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近年來,浙江省溫州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融合地方文化資源,打造“大榕樹·溫思政”品牌,積極探索構建具有溫州地域特色的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育人新模式,推動“大思政課”落地生效。
堅持制度育人,形成“大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市域地形圖。不斷完善頂層設計,統(tǒng)籌考慮一體化建設布局,在市域層面成立10個由溫州高校牽頭、100所以上大中小學參與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每個共同體內(nèi)都含有小學、初中、普高、職高、大學等不同類型的學校,開展集體研討、一體化教研等,從政策指導到組織架構,初步形成一體化建設的“地形圖”。
堅持課程育人,構建“大思政課”一體化課程體系。牢牢抓住課堂這一主渠道,從教學目標統(tǒng)籌安排、教學內(nèi)容有效銜接、教學方法合理應用等方面入手,構建縱向鏈接、橫向協(xié)同的一體化課程體系,開發(fā)“紅研思政課”“榕樹下的思政課”等系列課程。在思政一體化教學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組織文史專家梳理出“五福源里榕來春”“生生不息東塔榕”等十大主題,打造具有溫州標識度的“榕樹下的思政課”。在全市范圍內(nèi)開展一體化思政金課比賽及評選活動,打磨出100節(jié)跨學段共建的、既符合各學段特點又貫穿大中小學的、可復制的思政精品課。
堅持情境育人,搭建浸潤式“大思政課”舞臺。利用重大紀念日、重大歷史事件等時間節(jié)點創(chuàng)設教育情境,將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浸潤學生心靈。溫州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聯(lián)合開展“最美思政課”,引導教育學生靠近光、追逐光、成為光。溫州市第二外國語學校通過“德育+思政”雙融合方式,打造了博雅文化節(jié)開學典禮;把思政課搬到了運動會賽場,在田徑場上推出一堂堂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的“大思政課”;溫州市第二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通過“思政+”模式,打造校園大禮文化節(jié)、甌匠文化節(jié)、溫商文化節(jié)等,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職業(yè)人匠心文化等。
堅持場館育人,打造場景式“大思政課”社會課堂。挖掘具有溫州標識度和體現(xiàn)溫州人精神的地方思政教育元素,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遴選和認定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習近平在浙江”主題實踐教學基地、溫州南浦實驗中學錢學森教育館等100家“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推動思政課堂由傳統(tǒng)教室走向具備生動場景、新穎技術、多樣主題的教育基地,組織大中小學生1萬余人次參與實踐課程、100萬人次開展“少年行”紅色研學實踐活動。
堅持實踐育人,創(chuàng)設項目式“大思政課”聚能環(huán)。將思政教育融入學生日常,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及課余時間開展思政教育項目化學習。溫州肯恩大學依托溫州豐富的“僑鄉(xiāng)”資源,結合當下深受青少年學生喜愛的“Citywalk”形式,推出由大中小學生牽手打卡完成項目化任務,推動他們一起探尋僑鄉(xiāng)里的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學生們通過項目化學習方式采訪海外溫州人,了解他們的求學、歸國、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制作出“講好歸國科學家故事”視頻微課,在參與過程中強化思政意識。
(作者單位:浙江省溫州市第二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責任編輯 顏學靜 申兆琳