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往事
霧中,紅日透亮到?jīng)]有邊際
水面之上的留白部分,逐漸
遍布到喧嘩的內(nèi)心之中
告誡黑暗一樣沉默
直到波光粼粼成為時間的謎底
穿過霧又抵達(dá)霧,水汽躁動
暗示魚群的走向,圍繞著扁舟
聚攏成一片荷葉的樣貌,矜持過后
漣漪泛起。忽然聽見鐘聲
響徹整個時間的胸膛
持續(xù)洞察這故鄉(xiāng)瞬間的寂靜
來自水墨畫的剪影,快速浮現(xiàn)
天圓與地方的構(gòu)思。一片孤葉
無故飄落于船尾,在感官的交點
如此回音,萬物正經(jīng)歷未來的叩問
云層之下,山巒與水道從點到面
到世界的起源
世代耕耘的人們,傳唱同首歌謠
以此來呼喚霧中樟樹的香氣
究竟是誰如此克制,說到告別
立刻藏進(jìn)黃昏,伴隨飛鳥帶走淚點
或表現(xiàn)出群山的莊嚴(yán),隱喻了幻想
眼前,所有互不干涉的青翠竹子
扮演成草原在遠(yuǎn)處山間搖晃
試圖模擬清風(fēng)和夜晚的象征
早在前世,無數(shù)白鷺穿過橋洞
借羽毛,留下了山水往事
聲音在午夜消失
最后日子,他無法說出話來
整日陪伴,無法消解陣痛
好似少年的寬慰本就微不足道
如果所有聲音在午夜徹底消失
會不會讓猶豫的呢喃實現(xiàn)永恒
如果所有聲音在午夜徹底消失
煙波中微涼的桃花再次盛開
逐漸覆蓋了永生的春天
都市里頻繁的摩擦聲不再瘋狂
唯獨,亭臺樓閣守候著無名
最終靜默的語言會遷徙到土壤
和純真的種子相提并論。潮濕
被水珠喚醒又囊括了一場大雨
漫游到摩登時代,復(fù)雜的音符
混入簡樸的句號,彌足缺憾
相比于所有懸停在鏡中的聲音
此刻和另一個分身對話,沒有動靜
不會為固定答案而爭執(zhí)
詩冷卻了抒情,修辭,望文生義
恰能迭代出我們相互自證的浮力
托舉出幾陣蛙鳴
同在江邊漫步
搬家后,很少和母親沿江散步
新城注重外立面和防水設(shè)計
綠化整齊,長方形的人工池塘
紅鯉魚分不清晝夜。每次想到
熟悉的風(fēng)景逐漸模糊,視作倒影
隱約的空寂趁著夜色,藏入船尾
有太多事物可以替代霧氣
去遮掩一顆石子的色澤和形狀
長期打磨勢必創(chuàng)造出,圓潤的時間
從小學(xué)會孤芳自賞,蜂鳥很慎重
輕輕落在人類的情緒上
以至于察覺到降溫,寒霜敏感
銀裝素裹,一團(tuán)火藏在心里
遲遲說不出幾個字?!皨寢?/p>
在北方,我又想起了廣大的平原”
河流不知從哪里分開,在哪里聚合
雪中,被忽略的部分更加重要
何時,再次同在江邊漫步
分享玻璃彈珠和干脆面混合的喜悅
少討論成熟的冬季,枯木能否逢春
在觀察薔薇的午后被提及價值
萬物慈悲,也許是寥寥幾筆
撇捺瞬間,母親從背后抱住我
試圖挽留滾滾而去的江水
舊火車插曲
不知為何你突發(fā)奇想
一定要孤身徒步十幾公里
在廢棄鐵軌旁,等待什么
即便是陌生人,也詢問他的來意
爬山虎蓋過了鐵皮指示牌
呈現(xiàn)出青銅器的質(zhì)感
區(qū)別于日常語言的清晰和明快
行與行構(gòu)成的金屬容易生銹
空氣充當(dāng)催化劑,加快了云層的游走
模糊不清的字跡,加密中絮叨傳奇
像方言一樣加深自己的清冷
生長出青綠,貼近了稻花或蘆葦
成片落日下,沒被雕琢的沉默
那樣美麗,那樣難以描述到位
缺乏生活的看客,落下第一滴淚水
閃爍的眼角,如此映照瓦片上的雨季
持續(xù)多久關(guān)乎嫩葉的童年??羞昕羞?/p>
一列舊火車,劃過工業(yè)的底色
摩擦聲,象征著迎來的新風(fēng)
恍惚間,究竟是什么與大地共振
白色殘影,在山脈之中
樞紐的斷章重新被拾起
赤子之心,穿越縣城腹地
為了明天,抵達(dá)昨日預(yù)言
休漁期執(zhí)筆
休漁期,不問宿命
停車場的角落,駐足張望
天和地全部化作藍(lán)色星球
等待,細(xì)處涂抹些許檸黃
淡淡人影,從右移動到左
迷茫的標(biāo)點,恰巧落在海岸線中央
此刻,任何一只鳥以偏旁的姿態(tài)降落
足以彌補(bǔ),風(fēng)和人之間永存的空洞
水面暫無波動,猜想
魚群勾勒出島嶼潛在的性格
不可估量,海島公路是多么智慧
地形圖中,對線條加以塑造
魚群偽裝成旋渦,五彩繽紛
一直靜止在細(xì)雨的重心里
天上沉睡的烏云,緩緩揭開夢境
忘卻鐵錨,浮標(biāo),塔上的太陽
原來,孤獨是更多聲部
把島嶼環(huán)繞,四面八方而來
“知不可乎驟得”
幸福,在水上
浮現(xiàn)出漲潮的音準(zhǔn)
作者簡介:張雨晨,2004年生于杭州。作品見《詩刊》《星星》《草原》《江南詩》等刊。出版?zhèn)€人詩集《山水辯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