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爛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崇左市寧明縣桐棉鎮(zhèn),這個在南疆邊境線上的小山村,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和原廣西軍區(qū)聯(lián)合授予的“自治區(qū)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全村目前有86名軍嫂,有姐妹都是軍嫂的,有姑侄同為軍嫂的,還有同學幾人都與軍人喜結連理的……因此,板爛村在當?shù)匾脖蛔u為“軍嫂村”。
板爛村有一支軍嫂調解隊,由崇左邊境管理支隊板爛邊境派出所牽頭組建,成員包括盧倩芳、韋艷全、韋妹連等5名軍嫂。
2023年8月,板爛邊境派出所民警在走訪時了解到,板爛村社保微信群里有兩名村民因家庭瑣事吵了起來,一時“火藥味”十足。當村主任、群主盧海正思考如何平息這場爭端時,軍嫂盧倩芳主動站出來在群里發(fā)聲:“你們兩位都不要吵了,這群里有500人呢,不要在里面丟人現(xiàn)眼了,有什么解不開的矛盾,你們來找我,我給你們解決。”
盧倩芳的幾句話,立即讓兩人在群里安靜了下來,也為村委會接下來妥善調解矛盾打下了基礎。最終,事情得到了圓滿解決。
民警對村干部說,現(xiàn)在轄區(qū)的矛盾糾紛主要由家庭瑣事、鄰里口角、山林權屬、債務償還等引發(fā),若處理不當,極易導致上訪和“民轉刑”案件發(fā)生,影響轄區(qū)治安穩(wěn)定,“如果軍嫂能協(xié)助我們解決問題,那可太好了”。
村干部把民警的想法轉述給村里的軍嫂后,大家積極響應:“這種事情,我們能干,也一定能干好!”
在板爛邊境派出所黨支部的牽頭組織下,9月1日,板爛村5名軍嫂正式組成軍嫂調解隊,盧倩芳擔任隊長。
軍嫂調解隊成立沒幾天,板爛邊境派出所接到浦欣屯群眾韋某報警,稱自家圍墻邊的樹苗被人拔了。
民警調查得知:那里只有韋某與韋某亮兩戶人家,韋某亮是韋某的叔叔。兩人因為祖上遺留下來的宅基地歸屬問題引發(fā)爭議,互不相讓,村委會多次調解未果。后來,韋某在空地的邊緣修了圍墻,在圍墻邊種上了幾棵香樟樹。但韋某亮認為,圍墻旁邊的土地屬他所有,于是將樹苗拔掉……
考慮到當事雙方是叔侄關系,民警便聯(lián)系村干部到場一起調解。但由于雙方積怨已有6年之久,調解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民警了解到軍嫂調解隊的韋艷全和韋妹連是韋某的親戚,便通知她們到現(xiàn)場參與調解。
韋艷全和韋妹連到達后,經(jīng)過與民警協(xié)商,決定采取“三步走”的調解策略:先從親情入手,緩解雙方情緒;再從家庭著手,宣傳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最后對雙方矛盾的焦點——祖輩遺留的10多平方米宅基地進行平均分配。
確定調解方案后,韋艷全和韋妹連果斷將當事雙方分開,采用背靠背的方式進行調解。
韋艷全對韋某說:“小韋,你和亮叔(韋某亮)是親叔侄,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呢!就像那樹枝和樹干,不管怎么搖擺,始終是一家人啊!咋就不能好好相處呢?為了一塊巴掌大的宅基地吵得不可開交,不值得,旁人看了也會笑話我們韋家人的。你們是鄰居,又是叔侄,低頭不見抬頭見,就算吵贏了架,說出去也不好聽!”
另一邊,韋妹連勸韋某亮:“亮叔,您是長輩,不管有什么事都應該坐下來商量,拔了小韋家的樹苗,就是您的不對。你們都各退一步,禮讓三分,事情就好解決了……”
一番番溝通交流后,在民警、村干部、軍嫂調解隊的見證下,韋某亮就拔樹苗的事情道歉并答應主動賠償損失,叔侄二人也將祖上遺留下的宅基地進行了平均分配。最終,兩人達成共識,握手言和。
為更好發(fā)揮軍嫂調解隊的作用,板爛邊境派出所與軍嫂調解隊不斷優(yōu)化調解工作流程,由以前的“事后參與”變?yōu)楝F(xiàn)在的“提前介入”,巧妙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接到糾紛類警情后,民警在做好調查取證的基礎上,將屬于警民聯(lián)合調解范疇的警情及時轉發(fā)至軍嫂調解隊。調解員利用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yōu)勢,快速掌握矛盾發(fā)生的深層原因,再與民警共同研究調解方案。
2024年11月15日上午,民警在轄區(qū)那嶺屯走訪時了解到,50多歲的村民盧某和黃某,因林地承包權不清問題爭執(zhí)不下、互不相讓,便立即前往進行調解。
為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民警聯(lián)系了村治保主任和軍嫂調解隊,治保主任攜帶村土地臺賬趕來,盧倩芳隨后也趕到現(xiàn)場。
調解還沒開始,雙方各執(zhí)一詞,針鋒相對,誰也不肯退讓。
“這片樹林是我父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棵一棵親手栽的,我能不知道?”盧某說。
“我都在這里砍柴10多年了,難道不清楚這塊林地是誰家的?”黃某說。
盧倩芳見狀,連忙勸解:“二位先別吵,既然我們來到這深山老林,你們就要相信我們,一定會把事情處理好?!?/p>
等氣氛緩和下來,調解也正式開始。
“林權證上雖然有明確的記錄,但是時過境遷,林地界限確實難以做到絲毫不差,只能定一個大概。我們也走訪了村里很多老人,都表示無法明確辨認界限。”村治保主任說。
“二位在一個村里一起長大,幾十年沒發(fā)生過矛盾,子女關系都很好,何必在這個年紀為了這點事傷和氣?”盧倩芳說。
經(jīng)過大家?guī)追醚韵鄤?,講明道理,最終,盧某和黃某就林地界限問題達成一致。
“我們農民就是靠山吃山,這些山林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就是想說明白這個理兒。感謝你們解決了糾紛,也解開了我的心結。”盧某感激地說。
“能當一回‘和事佬’,為父老鄉(xiāng)親解決一點問題,讓大家相處得更和睦,還是很有成就感的。”談起參與調解一場場糾紛、化解一次次矛盾,盧倩芳說。
在協(xié)助派出所開展矛盾糾紛調解的同時,軍嫂調解隊還經(jīng)常與民警一起走村入戶開展普法宣傳,通過面對面溝通、點對點交流,引導村民通過法律途徑合理表達個人訴求、維護自身權益,讓大家養(yǎng)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用規(guī)勸疏導化解仇怨,用真情消除心理隔閡,依靠法律化解紛爭,將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tài)。據(jù)統(tǒng)計,軍嫂調解隊成立一年多以來,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6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咱們村的軍嫂調解隊不簡單,大到林地權屬問題,小到家庭內部爭吵,她們都能調解,一調一個準。”提起軍嫂調解隊,板爛村村民豎起大拇指稱贊。
(作者單位: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崇左邊境管理支隊)
編輯/劉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