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箏演奏家曹東扶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的奠基人之一。1956年,曹東扶調(diào)入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時,學院校址還位于天津。那時他每天都要坐擺渡船過河上班,由于家里沒有鐘表,他唯恐遲到耽誤學生上課,常常天不亮就出門。
有一次,曹東扶仍然如往常一樣早早出發(fā),走到河邊等擺渡??伤蟮扔业龋瑪[渡船就是不來。也不知過了多久,每日擺渡的老船工終于到了。那時,天仍是黑的。老船工拿燈一照,看到曹東扶頭上沾滿白霜,嚇了一跳:“曹先生,您等多久了?不會半夜就來了吧?”曹東扶只一笑:“該上課的時候,我就來了。”
一時間,曹東扶半夜跑到河邊去等擺渡船的故事,在中央音樂學院被傳為笑談。有人笑稱他為“半夜先生”,有人說他傻,還有人勸他不必每日如此早到校。曹東扶卻有自己的想法:“我出身貧寒,沒讀過什么書,從前都是跟著父親賣藝,到處拜師學藝,從沒想過有一天能站上講臺授課。既然國家為我提供了機會,我就要好好珍惜這個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痹趫龅娜寺犃耍瑹o不對曹東扶肅然起敬。
曹東扶確實用一生踐行了這句話,始終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他經(jīng)常利用休息日教學生。中央音樂學院搬到北京后,他有次不慎腳踝骨折,沒幾天就堅決要求出院,裹著石膏拄著雙拐給學生們上課。
如今,曹東扶早已桃李滿天下,當初“半夜候船”的故事仍在代代學生間廣為流傳。半夜候船,傳遞的是敬業(yè)的精神和重視學生的態(tài)度。有時,傳承精神比傳授技藝更重要。
(摘自《遼寧青年》 雪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