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方面的工作持續(xù)提升,通過標準技術審核發(fā)現(xiàn),采用國際標準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本文基于國家標準技術審核工作實踐,總結歸納了采用國際標準工作程序,剖析了采用國際標準工作各階段的常見問題,并結合典型案例解析提出了工作建議。
關鍵詞:采用國際標準,常見問題,解析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015.001
0 引 言
國際標準是全球治理體系和經(jīng)貿合作發(fā)展的重要技術基礎,采用國際標準在聯(lián)通國內外市場中發(fā)揮著支撐保障作用[1]。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穩(wěn)步擴大標準制度型開放,《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2]要求“積極采用國際標準”。《2024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3]提出“積極轉化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我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與380個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明確了對應關系;2023年,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共批準發(fā)布2902項國家標準,其中999項采用國際標準[4]。有關行業(yè)協(xié)會、國內技術對口單位、全國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技術委員會”)積極開展國際標準的跟蹤轉化工作,使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之間的一致性水平持續(xù)提升。
采用國際標準應符合中國有關法律法規(guī),遵循國際慣例,做到技術先進、經(jīng)濟合理、安全可靠?!恫捎脟H標準管理辦法》規(guī)定了采用國際標準的概念,采用國際標準的原則等基本要求[5];GB/T1.2—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guī)則》界定了一致性程度,規(guī)定了總體原則、要求和起草步驟等編寫規(guī)則[6]。同時還應符合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7]的要求。
本文結合國家標準立項階段主要工作內容,介紹了采用國際標準的工作程序,總結了采用國際標準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列舉了典型案例并進行了解析,同時提出了有關建議。
1 采用國際標準工作程序
1.1 取得采用國際標準版權許可
采用國際標準版權政策許可范圍一般包括三種情況:一是國際標準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和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制定的標準;二是經(jīng)國際標準組織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組織標準,如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WOAH)和國際植物保護公約(IPPC)標準;三是授權采用的其他國家標準,如我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與其他國家標準化機構簽署合作協(xié)議允許互相采用對方國家標準。
1.2 通過對口技術委員會申報
擬采用國際標準,其歸口單位在國內有對口技術委員會的,應通過對口技術委員會申報,其他技術委員會不應申報。其他技術委員會如確有必要,申報前應與對口技術委員會協(xié)調一致并出具協(xié)調函。
擬采用國際標準,其歸口單位在國內沒有對口技術委員會的,應確認國際標準所屬的標準化領域與申報技術委員會的業(yè)務范圍一致。
1.3 查詢國際標準制修訂狀態(tài)
采用國際標準,應查詢其制修訂狀態(tài),確保采用其最新版本。國際標準制定階段及其形成文件見表1。一般情況下,采用正式發(fā)行版;進入批準階段后,標準草案不再進行技術更改,也可以先行采用。
國際標準出版后,如有少量技術內容修訂或修正,會發(fā)布修訂版(AMD)、合訂版(CSV)、勘誤版(COR)、紅線版(RLV)等,都可以采用。
1.4 關注復審結論
ISO技術工作程序規(guī)范規(guī)定,國際標準發(fā)布5年后進行系統(tǒng)復審,復審次數(shù)沒有限制;技術規(guī)范發(fā)布3年后進行系統(tǒng)復審,僅進行1次復審。因此,技術規(guī)范最長實施周期為6年,如果不能轉化為國際標準,可以廢止撤銷。
復審期限一般為20周,復審結論分為確認繼續(xù)有效、修訂為新版本和廢止撤銷。進入復審階段后,復審結論明確前不應采用國際標準。
1.5 確定標準化文件類型
ISO/IEC標準化文件類型較多,而我國標準化文件主要分為標準和指導性技術文件,國內外標準化文件類型對應關系見表2。
1.6 判定采用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
根據(jù)《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5],我國國家標準采用國際標準的程度分為等同采用(IDT)和修改采用(MOD)。非等效(NEQ)不屬于采用國際標準,只表明與相應國際標準有對應關系。
判定一致性程度,關鍵是準確界定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和編輯性改動。等同采用(IDT)沒有技術差異,僅產生“允許的結構調整”和“最小限度的編輯性改動”;修改采用(MOD)的結構調整、技術差異和編輯性改動應能清楚說明。
2 采用國際標準常見問題及案例解析
2.1 超出版權許可范圍
采用國際標準應嚴格遵守版權政策,采用未經(jīng)許可的區(qū)域標準化組織、行業(yè)標準化組織、國家標準化組織制定的標準存在版權風險。部分國家標準制定時采用其他國家標準(見表3),為避免版權風險需要及時修訂。
2.2 非對口技術委員會申報
國內技術對口單位與技術委員會秘書處承擔單位不完全相同,在明確國內對口技術委員會以前,存在國家標準的歸口技術委員會與采用國際標準的國內對口技術委員會不一致現(xiàn)象,產生了重復采標問題,典型情況見表4。
通過查詢發(fā)現(xiàn),ISO 8654的1987年版和2018年版存在重復采標。1995年,SAC/TC 57金屬與非金屬覆蓋層制定的GB/T 15827—1995《離子鍍 仿金氮化鈦的顏色》非等效采用了ISO 8654:1987;2023年,SAC/TC 256首飾制定的GB/T 43447—2023《首飾 金合金顏色 定義、顏色范圍和命名》修改采用了ISO 8654:2018。
進一步了解國際標準修訂情況,ISO 8654:1987Colours of gold alloys—Definition, range of coloursand designation 在2018年修訂時標準名稱增加了引導元素,改為Jewellery—Colours of gold alloys—Definition, range of colours and designation,明確標準化領域為首飾。
ISO 8654的歸口技術委員會為ISO/ TC 174首飾和貴金屬,國內對口技術委員會為SAC/ TC 256首飾。對于重復采用同一國際標準多個歷史版本,建議核實標準內容是否重復;2023年復審時,GB/T15827—1995公告后,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廢止。
特殊情況下溝通協(xié)調一致的,以IEC 60 050-415:1999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IEV)—Part 415: Wind turbine generator systems為例,國際標準歸口技術委員會為IEC/TC 1術語,國內對口技術委員會為SAC/TC 232電工術語,但是考慮到術語標準在SAC/TC 50風力發(fā)電的標準體系中起到基礎性作用,復審時經(jīng)SAC/TC 50風力發(fā)電和SAC/TC 232電工術語協(xié)調,由SAC/TC 50風力發(fā)電歸口的GB/T 2900.53—2001《電工術語 風力發(fā)電機組》保持繼續(xù)有效。建議技術委員會明確標準化對象所屬領域,根據(jù)工作范圍協(xié)調確定歸口問題。
2.3 采用國際標準廢止版本
國際標準已被代替的版本不應采用,常見情況是標準修訂后發(fā)布新版本,典型案例分析涉及國際標準歷次版本見表5。例如,GB/T 20563—2006《動物射頻識別 代碼結構》采用的ISO 11784:1996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of animals—Codestructure,目前正在制定新版本(ISO/DIS 11784),標準名稱、歸口技術委員會等未發(fā)生變化。建議待國際標準發(fā)布新版本后再修訂國家標準。
特殊情況主要是多個國際標準的整合修訂或一個國際標準的拆分修訂。整合修訂,以GB/T 4018.1—1997為例,采用的ISO 2773-1:1973(Geometricaltests)與分部分標準的第2部分,ISO 2773-2:1973(Practical test),被整合修訂為ISO 2773:2024。建議整合修訂GB/T 4018.1—1997(幾何精度檢驗)和GB/T 4018.2—1997(工作精度檢驗)。
拆分修訂,以GB/T 19841—2005為例,采用的ISO 5718:2002被ISO 5718:2013代替后,又拆分為ISO5718-1:2023(適用于圓盤式旋轉割草機和鼓式旋轉割草機的刀片)和ISO 5718-2:2023(適用于大型旋轉割草機的刀片)。建議GB/T 19841—2005修訂為分部分標準,保持與國際標準的一一對應關系。
2.4 關注復審結論不及時
如標準制修訂過程中國際標準進入復審狀態(tài),技術委員會應關注復審投票結果,及時跟蹤復審結論。當國際標準復審結論尚不明確時,對于新申報的項目,考慮到國際標準復審結論可能為修訂或廢止,應等待復審結論明確后再申報;對于已發(fā)布實施的國家標準,考慮到國際標準復審結論可能為繼續(xù)有效,國家標準可以暫時維持繼續(xù)有效。
以GB/T 14661—2007為例,采用的國際標準為ISO 5611:1995,被拆分修訂為12個部分,ISO 5611-1:2015~ISO 5611-12:2015。此時,GB/ T 14661—2007可考慮相應的修訂為分部分標準,但技術委員會一直未采用國際標準2015年版。
ISO 5611-1:2015在2020年進入復審階段,在2021年復審結束后一直未公布復審結論(見表6),建議技術委員會查閱復審投票結果,及時跟蹤復審結論。
2.5 采用技術規(guī)范已轉化為國際標準
以技術規(guī)范為例,其主要規(guī)定技術正在發(fā)展變化中的階段性內容,最終目的是轉化為國際標準。采用這些標準化文件制定為我國指導性技術文件后,應關注復審結論是否轉化為國際標準,根據(jù)實際情況及時修訂。
以GB/Z 35482—2017為例,制定時采用了IEC/TS 61400-26-1:2011。技術規(guī)范共分為3個部分:第1部分為時間可利用率(IEC/TS 61400-26-1:2011),第2部分為發(fā)電量可利用率(IEC/ T S 614 0 0 -26 -2:2014),第3部分為風力發(fā)電場可利用率(IEC/TS61400-26-3:2016)。隨著技術發(fā)展,2019年該技術規(guī)范已被整合修訂為國際標準IEC 61400-26-1:2019(風能發(fā)電系統(tǒng)可利用率),轉化情況見表7。
采用國際標準時,將第1部分和第2部分轉化為指導性技術文件,將第3部分轉化為國家標準。為保持協(xié)調一致,建議GB/Z 35482—2017、GB/Z35483—2017和GB/T 38174—2019整合修訂為一個國家標準。
2.6 采標程度判定錯誤
GB/T 43306—2023《氣體分析 采樣導則》在報批過程中,審核發(fā)現(xiàn)存在以下問題:采用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判定不準確;在采用國際標準過程中,對部分條款類型進行了調整,存在技術差異;將ISO中助動詞使用“should”的推薦型條款調整為國家標準中能愿動詞使用“應”的要求型條款。
經(jīng)過與起草組溝通,了解到ISO 19230:2020是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由同一工作組起草;所涉及條款內容實質上為要求,起草國際標準時未充分考慮助動詞翻譯問題,錯誤使用了“should”表達“應該”。
為在符合編寫規(guī)則的前提下尊重真實含義表達,將采標程度由“等同采標”調整為“修改采標”。建議技術委員會在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時,統(tǒng)籌考慮采用國際標準;特別是同步制定國際標準時,避免因語言錯誤降低了采用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采用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變化情況見表8。
3 結 語
在采用國際標準工作中,遵守版權政策、選擇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至關重要。針對具體標準,起草組需要充分了解版權政策,查詢國際標準制修訂狀態(tài),確保采用國際標準為最新版本,盡量提高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針對標準體系,技術委員會需要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工作,了解國際標準制修訂進展,及時將先進適用的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進一步提升國內國際標準一致性水平,助力我國標準制度型開放。
參考文獻
[1]楊驍.采用國際標準現(xiàn)狀分析及建議研究[J].機械工業(yè)標準化與質量,2021(7):34-37.
[2]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fā)《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J].中國標準化,2021(21):9-16.
[3]2024年全國標準化工作要點[J].中國標準化,2024(5):10-13.
[4]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標準化發(fā)展年度報告(2023年)[EB/OL].(2024-03-28)[2024-07-03].https://www.sac.gov.cn/xw/bzhdt/art/2024/art_ed9fa13f542c4b9aa40188eb0e8349f7.html.
[5]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02(26):46-48.
[6]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2部分:以ISO/IEC標準化文件為基礎的標準化文件起草規(guī)則:GB/T 1.2—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7]全國標準化原理與方法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GB/T1.1—202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20.
作者簡介
張欣倪,工學碩士,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工業(yè)領域國家標準技術審評。
劉運富,通信作者,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標準化基礎理論研究、質量基礎設施協(xié)同服務、產業(yè)鏈供應鏈標準鏈質量聯(lián)動提升等工作。
(責任編輯:袁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