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迅猛發(fā)展的時代,家長們越來越關注孩子的成長成才,在注重身體發(fā)育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緒發(fā)展。小彭夫婦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3個多月的寶寶經(jīng)??摁[,卻又找不到原因。據(jù)小彭描述,在家里除了喂母乳、換尿布,一般不會與孩子有親密接觸,認為孩子除了吃就是睡,沒有別的需求。對該情況,我們抱有一些疑惑,嬰幼兒有社會情緒嗎?父母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社會情緒?為了解決這些困惑,今天我們一起探尋嬰幼兒的社會情緒培養(yǎng)問題。
社會情緒是指個體在社會互動中產生、表達和識別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如何影響個體的行為和人際關系。社會情緒能力是學前兒童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的關鍵領域之一,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核心能力,如認識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制定和實現(xiàn)積極的目標、學會欣賞他人的觀點、建立并保持積極關系、做出負責任的決策、建設性地處理個人及人際關系中的問題等。
簡單來說,社會情緒就是孩子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以及如何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它是孩子社交能力、同理心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基礎。心理學研究表明,良好的社會情緒發(fā)展不僅能幫助孩子在學校里更好地學習,還能讓他們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游刃有余。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強調,嬰幼兒要經(jīng)歷三個關鍵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社會任務和潛在危機。
信任與不信任的階段(出生至1歲):在這個階段,嬰兒通過與照顧者的互動,學習信任或不信任他人。
自主與羞愧、懷疑的階段(1至3歲):兒童開始探索自己的獨立性,學習控制自己的生理功能,如排泄。
主動與罪惡感的階段(3至6歲):孩子開始更加積極地與外界互動,發(fā)展自己的主動性,同時學習社會規(guī)范。
通過依次解決每個階段的心理任務,嬰幼兒不斷獲取所需的心理能力,就好像搭積木一樣,一層層地構建起穩(wěn)定健康的社會情緒基礎。
可見,社會情緒的發(fā)展不是從某個階段開始,而是出生就開始習得,這就決定了嬰幼兒期的社會情緒培養(yǎng)對孩子一生發(fā)展都至關重要。
在0-1歲階段,父母或照顧者是嬰兒的主導環(huán)境,在這一階段對嬰兒的需要做出可靠反應,讓他認為他的需要會被注意到,有助于他學會信任這個世界。在出生后的一年內,嬰兒表達的情緒已經(jīng)有驚訝、高興、憤怒等基本情緒。此時的嬰兒還只能通過哭泣來表達情緒,那么父母該如何去回應呢?
積極關注,讓寶寶知道你的存在,當面對嬰兒的哭泣時,第一時間讓他感受到你,嘗試分辨哭聲的含義,給予對應的處理,嬰兒會通過“哭泣-問題解決”的反應機制,形成對身邊事物的安全感。
溫暖的身體接觸,嘗試微笑著看向嬰兒,用你溫暖的手掌輕柔地握住它的小手,撫平它的憤怒和不安,這也會反向給父母帶來積極的生理反應,促進父母與嬰兒間的互動。這些方法都可以增強嬰兒對新世界的信任,有助于嬰兒與社會環(huán)境的良性交互。
在1-3歲階段,嬰兒已經(jīng)可以自己移動并試圖做很多事,例如如廁、行走、主動觸摸物體等。這一時期,因自我意識發(fā)展,開始產生嫉妒、自豪、尷尬等社會情緒,此時父母若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其探索周圍環(huán)境,給與其充分的信任和適當?shù)谋Wo則有助于幫助孩子在心中注入自主感。如果因為錯誤懲罰孩子或者過度保護孩子,則會在孩子心中注入羞愧感和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良好的自主感,有助于幼兒成人后更好與社會互動,穩(wěn)固發(fā)展社會情緒,避免產生社會焦慮。
此時父母最好做個選擇題,為幼兒提供合理的選擇,供孩子自主判斷,在孩子做事出現(xiàn)錯誤時,情緒穩(wěn)定地示范正確行為而非嚴厲批評,對孩子嘗試新技能出錯時,給以足夠寬容的態(tài)度。保持與孩子年齡相符的合理期待,不要期待兩歲的孩子能夠安靜坐著聽兩小時故事,這也有助于調試父母自身心理、降低父母與孩子間的沖突、提供更融洽的培養(yǎng)環(huán)境。
在3-6歲階段,幼兒除了父母和最初的照顧者,還有教育環(huán)境和與同伴互動的影響,幼兒在嘗試新東西,如繪畫、書寫、裝扮自我時獲得獎勵,則會讓其獲得主動感。主動感又為孩子提供目標感,強化其掌控環(huán)境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掌握積極情緒產生和保持的能力,降低暴躁、焦慮等消極情緒影響。
父母應嘗試找到平衡點,在預防孩子觸碰危險與嘗試學習新事物之間、在過度調皮和掌控孩子之間,尋找一個合適的做法??梢詤⑴c到孩子的活動中,和幼兒一起收拾衣物、發(fā)放食品、給植物澆水等,但不要主動給兒童提供幫助,因為這意味著你認為他無法獨立做這件事。注意批評的話語,最好不要使用否定意味強烈的詞語,可以通過選擇性策略話語,比如“下次可以試試×××”等語言來糾正孩子。
培養(yǎng)嬰幼兒的社會情緒發(fā)展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通過建立安全的依戀關系、教孩子識別和表達情緒、培養(yǎng)情緒調節(jié)能力、提升社交技能、營造積極的家庭環(huán)境以及拓展社會環(huán)境,我們可以為孩子打下堅實的社會情緒基礎。這不僅有助于他們當前的心理健康,也將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記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孩子的氣質和需求進行適當?shù)恼{整。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明天,播下今天的智慧之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