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記
小區(qū)不許養(yǎng)雞鴨,不得養(yǎng)牛羊
他養(yǎng)馬。陽臺朝南,陽光充沛
是個空曠的好牧場
白天,馬兒打盹
夜里,馬兒飛馳
這是他一個人的草原和馬群
沒人知道,他是不是個好牧民
他的馬兒終年戴著籠頭
已忘了嘶鳴。正如他從沒見過居民們
在臥室,儲物間,或客廳
豢養(yǎng)的豹子,老虎,或雄鷹
冬至記
青山隱隱,流水湯湯
有什么可記述的呢
在人間的一紙致辭上
為了避開直面而來的穿堂風
你把偶遇說成歡聚
我把辭舊寫成迎新
指東話西,繞道而行
也就相信,裹緊了棉服
便裹住了一個暖冬
嫁接草木,移植春色
把一塊鐵打成另一塊鐵
這無疑是門傳承已久的好手藝
像我的族人,在臘月
在門窗上貼年畫
把紅燈籠懸掛得更高一些
天地間,便寬闊了
但我還是想,該有一場大雪
把這門楣下的遼闊啊
一望無垠地鋪展開去
鐘樓記
好幾年沒聽到東銜口上空
蕩漾的鐘聲了
那具有裝飾性的鐘聲
有著標準的節(jié)奏,和精密度
我不是懷念,只是感嘆
鐘樓如工廠般倒閉了
但舊廠房還在,還沒倒塌
鏤空記
一個人被鏤空的,往往是
最為鮮活且有趣的部分
那鏤空后的空
并非空
而是留白——
荒涼,蕭瑟
宛如孤境
當然,也有人被鏤空之后
也就真的空了
如皮影,即便在臺上
又蹦又跳,也只是個
無知無覺的影子
登高記
年少登山,只為登高
在山頂上,放目遠眺,振臂一呼
那所振之臂啊,輕如蟬翼
一呼之聲,也難及三里之遙
如今登高,只為登山
登幾步,歇口氣,不時抬頭
只為靠近,寒露前后,淡云舒卷的天空
放龜記
驅車遠郊
在一湖汊里放了它
不寬恕
不鄙視
不回頭
它瞬間潛入深水
仿佛我是湖岸上
一支入不了它龜眼的蘆葦
認領石頭的人
姑父吳其德,浙江慶元人氏
已年過花甲。大半輩子跟石頭打交道
砌墻基,筑堤壩,鋪石路
他技藝嫻熟。通過辨識、敲鑿、分類
把那么多流落在荒灘野地的石頭
安置到新崗位。一塊塊石頭
各居其位,各司其職
從此不再落寞、失語,和無所事事
我曾目堵他抱起一塊橢圓形的
石頭,反復掂量后,掄起鐵錘
把它砸出幾個突兀的棱角
才把它砌進墻基里。他說
一塊渾圓的石頭沒啥用處
認領了它,就得教它成石
都市后視鏡
大廈和高架橋的陰影里
有陳年的積雪
廣場上空的鴿群
銜來畫布上昔日的霞光
雕塑高舉手臂
如枯枝探入暮晚
落日的巢穴
則在鐵塔和煙囪的座底下
作者簡介:阿角,原名葉竹仁,創(chuàng)辦并主編《金三角》詩歌民刊,著有《水流四方》《皮影戲》等詩集。閩東人,居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