成長階段,特別是與各類憲法要素、憲法條文的關聯程度,分門類、分等級地對其進行個性化施教。
其二,有必要強化觀念統籌式學習。應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凸顯不同層面的理念表達、憲法原則架構等,在差異化學段、個性化學情中綱舉目張、統籌遞進,還要強化憲法觀念培育融入憲法常識的識記過程。
其三,有必要嘗試實踐體悟式學習。應積極鼓勵廣大青少年通過法律法規(guī)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基層立法聯系點等全過程人民民主渠道,積極參與憲法法治實踐,嘗試成為民主、法治事實的見證者、親歷者,鞏固自己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道路自信與情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